《音乐良知》分十三个章节,从《巴赫这座“建筑物”》到《把古典音乐推向“死亡”的现代派作曲家》,纵横世界乐坛三百余年,作者廖小兵用自己慎密的思考与独特的审视,大胆地向传统教科书中一起起披着“神圣”光环、经年被人们一代代传颂的“经典”故事,发起一针见血而又不乏史实推敲颠覆式的尖锐抨击。
| 图书 | 音乐良知(共2册)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音乐良知》分十三个章节,从《巴赫这座“建筑物”》到《把古典音乐推向“死亡”的现代派作曲家》,纵横世界乐坛三百余年,作者廖小兵用自己慎密的思考与独特的审视,大胆地向传统教科书中一起起披着“神圣”光环、经年被人们一代代传颂的“经典”故事,发起一针见血而又不乏史实推敲颠覆式的尖锐抨击。 内容推荐 作者廖小兵用40年“积蓄”写成的《音乐良知》,是一本对严肃音乐进行大胆探索、触角独到、雅俗共赏的书。 《音乐良知》试图让人们喜爱欣赏严肃音乐,吸引更多耳朵去“阅读”高雅文化,引领读者进入用音乐构筑的精神世界。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巴赫这座建筑物 第二章 莫扎特的问题 第三章 被以讹传讹的贝多芬 第四章 “贫农”舒伯特 第五章 总理编导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第六章 中国未来还会有这样的经典吗 第七章 吴祖强是谁 第八章 “样板戏”中的“中国式歌剧” 第九章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 第十章 爱屋及乌——电影音乐与电影危机 第十一章 音乐界的专业与业余之争 第十二章 不该解散的合唱团 第十三章 把“古典”音乐推向“死亡”的现代派作曲家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音乐良知(共2册)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廖小兵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06366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1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50 |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81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605.1-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东 |
| 长 | 230 |
| 宽 | 170 |
| 高 | 3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