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博弈的智慧(韩非子一日一语)/读典国学一日一语
内容
编辑推荐

法家是我国古代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韩非子》则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时至今日,《韩非子》对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梁一群编写的《博弈的智慧(韩非子一日一语)》可以说是一本读《韩非子》的随想札记,抛砖引玉,以供读者于不经意中随翻随阅而有更新更亮丽的随想,如此而已。

内容推荐

《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编为二十卷。《博弈的智慧(韩非子一日一语)》按照每篇所述内容,分别归之于“主道”、“法度”、“君臣”、“戒失”、“孤愤”、“本旨”、“去蔽”、“析疑”八个部分。

梁一群编写的《博弈的智慧(韩非子一日一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本读《韩非子》的随想札记,抛砖引玉,以供读者于不经意中随翻随阅而有更新更亮丽的随想,如此而已。

目录

导言

主道

法度

君臣

戒失

孤愤

本旨

去蔽

析疑

试读章节

一部《韩非子》,说的无非“主道”。何谓“主道”!。就是做一个合格的君主之道,用现在的术语来说,也即领袖之道、领导艺术之道。不过有一点要搞清,现在的领袖,大多是凡人来担任,并没有什么神圣不可冒犯的绝对权力。而韩非所说的,则是那个时代至高无上、不可替代的君王。

探讨某一事物的本原,从把握事物的根本处着手,来理清所有一切随之而来的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想试试做的事情。科学也许正是因此而得以确立的,我们可以在不同学科中看到这种努力。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万事万物的本原(它表现为万世不变的规律),称之为“道”。“道”是最平常却又最神秘的,因此虽然周行在我们身边,却又不为常人所知。此“道”不同于那种可以证伪的“科学”,“道”是一旦掌握就可以世代受用不尽的,根本不存在证伪问题。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如果你自以为掌握了“道”,而且把它诠释到一般人都能懂的程度,那就是证明你根本就离它远着呢!韩非他到底对此掌握了多少!这就是《韩非子》一书所欲告诉我们的事情。

把世界上种种事物所由此产生的原因,一一往前推溯,我们就会到达一个极其微妙难辨的境地。那种境地,古人以为是极虚极静的,一般人难以窥得。相传,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就曾为我们揭开过那里的一层帷幕。

老子曾经要求“致虚极,守静笃”。把“致虚”与“守静”的功夫做到极度,据说这样天下万物纷纭的根本也就被抓住了。老子要求保持赤子之心,即“复归于婴儿”,恢复原来的清静,就可以看出万物的运动,无不趋归于它们的根本。如此,一个人就在胸中含有整个宇宙的运动,就会坦然从容至极,就会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天地运行之“道”。我不知道古代那些探溯尼罗河源头的人一旦见到河源的时候,心情究竟是如何。我猜想,大概也与老子所说的那种情形有些仿佛了。

当然,老子是在更精微更抽象的层次上,他恐怕不会有探溯河源者的喜悦,却有着更深更广的恬和从容。

《韩非子》是承袭了《老子》的,当然,他也有发展。例如,他总不至于去搞“致虚极,守静笃”了。他以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就是不受任何成见束缚,也不受任何假象欺骗。他又说:“不离位日静。”以虚料实,以静制动,这就成为了中国后来特有的思维路子。这条路,是《老子》开创的,《韩非子》则把它引到研究“君主之道”上来,成为中国后来帝王之学的深层思维模式。

从前,也有人把韩非他们这一派叫做“形名之学”,例如清代的袁枚在他的心《随园随笔》中就说道:“申韩形名之学,其法在审合形名。”“申韩”是申不害、韩非两人合称,他们同属后来称为“法家”的那个学派。

“形名之学”,诚如袁枚所说,其主张在于“审合形名”。何谓“审合形名”!就是首先让臣下把想要讲的话都讲出来,如果你想干什么,也让你先干起来。既有话要讲,必然有你的那一套概念要阐发,而且还要有逻辑,能够自圆其说;你那番话,可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其针对性的,总之是针对某些事情来讲。所谓“形名参同”,就是把你所做的事功(形),与你所阐发的概念(名),加以参验对比,看看是否相符。

韩非的意思,就是当君主的不要先急着去说什么做什么,否则就是让臣下看到了你的意思,了解了你的好恶,就等于诱导臣下纷纷附和你,来投你所好,结果你就看似英明正确,看似受人拥戴,其实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受人蒙蔽、受人暗中挟制,早已不知不觉趋于自覆之道了。韩非这一说,最早来自申不害。“形名参同”这一说法,是《韩非子》中所说“君主之道”的要点。

韩非的意思是,君主切不可随便表露自己的想法,否则臣子就会隐藏自己的真知灼见而曲意逢迎你。什么是“表异”!就是表里不一,其实只是来投你所好,这是很危险的事。  秦始皇可能是第一个对韩非学说大加赞赏之人。据说他读到韩非的文章,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见韩非说到了他心坎上。韩非的学说,为何在他那个时代有如此吸引力!这又要从他那个时代说起了。

战国时期,承袭的是春秋时期以来的乱局。而春秋时期的乱局,是由于西周那一套礼乐制度失灵,西周封建制度因此崩溃引起的。西周的封建制度,是当初为了屏维周王室而采用“封土地、建诸侯”的方法建立起来的。所封诸侯,大多是王室支派,外加部分辅佐王室的势力。当时的意思,是想以王室居中央,辐射四方,形成枝节相连、盘根错节而牢不可拔的整个政治系统。这个系统的“软件”,是礼乐制度,其核心是宗法观念。

礼乐制度,当然也讲刑罚,就是国家镇压工具,但那是对付异己者的,而在内部则要讲仁爱。礼乐制度一垮,各国朝廷内部也就不讲仁爱,失去了思想统一,人的行为规范就乱了起来,只有趋利避害这种本能在起作用了,天下就不太平。为拨乱反正,韩非搞出个“形名参同”来,这如何不教秦始皇大感欣喜!P41-44

序言

古人尝有言:治新国用轻典,治平国用中典,治乱国用重典(《周礼·秋官·大司寇》)。典者,法也。轻典、中典、重典,事实上分别代表了治理国家时,面临三种不同情形而采取的三种不同办法。

……

《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编为二十卷。这里按照每篇所述内容,分别归之于“主道”、“法度”、“君臣”、“戒失”、“孤愤”、“本旨”、“去蔽”、“析疑”八个部分。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读《韩非子》的人怕是不会太多了吧!或许也没有太多的必要。当然,大致的了解还是需要的,尤其对于今天的读书人来说。那就不妨以各自点滴的读书体会,来作互相交流吧,也许可得到各自心中的大收获。作者此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本读《韩非子》的随想札记,抛砖引玉,以供读者于不经意中随翻随阅而有更新更亮丽的随想,如此而已。

书评(媒体评论)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司马迁

韩非为先秦诸子之殿,……以极致密深刻之头脑,生诸大师之后,审处而断制之。其所成就之能大过人,则亦时代使然也。故其书与《老)》、《墨》、《庄》、《孟》、《荀》同为不可不读之书,——不必专门学者也,一般人皆然。——梁启超

清季迄于民国,知识之伦诵言远西法治者,辄缅想韩非,妄臆其道与宪政有合也,此殆未尝读《韩非》书。——熊十力

韩非之学,实在是有秦一代的官学,行世虽然并不很久,但它对中国文化所播及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郭沫若

先秦诸子中,法家的思想本是要立竿见影,马上解决问题的。……当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分歧到极点,韩非子毫不犹豫地快刀斩乱麻,一律不要,而代之以简单明确的“法”……——林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博弈的智慧(韩非子一日一语)/读典国学一日一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一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32343
开本 32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6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6.5-49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