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航运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孕育和诞生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航运实力的入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它既直接扭曲了旧式木船航运业的嬗变过程,又从客观上刺激了新式轮船运输业的产生。半殖民地化进程与近代化进程的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航运百年沧桑史的基本内容。中国近代航运史,是一部民族航运业备受外国列强侵略、摧残、欺凌、排斥的屈辱史和灾难史,同时也是一部为挽回江海航权,振兴民族航运奋起抗争、艰苦探索、曲折前进的斗争史和发展史。这本《航运史话》就是讲述这段屈辱历史的。本书由张后铨著。

内容推荐

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孕育和诞生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航运势力的入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它既直接扭曲了旧式木船航运业的嬗变过程,又从客观上刺激了新式轮船运输业的产生。半殖民地化进程与近代化进程的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航运百年沧桑史的基本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航运史,是一部民族航运业备受外国列强侵略、摧残、欺凌、排斥的屈辱史和灾难史,同时也是一部在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及其代理人的重重压迫下顽强崛起,为挽回江海航权,振兴民族航运奋起抗争、艰苦探索、曲折前进的斗争史和发展史。《航运史话》讲述了这段屈辱历史。

《航运史话》由张后铨著。

目录

引言

一 西方舰船大举入侵中国江海面貌剧变

 1.臻于鼎盛的木船运输

 2.飞剪船横行伶仃洋

 3.间谍船三探长江口

 4.木舟长矛迎战坚船利炮

 5.洋人出任上海港务长

 6.遭到毁灭性打击的豆石运输

 7.外轮出没与海盗护航

 8.英国舰队的“试探性旅行”

 9.外商向支流内港的渗透

 10.沙俄船队武装远征黑龙江

 11.越俎代庖近五十年的赫德

 12.旗昌公司垄断江海航运

 13.烽火中的太平天国水运

 14.第一艘国产轮船“黄鹄”号

二 华资航业宣告诞生中外竞争不断加剧

 1.招商局——“中国商人”

 2.购并旗昌公司产业

 3.三公司三订齐价合同

 4.中国商轮开辟远洋航线

 5.招商局大规模对外投资

 6.中国船被迫改挂外国旗

 7.被迫打着洋商旗号的鸿安公司

 8.省港澳公司称霸省港线

 9.四家日本公司合组日清会社

 10.英国商人立德罗冒险闯川江

 11.美、俄在中国江海的石油运输

 12.以“黑龙江”命名的俄国公司

三 民族航业艰难发展航运体系初步形成

 1.华商小轮业的艰难诞生

 2.商船公会——民族航运业谋求生存的尝试

 3.清政府自开秦皇岛通商口岸

 4.张謇创办大达三家姊妹公司

 5.最大民营航运企业——三北公司

 6.东北最大民族航业——戊通公司

 7.中外航业两设“江轮公票局”

 8.一条小火轮起家的民生公司

 9.招商局从商办到改归国营

 10.黄浦江航道的治理

 11.沿海船厂的创办

 12.江海航标的设置

 13.航政体系的形成与航政管理的加强

 14.航海教育的发展

四 日军疯狂犯我江海中国航业奋起抗敌

 1.要塞沉船构筑防线

 2.中国航业惨遭浩劫

 3.中国海员血洒海疆

 4.抢运人员物资入川

 5.六大江轮撤进川江

 6.大力经营后方航线

 7.海轮改悬外旗行驶

 8.后方航政机构的重组

 9.川江等河道绞滩机的设置

 10.川江、西江造船处的设立

 11.中国江海航权的收回

 12.华南水运一派繁忙

 13.浓云黑雾笼罩江海

 14.“孤岛”海运短暂繁荣

 15.铁蹄践踏龙江悲鸣

五 战后航运畸形发展海员工人奋起斗争

 1.声势浩大的复员运输

 2.战后接收敌伪航产

 3.大量购买外国船舶

 4.急剧拓展远洋航线

 5.建立垄断航业体系

 6.反对出卖航权斗争

 7.商轮沦为内战工具

 8.江亚惨案震惊中外

 9.争取实现南北通航

试读章节

继五口通商之后,外国入侵者把目标转向沿海所有水域,力图全面攘夺沿海航权。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沿海转运贸易——豆石运输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

大豆是我国沿海大宗货源。东北、山东所产大豆,历来都从牛庄、登州两处口岸用沙船运往上海,转销东南各省,被称作豆石运输。承运豆石、豆饼的沙宁船在道光年问有3000余只,咸丰年间。2000余只,船上水手多达10余万人。豆石贸易曾盛极一时。

外国人早就试图染指豆石运输,但长期未能得逞。1842年《南京条约》虽许开五口,但规定外国商船不得在各个开放港口之间往返运输。1843年《虎门条约》又重申了这一规定。1856年,英国政府在写给驻华公使的信中承认:“根据《南京条约》,我们没有经营中国土货沿岸贸易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也没有滋生出来。”

但外国入侵者从来就没有也不会接受条约的束缚,在打开中国五口之后,又纷纷以走私或其他非法手段在沿海各港口之间贩运货物,其中包括北方的豆石。据1850年《上海年鉴和行名录》统计,这一年下半年到达上海的141艘英国船(3.23万吨)和51艘美国船(2.72万吨)中,各有1/3左右从事沿海贸易。外商走私活动日益猖獗,从“试探性”的不公开的活动,,发展为明目张胆的“自由往来”。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南至香港,北至天津、烟台等地。据烟台地方官员向清廷递呈的报告称:“外国商船,有至登州、牛庄及沿海各处贩运洋药,装豆南下”,在烟台,外国商船不仅“停泊贸易”,而且“买地造屋”,专门从事大豆及其他土货贸易。

但是,上述活动毕竟不合法,并受到许多限制。因此,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斯1857年大为不满地说:“目前贸易只限于五个通商口岸,外国人只能前往这五个口岸。”他发誓要“竭力解除这些对华贸易的限制”,即全面、公开地夺取中国沿海航权。这是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1858年,中英、中_法《天津条约》增辟牛庄(后改为营口)、登州(后改为烟台)、台湾(后选定台南)、淡水、潮州(后改为汕头)、琼州等埠为通商口岸,外国势力在沿海的营运范围进一步扩大。

但是,豆石运输仍不在条约允许之列。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就此规定:

第一,凡米谷等粮,不拘内、外土产,不分由何处进口者,皆不准运出外国。

第二,豆石、豆饼在登州、牛庄两口者,外国商船不准装载出口。

由于北洋线除豆石之外,只有少量杂粮南运,来北方的外国船只很难揽到回程货。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遂于1862年2月向清总理衙门提出开放豆禁的要求,强迫清政府允许外国船只去牛庄和登州装运豆货。未等清廷批准,一些外国轮船便已偷偷参与豆石转口贸易,使沙船业主和大批船工面临失去生计的危险。同年初,船商王家盛等联名禀报上海道台转两江督抚和总理衙门,请求禁止外商承运牛庄豆石,并将上海一埠的豆石,专归华商承运。这一要求得到李鸿章的赞同,但遭到英国公使卜鲁斯的无理反对。在英国的压力下,清政府于同年宣布对外“许开豆禁”。

豆禁一放开,外国航商立即蜂拥进入牛庄、烟台抢运大豆。1862年,到达牛庄的外国船只86艘、27747吨,1865年增至247艘、91118吨。进人烟台的外国船只1862年为348艘、107450吨,而1866年增加到493艘、173830吨。其中不少是空船进港,专为运载大豆而来的。大量外国轮船、夹板船涌进牛庄港,使该埠沙船进口量减少1/3以上。沙船承运的豆石锐减,上海道台提供的一份报告承认,因“无力转运”而“停泊在港”的船只“不计其数”,“沙船赀本亏折殆尽”。

上海等地航商迫于生计,于1863年再次联名呈报官厅,要求停开豆禁,为帆船业保留一线生机。清政府既怕激起民变,又怕影响漕运,遂照会卜鲁斯,切磋停开豆禁事宜。卜鲁斯在复照中竟借词对清政府进行恫吓,声言“此举未免有失机宜”。当时,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急需洋人的军事援助,故对于豆禁之事,再也不敢提议。

1863年中丹(麦)《天津条约》第44款明文规定,允许外国商民在沿海通商各口载运土货。美国公使蒲麟亨在致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兴高采烈地欢呼:“这样,一切外国船只,有权参加这一最重要的沿海商业了。”至此,中国沿海航权丧失殆尽,大豆等土货运输完全被外国轮船所控制。

中国航商再次为谋求生存而挣扎。1864年,沙船商人又一次联名禀报江海关道,请求“专将上海一口豆石,仍归内地商人运销”。李鸿章向总理衙门转呈了这份报告,同样未被采纳。

在外国航运势力的打击下,曾以专司豆石、漕粮运输而十分活跃的沙船业逐步衰落、凋敝,停泊在上海港的沙船“以千百号计”。沙船数量急剧下降,道光年间有3000余只,到同治六年(1867)仅剩四五百只。中国沿海豆石运输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从1844年到1918年,美国、法国、英国、俄国、德国、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秘鲁、巴西、葡萄牙、日本、瑞典、瑞士等17国,依照历次不平等条约或“最惠国条款”,先后取得了在中国沿海的贸易权,使中国海运事业深深打上了半殖民地的耻辱烙印。P18-21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航运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后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6618
开本 32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552.9
丛书名 近代经济生活系列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