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北京文学月刊社主编的《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包括:陈应松、方方、丁力、陈纸等作者,众多中国文学界最权威专家一致评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体现时代精神,展示中国文学创新风范,深邃的激情,开阔的视野,敏锐的触角,篇篇好看,篇篇耐读。

内容推荐

北京文学月刊社主编的《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奖获奖作品包括多篇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新人新作等,如陈应松的《一个人的遭遇》、方方的《声音低回》、丁力的《房东》、陈纸的《下山去看红绿灯》……。《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作品题材都与现实生活有关,文笔或朴实或庄重或幽默诙谐,内容健康向上,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并充满了正能量。

目录

中篇小说  

一个人的遭遇/陈应松

声音低回/方方

北京房东/荆永鸣

读一个句号/杨少衡

房东/丁力

短篇小说  

家乡有人真儿气(七题)/冯俊科

皂之白/刘庆邦

下山去看红绿灯/陈纸

姓甚名谁/汪文勤

歌郎/潘绍东

报告文学  

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叶多多

让百姓做主——浙江省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朱晓军 李英

啼血试验——朱清时与他的南科大命运/刘元举

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阎纲

迷惘的庄稼——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苗秀侠

新人新作  

北京人/毛建军

烟花/王海霞

鹰眼/郝中实

试读章节

淹水的那年,刁有福找不到自己的家。他的家给淹了。刁有福在淤泥村的一个墩子上。刁有福在晚上走呀走呀,脚踢到一个东西,俯身用手一摸,是人,是个死尸,淹死的。再走了几步,再一绊,又是个死人。这像在梦中。

没有手电。他又不抽烟,没有火机。那时节火机没现在这么普遍,不过也有用火机的。问题是他从不带火机,因为他不抽烟。他酿酒,自己还不喝酒呢。

四野一片漆黑,心里发毛。堤下边有一处灯火。走近一看,是条船,一个老者他不认识,从舱里爬出来,问他:是到淤泥村去的?他说是的。老者就让他上了船。

划了一会,老者说到了。刁有福踏上一个小岛——村子都成了孤岛。刁有福隐隐约约认出好像是淤泥村的某个地方。乌黢麻黑的,见有一家门开着,有个油灯亮着,却不记得是哪家的屋。进去一看,地上摊着个人,一个女的。好像死过去了。刁有福用手一摸,那女人分明还有气,气若游丝。他便大喊:“有人吗?这里有人吗?”没有回答,其他屋子都是黑洞洞的。这时他听见屋里一声嗷嗷的呻吟,是那个女子发出的。她快死了!他拔腿便跑,往水边。那个老者正准备将船开走,他大喊:“老爹停一下,老爹停一下!”那船又划回来,他爬上船就说:“这里有个人快死了!”

老者根本没有说话,船就这么开到了堤上。刁有福跳上坡就开跑,想去抗洪抢险指挥部请医生。后来在早晨请到了一个女医生,叫上了一条船,往记忆中的淤泥村孤岛开。但是在水中开了一圈,根本没看到什么高台孤岛,一片汪洋。刁有福很吃惊,莫非昨日在梦里?

这件事非常奇怪。多年后他躺在劳改农场的监狱里一动不能动时,想到这事儿,始终闹不清其中的蹊跷,或者想,这莫非与自己的不幸有什么关联?

水退后,他的酒坊、猪场什么也没有了。最要命的是,他的基酒丢失了。他损失三四十万。他坐在那个池塘边,鱼也跑了,只有几只野鸭寂寞地望着他,偶尔嘎嘎叫上几声。

过去他家的格局是这样的:屋前有一个鱼塘,鱼塘边是一排猪圈,喂的是母猪,有十几头。一窝窝小猪崽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或者吃奶,或者钻进用石棉瓦拦成的小暖房里,上头吊着300瓦的灯泡。住房是酒坊,锅炉日夜燃烧,里面是煮酒糟和摊晾酒糟的地方,出酒的地方;两口大缸,每天出酒两三百斤,毛收入两千多元。他的酒是小颗高粱酒,这种高粱只在水牛河洲子上种,所以酒独特,就叫小颗高粱酒,就是这名儿。可一场大水,把什么都淹没啦。

更有甚者,当初水来拆房的时候,腰被檩子戳了一下,有点疼,也没在意,贴了膏药。这两天参股的人来找他,要退股时,他的腰突然剧痛难忍,哎哟哎哟地大叫。两个参股的人以为他耍赖,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顿。这两个人,一个是他舅舅,一个是他母亲。

刁有福腰本来就剧痛,又遭一顿暴打,就抓起一根扁担来还击,估计打到了舅舅,他的母亲见状怒而日:你竟敢打我弟弟!于是又喊来娘家人,一起将自己儿子猛揍。刁有福大小是个男子汉,垂死挣扎还是有一点力的,混战中打着了他妈没有,他不知,但后来他妈说打了她。当时刁有福寡不敌众,被打昏在水退后的泥浆里。

刁有福在泥浆里躺了两天,是他老婆发现后叫人将其抬到医院的。刁有福身上的皮一块块剥落,浑身爬满蚂蟥,脖子冒血,腹胀如鼓,还有一口气。后来输血,染上了乙肝丙肝。一说是在劳改农场染上的。

刁有福去派出所报案,派出所说是小伤,又是经济纠纷引起的,建议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派出所警察先生们包括各主管部门推脱责任的最拿手一句话就是:建议你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干他的事了。如今的公务员不想揽事儿,一句话就可把任何人打发走:

建议你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这冠冕堂皇的话为国家的人——咱公务员省了多少事儿。

明明打伤了人,是刑事案件不是民事纠纷。派出所说,你妈也报案告你打了她呢。我打她?我在泥浆里昏死两天我打她?刁有福在那儿又一次快气昏过去。刁有福终于气昏过去了。醒来又剧痛,一检查,腹腔里全是血,肾坏了一颗。不知是在拆檩子时戳坏的还是被打坏的。反正,刁有福把一颗肾拿了,已经坏死了,割出来时腥臭。医生用电扇在他的腹腔里吹了半天才把臭气吹走。

他只好听派出所的到法院起诉。法院说,你报了案的,到派出所把材料拿过来。

派出所不给。说,我怎么会把你的报案材料给你?存档了的。

不给不能立案。

刁有福听他老婆说的。刁有福在病床上号啕痛哭。刁有福说,这不仅是一个利益集团,而且是一个冷漠的利益集团。走到哪儿都是一张冷脸,你说老百姓心气能顺吗?

告又告不了,不让人白打了吗?有一天,老婆拿来一张当地专门登杀人放火消息的晚报说,刁有福,你可出名了。刁有福刚从手术台上活过来,一看,大标题为:养儿不孝,母遭子打。点名水牛哞哞酒厂下岗职工刁有福为夺母房产,竟出手暴打母亲。刁有福一气,刀口缝合的线叭叭叭给绷断了,血流不止。世上竞有这样的母亲?

你可是天下少见的母亲。小时候你把我和妹妹丢到猪栏屋养,谁都不信,我们是吃猪食长大的。父亲死后你就搬出了我们的屋,把宅基地卖给了你的弟弟,娘家人比儿女更亲。致我与妹妹无家可归,也断了‘我们继承祖屋及宅基地的后路。而我企业改制下岗回来,已无家可归,老婆伢儿寄人篱下。后来我背水一战,租地基办起了酒坊和养猪场。你本应该高兴,你后来还忍不住入了点股,可你却给高粱供应商说我的酒坊是亏本的,不要跟我来往,致使我时常停产。这次我遭受灭顶之灾,你本该帮我一把,却将我打成重伤。常言说虎毒不食子,你比虎还毒呀。更有甚者,伤人还反告我,还给报纸提供假消息。让所有供应商都来找我要钱,要剥我的皮。行,我告不了你(法院不受理),我告那家报纸总可以吧。记者在完全未核实事实的情况下,听了一面之辞而诬蔑我,我要告你们侵犯我的名誉权,赔偿损失。告一个是一个!

刁有福拄着拐棍去法院递上状纸的时候,法官哈哈一笑说,报纸是他们的喉舌,你不能告,何况我们的报纸最讲求事实。这个我们已经问了,是你母亲给报社提供的材料,还到妇联上访了的。你村里的人也有证实。刁有福问是谁。法官说一个叫黄浑的人。刁有福说黄浑是母亲的弟弟,就是打我的人。法官抠了一下指甲说,这么说做证的人是你舅舅?你舅舅怎么会六亲不认呢?刁有福说,如果真是我打了,他当然恨我。因为那是他姐姐。法官闪着狡黠的鱼鹰眼说,你肯定是动了手。刁有福揭开衣裳指着腰部蜈蚣状的刀口大喊:我的肾又是谁割走的呢?

事实是:给报纸报料的是村里的村医。村医年轻时爱好写作,迄无成就,但养成了与报纸打交道的恶习,时常报点料,提点建议,吹捧几句,这里称他们为特约通讯员。没事道听途说报告点儿村里打架滋事、杀人放火和公鸡下蛋之类的奇闻轶事。可报纸咋不问青红皂白核实情况就刊登呢?我敢打赌,村医报给报社的十有八九是添油加醋的。好在现在人们不会跟报纸较真,反正知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法官说,老刁,你就算了吧。法院不收他的起诉书,刁有福只好去上访。他跑到市政府去,要反映情况,申冤。市政府的门警不让进,要他到信访局去。刁有福这就有了第一次踏进信访局的经历。

平常,说实话,刁有福这种人,是个很能忍的人,有人把痰吐到他身上,他自己揩揩就完了。一个酒厂翻酒糟的工人,又没有什么身板,有什么资格跟人讲道理、充好汉?就当自己是只蚂蚁。嗯,就是这么。

刁有福还不喜欢说话。这么个地方,一进去,就是说话。说话牵肝扯肺,很难受。平时刁有福不说话,懒得说,跟这个世界也没什么好说的。自己下岗了,凭自己的一点技能再混点生活,搞得有点声色了,可一场大水又把一切改变了。拿着上访信和法院不受理的起诉书,刁有福有点害怕地走进去。跟这种地方打交道,他还真有点心里发虚。有一个信访干部接待了他。旁边的人说他是局长。这个人抽烟,脸上浮肿,眼只剩一条线,不停接电话。手机,座机,两头忙,像个接线员。

等着那人电话打完,刁有福坐在一次性成型塑料椅子上,看到左边墙上贴着用泡沫塑料雕出的字:别着急,有话慢慢说;右边也是泡沫塑料字:心中拥有百姓,群众才认可你。

他在接电话,没出声,却示意刁有福讲话。

刁有福讲话。那个人点头。不知是在听刁有福讲,还是在听电话里的人讲。他点头。

刁有福递上一沓准备好的材料——上访信,起诉书。内容基本差不多,找一个姓代的退休老师写的。关于下岗、猪场、酒坊、母亲与舅舅的毒打与他们反咬一口、丢一个肾、报纸的信口雌黄。

刁有福住了嘴,他明显感觉那个人没有听他的。

你讲你讲。那个人说。

刁有福又讲。

电话没了。那人说:“你来是找我解决问题的,你讲了半天我还没听清,你不要扯远了。”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获奖作品(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文学月刊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843359
开本 16开
页数 6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5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916
CIP核字 2013198179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3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