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视野观照下的苏联文学
内容
目录

序言

引言

上编 人类思考:永恒的文学主题

第一章 苏联“现代”文学的“人性”

 一 时代精神的感性显现

 二 高扬理想激情的人性

 三 强化“大我”的人性

 四 永久审美价值的人性

第二章 苏联作家的“宗教情结”

 一 文学创作与“东正教”

 二 现世困境的心灵归宿

 三 拯救人类的自觉意识

 四 直面现世的“宗教观”

第三章 苏联文学的“历史记忆”

 一 “历史记忆”种种

 二 “历史记忆”的现实审美性

 三 “历史记忆”的历史

第四章 苏联文学“人类思维”现象的因缘

 一 民族性格共聚性的影响

 二 近代民主精神的渗透

 三 苏维埃时期社会主义精神的灌注

 四 世界全球化背景的驱使

第五章 建构新型艺术世界的《母亲》

 一 个人与历史的必在联系

 二 大众群体形象的凸显

 三 人与历史互动的发展态势

 四 新型艺术世界创建的缘起

第六章 流淌和谐思想的《静静的顿河》

 一 眷恋故土中的诗意栖居追寻

 二 厌战悲情中的和平憧憬

 三 痛苦挣扎后的平和归宿

第七章 展现战争废墟上人性美的《和平,惊叹号》

 一 凸显人性“爱”的元素

 二 在悲怆中营建喜乐的氛围

 三 深表和平的意蕴

第八章 承载现代意义的传统乡土小说

 一 故土是人类本真精神的载体

 二 良心为人类精神的源泉

 三 传统乡土题材蕴涵的现代性

中编 艺术多元化:人类文学的发展趋向

第一章 苏联文学艺术的流变路径

 一 理想高扬的艺术岁月

 二 纪实批评的文学年代

 三 哲理思考的创作时期

 四 文学艺术流变的思考

第二章 苏联文学的多元生态环境

 一 思想开放下的文学新生

 二 审美观念的多元趋向

 三 不拘一格的艺术创作笔法

第三章 苏联文学的抒情艺术

 一 深刻哲思的抒情内蕴

 二 缤纷异彩的抒情方法

 三 抒情抵达的艺术高度

第四章 苏联文学的幻化虚构艺术

 一 幻化虚构性的文学功能

 二 幻化虚构性的现实性魅力

 三 幻化虚构性的现代意义

第五章 苏联小说恢宏的艺术结构

 一 立体多维的叙述艺术空间

 二 现实叙事与心理叙述空间的融合

 三 显著优越的叙述艺术效果

第六章 以巧妙构思绘制“美”的作品

 一 美的理念的形象阐释

 二 精神道德美的形象思考

 三 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第七章 融诗歌抒情与散文哲思为一体的小说

 一 诗歌抒情艺术的运用

 二 散文写意形式的融人

 三 叙事传情达意艺术的妙用

第八章 凝重缓慢叙事的艺术文本

 一 凝重缓慢的双重叙事

 二 凝重叙事框架下的深沉忧思

 三 慢叙之下的多角度人物心理展示

下编 殊途同归:苏联和中国20世纪文学比较

第一章 俄苏文学在20世纪的中国

 一 自觉主动的汲取

 二 为我所用的移植

 三 违反常理的批判

 四 再度认可的发掘

 五 淡出视野的观望

第二章 苏联文学的解冻与中国文学的新时期

 一 文坛的变革与探索

 二 作家的释放与创新

 三 文学创作遵循的发展规律

第三章 “第三次浪潮”与“新时期”的战场文学

 一 塑造平凡而崇高的军人形象

 二 拓展战场时空与表现内涵

 三 渲染战争的残酷性与悲剧性

第四章 社会使命的承载与文学主体的构建

 一 承载沉重社会使命的苏联文学

 二 构建文学主体境界的中国文学

 三 文学使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第五章 守望乡土文化内蕴的隐忧与思考

 一 村民生存姿态的真实展现

 二 乡土传统美德的苦心守护

 三 乡土守护的文化内涵

主要参考与引用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韩捷进编著的《人类视野观照下的苏联文学》从人类视野的角度考察苏联文学人性主题以及文学艺术特征,通过其主题的发掘、艺术多元化的分析和20世纪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揭示苏联文学的发展趋向和人类文学的基本规律。《人类视野观照下的苏联文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人类思考:永恒的文学主题”,考察苏联文学的人性特征、苏联作家的“宗教情结”、苏联文学的“历史记忆”、苏联文学“人类思维现象的因缘”等,凸显苏联文学的人类思考主题。中编“艺术多元化:人类文学发展趋向”,通过考察苏联文学史的具体现象和作家作品,研究苏联文学显著的艺术特征,力求展现苏联文学的多元化艺术发展趋向。下编“殊途同归:苏联和中国20世纪文学比较”,采用比较研究方法考察20世纪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探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的基本规律。

编辑推荐

韩捷进编著的《人类视野观照下的苏联文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人类思考:永恒的文学主题”,八章,以人类视角考察苏联文学的人性特征、苏联作家的“宗教情结”、苏联文学的“历史记忆”、苏联文学“人类思维现象的因缘”等,凸显苏联文学的人类思考主题。中编“艺术多元化:人类文学发展趋向”,八章,通过考察苏联文学史的具体现象和作家作品,研究苏联文学显着的艺术特征,如苏联文学的多元生态环境,苏联文学艺术流变路径,苏联文学的抒情性艺术,苏联文学的幻化虚构艺术、苏联小说恢宏的艺术结构等,力求展现苏联文学的多元化艺术发展趋向。下编“殊途同归:苏联和中国20世纪文学比较”,五章,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20世纪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如梳理俄苏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路径,探讨中国文学对俄苏文学认同与融合的现象和成效;比较20世纪中国文学与苏联文学相似和相异特征:苏联解冻时期文坛与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变革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苏联与中国文学使命的承载与文学本体的构建,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与中国战场文学的人性描写,苏联与中国作家乡土题材文学的文化精神等,旨在探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的基本规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视野观照下的苏联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捷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2601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3097157
中图分类号 I512.06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