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克斯·韦伯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现代德国第一代著名女性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之一,韦伯的妻子玛丽安妮·韦伯。从马克斯·韦伯的祖先、童年开始,玛丽安妮向我们详尽地描绘了韦伯的学生、战士、律师以及大学教授的生活,并大量引用了其卷帙浩繁的通信。在对韦伯生活的独一无二的观察中,玛丽安妮掺入了她自己对韦伯生活主要思想与理论的陈述。通过这些以及对他所交往的学者、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与诗人的极富洞察力的描述,玛丽安妮向我们展示了韦伯时代欧洲知识分子的生活的清晰图景,并对他对我们的生活所做的巨大贡献进行了全新的评价。

内容推荐

本书是德国大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传记,记录了韦伯一生的学术业绩及生活轨迹。由于作者玛丽安妮·韦伯与韦伯的特殊关系(韦伯之妻),该书为后人研究韦伯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目录

译者前言

作者卷首语

导读:玛丽安妮·韦伯及其圈子

1 祖先

2 父母与少年时代

3 学生生活与服兵役

4 崭露头角

5 家庭生活与个人发展

6 结婚

7 青年教师与政治家,1893年秋至1897年

8 卧病 

9 新阶段

10 韦伯著述的新阶段

11 拓展

12 世俗活动与争论

13 优裕的生活

14 旅途写照

15 母亲

16 公职

17 革命前的政治家

18 间奏曲

19 革命后的政治家

20 教师与思想家

21 最后的乐章

马克斯·韦伯生平年表

人名索引

试读章节

与日常生活相对应的,是一套牢固确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显贵的文化规范。这种生活来自有着工业化前景的舒适的小城镇,国家的思想与政治生活对那里几乎没有影响。海伦妮和她母亲应邀第一次到韦伯家里拜访时,比勒菲尔德在姑娘的眼里“就像歌德写赫尔曼与窦绿苔时的一个小镇”。

在那个时代,亚麻贸易仍然以“早期资本主义”的家庭作业方式进行:赚钱既不是目的本身,也不是成功的标志,而是过上一种与社会地位相称的舒适生活的手段。因此,劳动节奏很慢。韦伯老人饱经沧桑,但是仍不见老,按照长期形成的习惯,他每天清早6点起床,然后在他的大花园里侍弄几个小时。他会经常“从从容容地”给那些忙忙碌碌准备饭菜的女人们读读书报。到11点左右,他就走着去办公室。傍晚时分,他要到俱乐部去喝一通,享用一瓶上好的波尔多葡萄酒,这是他一天的生活内容之一。他给孙儿马克斯留下的印象是一个极为和蔼、慈善而高雅的老绅士,这个形象被马克斯保留在了那部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著作中。祖母则用那双美丽、警觉的眼睛注视着世界,她那光彩照人的容貌透着一种富有生气的聪慧。家里充满着宗教气氛。女人们尤其受到了在威斯特伐利亚居于支配地位的新教正统的影响,她们表现出了一种比男人们更严格的道德主义态度,而后者往往就比较灵活。

来访的海伦妮和她母亲(她们也有深厚的宗教信仰,但却更自由一些,没有教条的束缚)注意到,这座宅院中的居民每天一早一晚都要集体祷告。埃米莉·法伦斯坦对此评论说:“我承认这让我非常喜欢,可爱的马克斯那么深情地看着他的海伦妮,显然是在憧憬着最美好、最神圣的未来,我深为感动,而且觉得我们永远都会休戚与共。”

海伦妮的未婚夫来探望她时,毫不费力地就接受了她们家的宗教韵律,埃米莉认为这给她女儿的幸福提供了最安全的保障,而这种幸福与她自己已经无缘了。“我想我始终都能感受到它,而每过一天它都能让我看得更清楚,这使我更觉幸福:我们最深切的追求都是相同的,感谢上帝!由于这一点已经确凿无疑,我相信可以把我孩子的幸福托付给你了。我知道,你们的生活将会得到上帝的赞许和人们的赞美。这对一个母亲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

海伦妮很容易就适应了新家的规矩,她由衷地热爱她未来的公婆,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疼爱。她聚精会神地跟他们学习一切被视为神圣的资产阶级家政规则。这些规则在这里要比在海德堡的家里更重要,因为婆婆是个非常精通世故的家庭主妇,她的儿子们当然也就把她视为年轻妻子们的楷模。在那个时代,学会特定家族的、而且是男人们所习惯的烹调与烘烤风格,被认为是婚姻幸福最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这种幸福观似乎主要取决于男人的舒适惬意。凡是能够让未来的丈夫感到幸福的事情,海伦妮都乐意去学。

P44-45

序言

在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思想大师当中,像马基雅维里、卡尔·马克思一样,马克斯·韦伯的地位至今仍然无可争议。不过与众不同的是,韦伯思想体系的“效力”始终没有受到过足以使其发生根本动摇的挑战,即使在非西方社会中也是如此,比如在我们的语境中,长期以来,主流文化就根本没有挑战过韦伯的思想,只不过,它的表现是干脆无视韦伯及其思想的存在。当然,最近十多年来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韦伯研究正在逐渐成为一门显学,说明了关心中国社会与文化前途的人们已经无法回避韦伯思想历久弥新的渗透力。职是之故,译出这部《马克斯·韦伯传》呈献给中文读者,亦可谓恰逢其时了。

这部传记在韦伯辞世六年后的1926年问世,立刻便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大概就在于,传记作者是现代德国第一代著名女性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之一,韦伯的妻子玛丽安妮·韦伯。不言而喻,韦伯身后留给世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这部传记有关,因此,本书的独特地位至今仍无出其右。在作者笔下,衬托着当时德国乃至欧洲的社会、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的宏大背景,出现在读者面前的韦伯主要是一位真正具有超凡魅力的英雄和伟人,一位理应实际影响历史进程的潜在的民族领袖,一位饱经身心磨难的现世的普罗米修斯,他的学者风范和学术成就反居其次了,这与我们一般了解的韦伯是颇有些出入的,或者换句话说,这让我们看到了更完整的韦伯。

蒙刘军宁、冯克利两位学兄鼓励,笔者约请王利平女士和姚中秋先生一起,勉力译出了这部皇皇大传。遗憾的是译者均不谙德文,只有从英译本移译。好在这个英译本出自已故著名翻译家、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德语和斯拉夫语系主任、德国荣誉教授Harryzohn之手,权威性为欧美学界所公认,这使中译者多少感到有些“有恃无恐”,唯愿竭力忠实于英译,祈能不负作者和读者。

译稿的分工,依次为阎克文执笔导读、第1—13章及韦伯年表,王利平执笔第14—16章,姚中秋执笔第17—21章。为统一行文风格和体例,笔者对全书做了通校,并将原书的索引按照汉语拼音音序重新编排为人名索引译出,以便读者对照检索。另外,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作注几乎到了惜墨如金的程度,大量注释均系德文原著的编者所加。为中文读者着想,中译者又增加了部分译注,自然也是应尽的义务。

阎克文谨识

2008年4月1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克斯·韦伯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玛丽安妮·韦伯
译者 阎克文//王利平//姚中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59503
开本 16开
页数 8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1.1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5.165.1
丛书名
印张 5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7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