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区域,现如今的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调、产品利润微薄、产品品种繁多、客户订单单批数量小、交货期紧等系列的管理问题。怎样能在如此激烈和严苛的市场竞争中确保利润增长,保持企业永续发展呢?作者通过对在珠三角区域的近500家中小型企业进行的管理咨询和企业诊断,认为应该:1.从外界管理向内部精细管理转变;2.从技术型管理向管理型管理转变;3.从传统手工生产向技术创新转变;4.从结果导向向事前预防控制转变;5.从个人控制向系统化管控的转变。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企业节约制造成本、获取利润。作者结合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编著本书。本书能供广大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使用。
本书分为四大篇,共37法50个实用表单:
一、心态篇:礼仪管理、道德管理、心态管理、价值管理、自信管理。
二、工作篇:计划管理、执行管理、会议管理、团队管理、早会管理、物料管理、准备工作、首件管理、设备管理、纪律管理、SOP管理、培训管理、4M变更管理、不合格品管理、标志管理、安全管理、交接管理、记录管理、总结管理。
三、技能篇:口才管理、ISO管理、5S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统计管理、抽样管理、时间管理、激励管理、目标管理、冲突管理、危机管理、学习管理。
四、记录篇:共50个实用表单。
一个企业是一个组织,是一个整体。因为企业是一个系统、组织和团队,所以说企业的执行力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组织和团队的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执行力:
对工厂而言执行力就是生产力;
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
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只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带头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管理执行力就一定会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就一定能实现创造百年企业的目标。要实现“办规范化企业、出高质量的产品、创高效的经济效益”的经营宗旨,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在班组长队伍中打造一流的企业执行力。
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必然有一支高素质的执行队伍。企业拥有高素质执行队伍,必定取决于拥有高素质执行员工。
真实故事:
在东莞一家灯饰厂,作者在企业诊断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决策方案的制订根本没有与执行层的班组长进行沟通,全是高层管理人员个人的意愿。所以导致在执行过程当中方案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目标和方案差距越大。到月底总结任务时总是不如意,不能依原定的要求来达到满意的结果。
深入分析:
说明该企业没有执行力或执行力不佳。执行力就是企业中间层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相对于决策层定位于“做正确的事”来说,作为执行层的班组长的定位应该是“做事正确”。
一句话:班组长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
企业决策层的各种方案需要得到班组长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企业全体班组长队伍的执行力很弱,与决策方案无法相匹配,那么企业的各种方案是无法实施成功的。
管理方法:
班组长不论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还是一名领导者,都必须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要做个“服众”的班组长所以要保持自身的“执行力”,要记住: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都得有指标。
一、培养自己的八项能力以达到高度的执行力:
1.领悟能力
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上司希望你怎么做,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到头来力没少出、活没少干,但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且会事半功倍。
2.计划能力
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制订计划,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一一分配下属来承担,自己能善始善终、始终如一就可以。
把眼光放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计划。在计划的实施及检讨时要预先掌握关键性问题,不能因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
清楚做好20%的重要工作,等于创造80%的业绩。
3.指挥能力 无论计划如何周到,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执行,仍然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为了使下属按照共同的方向去执行制定的计划,适当的指挥是有必要的。指挥下属首先要考虑工作分配,要检测下属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也要考虑指挥的方式,语气不好或是目标不明确,都是不好的指挥。
好的指挥可以激发下属的工作意愿,而且能够提升下属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清楚指挥的最高艺术,是下属能够自我指挥。
4.控制能力
控制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
控制过程中若是操之过急或是控制力度不足,就会产生反作用。控制过严使下属口服心不服,控制不力则可能连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
要清楚最理想的控制,就是让下属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自我控制。
5.协调能力
任何工作如能照上述所说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计划、再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理应顺利完成。但事实上主管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协调工作上。
协调不仅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与外部客户、关系单位、竞争对手之间的利益协调,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划的完成。
要清楚最好的协调关系就是实现合作共赢。
6.授权能力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作为一流的班组长不能像业务员那样事事去亲力亲为,而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给自己机会更要为下属的成长创造机会,个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下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也是延伸自己智力和能力的载体,要赋予下属责、权、利,下属才会有做事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班组长要清楚:一个部门的人琢磨事肯定胜过自己一个脑袋琢磨事,这样下属得到了激励,你自己又可以放开手脚做重要的事——何乐而不为。
切记: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
7.判断能力
判断对于一个班组长来说非常重要。企业管理错综复杂,常常需要自己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洞察先机,未雨绸缪,才能化危机为转机最后变成良机。
8.创新能力
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要提高团队的执行力。更重要的,还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团队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与大学里那种单纯以掌握知识为主的学习是很不一样的。要求大家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
P26-29
在珠三角区域,现如今的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调、产品利润微薄、产品品种繁多、客户订单单批数量小、交货期紧等系列的管理问题。怎样能在如此激烈和严苛的市场竞争中确保利润增长,保持企业永续发展呢?作者通过对在珠三角区域的近500家中小型企业进行的管理咨询和企业诊断,认为应该:
1.从外界管理向内部精细管理转变;
2.从技术型管理向管理型管理转变;
3.从传统手工生产向技术创新转变;
4.从结果导向向事前预防控制转变;
5.从个人控制向系统化管控的转变。
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企业节约制造成本、获取利润。作者结合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编著本书。希望本书能供广大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使用。
本书分为四大篇,共37法50个实用表单:
一、心态篇:礼仪管理、道德管理、心态管理、价值管理、自信管理。
二、工作篇:计划管理、执行管理、会议管理、团队管理、早会管理、物料管理、准备工作、首件管理、设备管理、纪律管理、SOP管理、培训管理、4M变更管理、不合格品管理、标志管理、安全管理、交接管理、记录管理、总结管理。
三、技能篇:口才管理、ISO管理、5S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统计管理、抽样管理、时间管理、激励管理、目标管理、冲突管理、危机管理、学习管理。
四、记录篇:共50个实用表单。
在编著此书过程中得到了中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熊艳鲜小姐、胡武兴先生等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能力有限,深知管理学博大精深,恳请广大制造业的管理人员或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以此共勉。
胡文兴
2010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