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巫之城
内容
编辑推荐

何小竹所著的《女巫之城》讲述的他一定要有一双极端敏感的眼睛,“咔嚓咔嚓”地可以迅速调好焦距,对准光圈,在大脑皮层扫描出女巫的信息,并分辨出她们的气味,从而一举确认她是不是女巫。一篇小说,读到最后,如轻舟浮水,不知含漂向伺方,这种感觉,怎么说,都很难说清楚。

内容推荐

何小竹所著的《女巫之城》为成都著名作家何小竹的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女巫之城》集成了何先生近年来创作的27篇有关成都女性的文章,深入而细致地描写了成都都市女生的情感、生活、心理状态,并归纳出富于浪漫与想象的“女巫”形象。是认识成都品读女性的成熟雅致之作。

目录

成都都是女巫多发城市之理由所在

所谓女巫

女巫的身体

女巫的平方根猜想

和莫小姐的一段未公开的对话

第一次认识一个是女巫的女孩

写字的女巫

被羡慕人家的乳房大

拇指姑娘

当女巫变成鸡之后

隐身女巫

槐树街拐弯的电话亭

没有大蒜的日子怎么过

女巫聚会塔子山

迪厅的两个女孩

老男人抵挡不了女巫的诱惑

一个酷似马叉虫的女孩

莫小姐需要一本小说

帽子

酒吧留言

豆沙色皮肤的女孩

火车上的邂逅

酒比女巫更厉害

女巫也很胖

小户型高层电梯公寓

在公共汽车上我被一个唱歌的女巫传染了

试读章节

成都是女巫多发城市之理由所在

成都气候湿润,凡湿润之地多女巫。

也是因为湿润,成都的上空特别容易堆积云层,所谓蜀犬吠日,就是说成都一年四季出太阳的时候不多,狗看见太阳便很讶异,所以要对着它狂吠。这同时也告诉我们,成都不会有强烈的紫外线。众所周知,女巫们是最害怕紫外线的。

很久很久以前,成都平原是一片沼泽,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湿地。先是大禹从汶川出来治水,后来又有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沼泽逐渐变为陆地。但沼泽的记忆仍然通过诗歌以及前面所说的湿润的气候流传下来,为女巫的繁衍提供了养料。

成都女巫之多,并非都是土生土长。许多是慕名而来,其理由还不完全是气候湿润那么简单(气候湿润的城市不只成都一个,比如相邻的重庆)。我想,她们选择成都,可能还与某种气场有关。而气场是比气候更为复杂的东西,很难解释。这样说吧,当年道家为什么会选择在成都青城山创教?恐怕也是气场的原因吧。当然,女巫跟道家是不相干的。所谓气场,我的理解就是一种氛围,而氛围这东西,常常因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显得有些神秘,有些虚无缥缈。但我们只要留心一下身边的一些细节,这气场或氛围其实又并非完全不可理解。比如,在成都,没人在乎你说话的口音。也就是说,不管你从哪里来,到了这里,你就是这里的人,不会因为你与众不同的口音而被排斥。又比如,在成都,你无所事事或不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常规去生活,不会有人大惊小怪。你成天睡懒觉、坐茶馆、泡酒吧,不会有人质疑你的生活来源。还有,成都人虽然喜欢看热闹,但看的是地上的热闹,而对天上飞过什么东西不是特别在意。这些就是一种气场,一种氛围,可隐蔽,可藏身,相对于其他城市,这样的气场和氛围更让女巫们感到自在和自如,也比较有安全感。

其实,很理性地解释这个问题(成都是女巫多发城市)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我是在写《莫小姐需要一本小说》这篇小说的时候一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说来很惭愧,当时并没完全想好理由,只是说,“在成都,但凡有点幻想气质的男人,要想遇几个女巫,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难看出,这是有感而发。所谓有感而发,就是一种很感性的东西,有时候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没想到,小说在《城市画报》发表之后,就受到了一些读者的质疑:为什么是成都而不是广州呢?广州也多女巫。不仅如此,也有本身就生活在成都的读者表示怀疑,是这样吗?我怎么不觉得呢?

于是,我开始搜集证据。这一点上我还没昏头,知道人家要的就是证据,不然就是空口无凭。但当我真开始搜集证据的时候,才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难住我的就是“口供”,没有一个女巫愿意公开承认自己是女巫,私下里说说还行。这就为数据统计带来了困难。没有数据怎么证明这里多,那里少呢?“口供”不行,我就开始搜集“物证”。我拍了一些女巫的照片。但我的朋友何马(他曾经是一位律师)告诉我,你这个不行,一看就是偷拍的。我承认,这些照片确实是偷拍的。为了拍这些照片,我还专门到数码广场买了一个体型小巧便于隐藏的数码相机。我去了女巫们经常出没的那些街道和场所,比如宽窄巷子,琴台路,芳邻路,梨花街,芳草街,玉林西路,玉林生活广场,东风大桥,以及这些地方的茶楼、酒吧、餐馆、写字楼甚至夜总会。但何马说,未经本人同意的偷拍,在程序上不合法,是不能作为呈堂证供的。操(我很少说这个字,朋友作证,因为走投无路才说),那我只好继续写小说,用小说来证明我的这个发现,信不信由你。

说也奇怪,随着我的女巫小说系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杂志上,成都是女巫多发城市这个问题就没那么突兀了。理由什么的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基本上,这个带有点主观臆断的说法已逐渐被接受。全国各地以时尚为标榜的杂志这些年纷纷前来成都,做成都的专题,挖掘成都的这样那样。虽然这不能说是因为我的小说的原因,但至少客观上他们起到了帮我找这个理由的作用。曾经质疑声最多的广州,还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是一位杂志的女编辑告诉我的,她说,他们杂志如果去别的城市做选题,都是派她们这些编辑去就oK了,唯独轮到做成都选题的时候,老总也好,主编也好,都要亲自出马,她们就没这个机会了。我安慰她说,那就下一次吧,肯定还有机会到成都来的。但那位女编辑说,我们杂志都来过成都三次了,每一次都是他们亲自来,如果还有下一次,那情形也是一样的。

当然,这位女编辑最后还是来了,但不是公派,而是自己掏钱买机票飞过来的。她说,我实在忍不住了,非来不可。P1-3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不知道何小竹制造出的那种味道究竟该怎样来描述。统而言之是巫气,细细辨别一下,是清淡,恍惚、自恋、倦怠,是废话连篇和妙语连珠,是瞬间的清醒和总体的迷茫,是郁闷和欢愉的穿插往来,也是虚无和现的相互搭救。

——洁尘

时尚是何小竹牌国产女巫的一大特点,这些女巫们都生活在都市里,出没于酒吧等场合。比起蒲松龄牌那些古典的狐狸精更酷。

——乌青

你以为何小竹写的是童话,那你就错了,正如你以为何小竹写的不是童话就更错了一样。其实何小竹写的都是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既真实又可疑。

——吉木狼格

曾经熟悉的一切,比如天空、杯子、半掩的木门,都陌生起来。而更为强烈的是,当你伸出手去,企图端起你面前的杯子时,你会发现,那手,你自己的手,也变得像是别人的手一样了。

——杨黎

何小竹的小说,我总有一种读不完的感觉,从何小竹那里,我看到小说是一门“完成不了的艺术”。一篇小说,读到最后,如轻舟浮水,不知含漂向伺方,这种感觉,怎么说,都很难说清楚。除非你手里啊,真正拥有一本《女巫之城》。

——吴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巫之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小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63849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