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作家曾跟随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流浪到加利福尼亚,沿途所见,令他非常震惊,“有五千户人家即将饿死,问题十分尖锐……”他以深刻写实的笔触,在书中展现了当时美国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反抗的情景。
小说主人公约德刑满被释回家,发现家乡一片荒芜,只得携家乘坐一辆破旧的汽车到西部谋生,在那里的一个农场做工。
图书 | 愤怒的葡萄/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作家曾跟随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流浪到加利福尼亚,沿途所见,令他非常震惊,“有五千户人家即将饿死,问题十分尖锐……”他以深刻写实的笔触,在书中展现了当时美国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反抗的情景。 小说主人公约德刑满被释回家,发现家乡一片荒芜,只得携家乘坐一辆破旧的汽车到西部谋生,在那里的一个农场做工。 内容推荐 全美最风行的经典名著导读笔记,由哈佛学生们融会名著阅读和文学学习精华,亲笔撰写而成。蓝星系列以经典性和流行性并重的名著为素材,以明晰的风格和地道的语言,解读名著精华和具有时代性的主题和思想。 《愤怒的葡萄》由斯坦培克著,作于1939年,是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一部史诗。 《愤怒的葡萄》主人公约德刑满被释回家,发现家乡一片荒芜,只得携家乘坐一辆破旧的汽车到西部谋生,在那里的一个农场做工。一家人拼命干活,只能勉强糊口,农场主还不断地压低工资。农工们奋起反抗,举行罢工,警察前来镇压,牧师凯绥同情农工,被武装流氓打死。约德将凶手击毙,只得再次背井离乡。这部作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存社会的日益不满和叛逆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此,斯坦贝克成了“被压迫者的代言人”。在艺术上,再现了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生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强调外部特征,而不是探究微妙的心理,因而他笔下的人物是类型化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在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目录 来龙·去脉 情节·览 角色·亮相 主角·赏 汤姆·约德 约德妈 约德爸 吉姆·凯绥 莎伦玫 主题·主题成分·象征 人对人的残酷无情 家庭与伙伴的救助力量 愤怒的尊严 利己主义与利主义的多重作用 临时领袖组织 怀孕的莎伦玫 约德家爱犬之死 断章·取义 第1~3章 第4~6章 第7~9章 第10~12章 第13~15章 第16~18章 第19~21章 第22~24章 第25~27章 第28~30章 语出·有因 作品档案 问题·论题 问·答 推荐论题 回味·深入 四选一 注释 相关链接 试读章节 汤姆·乔德因过失杀人被判处四年徒刑,服刑期满,从俄克拉何马州立监狱回到农场家中。途中遇到牧师吉姆·凯绥,此时吉姆因信仰转变已放弃牧师职业,他认为生命的一切都是神圣的——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罪孽的部分——这种神圣就存在于努力做一个和众生平等的人。吉姆陪同汤姆回家,却发现汤姆的家园和周围的农场都已成了一片废墟。穆理·格雷夫斯,汤姆家的老邻居,恰巧路过,告诉他们人们都被“拖拉机”赶走了。大多数家庭,包括他自己的家人,都去往加利福尼亚找工作了。第二天上午,二人去汤姆的伯伯约翰家,穆理告诉他们,约德家族一定在那儿。到了那里,汤姆看见他的父母正在收拾为数不多的家当。原来他们接到广告传单,宣传加州有采摘水果的工作,于是弧注一掷,把恢复往日生活的惟一希望寄托在加州之行上。 摇摇晃晃的旧卡车,载着众人向加州进发b旅途漫长而艰难。脾气暴躁的约德爷爷不愿离开家园,一路上言辞激烈地抱怨,离家后不久就死在途中。破破烂烂的汽车、卡车满载着杂乱的家当,拥塞在66号公路上:好像整个国家都出动,逃往希望之乡——加利福尼亚。约德一家遇上艾维和绥莉·威尔逊夫妇,两人正为汽车坏了而发愁,于是,约德一家邀请他们同行。绥莉·威尔逊生了病,在接近加州边界的地方已经无法继续赶路。 约德家接近加州耐,听到不祥的传言,说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一个迁来者告诉约德爸,每800份工作就有20 000个人等着做,他自己的孩子已经饿死了。他们继续前行,但到达加利福尼亚的第一天却是令人心痛的,因为奶奶死了。剩下的家人走过一个个肮脏的宿营地,徒劳地寻找就业机会,想尽办法弄点吃的,并且千方百计地使家人在一起。不久,诺亚,约德家的长子,离开家人一个人走了。汤姆的妹夫康尼是个爱做梦的年轻人,也抛下了怀有身孕的妻子莎伦玫弃家而去。 约德一家在加利福尼亚备受敌视,宿营地拥挤不堪,挤满了饥饿的移民,彼此经常发生摩擦。当地人对池们又恨又怕,蔑称他们为“俄克佬”。工作几乎没有,即使有工资也少得可怜,一家人一天所得还不够买一顷像样的饭。由于害怕工人造反,当地大地主竭尽能事让流动工人们保持赤贫,使其完全依附于他们。在破烂不堪、被称做“胡佛别墅”的宿营地里,汤姆等几个人同一位副警长激烈争论,工人是否应该组织工会。后来争论激化,吉姆·凯绥把副警长打昏,被逮浦。警察赶到,宣称要把胡佛别墅烧掉。 一间官办收容所好心收留了约德一家人,他们结交了许多朋友,并有了一点工作可做。可是有一天,在铺设管道时,汤姆得知警方正策划在营房里制造一场暴乱,以便名正言顺地关闭,这些生活设施。汤姆向收容所的人们提出警告,把大家组织起来,化险为夷。然而,烬管官办收容所里生活愉快,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约德一家还是无法生存,又被迫离开。他们找到了采摘水果的工作,但不久得知,现在能拿到丰厚的薪水,只是因为那些雇主想利用他们来破坏一场工人罢工。汤姆偶然遇见吉姆·凯绥,凯绥自出狱后开始组织工人队伍,激起了许多地主的仇恨。警察到处追捕凯绥,汤姆亲眼目睹警察杀害了凯绥,出于报复,汤姆打死了一名警官。 汤姆开始躲避追捕,此时,家人搬到棉花农场上的一节废弃车厢里住。一天,露茜,约德家的小女儿,向宿营地里一个女孩透露,她哥哥杀了两个人,藏身附近。约德妈担心儿手的安全,找到他,让他远走高飞。汤姆决定接过吉姆未完成的事业,继续组织流动工人队伍。棉花摘完,意味着失业的开始,而且有传言说3个月都不会有工作可做。雨季来了,大片土地被淹。莎伦玫产下死婴,约德妈拼命带领家人逃出洪水,来到不远处一个谷仓。他们发现谷仓里有个小男孩跪在他爸爸身边,而他的爸爸就快要饿死了。他已经几天没吃东西,把能弄到的任何一点点食物都给了儿子。约德妈知道莎伦玫现在正有奶水,便把别人打发到谷仓外,让女儿给这个垂死的男人喂奶。 P8-1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愤怒的葡萄/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斯坦贝克 |
译者 | 刘红霞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3165080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1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319.4:I |
丛书名 | |
印张 | 5.0312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03 |
宽 | 129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2-2003-9 |
版权提供者 | SparkNotes LLC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