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目标就是你--定点清除/大校带你看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焦国力创作的《目标就是你——定点清除》是“大校带你看世界”系列之一,书中讲述了一些最新战争军事武器。

《目标就是你——定点清除》包括了定点清除:目标就是他;从“观战”到“参战”;“雌鹿”遭遇“毒刺”;“雷电”在伊拉克上空闪过;突袭“小鹰”号等内容。

内容推荐

现代战争几乎都是从空中打响的。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几场局部战争都是从空袭开始的。海湾战争是这样,科索沃战争是这样,阿富汗战争仍旧是这样。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战争中,空袭作战仍旧是一种主要的作战模式。《目标就是你——定点清除》将向你展现,在20世纪90年到21世纪初,空中发生的战争故事。

《目标就是你——定点清除》由焦国力编著。

目录

1.定点清除:目标就是他

2.从“观战”到“参战”

3.“雌鹿”遭遇“毒刺”

4.“雷电”在伊拉克上空闪过

5.突袭“小鹰”号

6.“响尾蛇”咬掉弹道导弹

7.战斗机也杀“回马枪”

8.“战隼”欲战SU一30

9.运输机的杀手——肩射导弹

1O.精确制导武器大轰炸

11.战火中的“同温层堡垒”

12.战场上空的“火眼金睛”

13“响尾蛇”怎样“咬掉”战斗机

写在后面的话

试读章节

1.定点清除:目标就是他

什么叫“定点清除”?它语出何处?现在已无可考证。有人说,以色列前总理巴拉克曾经在一份秘密报告上批示: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明确对象,坚决清除它!这大概可以看成是“定点清除”这个词的来历。其实。“定点清除”这个名词是怎样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定点清除”方法会在这个世纪的局部战争中,被广泛应用。

道袭击巴以恩怨何时消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蓝蓝的天上只飘着几朵白云。可是对于中东地区来说,这里的每一天都是阴沉沉的。20世纪中期以来,中东地区的战火不断。世界进入21世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矛盾日趋加深,以色列不断受到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的自杀式炸弹的袭击,平民伤亡惨重。

这是2003年6月11日下午5时30分,耶路撒冷市正值下班高峰期,公共汽车运载着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急匆匆地在马路上疾驰。市中心雅法大街的一处公共汽车站牌旁,有不少等待乘车的人,其中有一名身着极端正统派犹太人服装的男子,在静静地候车。不一会儿,公共汽车进站了,这名犹太男子十分有礼貌地跟在别人的后面,不慌不忙地跨进车内。公共汽车关上了车门,驶出了车站,像其他公共汽车一样开始在马路上疾驰。就在这时,马路两旁的人们听到了一声巨响,人们看到驶出站不久的这辆公共汽车发生了大爆炸,并燃起了大火,车内10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有16人当场死亡。原来那名身着极端正统派犹太人服装的男子是个乔装打扮的巴勒斯坦“人体炸弹”。

面对自杀式人体炸弹的恐怖袭击,以色列总理沙龙一筹莫展,他深知。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的道理。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不顾一切地除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头头,也就是“定点清除”掉激进组织的领导人,正所谓“兽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清除了头头,群龙无首,自然不会再有“大风大浪”。更重要的是,在上个世纪。以色列就曾经使用“定点清除”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73年2月,以色列突击队通过水路进入贝鲁特,“定点清除”了三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高级领导人;

1979年1月,以色列特工在贝鲁特的一次炸弹爆炸行动中“定点清除”了萨拉米。萨拉米策划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村的袭击事件,使以色列奥运代表团的11名成员死亡;

1988年4月,以色列特工“定点清除”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副主席、西岸地区行动指挥官阿布吉哈德;

1992年2月,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穆萨威,在黎南部地区遭到以色列武装直升机的“定点清除”,穆萨威被杀死;

1996年1月,哈马斯炸弹制造专家阿亚什在加沙被一枚伪装是手机的炸弹“定点清除”。以色列宣布对此事负责:

就在2003年这一年间,以色列的“定点清除”行动频频得手:2003年8月,以军用导弹炸死了哈马斯资深领导人伊斯梅尔·阿布·沙纳布,当时,沙纳布乘坐的白色汽车正在加沙城内拥挤的街道上缓缓前行。9月,以军向加沙的一栋房屋投掷了一枚550磅的炸弹,差一点就把哈马斯高层“一锅端”。当时。包括亚辛在内的哈马斯领导人正在召开秘密会议,只是由于以军那次投的炸弹小了点,他们才幸免于难。12月,以军又用导弹摧毁了行驶在加沙城与杰巴利亚难民营之间的白色富士速霸小汽车,炸死了车内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者组织杰哈德领导人哈米德。

现在,以色列总理沙龙把“定点清除”的目标锁定在巴勒斯坦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的头上。据说那天以色列总理沙龙得到密报:亚辛每天清晨都会在同一座清真寺做祈祷。沙龙拿起办公桌上那支粗粗的红铅笔,狠狠地在亚辛的名字上打了一个红叉,咬着牙说:就是他!这斩钉截铁的3个字,就是“定点清除”的号令。一场新的行动开始了!

传命令轮椅老人被清除

2004年3月22日清晨,东方泛出一抹白,时钟的指针刚刚指向5时30分,加沙城里的清真寺门口就出现了一群人,这些人簇拥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他们刚刚在清真寺做完祷告,坐在轮椅上的这位老人就是巴勒斯坦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亚辛。P2-4

后记

我爱蓝天,更爱金秋十月北京的蓝天。

京城十月的蓝天,没有一丝白云,湛蓝湛蓝,就像有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天幕之上,惹得你忍不住想上天去摸一摸那蓝蓝的天幕。

我甚至想,如果有工具,我真要将那巨大的蓝宝石,锯下一方。用四根支柱,支撑在京城的上方。让北京的天永远是那么蓝那么蓝。

人们对蓝天的种种遐想,也许隐含人类最古老的梦想。

在人类的蓝天梦中,最具特色、最奇妙无比的想象要数中国人了。尽管中国人至今还没有登上月球,但是嫦娥奔月的传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这个传说大概可以算作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最远古的蓝天之梦了。你看,一个美貌绝伦的女子,因为偷食了一种不死之药,便飘飘飞去,直奔月宫。这种上天的办法,用不着任何乘载工具,实在是太简单、太方便、太随心所欲了。

即使使用工具,中国人的飞天想象也是最省力、最简便、最奇特的,只需就地取材:有云有雾便可。孙悟空腾云驾雾,冲上凌霄宝殿,把天宫闹了个底朝天,便是一个好例证。

外国人上天有外国人的办法。法国人的办法是坐进一枚炮弹中,让炮弹把人射上月球。阿拉伯人的上天工具是一块毯子,人坐在毯子上,让毯子飞起来,把人送上天空。

人类真正飞上蓝天,是从两个美国人开始的,他们俩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德顿城开了一个自行车店。这就是莱特兄弟,航空史上把他们看成是第一架飞机的发明人。

其实。他们的发明是在许许多多人失败的基础上诞生的,他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飞上蓝天的。

有一个叫李林塔尔的德国人,就是那许许多多人中的一个,他在莱特兄弟之前,就开始研究上天的办法了。我敢说,李林塔尔一定经常仰望蓝天,充满对蓝天的退想。

1891年,在德国的一间小屋里,李林塔尔手握一支鹅毛笔,坐在一张大桌前。上衣的领口高高地竖在脖子周围,正伏案设计着自己的梦想。

当李林塔尔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一架样子奇怪的滑翔机。

这架滑翔机长着四片“翅膀”,犹如四片巨大的蝴蝶翅膀分上下两层排在机身上。所谓的机身,也只不过是横七竖八的几根支架连接在一起,尾翼也不是现在飞机上那种。像是有一只大风筝用一根支棒联结在滑翔机上。

驾驶这架滑翔机,犹如我国传统的划旱船:人的臀部和腿部悬挂在滑翔机的下面。用两臂将身体支撑在滑翔机内。

滑翔机的起飞是建立在李林塔尔奔跑的基础上,他的双脚踩在山坡上,身体挂在滑翔机里。这可真是名符共实的脚踏实地,李林塔尔的双脚顺着山坡向下奔跑,很快。滑翔机有了升力,李林塔尔的双脚离开了地面,100米、200米……滑翔机越飞越远。

李林塔尔的朋友们聚集在山坡下,兴致勃勃地观看着他的飞行,这一天的天气格外晴朗,就像金秋十月北京上空美丽的蓝天,了。李林塔尔的滑翔机就像一叶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在空中剧烈地摆动。身解数,拼命稳住滑翔机。

“太危险!”人们大声朝他呼喊着。

现在已经无法证实李林塔尔是否听到了人们对他的呼喊。单凭滑翔机滑翔的高度来分析,他应该听到了这喊声。可是他并没有让滑翔机降落下来,他要抓住机会让滑翔机滑翔得更远、更远。因为他知道,有时候风对滑翔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又一阵狂风刮来,李林塔尔的滑翔机再也无法正常操纵了,它像一辆被狂风吹倒的自行车,坠落在山脚下。人们惊呆了,朋友们把满身鲜血,昏迷不醒的李林塔尔送到了附近的诊所。第二天,这位航空界的先驱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

人类的蓝天梦是在许许多多次的失败中实现的,李林塔尔的牺牲只是这许多失败中的一次。为了人类的蓝天梦,英国的一个叫皮埃奇的年轻人,在1899年10月2日试飞自己设计的滑翔机时,也不幸坠落下来,落个机毁人亡的结局。在莱特兄弟之前,还有美国的蓝利和马克西姆,法国人阿代尔,英国的凯利和亨森,他们都有过蓝天之梦,都设计并驾驶过滑翔机,尽管他们并没有像李林塔尔那样满身鲜血昏迷不醒直至闭上眼睛,但他们也都以失败而告终。

莱特兄弟是在这些先驱者们的坠落中起飞的!

每当我看见在蓝天翱翔的飞机,便会想:当李林塔尔和莱特们冒着生命危险,研制飞行器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们在干些什么呢?

翻开历史,我看到江苏巡抚李鸿章正向我走来。在他的身后,走着一群辫子兵,每人手中都握着一支鸟枪。这支队伍可以说是当时大清政府的精锐之师了。然而,鸟枪终究敌不过洋枪,李鸿章“见西洋火器之精,乃弃习用之抬枪、鸟枪,而改为洋枪队”。随后,清政府在上海、天津、江宁、广东、四川等许多省广设机器制造局,引进外国设备,自己生产枪、炮、弹、药等。当时的机器制造局很快就能生产毛瑟、马梯尼、士乃得、云者士得四种枪弹。忙着引进设备,制造洋枪洋炮,这在当时来说,多少有了点开放的味道。如果我们期望清政府在制造洋枪洋炮的同时,让机器制造局也开始生产滑翔机或飞机,那就是一种非分之想了。

飞机飞上天之后,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莱特兄弟大声疾呼:“飞行器的时代终于来到了!”美国政府听到了莱特兄弟来自民间的声音,但是政府官员们无动于衷,他们能够送给莱特兄弟的只是一句冷冷的话:如果飞行器不能携带一名人员平稳飞行,当局是不会采取任何行动的。除了美国政府之外,还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也听到了莱特兄弟的呼喊,这就是英国政府。莱特兄弟向英国政府保证:我们的飞行器可以按照英国政府提出的条件飞行。同时,莱特兄弟也向英国政府提出了条件:英国必须购买我们的飞行器。英国政府的官员们摆出了一副绅士派头,他们回答说:英国政府没有购买的责任。莱特兄弟的起飞实在是举步雏艰,没有雄厚的资金,无法对飞机进行大规模的改进;没有政府的支持,也就无法得到雄厚的资金。伙子仰望蓝天,发出一声长叹。随后他将图纸和说明书寄到了英国一个飞艇研究机构。

科技术的发明创造,可以在民间诞生、发展并壮大,而飞机的发展与壮大无论如何是少不了官方的支持的。

因此,比较起来,冯如却要比谢缵泰幸运得多。

1910年3月,莱特兄弟在美国洛杉矶进行飞行表演,冯如得到消息,昼夜兼程赶往洛杉矶。哪知,莱特兄弟对这次飞行表演严加保密,限定参观者必须远离飞机,不得在近处观看。尽管如此,莱特兄弟的飞行表演对冯如还是有不少启发,没过多久,冯如便制造出了一架在当时看来已很先进的飞机。冯如的飞机制造是在美国的旧金山完成的。美国人十分钦佩冯如,想请他长期留在美国传授技术,但冯如执意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带回祖国。

1911年2月,冯如带着他的一班人马和两架自制的飞机,回到了广州。1912年,冯如呈请广东革命军政府批准,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作飞行表演。为唤起人们对航空事业的重视,在表演前,冯如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飞机的性能和在国防、交通上的作用,然后,他驾机由燕塘操场起飞,凌空而过,飞机在40多米高的空中飞行。操场四周人山人海,掌声不绝。冯如驾驶飞机在空中灵活自如地旋转。当飞机飞行了一圈后,他移动操纵杆继续爬升,不料用力过猛,飞机失控坠落,冯如的头、胸、大腿均受重伤。红十字会立即进行了抢救,但因药品不足,这天又适逢星期日,军医外出,冯如终因治疗不及时,与世长辞,时年29岁。他在弥留之际,还嘱咐他的助手:“我死后你们不要因此而丧失进取的信心,要知道牺牲是难免的,这是飞行中必须的阶段。”

1912年9月24日,在冯如坠机牺牲的地方召开了追悼大会,群众送挽联极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命令:按照少将阵亡的待遇给予抚恤,并将他的事迹存放国史馆。

今天,如果我们来到广州黄花岗,就会看到冯如的墓,墓碑上刻着“中国创始飞行大家冯如君之墓”一行大字。

后辈应该永远记住:冯如是中国第一个为飞行事业献身的人。

以上这些话写在书后,记录了一个在中国空军服役多年的退休老兵,对蓝天的遐想和眷恋,以为“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目标就是你--定点清除/大校带你看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焦国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89442
开本 16开
页数 1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8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