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孙中山演讲录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夏红等编著的《孙中山演讲录》辑录孙中山讲稿30余篇,分为“思想”、“革命”、“军事”、“党务”、“政务”、“观念”、“实业”、“外交”等8个部分,还原了历史现场感和时事感,折射出一代伟人为建立现代化民主国家之理想,进行的各种思考、探索、尝试,也能看到他代表当时最先进的中国人对世界形势所做的判断。对今天的思想者、为政者,仍大有启发。

内容推荐

陈夏红等编著的《孙中山演讲录》分为“思想”、“革命”、“军事”、“党务”、“政务”、“观念”、“实业”、“外交”等8个部分,总共收录演讲稿35篇,共计370千字。演讲具有场合性、时事性。这些演讲稿,语言平实,思路清晰,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伟人为建立现代化民主国家的理想所进行的各种思考、探索、尝试,也能看到他代表当时最先进的中国人对世界形势所做的判断,包括今日的中美日关系,今后世界发展的方向等等。《孙中山演讲录》有利于增加普通读者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建国方略的了解,对学者乃至为政者,相信也有很好的助益。

目录

思想

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一九一二年十月十四至十六日)

在广东省教育会的演说(一九二一年四月四日)

革命

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一九零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在檀香山正埠的演说(一九零三年十二月中旬)

在旧金山丽蝉戏院的演说(一九一零年二月二十八日)

军事

在沪欢迎从军华侨大会上的演说(一九一六年九月三十日)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日)

在广州滇桂军欢迎宴会的演说(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在广州欢宴各军将领会上的演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日)

对驻广州滇军的演说(一九二四年三月二十四日)

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

党务

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一九二零年十一月四日)

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一九二三年十月十五日)

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政务

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一九一九年十月十八日)

在大本营军政会议的发言(一九二四年一月四日)

对广州商团代表的演说(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二日

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毕业礼的演说(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一日)

在上海招待新闻记者的演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在神户欢迎会的演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观念

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

在广东省第五次教育大会闭幕式的演说(一九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一九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

在香港大学的演说(一九二三年二月十九日)

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三日)

实业

在广西阳朔人民欢迎会的演说(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在广州中央银行成立典礼的演说(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五日)

外交

在上海欢迎美国议员团时的演说(一九二零年八月五日)

对神户商业会议所等团体的演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试读章节

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

(一九一二年十月十四至十六日)

社会主义之名词,发于十九世纪之初,其概说既广,其定义甘难。特此种主义,本我人类脑中应具之思想。不满意于现社会种种之组织,而思有以改良,于是乎社会主义之潮流,得应时顺势,而趋向于我人之脑海,种种社会主义之学理,得附社会主义之名词,而供我人之研究讨论矣。尝考欧西最初社会主义之学说,即为“均产派”,主张合贫富各有之资财而均分之。贫富激战之风潮既烈,政府取缔之手续亦严;政府取缔之手续既严,党人反抗之主张益厉。无政府主义之学说,得以逞于当时,而真正纯粹之社会主义,遂湮没于云雾之中,缥渺而不可以迹。厥后有德国麦克司者出,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有统系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所本,不复专迎合一般粗浅激烈之言论矣。惟现社会主义,尚未若数理、天文等学成为完全科学,故现在进行,尚无一定标准,将来苟能成为科学一种,则研究措施更易着手。

 社会系对待个人而言,一社会主义亦系对待个、人主义而言。英国尊重个人,主张极端的自由。德国以国家为本位,个人为国家分子,又宁牺牲而不惜也。此则以其国家政体之不同,故其主义亦因之而有异。主张个人主义者,莫不反对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者,又莫不反对个人主义。聚讼纷纷,莫衷一是。然而个人、社会,本大我、小我之不同,其理可互相发明,而未可以是非之也。

社会学与社会主义固自有别,其研究社会之起原及社会之变迁种种之状态现象,皆属于社会学之范围。至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日社会生计而已矣。其主张激烈,均分富人之资财者,于事理上既未能行,于主义上亦未尽合。故欲主张平均社会生计,必另作和平完善之解决,以达此社会主义之希望。考诸历史,我国固素主张社会主义者。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而累世同居,又共产主义之嚆矢。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宜其进行之速,有一日千里之势也。

欧洲社会党系完全政党性质,近年以来尤占政治上之势力,若法、若德、若比,其政府议院中人,社会党员居其多数。英则四,五年前,社会党人始占议席,然而同时被选,即有数十人之众,且有位于度支大臣者矣。美之社会党虽未发达,然其党人居政治上重要位置者,实繁有徒。中国社会党发生于民主政体之下。夫民主政体之政治,一人民政治也。社会党既集民主政体下之人民,尤不应无政治上之活动,则今日社会党亟宜组成强有力之政党,握政治上之势力,而实行其社会主义之政策者,实鄙人所深望也。

社会主义不独为国家政策之一种,其影响于人类世界者,既重且大。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_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动物之强弱,植物之荣衰,皆归之于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进化学者遂举此例,以例人类国家,凡国家强弱之战争,人民贫富之悬殊,皆视为天演淘汰之公例。故达尔文之主张,谓世界仅有强权而无公理,后起学者随声附和,绝对以强权为世界唯一之真理。我人诉诸良知,自觉未敢赞同,诚以强权虽合于天演之进化,而公理实难泯于天赋之良知。故天演淘汰为野蛮物质之进化,公理良知实道德文明之进化也。社会组织之不善,虽限于天演,而改良社会之组织。或者人为之力尚可及乎?社会主义所以尽人所能,以挽救天演界之缺憾也。其所主张,原欲推翻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之学说,而以和平慈善;消灭贫富之阶级于无形。其主张均分富人之资财,表面似合于均产之旨,实则一时之均,而非永久之均也。做欲永弭贫富之阶级,似不得不舍此而另作他图矣。社会主义学说,近日发明者甚多,法、德、比各政府多采用而履行之。即反对社会党若日本,亦未尝不采用社会政策。而其反对社会党人者,实以其主张激烈,妨碍秩序,为法律所不许耳。我国社会主义流行伊始,尤望党人持和平之态度,与政府连络,共图进行。缘社会主义本与专制政体极不相能,故不能存于专制政体之下。今我国社会党发生于民主政体成立时,此诚不易得之机也。得此良好之机,而不得循序渐进,造福前途,讵不大可惜乎!此鼓吹运动者,不得不稍注意也。

尝考社会主义之派别为:一、共产社会主义,二、集产社会主义,三、国家社会主义,四、无政府社会主义。在英、德,又有所谓宗教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其以宗教、世界而范围社会主义者,皆未适当。自予观之,则所谓社会主义者仅可区为二派:一即集产社会主义,一即共产社会主义。盖以国家社会主义本丽属于集产社会主义之中,而无政府社会主义又属于共产社会主义者也。夫所谓集产云者,凡生利各事业,若土地、铁路、邮政;电气、矿产、森林皆为国有。共产云者,即人在社会之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如父子昆弟同处一家,各尽其生利之能,各取其衣食所需,不相妨害,不相竞争,郅治之极,政府遂处于无为之地位,而归于消灭之一途。两相比较,共产主义本为社会主义之上乘。然今日一般国民道德之程度来能达于极端,尽其所能以求所需者尚居少数,任取所需而未尝稍尽所能者,随在皆是。于是尽所能者,其所尽未必充分之能,而取所需者,其所取恐又为过量之需矣。狡猾诚实之不同,其勤惰苦乐亦因之而不同,其与真正之社会主义反相抵触。说者谓可行于道德智识完美之后,然斯时人民,道德智识既较我人为高,自有实行之力,何必我人之穷思竭虑,筹划于数千年之前乎!:我人既为今日之人民,则对于今日有应负之责任,似未可放弃今日我人应负之责任,而为数千年后之人民负责任也。故我人处今日之社会,即应改良今日社会之组织,以尽我人之本分。则主张集产社会主义,实为今日唯一之要图。、凡属于生利之土地、铁路收归国有,不为一、二资本家所垄断渔利,而失业小民,务使各得其所一自食其力,既可补救天演之缺憾,又深合于公理之平允。斯则社会主义之精神,而和平解决贫富之激战矣。

我人所抱之唯一宗旨,不过平其不平,使不平者底于平而已矣。满清以少数人压制我多数汉人,故种族革命以起;专制政体以一帝王压制我多数人民,故政治革命以起。至社会革命,原起于少数大资本家之压制多数平民耳。。在各国贫富之阶级,相差甚远,遂酿成社会革命,有不革不了之势。在我国之大资本家尚未发生,似可无庸言及社会革命。然而物质文明,正企业家纵横筹展之时,将来资本大家之富,必有过于煤油、钢铁大王者。与其至于已成之势而思社会革命,何如防微杜渐而弭此贫富战争之祸于来然乎?譬诸欧西各国,疾已缠身’,不得不投以猛剂,我国尚未染疾,尤宜注意于卫生之道。社会主义者,谓为疗疾之药石可也,谓为卫生之方法亦可也。惟我国与各国社会之状态不同,则社会主义施展之政策,遂亦因之而有激烈、和平之不同矣。各国尚多反对社会主义之政府,我国则极赞成采用社会主义者也。然则我国主张社会主义之学子。当如何斟酌国家社会之情形,而鼓吹一种和平完善之学理,以供政府之采择乎。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孙中山演讲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夏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86147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0-53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