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主编的《诸子学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办的有关我国古代诸子学术、生平研究的论文集刊。此为《诸子学刊》(第5辑),共收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研究学者如徐儒宗、李金坤等的论文30篇,体现了近年来诸子研究的主要成果。
| 图书 | 诸子学刊(第5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方勇主编的《诸子学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办的有关我国古代诸子学术、生平研究的论文集刊。此为《诸子学刊》(第5辑),共收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研究学者如徐儒宗、李金坤等的论文30篇,体现了近年来诸子研究的主要成果。 目录 试论儒家孝道 儒学思想中的历史观——以出土文献为讨论起点 《<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之正诠》补说——兼答乐贵川、蒋国保、倪祥保三位先生 孔子杀死了少正卯——兼与沈善增诸君商榷 孔门面貌考释 “仁者爱人”与“仁者自爱”——对新出楚简“惑”字形义的思想史解读 《易传》理论体系对《乐记》文艺体系的多维度观照 黄老思想与民间术数——以出土文献为线索 老子论圣人之玄德 柔弱无为与法治原则——观察《道德经》的一个新视角 老庄的心理状态与心路历程 庄子道家因的哲学论纲 《庄子》辨伪始於韩愈说之检讨 论宋代庄子逍遥义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庄学着述析论 《韩非的法哲学与<老子>之道》琐议 《琐议》商兑 论兵家管理的职能体系 杂家考论(上) 原生义与再生义——中国古代寓言史上的经济寓言 《孔丛子》的子书性质与先秦诸子的学术共性 淮南子校释再补 高诱的群经之学——从《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谈起 试谈《史记·日者列传》——兼与《庄子·盗跖》篇之比较 道教与道家的关系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朱子论《中庸》大义 论阳明学良知本体论对道家有无之辨思想的融摄 晚清的理学与墨学 应运而生的思想家——兼评《<韩非子>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 《子藏》:为诸子继绝学——华东师范大学《子藏》工程巡礼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诸子学刊(第5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方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6159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32 |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73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0.5-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60 |
| 宽 | 188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3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