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药味集/周作人自编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周作人生前亲自编定,学者止庵穷数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补从未出版作品,为市场上最全面最权威的周氏文集。

内容推荐

《药味集》精选周作人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的作品,据作者自己说,此集“内容‘敝帚自珍’,以为其中颇有可看之小文”,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集子之一。周氏散文风格向被形容为“闲适”,在他看来这可分为“小闲适”与“大闲适”,后者即“唯其无奈何所以也就不必多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又说,“闲适原来是忧郁的东西”,其中欲说还休的情感成分,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苦味”。《药味集》最能体现周氏文章这一特色。

目录

关于朱舜水

关于陶筠厂

关于杨大瓢

关于范爱农

玄同纪念

记蔡孑民先生的事

元元唱和集

四鸣蝉

老老恒言

春在堂杂文

禹迹寺

卖糖

撒豆

上坟船

缘日

蚊虫药

炒栗子

野草的俗名

谈俳文

再谈俳文

日本之再认识

试读章节

鄙人学写为文章,四十余年于兹矣。所写的文字,有应试之作,可不具论,有论文批评,有随笔,皆是写意之作,有部分的可取近来觉得较有兴味者,乃是近于前人所作的笔记而已。其内容则种种不同,没有一定的界限。孔子曰,吾少也贱,多能鄙事。鄙人岂敢高攀古人,不过少也贱则相同,因之未能求得一家之学,多务杂览,遂成为学艺界中打杂的人,亦不得已也。若言思想,确信是儒家的正宗。昔孔子诲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鄙人向来服膺此训,以是于汉以后最佩服疾虚妄之王充,其次则明李贽,清俞正燮,于二千年中得三人焉。疾虚妄的对面是爱真实,鄙人窃愿致力于此,凡有所记述,必须为自己所深知确信者,才敢着笔,此立言诚慎的态度,自信亦为儒家所必有者也。因此如说此文章思想皆是国粹,或云现代化的中国固有精神,殆无不可。我很怕说话有点近于夸大,便不足取,但是这里实在是很谦虚的说的,只因不愿虚伪的谦逊,故或不免过于率直耳。自丁丑至庚辰此四年中,陆续写有六十余篇,兹因书局之需,择取其三分之一,得二十一篇,公之于世,题名曰药味集。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废名昔日文中曾约略说及,近见日本友人议论拙文,谓有时读之颇感苦闷,鄙人甚感其言。今以药味为题,不自讳言其苦,若云有利于病,盖未必然,此处所选亦本是以近于闲适之文为多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二十四日,作者自序于知堂。

关于朱舜水

朱舜水是我们的大同乡,他与王阳明都是绍兴府属余姚县人,在民国成立前后特别受国人的崇敬,杭州清泰门内立祠,遗书重刊,大概都是民国一二年间的事。我虽然想搜集乡贤著作,但是愿大而力薄,所收只能以同在府城的山阴会稽为限,此外如萧山之毛西河王南陔,余姚之黄太冲邵念鲁,目的是在于买书,不尽由于乡曲之见了。《舜水遗书》也以同样原因买有一部,可是不曾怎么细看,因为第一这是铅字印本,虽说是吾乡马一浮所编校,错字却非常的多,读下去很不愉快,第二朱君的节义固极可钦,其学问则非我所能懂,盖所宗无论是王伯安是朱仲晦,反正道学总是不甚可解的。近来偶阅新井白石的《东雅》,见其中常引舜水说,以关于果树竹,禽鸟鳞介各门为多,有些注明出于《朱氏谈绮》,我这才知道他对于名物大有知识,异于一般的儒者,于是重复找书来读,十年耽误虽是可惜,唯炳烛之明,总胜于终身面墙,则亦正复可喜耳。

《舜水朱氏谈绮》四册,早见于名古屋一旧书店目录中,十年前亡友马隅卿君常常谈及,这是什么样的书呢,却终未决心去买来一看。近日寄信去居然买到了,宝永五年刻本,即西历一七○八年,纸墨如新,不似二百三十年前物。书凡三卷,据舜水门人安积觉序文云,卷中二册本是舜水为水户侯所著之《学宫图说》,卷上系懋斋野传问简牍笺素之式,深衣幅巾之制,旁及丧祭之略,记其所闻,卷下则今井弘济概举所闻事物名称,分类罗列,汉和并记,间有说明,《东雅》所引大抵出此,文集中有答问三卷,亦被征引数条。安积氏《澹泊斋文集》中有与村篁溪泉竹轩书,以为舜水自有其大学问大文章,此书琐屑殊不足观,以重违水户侯遗教,故为编刊,所撰序文亦是此意,而以委曲出之,如末尾所云:

“昔鱼朝恩观郝廷玉之布阵,叹其训练有法,廷玉恻然曰,此临淮王遗法也,自临淮殁无后校旗事,此安足赏哉。览者有味乎斯言,庶为得矣。”此是正统的看法,亦自有道理,但是离开了政事与理学,要知道一个人的情性,从有些微小的事情上去看,反能明了真相,也正是常有的事。原公道著《先哲丛谈》卷二记朱舜水事十三条,其十一云:

“舜水归化历年所,能倭语,然及其病革也,遂复乡语,则侍人不能了解。”又同卷中记陈元有一条云:  “元能娴此邦语,故常不用唐语。元政诗有人无世事交常淡,客惯方言谈每谐,又君能言和语,乡音舌尚在,久狎十知九,旁人犹未解句。”此二则所记,皆关于言语小事,但读了却有所得,有如小像脸上点的一个黑子,胜过空洞的长篇碑传。文集中的疏揭论议正经文字,又《阳九述略》,《安南供役纪事》等,固足以见其学问气节,但是集里的书牍九卷,答问三卷,《谈绮》三种,其琐屑细微处乃更可见作者之为人,是很有意思的资料。《谈绮》卷上关于信函笺疏的式样,神主棺木的制法,都详细图解,卷中说孔庙的构造,大有《营造法式》的派头,令人不得不佩服。安积氏著《朱文恭遗事》中云:

“藏书甚少,其自崎港带来者不过两簏,而多阙失,好看《陆宣公奏议》,《资治通鉴》,及来武江,方购得京师所镌《通鉴纲目》,至作文字,出入经史,上下古今,娓娓数千言,皆其腹中所蓄也。”在别一方面,他的常识亦甚丰富,卷下辨别名物,通彻雅俗,多非耳食者所能知。答小宅生顺书之一有云:

“来问急性子,仆寡陋无所知,于药材草木鸟兽更无所知,然闻急性子乃凤仙花子,不辨是非,触手即肆暴躁,未知是否。”此岂无所知者所能写,至答小宅问中历说沉速诸香,尤为不易,无怪今关天彭文中疑舜水留滞安南系在经商,故熟悉香料也。答野节书中云:

“敝邑青鱼有二种,乃池沼所畜,非江海物也。其一螺蛳青,浑身赤黑色,鳞大味佳,大者长四五尺。其一寻常青鱼,背黑而腹稍白,味次之,畜之二年可得三四尺,未见其大者,以其食小鱼,故不使长久。”案范啸风著《越谚》卷中水族部下云:

“鲭鱼又名螺蛳青,专食螺蛳,其身浑圆,其色青,其胆大凉。”此螺蛳青正是越中俗语,不意范氏之前已见于舜水文集,很有意思。《谈绮》卷下天时部首列“零糖”,下注和语,盖是冰柱。《越谚》云,“呼若零荡,”此俗名通行于吴越,若见诸著录,恐亦当以此为最早矣。记圣庙建筑那么细致严密,说名物时又多引用俗语,看似抵忤,其实乃出于诚笃切实,二者反可互证也。《遗事》中云:

“文恭自持严毅,接人和愉,与客谈论,间及俚谚嘲笑之事。”

“不能饮酒,而喜客饮,时或对棋,棋不甚高。”此所写皆有意味,有颊上添毫之妙。《遗事》中记舜水所述只好州苏作判通一诗,又一则云:

“有媒人极言女子之姣,娶之而丑,夫家大怒,欲殴媒人,其人骂曰,花对花,柳对柳,破粪箕对苕帚。音芝,俗字,犹言敝苕帚也。”案于此可想见舜水之风趣,欲使异邦学子领取此谐味固亦甚难,则其寂寞之情亦可想也。字音芝训敝,今无可考,《易余龠录》卷十引顾黄公《白茅堂文集》书徐文长遗事云:

“文长之椎杀继室也,雪天有童灶下,妇怜之,假以亵服,文长大詈,妇亦詈,时操取冰,怒掷妇,误中妇死。县尉入验,恶声色问字作何书,文长笑曰,若不知书生未出头地耳,盖俗书作也。尉怒,报云用杀,文长遂下狱。”注云,音瞿,《释名》云,四齿杷也。案今越中不知有铁器名瞿者,四齿杷农夫掘地多用之,则名曰铁勺,别有一种似锄而尖,更短更坚厚,石工所用,通称山支,或可写作芝音之字,唯平常人家不备此器,取冰不必需此,灶屋中亦无冰可取也。二百余年间言语或不无变迁,可惜查不着这字的现身了,但在朱顾二公遗文中得见此俗语奇字,亦很有意思的事耳。

谈舜水的著作,不可不说到那篇《阳九述略》。这是辛丑六月写给门人安东守约的文章,说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士夫之作孽,人民之困苦叛离,自具深识,又谓清兵陷北京,布散流言,倡为均田均役之说,百姓多为所惑,亦是异闻,与记虏害诸条皆可备考,文繁今不能多引。上文提及安东守约,这也非说几句不可。舜水居东久,知人甚多,书牍九卷中与东邦人士者居其八卷,可以知之,及门亦不少,唯自谓只安东一人可称知己,其交谊之深密盖虽安积亦不及也。书牍第一卷中有与孙男毓仁书,详记其事,今录于下:

“日本禁留唐人已四十年,先年南京七船同住长崎,十九富商连名具呈恳留,累次俱不准,我故无意于此,乃安东省庵苦苦恳留,转展央人,故留驻在此,是特为我一人开此厉禁也。既留之后,乃分半俸供给我,省庵薄俸二百石,实米八十石,去其半仅四十石矣。每年两次到崎省我,一次费银五十两,二次共一百两,苜蓿先生之俸尽于此矣。又土仪时物络绎差人送来,其自奉敝衣粝饭菜羹而已,或时丰腆则鱼数枚耳。家止一唐锅,经时无物烹调,尘封铁锈。其宗亲朋友咸共非笑之谏沮之,省庵恬然不顾,唯日夜读书乐道已尔。我今来此十五年,稍稍寄物表意,前后皆不受,过于矫激,我甚不乐,然不能改也。此等人中原亦自少有,汝不知名义,亦当铭心刻骨,世世不忘也。奈此间法度严,不能出境奉候,无可如何,若能作书恳恳相谢甚好,又恐决不能也。”文集铅字本多误,今据《先哲丛谈》卷三所载录入。此书盖作于延宝六年,其时毓仁至长崎,于今二百六十二年,遂觉古人之高谊清风不可复见矣。

关于范爱农

偶然从书桌的抽屉里找出一个旧的纸护书来,检点里边零碎纸片的年月,最迟的是民国六年三月的快信收据,都是我离绍兴以前的东西,算来已经过了二十一年的岁月了。从前有一张太平天国的收条,记得亦是收藏在这里的,后来送了北京大学的研究所国学门,不知今尚存否。现在我所存的还有不少资料,如祖父少时所作艳诗手稿,父亲替人代作祭文草稿,在我都觉可珍重的,实在也是先人唯一的手迹了,除了书籍上尚有一二题字以外。但是这于别人有甚么关系呢,可以不必絮说。护书中又有鲁迅的《哀范君三章》手稿,我的抄本附自作诗一首,又范爱农来信一封。(为行文便利起见,将诗写在前头,其实当然是信先来的。又鲁迅这里本该称豫才,却也因行文便利计而改称了。)这几页废纸对于大家或者不无一点兴趣,假如读过鲁迅的《朝华夕拾》的人不曾忘记,末了有一篇叫作“范爱农”的文章。

鲁迅的文章里说在北京听到爱农溺死的消息以后,“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将要忘记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日本改造社译本此处有注云:

“此云中间忘掉两句,今《集外集》中有《哭范爱农》一首。其中间有两句乃云,幽谷无穷夜,新宫自在春。”原稿却又不同,今将全文抄录于下,以便比较。

哀范君三章

其一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奈何三月别,遽尔失畸躬。

其二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狐狸方去穴,桃偶尽登场。故里彤云恶,炎天凛夜长。独沉清洌水,能否洗愁肠。

其三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题目下原署真名姓,涂改为黄棘二字,稿后附书四行,其文云:

“我于爱农之死为之不怡累日,至今未能释然。昨忽成诗三章,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辟历一声……今录上,希大鉴定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诸《民兴》也。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岂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这是信的附片,正张已没有了,不能知道是那一月,但是在我那抄本上却有点线索可寻。抄本只有诗三章,无附言,因为我这是抄了去送给报馆的,末了却附了我自己的一首诗。

哀爱农先生

天下无独行,举世成萎靡。皓皓范夫子,生此寂寞时。傲骨遭俗忌,屡见蝼蚁欺。坎终一世,毕生清水湄。会闻此人死,令我心伤悲。峨峨使君辈,长生亦若为。

这诗不足道,特别是敢做五古,实在觉得差得很,不过那是以前的事,也没法子追悔,而且到底和范君有点相干,所以录了下来。但是还有重要的一点,较有用处的乃是题目下有小注壬子八月四个字,由此可以推知上边的二十三日当是七月,爱农的死也即在这七月里吧。据《朝华夕拾》里说,范君尸体在菱荡中找到,也证明是在秋天,虽然实在是蹲踞而并非如书上所说的直立着。我仿佛记得他们是看月去的,同去的大半是民兴报馆中人,族叔仲翔君确是去的,惜已久归道山,现在留在北方的只有宋紫佩君一人,想他还记得清楚,得便当一问之也。所谓在一种日报上登过,即是这《民兴报》,又四首乃三首之误,大抵作者写此文时在广州,只凭记忆,故有参差,旧日记中当有记录可据,但或者诗语不具录亦未可知,那么这一张底稿也就很有留存的价值了。

爱农的信是三月二十七号从杭州千胜桥沈寓所寄,有杭省全盛源记信局的印记,上批“局资例”,杭绍间信资照例是十二文,因为那时是民国元年,民间信局还是存在。原信系小八行书两张,其文如下。

“豫才先生大鉴:晤经子渊暨接陈子英函,知大驾已自南京回。听说南京一切措施与杭绍鲁卫,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逐波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弟于旧历正月二十一日动身来杭,自知不善趋承,断无谋生机会,未能抛得西湖去,故来此小作勾留耳。现因承蒙傅励臣函邀担任师校监学事,虽未允他,拟阳月杪返绍一看,为偷生计,如可共事或暂任数月。罗扬伯居然做第一科课长,足见实至名归,学养优美。朱幼溪亦得列入学务科员,何莫非志趣过人,后来居上,羡煞羡煞。令弟想已来杭,弟拟明日前往一访。相见不远,诸容面陈,专此敬请著安。弟范斯年叩,廿七号。《越铎》事变化至此,恨恨,前言调和,光景绝望矣。又及。”

这一封信里有几点是很可注意的。绝望的口气,是其一。挖苦的批评,是其二。信里与故事里人物也有接触之处,如傅励臣即孔教会会长之傅力臣,朱幼溪即接收学校之科员,《越铎》即骂都督的日报,不过所指变化却并不是报馆案,乃是说内部分裂,《民兴》即因此而产生。鲁迅诗云,桃偶尽登场,又云,白眼看鸡虫,此盖为范爱农悲剧之本根,他是实实被挤得穷极而死也。鲁迅诗后附言中于此略有所说及,但本系游戏的辞,释明不易,故且从略,即如天下仰望已久一语,便是一种典故,原出于某科员之口头,想镜水稽山间曾亲闻此语者尚不乏其人欤。信中又提及不佞,则因尔时承浙江教育司令为视学,唯因家事未即赴任,所以范君杭州见访时亦未得相见也。

《朝华夕拾》里说爱农戴着毡帽,这是绍兴农夫常用的帽子,用毡制成球状,折作两层如碗,卷边向上,即可戴矣。王府井大街的帽店中今亦有售者,两边不卷,状如黑羊皮冠,价须一圆余,非农夫所戴得起,但其质地与颜色则同,染色不良,戴新帽少顷前额即现乌青,两者亦无所异也。改造社译本乃旁注毡字曰皮罗独,案查大文彦著《言海》,此字系西班牙语威路达之音读,汉语天鹅绒,审如所云则爱农与绍兴农夫所戴者当是天鹅绒帽,此事颇有问题,爱农或尚无不可,农夫如闰土之流实万万无此雅趣耳。改造社译本中关于陈子英有注云,“姓陈名浚,徐锡麟之弟子,当时留学东京。”此亦不甚精确。子英与伯荪只是在东湖密谋革命时的同谋者,同赴日本,及伯荪在安庆发难,子英已回乡,因此乃再逃往东京,其时当在争电报之后。又关于王金发有注云,“真姓名为汤寿潜。”则尤大误。王金发本在嵊县为绿林豪客,受光复会之招加入革命,亦徐案中人物,辛亥绍兴光复后来主军政,自称都督,改名王逸,但越人则唯知有王金发而已。二次革命失败后,朱瑞为浙江将军承袁世凯旨诱金发至省城杀之,人民虽喜得除一害,然对于朱瑞之用诈杀降亦弗善也。汤寿潜为何许人,大抵在杭沪的人总当知道一点,奈何与王金发相溷。改造社译本注多有误,如平地木见于《花镜》,即日本所谓薮柑子,注以为出于内蒙古某围场,又如揍字虽是北方方言,却已见于《七侠五义》等书,普通也只是打的意思耳,而注以为系猥亵语,岂误为草字音乎。因讲范爱农而牵连到译本的注,今又牵连到别篇上去,未免有缠夹之嫌,遂即住笔。廿七年二月十三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药味集/周作人自编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11939
开本 32开
页数 1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1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4
13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