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半世浮沉/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臧杰主编的《闲话》丛书是一本连续出版的、还原名流与知识者人生世界的人物类人文读物。 《闲话》丛书仰慕有文史价值的文字、有故事特征的叙事以及平民化的学问肌理。 《倾城之恋》收录了:《丁聪和潘比德在“良友”》、《在“良友”与赵家璧同事》、《“想象”郑苹如》、《梁得所与鲁迅的交往》、《馨香绵绵关紫兰》、《叶浅予的婚恋》、《张瑜的银幕发型史(1975~1981)》等。

内容推荐

臧杰主编的《闲话》丛书传承《良友》画报精神质地,以新生代幕客书的形态连续出版,扫描名流世界,管窥历史碎屑,近观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半世浮沉》为《闲话》丛书第十六辑,通过微观的管窥和历史碎屑的拾捡,再现文人、学者、科学家、艺人和殖民者的命运和襟抱,呈现文化、学术、科学、艺术以及现代化进程与人生的关系。

《半世浮沉》会使人获得异乎寻常的人生趣味。

目录

丁聪和潘比德在“良友”

在“良友”与赵家璧同事

“想象”郑苹如

梁得所与鲁迅的交往

馨香绵绵关紫兰

叶浅予的婚恋

张瑜的银幕发型史(1975~1981)

马思聪的半生浮沉

锐气渐钝徐凌霄

曹聚仁与王春翠

“五四”以前的刘半农

萧红永久漂泊的港湾

阿赫玛托娃的画像,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

悲情费雯丽

沈尹默与胡适的相互攻讦

“是是非非”张竞生

高兰:中国朗诵诗先驱

《闲话》稿约

试读章节

丁聪和潘比德在“良友"

朱志宏

一、1936,初识良友

1936年的《良友》

1936年,《良友》创刊十周年。有畅通的发行渠道、稳定的读者群、美好的声誉。一切按部就班、欣欣向荣。

回顾十年前,伍联德创力、了《良友》,中国第一本大型的综合性画报,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到了1936年,画报林立。《良友》虽然以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名列前茅,在海外市场更是独占鳌头,但是,面对众多不甘示弱的竞争对手,也需要保持警惕,通过不断改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有时,甚至因为防范过甚而自乱阵脚,比如,在第三任总编辑梁得所辞职,另立门户,创办《大众》画报时,《良友》一度曾改为半月刊,篇幅也随之缩水一半,这样,反而丧失了《良友》内容丰富的优点。一段时间后,又改回月刊形式。此后,《良友》步伐稳重,但是又不失进取之心。

1936年1月号一百一十三期的《良友》,封面是影星梅琳,时值冬天,所以照片上的梅琳穿着华贵的皮草,侧坐,头却微微偏过来,望着读者,嘴角似乎含着笑意,而那盈盈双眼里的神思却是读者所猜不透的,与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般神秘。这张照片的构图也很巧妙,梅琳在画面偏右的位置,左下方是一株妖娆的植物,香草美人,相得益彰,而在左上方正好印上“良友”两个红色大字,画面结构很均衡,看上去赏心悦目。选择这样一张照片不是偶然的,照片是良友公司的摄影师陈嘉震所摄。他是专事影星和剧照摄影的青年摄影师。1935年12月20日,他拿了十来张梅琳的照片来良友编辑部,以供选择封面图片。马国亮选了这一张,“这张照片构图很好,对象及配置也很合时令”。从这一张封面图片的精心选择,我们也可以一窥《良友》的编辑风格。作为一份画报,图片的选用至为关键。《良友》有自己特约的摄影师,时事有王小亭,电影有陈嘉震,西部风情有庄学本,各个领域的执牛耳者,都为《良友》供稿;同时,还有广大的热爱摄影的读者,也踊跃投稿。《良友》还与《申报》等其他报刊互通有无,再加上二十多万张图片的库存,《良友》拥有极为丰富且质量上乘的图片资源。文字方面,约稿对象有郁达夫、老舍、穆时英等现代著名作家。编排也极用心。仍以一百一十三期为例,时事开头,九页的篇幅,聚焦事件和人物动静,继而是六页的世界时事,六页摄影照片,六页电影相关的报道,此外内容还有五年前之上海社会写真、小说、漫画、雕塑、奇闻等。可见其内容的丰富。且各版内容在画报上的排序早有定规,这样,读者读起来,既觉熟悉和亲切,又对每期的不同内容产生新奇感。

依版权页来看,此时的编辑有总编辑马国亮,助理编辑陈炳洪和李青。陈炳洪负责画报的英文说明和电影板块。李青写了一些世界时事评论,其他工作暂不可考。而马国亮作为总编辑,除了安排各项事务,会见政要、文友等进行办报所需的交际外,还需负责画报编辑的具体事务,版面设计、配插图外,还撰写“每月杂话”—文以及尾页的“编辑室日记”,忙得不可开交。编辑室人员的紧凑也给画报编辑带来了_一些问题,《良友》偶尔会出现一些类似图片印反了的小错误。《良友》编辑室亟需补充专业人才。

于是,1936年春夏,丁聪、潘比德先后来到了《良友》。他们进入《良友》的时间依据的是马国亮在《浮想纵横》中的说法,而他们在版权页上出现则更晚,丁聪第一次在《良友》版权页上出现是一百二十五期,潘比德是一百二十八期。马国亮当初是在当了一年多的编辑部干事以后,才升职为助理编辑,出现在版权页上,他们也许都是如此。

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

我们就先来认识这两个年轻人吧。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找到记录他们在1936年的模样的文献资料。所以我们只能上下搜索,茅盾1941年见丁聪,与他想象中的长发、苍白脸的艺术家形象完全不同,丁聪是个“短小精悍、天真快乐的运动员”。①

而潘比德呢,据吴其敏回忆,30年代初见到他:‘‘人长得高高瘦瘦的,一副纯善和悦的面貌,跟人家谈话时总是带着几分笑意。声音轻缓而沉实,很快叫人听得出他话里的亲切真诚,也感觉到几乎每一句话都很有分量。”

这两段回忆,一个是茅盾,无需赘言,一个是吴其敏,1937年移居香港的作家,两人的不同重量级别,也预示了潘与丁为人认知的不同级别。除了个人才能的差异,也许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P1-4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与戴爱莲分手五年后,叶浅予才从伤痛中走出,他说:“我和王人美的婚事,是朋友们有意促成的。”

——蔡登山

徐凌霄曾日睹了许多同时代的报人因言论获罪甚至被诛杀的惨剧,尤其是邵飘萍的死,使他分外感慨。在中国政治局势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的环境下,报纸是最容易出事的,也是最有禁忌的,徐凌霄渐渐地对政治趋于冷漠,他先前的锐气也渐渐磨钝了。

——散木

关紫兰聪慧丽质、清雅若,但其很有个性,内在的超凡气度和豪爽画风完全非同于当时一般女性画家。她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从20年代起就表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用笔豪放,潇洒肆意,毫无娇饰。

——陈缸

流亡美国的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十二月二日《大公报》上沈尹默的一篇则是全篇扯谎!这人是一个小人,但这样下流的扯谎倒是罕见的!被胡适认定为全篇扯谎的,是沈尹默的发言稿《胡适这个人》。

——张耀杰

马思聪从早年创作的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的习作,直至融合了广东小调而创作成的《摇篮曲》,进而达到中国小提琴音乐高峰的《第一回旋曲》和《绥远组曲》,再到晚年在美国为李白、王维诗歌谱写的乐曲,可以清晰地听到那一代作曲家文化心灵的历史。

——张彤

郑苹如的事迹确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历史烟尘掩埋的。这位沪上名媛同时身兼爱国志士,刺杀汪伪特务头目丁默邨失败而被丁处死。

——许荻晔

梁得所不但具有驾驭大型都市画报的超人能力,性格中还潜伏着一股了小甘久居人下的“野心”,他骨子里的倔硬终于显现出来了。正当梁得所事业一帆风顺之时,1933年8月,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离开良友,另谋前途。

——谢其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半世浮沉/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臧杰//薛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58721
开本 24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2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