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碑帖名品》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并在上海书展首发。该书汇聚历代尤其是今人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以书体递变为纵轴,以书家风格为横线,遴选了书法史上最优秀的书法作品汇编成一百册。同时,丛帖在文字疏解、艺术赏评诸方面做了全新的尝试,使文字记载、释义的属性与书法艺术造型、审美的作用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展字帖的功能。
这本《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为其中一册,收录米芾的书法作品。
图书 | 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中国碑帖名品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碑帖名品》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并在上海书展首发。该书汇聚历代尤其是今人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以书体递变为纵轴,以书家风格为横线,遴选了书法史上最优秀的书法作品汇编成一百册。同时,丛帖在文字疏解、艺术赏评诸方面做了全新的尝试,使文字记载、释义的属性与书法艺术造型、审美的作用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展字帖的功能。 这本《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为其中一册,收录米芾的书法作品。 内容推荐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宋代書家。早年名“黻”,四十一歲後改署“芾”。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世稱“米南宫”。太原(今屬山西省)人,徙居襄陽(今屬湖北省),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建海岳庵。宣和時為書畫翠博士,後至禮部員外郎。好潔成癖,多蓄奇石,人稱“米顛”。其書宗晋法,以二王為歸,晚年出入規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識者然之。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一作蔡京)齊名,後世稱為“宋四家”。 《蜀素帖》書自咏五言詩四首、七言詩四首,絹本,縱二十七點八釐米,横二百七十點八釐米,為米芾行書代表作。計七十二仃,五百五十六字。此蜀素乃北宋慶曆四年(一○四四)束川造,林希(子中》裝裱成卷,記其尾虚其首以貯屬善書者。熙寧八年(一○七五)胡完夫等觀於林家,亦只题其尾。至兀祐三年(一○八八)九月廿三日始為米芾所書。鈐有“項元汴印”、“高士奇”、“王鴻绪印”、“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帖前清高宗乾隆簽題“米芾書蜀素帖:八字,帖後有胡完夫、董其昌、沈周、祝允明等跋,文徵明、陳蠍等觀款。今藏臺北故宫博物院。 《苕溪詩帖》宋元祐三年(一○八八)八月八日米芾書自撰詩。紙本,縱三○點三釐米,横一八九點五釐米。行書。計三十五行,二百九十四字。此為米芾三十八歲時所書。鈐有“紹興”、“睿思殿印”、“項兀汴印”、“乾隆御覽之寶”、“品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帖首行下有項氏收藏之“獨”字编號,帖後有米友仁、李東陽跋。曾歸宋紹興内府,明楊士奇、陸水村、項兀汴,清内府。今藏故宫博物院。 這本《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是“中國碑帖名品”系列之一。 《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由上海書書畫出版社出版。 目录 蜀素帖 苕溪诗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中国碑帖名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本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902554 |
开本 | 12开 |
页数 | 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25 |
丛书名 | |
印张 | 5.3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339 |
宽 | 215 |
高 | 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