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是清·叶桂著述,华岫云等辑集编次,由宋白杨校注。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中影印浙江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三(1768年)年卫生堂本(简称“原本”)为底本,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卫生堂本(简称“卫生堂本”)为主校本,以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经锄堂(简称“经锄堂本”)刻本为参校本,同时参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临证指南医案》,以及《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书。
| 图书 | 临证指南医案(精)/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是清·叶桂著述,华岫云等辑集编次,由宋白杨校注。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中影印浙江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三(1768年)年卫生堂本(简称“原本”)为底本,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卫生堂本(简称“卫生堂本”)为主校本,以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经锄堂(简称“经锄堂本”)刻本为参校本,同时参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临证指南医案》,以及《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书。 内容推荐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是清·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南阳先生)著述,华岫云等辑集编次,由宋白杨校注。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全书共辑选叶氏临证验案二千五百六十九例,据病症类分为八十九门,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于学术多有所体悟,于后学启迪甚多。每门之末附有论述该门证治大要的附论一篇,以总括叶氏医术之要,系由叶氏门人分别执笔撰写而成。卷一至卷八列内科病案,凡时症、杂病等;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幼科。书末另附叶氏常用方剂,以备检阅。 《临证指南医案》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不仅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而且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融汇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对中医温热病学、内科病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医学的发展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有关温热病医案的载述甚至成为后世医家编写温病专著的蓝本。《临证指南医案》是中医工作者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从事临床诊疗必读的中医古籍之一。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集方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临证指南医案(精)/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清)叶天士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74766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9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427 |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94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R249.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67 |
| 宽 | 189 |
| 高 | 2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