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1世纪多元化视角中的中国民俗文化/高校社科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论述中,注重个案研究和田野调查,以笔者三年来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积累的素材作为论述基础,资料翔实可靠。在具体阐述时,注重纵向考述,就中国民俗文化的某一个案展开历史沿革,又着眼于横向对比,将中国民俗文化置于跨文化传播环境中,与其他国家民俗文化传播进行对比研究。在研究中,依托民俗学和传播学理论,采用图表、问卷等多种形式,从多层面多角度对21世纪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中国民俗文化进行立体描绘,以期获得对中国民俗文化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架构。

内容推荐

本书从“端午祭”“汉服”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民俗文化思考入手,探讨了跨文化传播视角中的中国民俗,就21世纪多元化视角中的中国传统民俗的传承与保护展开研究,并择取了祭祖民俗、吉祥数字崇拜、传媒时代的中国民俗节日等一系列个案勾勒了当代中国人的民俗生活面貌。在论述中,注重个案研究和田野调查,注重纵向考述与横向对比,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对21世纪多元化视角中的中国民俗文化进行了立体摹画,努力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寻找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现状述评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民俗文化思考

 第一节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引发的震动:中国传统民俗意识的全体觉醒

 第二节 七夕节——中国古老的情人节

 第三节 汉服在当下民俗生活中的惊艳:中国人在隆重场合应该穿什么?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视角中的中国民俗

 第一节 民俗的民族性:中国民俗跨文化传播的前提

 第二节 民俗的全人类共通性:中国民俗跨文化传播的必然性

 第三节 交流与融合:中国民俗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 世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民俗文化传播

第三章 世纪多元化视角中中国传统民俗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列的传统民俗

 第二节 民俗博物馆的兴起与未来走向

 第三节 中国民俗文化进入中小学教材

一、时代的需要

二、专家学者的建议

三、新课改的呼唤

四、新课标语文教材中的中国民俗文化

五、新课标历史教材中的中国民俗文化

六、其它科目教材同样体现了新课标的宗旨

七、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民俗教育的有效手段

 第四节 新传媒环境下的民俗传播

 第五节 其它国家民俗保护的启示

一、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的启示

二、日本的地域民俗研究和民俗地图

第四章 当代中国民俗个案研究

 第一节 祭祖:感恩与缅怀

一、祭祖民俗的来源

二、祭祖地点

三、祭祖时间

四、祭祖方式

五、祭祖的民俗禁忌

 第二节 中国结:吉祥美好的符号,重新成为生活中亮丽的点缀和情致的表达

 第三节 吉祥数字崇拜

一、价值不菲的“”

二、长长久久的“”

 第四节 供奉财神:市场经济下人们对金钱公开的追求

 第五节 同心锁:相约到永远

 第六节 服饰·民俗·传统

 第七节 传媒时代的中国民俗节日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古代民俗典籍撮要

 附录二 世纪中国民俗文化学者简录

 附录三 中国民俗文化相关网站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1世纪多元化视角中的中国民俗文化/高校社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颜湘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07241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