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道德哲学体系和现代人的道德生活中,家庭与伦理的关系似乎是不证自明但事实上有待澄明的前沿性、关键性乃至具有某种理论尖端性的道德哲学难题之一。毋庸置疑,在迄今为止的一切道德形态中,家庭伦理几乎毫无例外地备受关注。但是,在道德哲学的意义上,家庭与伦理的关系到底如何?家庭在道德哲学体系和伦理精神体系中的地位到底如何?在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中,家庭与伦理的关系是否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某些具有哲学意义的改变?这些改变对现代道德哲学体系尤其是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与伦理精神体系的建构具有什么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些,正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书——《家庭与伦理》研究的主题。
现代伦理的危机源于现代性社会造成的伦理始点的迷失,而伦理的始点在哪里?经济只是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决定”伦理,若把经济作为伦理始点必将抹煞伦理的人文本性,消解主体的道德责任,导致经济至上主义;习俗尽管在词源、内容、功能上与伦理有诸多渊源,但由于习俗缺乏伦理的精神内涵而难以成为伦理始点;伦理的宗教情结不过是对价值合理性的虚拟的终极设定,宗教人神倒置的本质决定它无法成为伦理始点。西方以宗教为伦理始点的史实是在其文明之初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由此推出宗教作为伦理始点的合理性。
家庭才是伦理的真正始点。这一“假设”将从历史与逻辑两个方面获得求证。在历史的维度中,中国文明史典型地体现了家庭作为伦理始点的地位。自周公确立了家庭在伦理中的始点地位,其后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明时期的伦理都是由家庭而展开,从而造就了传统社会以血缘纵轴为核心的差序伦理格局。家庭在传统伦理中的始点地位是与家庭在传统社会以及传统中国人中的核心地位相适应的。在逻辑的维度中,家庭是“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精神”,是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是“具有构成特征的社群”,是人类伦理关系的最初实体。家庭特有的血缘关系因先天与传承而产生神圣与不朽,因现实性和自组织性而优越于宗教,成为价值合理性预设的最佳选择。家庭内部的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关系的运作方式,体现了由天伦到人伦、由神的规律到人的规律的伦理运作原理。家庭作为伦理生活的第一“生活区”,是个体社会化、角色化、道德启蒙、伦理训练的始点。家庭由此而成为伦理原理、伦理生活的范型。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激变对家庭作为伦理始点地位的反复解构造成了严重的伦理危机。当代中国应在“家庭一市民社会一国家”体系中进行伦理建构,激活家庭这一传统伦理的合理因子;在建设市民社会伦理的进程中,实现家庭的伦理回归;发挥国家的伦理功能,实现家庭伦理、市民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的互动整合。
摘要
序
导言
一、现代性社会中的伦理命运
二、基本概念的设定
三、研究理路
四、相关文献
上篇 伦理始点的形上辩证
第一章 经济与伦理
一、决定论的合理性限度
二、经济作为伦理始点的非合理性
三、走向“伦理思维”
第二章 习俗与伦理
一、伦理的习俗渊源
二、习俗的伦理限度
三、习俗向伦理的迈进
第三章 宗教与伦理
一、伦理始点的神学诠释
二、伦理的宗教情结
三、西方:一个反证?
中篇 家庭与伦理始点
第四章 家庭与中国传统伦理
一、家庭之理念
二、家与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生长
三、家与中国社会的伦理格局
四、家与中国传统社会
五、家与传统中国人
第五章 家庭与伦理实体
一、伦理实体
二、作为初级伦理实体的家庭
第六章 家庭与伦理原理
一、神圣性的根源
二、伦理原理的运作
第七章 家庭与伦理生活
一、伦理生活
二、个体伦理生活的始点
下篇 家庭与当代中国伦理建梅
第八章 “伦理始点”与伦理危机
一、文化解构中的理性与情感
二、意识形态的伦理悖论
三、家庭伦理的剧变
第九章 “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体系中的伦理建构
一、家庭:传统伦理合理因子的激活
二、“市民社会”的伦理中介
三、“国家”的伦理使命
第十章 结语:作为“围城”的家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