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保孜编著的《红镜头中的周恩来》内容介绍:当我们看到这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照片,仿佛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又回到了人民中间。他那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自豪地站了起来,中国人民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那蹙起的浓眉和沉思面孔仿佛又在告诫国人:中国是一个一穷二自的中国,要赶上世界强国,我们要只争朝夕,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他那永远不知疲倦和风度翩翩的身影,又像回到了彻夜通明的西花厅,回到了总理的岗位上。
图书 | 红镜头中的周恩来/红墙纪实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顾保孜编著的《红镜头中的周恩来》内容介绍:当我们看到这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照片,仿佛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又回到了人民中间。他那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自豪地站了起来,中国人民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那蹙起的浓眉和沉思面孔仿佛又在告诫国人:中国是一个一穷二自的中国,要赶上世界强国,我们要只争朝夕,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他那永远不知疲倦和风度翩翩的身影,又像回到了彻夜通明的西花厅,回到了总理的岗位上。 内容推荐 顾保孜编著的《红镜头中的周恩来》内容介绍:当我们又看到这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照片,仿佛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又回到了人民中间。他那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自豪地站了起来,中国人民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那蹙起的浓眉和沉思面孔仿佛又在告诫国人: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要赶上世界强国,我们要只争朝夕,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他那永远不知疲倦和风度翩翩的身影,又像回到了彻夜通明的西花厅,回到了总理的岗位上。我们要感谢摄影师,是他们用历史的巨笔——“红镜头”书写了这一个个动人和永恒的瞬间。打开“瞬间”背后的故事,我们发现一个真实立体的周恩来向我们走来。一起来翻阅《红镜头中的周恩来》吧! 目录 第一章 情满西花厅 第二章 走近周恩来 第三章 心系大庆和大寨 第四章 “宰相”肚里装着百姓寒 第五章 追寻历史的足迹 第六章 大树护英才 第七章 “文革”前的辉煌“绝唱” 第八章 “样板戏”的戏外戏 第九章 战友之情 第十章 最后的欢聚和重托 第十一章 落下巨人的帷幕 第十二章 收到马克思的请帖 试读章节 他白天忙于开会,接待外宾,有时连吃午饭的时问都没有,只好带些简单的饮食,在驱车途中用餐。深夜才是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处理大量文件、研究每个问题的时候。 在一天里,周恩来唯一的休息时间是在和邓颖超共进晚餐的时候。他喜欢听陕北民歌,每当这时他总是要把留声机打开,边吃边听,不时用手指轻敲桌子或是用脚点地,随着音乐拍打,露出安闲、愉快的表情。但就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当他想起要处理的事,也常常把秘书找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国前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周恩来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的。祖国每条大江大河的治理,每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人造卫星的上天,无不凝结着他的心血。他在日理万机中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又迎来了一个个繁忙的早晨。难怪越南的胡志明主席对周恩来个人提出的唯一请求是:“请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 周恩来规定,一天24小时,凡有重要紧急的事情,不论他是在睡觉还是在吃饭,主办急件的同志要随时向他报告。有一次河南省发大水,为处理此事,周恩来几天几夜没怎么合眼。那天刚睡下,又来了急件,秘书想周总理太累了,等睡醒了再向他报告吧,就没有叫醒他。他醒来看了急件后,严肃地批评了秘书。秘书心疼地说:“总理,你几天几夜不睡觉,要累垮的。”周恩来说:“我的时间不属于个人。我少睡点觉算什么,发大水关系到几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以后要坚决按规定办。” 国内外许多有名有影响的人都著文说:“无疑,周恩来是这个世界上工作最忙,工作最多的一个人。” 工作忙主要体现着他的奉献精神,而工作做得多,则不但体现了奉献精神,同时也体现出他过人的聪明才智。 我们只要看一看每一天周恩来的工作日程安排,看一看西花厅那经常不熄的灯火,我们就会想到人民的总理是怎样一种献身精神,那璀璨不灭的灯火是周恩来用生命点燃的! 周恩来一天的工作时间是从“早晨”醒来一睁开眼睛就开始了。他睡得晚,起床也晚,这里所谓的“早晨”大多是近中午时刻,甚至到下午一两点钟,偶尔会更晚些才起床。 西花厅的服务人员一清早便将卫生间打扫干净,一切生活用品都备齐。白天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换气,夜间则关上窗户拉上窗帘使室内既保持空气清新亦使室温相对恒定。 周总理每天起居作息等生活习惯与工作安排是:“早晨”醒来一睁开眼睛便看手表。他偶尔按电铃叫人进去询问有何急事需要处理。要是时间许可,他也觉得困乏而没有睡够便接着睡。不然,他便按枕头边的电铃呼叫值班警卫人员。他们听到铃声,便进周恩来卧室随他一起到洗手间。 周恩来进卫生间后,有时坐在抽水马桶上就按电铃(电铃按钮在马桶旁的小条几上),把值班秘书叫进来,向他报告电话记录、待批阅的紧急文件和一天的工作安排等。有时候,他叫人(多半是周恩来熟悉的老部下)到卫生间来汇报工作,交谈的时间是几分钟,也可长达几十分钟。所以,日子一长,西花厅的工作人员赋予卫生问一个雅号叫做“第二办公室”。 秘书们都十分重视这一办公时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么,为这一办公时间,秘书们都是预先有准备和协商的。 首先,他们将各自负责的急件拿出来,“争夺市场”,谁先送谁后送,要争一争,排排顺序,往往是那些立即需要批办的电报放在前面。这么大的国家,周恩来只要睡下三四小时,就会发生一些急事要办,何况国际风云瞬息万变。这一切都连着周恩来的“第二办公室”,要在坐马桶之时就加以处理和决策。P6-7 序言 当我们看到这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照片,仿佛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又回到了人民中间。他那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自豪地站了起来,中国人民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那蹙起的浓眉和沉思面孔仿佛又在告诫国人:中国是一个一穷二自的中国,要赶上世界强国,我们要只争朝夕,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他那永远不知疲倦和风度翩翩的身影,又像回到了彻夜通明的西花厅,回到了总理的岗位上。 我们要感谢摄影师,是他们用历史的巨笔——“红镜头”书写了这一个个动人和永恒的瞬间。 打开“瞬间”背后的故事,我们发现一个真实立体的周恩来向我们走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红镜头中的周恩来/红墙纪实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顾保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10959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贵州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