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顾颉刚亲笔撰写的唯一一部激情四溢又理智反省的完整自传。
顾颉刚,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中国现代影响最大的学派古史辨派的创建人。
《顾颉刚自传》是顾颉刚在不同人生阶段撰写的自传,他围绕着一生的大事展开叙述,基本涵盖了自己一生的重要经历。本书有的内容在报刊上刊登过,有的则是首次面世。为尊重作者、尊重历史,此次出版保留了原貌,没有做任何改动。
图书 | 顾颉刚自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史学家顾颉刚亲笔撰写的唯一一部激情四溢又理智反省的完整自传。 顾颉刚,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中国现代影响最大的学派古史辨派的创建人。 《顾颉刚自传》是顾颉刚在不同人生阶段撰写的自传,他围绕着一生的大事展开叙述,基本涵盖了自己一生的重要经历。本书有的内容在报刊上刊登过,有的则是首次面世。为尊重作者、尊重历史,此次出版保留了原貌,没有做任何改动。 内容推荐 《顾颉刚自传》——史学家顾颉刚亲笔撰写的唯一一部激情四溢又理智反省的完整自传。 顾颉刚出身于“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纵有一腔才情,却一生背时,历尽磨难,终开创学术新纪元,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界的领袖。这个人那点事,其震撼力、感染力、启迪力、影响力,已到了让众人知道的时候啦! 《顾颉刚自传》围绕他一生经历的大事展开,以事件带动一生,以个人折射社会,浓缩了20世纪的时代洪流,是中国学术文化史的重要篇章。这部自传如打开的闸门一样一泻而下,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也是顾颉刚的唯一一部完整自传。本书对于了解顾颉刚及20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激励青年向学上进,汲取人生的经验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录 第一部 我的家世 苏州旧日的情调 我的祖母 祖父的故事 我在北大 第二部 我怎样从事民众教育工作 我怎样从事边疆运动 我怎样厌倦了教育界 我怎样脱离了国民党 我怎样进了商界 我的性格的分析 我的治学计划 第三部 在解放后的大事记 试读章节 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看见我的父亲伏案写一个禀帖,他是写给府学老师的,上边有“亲老待养,子幼待教”的话,原来“庚子拳变”之后,北京重办京师大学堂,到各省招考,我的父亲是一个廪生,被府学里召去考试,取上了,要他即刻到北京读书,但他觉得家庭的一副担子放不下,所以递上这个禀帖,请求免行。 可是禀帖上去,上官不准,没奈何他只得走了,祖母和我一起送他到上海,看他和同榜的几位取齐之后,一块上大轮船。那时的我多么沉醉于“京师大学堂”这个名词呵!天下的学问哪有比这个再多的,再高的!因此它就成了我的前进的目标。 父亲到了北京,来信说:“为了年纪大了,算学和外国文字学不好,所以进了师范馆。”这是造就高级的教育人才的,就是后来北平师范大学的前身。我看他寄来的信封上写的“北京马神庙京师大学堂斋舍天字一号”,又使我幻想那开设马神的庙里的大学堂,心想我的父亲每天总经过这位马王神像吧?这个像该是怎样的伟大呀?“天字一号”是第一的别名,莫非我的父亲在学校里考了第一,所以住在那里?这一切一切,都够得我吟味的。 大约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我的父亲回来了,回来的理由是学校里膏火金不多(那时大学中每个学生都受政府津贴,名为“膏火金”),不能靠着养家活口,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他不得不弃掉学堂,另寻出路。他对我说:“大学堂的书,我是读不成了,我只望你好好用功,将来考得进这学堂,由你去读完了它罢!”这当然对于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那时我看见一部《钦定学堂章程》,知道大学堂里面分成经科、文科、理科、工科、农科、法科、商科、医科等八科大学,大学毕业可以取得和进士同等的资格,大学之上有“通儒院”。这里边是做极深研究的工作的,通儒院毕业就取得和翰林同等的资格。在科举废止以后还能取得科举的资格,这是该如何踌躇满志的。 父亲带回来的东西我一一检视了。有粗呢的操衣,纽子是铜制的,上面有一条小龙,纽子的两旁还缝着八吉的花样。有一张大照片,照的是大学里的江苏同乡,坐着密密层层的人,穿着一色的制服,居中的一位方面大耳留胡子的,是地理教员屠敬山先生(寄),他有一部中学地理教科书,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是看到的,这等的博学工文的老师硕儒,怎不成了我的崇拜的对象!此外进士馆里的许多学生,都是已点了进士的,他们好了再要好,又该做怎样的敬仰!又有一张油印的四首律诗,题目是“重阳节登景山”,是父亲的同学作的,我把它读熟了,到现在还记得其中的两句:“茫茫太液池边水,落落先朝巅上楸。”原来景山就是煤山,崇祯皇帝吊死在上面咧。 民国元年,我在吴县县立中学毕了业,从此我取得考大学的资格,我可以实现父亲和自己的多年愿望了。但那时正在革命之后,不知道大学堂招不招生,就大胆写一封信去问。回信到了,信上的话是不关痛痒的,说“本校招生,定当登报,望君静候”。信上的字做灵飞经体,非常的秀丽,这又使我猜想,该是翰林的笔墨。 直等到民国二年的一二月间,报上有北京大学招生广告出来,招的学生除工科外,只有预科,这正适合于我的希求。我就赶到上海在帕克路寰球中国学生会报了名,试期不远,就住在孟渊旅社等考。考的一天,我和中学同学吴奎霄君一起人场,因为试场不大,考生挤得太紧,交头接耳极容易,监试的只有一位白白胖胖常带笑容的先生。试题有的很易,有的也很难。考了两天完毕,回家等候发榜。大约过了一个月,报上在新闻专电栏里登出一百多人的全榜,我是第九名,奎霄是第十名。我的父亲看了喜欢道:“你们两人怎会联了名?”他不知道因为我们两人座位太挨近了,各门的答案都是经过协议的。 亲戚朋友们看见了报,都来道贺。只有几位老太太责备我的祖母道:“你只有一个孙儿,怎忍舍得他走这样远的路!”祖母很安静地回答她们:“这原为他的前程呀!”她为我准备行装,购买各种旅行用品。动身的一天,她又为我祭祀祖先,默默通神,祷祝他们保佑我路上的平安。那时她已是71岁的人了。 津浦车已通车,但大家还不知道利用。奎霄的家里要他仍走海道,我也随着他们的意思。我们二人都带了一口箱子、一个铺盖、一只网篮,上了路。在海船上我不晕,自早到晚除了吃饭总是在甲板上看海景,那波浪的起伏、风声的叫号、水色的变幻,使我心胸开朗,好像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由天津上车到北京时,天色已晚,在打磨厂第一宾馆歇了一宿。第二天早晨雇了两辆骡车,载着行李,“格楞楞,格楞楞”,包铁木轮慢慢滚转了两个钟头,才由前门外走到后门里。车子停下,张眼望去,门口两个石狮子,朱红的大门,旁边两排短窗,门的高头挂上一块长方匾额,行草书“大学校”三字,用柳字做根底再加上孙过庭《书谱》的,我从《英文汉诂》里认识了严又陵先生(复)的字体,知道这是他去年当大学校长时所写。可惜他已离开这里,我不容接近这位名师了。P37-4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顾颉刚自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顾颉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466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5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81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