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玄学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本册为《玄学史话》,由张齐明编著。

内容推荐

《玄学史话》通过政治背景、思想演进及社会风尚三个视角来展现魏晋玄学的历史形态,试图再现玄学的语境与发展轨迹。玄学已经成为历史,名士们也早已化为了尘土。拂去历史的尘埃,再与名士们做一次亲密的接触,仔细玩味他们关于宇宙、社会、人生、信仰的思考,每每也能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为之震颤。

《玄学史话》由张齐明编著。

目录

引言

一 玄风初起

 1 何谓“玄学”

 2 “清议”与经学破产

 3 黄老兴起

 4 清谈之风

二 正始之音

 1 “浮华案”

 2 正始之音

 3 天才少年

 4 “贵无论”

 5 “典午之变”

三 竹林新风

 1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2 竹林七贤

 3 “非汤武而薄周孔”

 4 名教与自然

四 元康玄学

 1 清谈复苏

 2 放达不羁的士风

 3 崇有论

 4 郭象与《庄子注》

 5 所谓“清谈误国”

五 江左风流

 1 永嘉南渡

 2 玄风再起

 3 高僧与玄谈

六 玄学与魏晋风度

 1 容止之美

 2 饮酒与服药

 3 任诞

 4 玄风中的女性

结语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何谓“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因此,人们常常称之为“魏晋玄学”。而在魏晋时期,更多称为“清谈”、“玄谈”、“谈玄”、“清言”等。《晋书-陆云传》记载了一个故事:名士陆云因迷路而夜宿荒郊,与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年夜谈《老子》,“致辞深远”,天明后辞去,才知方圆数十里并无人家,只有王弼的墓。陆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故事虽荒诞,但其所传递的历史信息相当丰富。它说明,至少在西晋初年,人们就将王弼在曹魏正始时期清谈《老子》的学术活动称为“玄学”。

那么,为何要将王弼等名士们的学术思想称为“玄学”呢?“玄学”之名,当出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在注释《老子》第一章时说:“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王弼用“玄之又玄”来解释老子的“道”,也就是“无”。在王弼看来,“玄”为“物之极”,是一种宇宙本体的表现形式,因此,“玄”乃众物之根本。在这个意义上,“玄”就是“无”。“玄”既是对万物本体的描述,又是理解万物本体的途径,而“玄”又无法言说,故称“玄之又玄”。这是王弼对《老子》的创造性解释,是学术思想的一大创新,因此,人们很自然地用“玄学”来称呼这种全新的学术思潮。

玄学之名,虽然源自“玄之又玄”,但玄学本身并不“玄”。就理论特质而言,魏晋玄学上承两汉经学余绪,实现了对经学的反动与超越,将学术思想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玄学是儒道思想内在融合的产物。当汉代经学的宇宙生成论难以支持儒家伦理价值体系时,人们开始以“本末体用”方法来解释儒道关系,也就是用道家的人性自然来解释儒家伦理纲常合理性,以此缓解东汉中期以来名教破产后的信仰危机。从何晏、王弼到向秀、郭象的玄学发展史,就是不断完善“本末体用”方法,使儒道合二为一的理论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思想是玄学的主要形态。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则是玄学的思想激进派,属于玄学理论中的异端,是魏晋禅代时特殊政治氛围的产物。而到了西晋时期,乐广、裴颁、郭象等重新阐释了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较好地解决了名教与自然之间的紧张,成功地调和了儒教与老庄之间的关系,这是正始玄学在西晋时期更为细密的回归。

玄学并非单纯来源于道家,而是儒、道思想的深层融合,但是道家起了主导作用。从玄学的理论形态看,“自然”是“本体”,“名教”是“末用”;从玄学的社会形态看,放达不羁的魏晋风度,正是“自然”主题在士人生活方式中的展现。正因为如此,魏晋玄学又被称为“新道家”。历史上,玄学也曾直接被称为“老庄之学”,如玄学的创立者何晏、王弼,史籍说他们“好老庄言”、“好老氏”、“祖述老庄”。作为道家学派的最后一个形态,玄学不仅在理论上更精致,思辨水平更高,在社会影响方面更是战国秦汉时期的老庄哲学、黄老哲学所无法比拟的。老庄哲学仅少数士人遵奉,黄老哲学虽然西汉初一度被尊为官方思想,但主要存在于部分当权者的政治理念和治国行为中。魏晋玄学则不然,它的社会影响与两汉时期的经学相似,已从学说转化为一种士人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P4-6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玄学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齐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33127
开本 32开
页数 1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35
丛书名 思想学术系列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37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