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个世界最难以捉摸的事,恐怕就是情感。它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却时常令我们束手无策,难以自拔。时间、精力、金钱、智慧、心思、技巧……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为爱情付出的代价,或者,为幸福缴的税。

冯雪梅的这本《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当下芸芸众生遭遇的诸多情感问题,如“房子是情感市场的准入壁垒吗”,“经济适用男的股市分析”,“婚外恋的产权分析”,“明码标价的般配姻缘”,“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以及婚姻最后是“有关契约,无关爱”等等。

内容推荐

《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内容简介:为什么花心的总是男人?为什么剩女不嫁人?为什么爱情难长久?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感情生活,会怎样呢?它无法改变情感的最终归属,却可能影响我们看待爱的视角和态度。

绕过拗口的经济学术语,《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的作者冯雪梅以轻灵有趣的文字,讲述情人是奢侈品,爱情也有路径依赖,房子成为情感市场的准入壁垒,人人都要为幸福缴税……

目录

相亲的蝴蝶振了一下翅膀

 你知道的并不是我的全部

 经济适用男之股市分析

 机会成本:给一个嫁你的理由

 美女未必嫁得好

 最远的现在,最近的未来

 明码标价的般配姻缘

 人人都是好色之徒

 房子:情感市场的准入壁垒

 千万不要轻信亲友团

 相亲的蝴蝶振了一下翅膀

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

 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

 爱情的路径依赖

 偏好选择:恺撒喜欢的不只是艳后的鼻子

 为什么花心的总是男人

 有关契约,无关爱

 还有什么比结婚更经济

 于情事中沉没

 情感共存,股份独立

 在指数中疲于奔命

 灰姑娘打败了“科堡托拉斯”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情人是奢侈品

 情人是奢侈品

 人家园子里无菜可偷

 一夜情的“囚徒困境”

 婚外恋的产权分析

 爱情的非物质遗产

 我们都想在爱情银行赢利

逃不掉的幸福税

 逃不掉的幸福税

 怀旧消费的男版与女版

 信用卡上的烛光晚餐

 私房钱里的安全感

 从AA制开始到AA制结束

 爱无法不证自明

 工具主义者的爱情范式

 情感罚单:物质和非物质的

 赔你一枚婚戒

 爱情硬盘的系统升级

情感操控:3G时代的2G理由

 情感操控:3G时代的2G理由

 一种表达N种阐释

 迷失在幸福参照系里

 完美关系的假想模型

 无偷窥,不爱情

 吵架的零和博弈

 性别之战,双赢或者双输

 情侣PK:信任还是背叛

 制度能否应对婚姻的“破窗”

 别人的信封总是更诱人

 外包家庭的核心业务

谁想被旧爱一辈子打扰

 享得了的福,受不了的罪

 爱情为什么不长久

 被婚姻的马拉松葬送

 和感情赤字一刀两断

 穿越前缘的漫长告别

 再次选择,他是否还是你的伴侣

 谁想被旧爱一辈子打扰

后记

试读章节

机会成本:给一个嫁你的理由

“剩女”年过三十仍待字闺中,失嫁的理由:聪慧能干。

这是现代都市女白领们的共同遭遇。因为聪慧,所以心里有明镜儿似的一本账,得失利弊明察秋毫;因为能干,所以无所畏惧心高气傲,一般人难入法眼。

二十岁的时候,可以爱上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因为他有梦想,有未来;三十岁的时候,目光所及之处,早已没了无产者的位置。这倒不是说心里没有情感只有物质,只是在现实的婚姻中,拥有的越多,要求对方所给予的也越多,所谓匹配。

嫁女强于吾家,娶媳弱于吾家。传统如此,千古不变。结果,这世上就剩下了最次等的男人和最优秀的女子。虽然嘴上不说,可女孩子在寻找如意郎君时,有几个希望对方不如自己?

“剩女”没买车的时候,开车来赴约会的男子多少能让她刮目相看;“剩女”有了一辆捷达,夏利、奥拓车主们自然低了一等;等“剩女”打开天窗,驾驶奥迪出行时,我大叫:“千万别开着它约会,吓人。”倒不是低估男人的自信,但无论如何,开好车的女子,多少给人压力。没有哪个男人喜欢一见面就给自己带来压力的女人。

判断一个陌生人,凭什么?当然是第一印象。这时候,你就不能强求别人不以貌取人。外表、举止、谈吐、气度,即便是一见钟情,判断的标准也逃不过这些。而看人的眼光,绝对和经验有关系。

这和“鉴宝”没太大区别。鉴赏家之所以能一眼看出真品赝品,无他,看多了。只有什么都没见过的人,才会将破盆烂罐儿都当宝。阅人无数,自然也就丧失了一见钟情的能力。

而“剩女”所拥有的,恰恰是经验。

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出游活动,驾驶“佳美”的帅气男子很是抢眼。“剩女”洞若观火,听其言察其行,然后下结论:不过一司机而已。理由充分:从车牌看,车是公车而非私家车。开此等公车者,职位理应不会太低。但职业角色决定了扮演者应有的谈吐举止,有一定地位者绝不会胸前挂着手机满世界晃悠。所以,要么车是借的,要么开车人是司机。

跟如此精明的女子谈婚论嫁,谈何容易?

爱情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又有谁希望只管付出不要回报?只有付出和只要回报,都只是小概率事件,你我一般都不在幸运者之列。所以,付出越多,就会希望回报越高。换句话说,“剩女”之类的聪慧女子,在选择自己的婚姻时,必然考虑自己的付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走进婚姻,是希望两个人生活得更好,至少比原先独自一人时的处境有所改善。婚姻要能够增进两个人的福利,否则,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这场婚姻就不合算了。经典的郎才女貌组合,正是基于如此考虑。打个更通俗的比方,男方有房,女方有车,经过婚姻的整合,双方既享受了房子的温暖,又获得了车子的便利,这是强强结合之下的双赢。

如果将婚姻看成一个市场的话,其实每个人都在用手中筹码换得自己所需。筹码可以是美貌、财富、智慧,需求可以是地位、身份、情感,通过婚姻市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婚姻市场和婚姻经济学都会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在权衡取舍时,充分考虑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比尔·盖茨为什么选择经商而不是继续读大学?因为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那不仅仅是学费的开支和时间,还有在读书的几年里他通过玩电脑所能获得的其他收入。

机会成本过高,往往意味着放弃某个选择。

在爱情的取舍上,你嫁给一个人的机会成本,就是你所放弃现有的生活以及嫁给另外一个人的种种可能。面对两个势均力敌的追求者,之所以难以选择,原因就是在机会成本的比较中,两者旗鼓相当。

回到“剩女”的婚姻难题来。

既然婚姻意味着对两个人都有好处,那么,婚姻带给“剩女”的,应该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多的情感满足。前者意味着对方要有更好的房子、车子、地位、薪水,后者意味着对方要有足够的智慧、阅历、激情乃至体力、精力。除此,还得看嫁人的机会成本,有没有人比准新郎更好?

一切兼而有之的,显然是青年才俊、白马王子。只是,凭什么你有足够好的运气人财双收?既然讲选择讲权衡,对方也同样会仔细掂量。娶了你,我放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在这样一个美女辈出的年代,我的损失是不是太大了?P12-16

后记

有时,朋友会说:“你文章里写的这些事儿是真实的吗?”我一愣,然后乐道:“难为你信”。

感情是一件很个人化、很隐私的事儿。我一向不认为,某个人的情感经历能给另一个人当参照。我的那些文章,也从来不会讲一个人的故事,它们都是东挑西拣拼凑起来的。而在我不停地讲述“别人”时,曾经被人问:“你为什么不写自己?”

其实,写出来的那些事,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不太可能“原景重现”,都是经过剪裁、挪移、拼接之后的“创造”。文字的叙述尤其如此,遣词造句之时,已经有所取舍、鉴别和判断了。

所以,要紧的不是讲故事,而是这些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当文字连缀成篇,围绕不同的主题行进时,传递出的不只是情节,更是写作者的个人态度。

于我而言,这种态度更像一种角度。站在不同的地方,看一个杯子,它所呈现的影像可能完全不同;以不同的视角(包括在不同的时间)看一件事儿,感受也好,立场也罢,或许截然相反。

这个世界最难以捉摸的事儿,恐怕就是情感吧。它没有所谓的是非对错,而且,很多时候,难以操控。我们都是他人情感经历的旁观者、倾听者,也或多或少给别人提过建议,指点迷津,可当我们身陷情感纠葛之时,那些条理清楚的分析,还有给别人支的高招儿,可能统统都不管用。

那么,实在没有写文章——尤其是写婚姻情感类文章的必要?

徜若想要给人指南的话,真是如此;倘若想要提供一个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或可试试。

这便是自己写这本书的成因。

原本,它们都只是一些专栏文章,并没有特别集中的主题。突然,某天,自己对经济学发生了兴趣,便开始琢磨: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感情生活,会是什么样?它无法改变感情的最终归属,但会不会影响我们看待爱情的视角和态度?

情感困惑,或者纠结,大约都是一种选择和取舍。当你对一件事儿、一个人了解得更为深远、丰富时,得与失的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希望那些故事和文字,能为你提供一些虚拟的情感经验和积累,从而看到既定选择路径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是的,没有人能替你做决定,都只是旁观者。街边儿看下棋的人,总是指手画脚,若真要对弈起来,胜败难说。好在,我们都是情感的参与者,从来不缺少实战机会,有备而来的话,谁说就不能赢?

星座指南说,天蝎座都是“人精”,如若不幸,遇到一个笨的,那一定笨得可以。唯愿你遇到的、写这些情感故事的人,不是那个呆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婚姻经济学(逃不掉的幸福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雪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龙门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833729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13-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