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0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福建青年诗人黑枣、上海青年诗人徐俊国和江西青年女诗人林莉三位青年的诗作62首,他们分别以其独到的诗艺和鲜明的风格荣获2010华文青年诗人奖项。福建青年诗人黑枣,用日常的事物说南方的故事,现实,坦诚,构成了生活的丰富和诗歌的朴素;上海青年诗人徐俊国的诗,大多取材于底层生活,乡土和故园,在他充满悲悯情怀的低语中,别具真诚和善良;江西青年女诗人林莉,用细腻入微的笔触,抒写江南小镇的平常风景,古典的情怀,温婉的语言,保持了动人的朴素和柔和。同时,还收录了入围青年诗人诗选百余篇。

内容推荐

本书由《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编选,收录了福建青年诗人黑枣、上海青年诗人徐俊国和江西青年女诗人林莉三位获奖诗人的诗作62首,附获奖感言。同时,还收录了入围青年诗人诗选百余篇。具体内容包括黑枣的《像诗歌一样生活……》、徐俊国的《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的几点观察和思考》、林莉的《你是我的神》、三子的《寿量寺的桃花》、王志国的《异乡的秋天》等。

目录

·获奖青年诗人诗选·

 黑枣作品(十六首)/(003)

像诗歌一样生活…… 黑枣/(003)

有如神示,仿佛宿命 黑枣/(006)

评委评语/(009)

虚构的秋天/(011)

信使/(012)

老中秋/(012)

不爱/(013)

灯火阑珊/(014)

小镇黄昏/(014)

九月初一/(015)

我的身体是一座迷人的小镇/(016)

角美就这么大/(018)

东山村就这么近/(020)

日子就这么过/(021)

在龙海之一/(022)

鹭江道/(023)

中山路/(024)

在南方/(025)

辞旧书/(027)

 徐俊国作品(二十四首)/(032)

到底是什么让我难以释怀 徐俊国/(032)

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的几点观察和思考 徐俊国/(036)

评委评语/(042)

家书/(044)

尝试/(045)

六个/(046)

零点月亮/(047)

夜色/(047)

忆(048)

环卫工/(049)

在医院/(050)

燕子歇脚的地方/(051)

一生应该是这样的/(052)

嘱咐/(053)

在上海/(054)

尘土里/(055)

亲人/(056)

小沽河/(057)

腊月/(058)

年景/(059)

方言/(060)

终尽一生/(061)

一个人的三月/(062)

亲人谱/(062)

失败者/(063)

我所理解的死/(064)

活着/(065)

 林莉作品(二十二首)/(066)

你是我的神 林莉/(066)

追寻与回归 林莉/(070)

评委评语/(073)

虚拟之镇/(075)

小镇之爱/(076)

此去/(077)

晨光中/(078)

信简/(079)

小镇时光/(080)

山居(080)

淀山中(081)

流泉/(082)

对一条河流的描述/(083)

慢/(084)

生活一瞥(084)

致敬/(085)

月光清照/(086)

码头,暮色降临/(087)

赞美/(087)

春日林中(088)

一只挖沙船搁浅在河岸/(089)

孤独与爱(090)

独自走过平原(091)

最美的时刻(092)

秋天的画布/(092)

·入围青年诗人诗选·

 三子作品/(097)

灯盏下的村庄(098)

再写松山下村/(099)

青藤/(100)

月光/(100)

寿量寺的桃花/(101)

驿/(102)

 夭夭作品(103)

老街/(104)

香椿树/(105)

起风了(107)

挽留/(108)

爱了一遍又一遍/(109)

 方石英作品/(111)

父亲的大兴安岭/(112)

稻草人/(113)

他们都唤我石头/(114)

沉溺/(115)

在他乡/(116)

 王志国作品/(117)

异乡的秋天/(118)

暮晚/(119)

初秋/(120)

顺从/(121)

遍地月光/(121)

 邓朝晖作品/(123)

安居/(124)

大地封冻/(125)

三千米/(127)

尘世之外/(127)

流逝/(129)

 叶逢平作品(131)

薯花……/(132)

薯藤(133)

多情的水手/(134)

恬静/(134)

抬石头的女子/(135)

 灯灯作品/(137)

外省亲戚/(138)

带母亲去足浴/(139)

她/(140)

打鸟的父亲/(140)

土豆兄弟/(141)

 老了作品/(143)

故乡的云/(144)

风/(144)

马/(146)

牛(147)

每年都有人从故乡离开/(148)

命/(149)

故乡颂/(150)

 许敏作品/(151)

献诗/(152)

吹送(152)

下雪了/(153)

鹤/(154)

1976年的大雪/(155)

 吴乙一作品/(157)

白菊花(158)

青梨/(159)

铸钢厂的黄昏/(161)

在精神病医院/(162)

教女儿认识一些植物/(164)

 李林芳作品/(166)

春天(167)

躲/(168)

黄昏的休止符/(169)

倒退的时光/(169)

谁捡起四点钟的鸟鸣/(171)

凌晨五点:灯火里的五莲/(172)

五莲山上的乌鸦/(173)

 杨方作品/(175)

谁在把远离红尘的雪莲找寻/(176)

苹果树/(177)

去敦煌的路上/(179)

忧伤的伊犁河水/(180)

为什么是你喊出我的名字/(181)

让/(182)

 杨建虎作品/(184)

傍晚的影子临近/(185)

多想像鸟一样飞着/(186)

与一股轻风相握/(187)

上午的温暖/(188)

在认识的树木前/(189)

 苏浅作品/(191)

雪或者现实/(192)

当白色的雪下在黑暗里/(193)

安心/(193)

被风吹开的日子/(194)

镜像/(195)

雾里看花/(195)

 辰水作品/(197)

庭院书/(198)

路边的草/(199)

河流的分岔口/(200)

风往低处吹/(201)

一个哑巴突然大声歌唱/(202)

我一生只去过一次码头/(203)

 阿华作品/(204)

天黑了,又白了/(205)

亲爱的燕子/(206)

给木木/(208)

接骨木/(210)

我在这里给你们写信/(211)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213)

 陈亮作品/(215)

梦见父亲/(216)

田野里还剩下最后一个人/(217)

羊群/(218)

孤独/(219)

敲门/(220)

 草人儿作品/(222)

我心里已经有人了/(223)

请允许我/(224)

请为我留下母亲这个称呼/(225)

在一页纸中穿行/(226)

外出/(227)

下雪了/(227)

角色互换/(228)

 徐必常作品/(230)

妈妈/(231)

最近/(232)

留影/(233)

我现在/(234)

难受/(235)

 郭晓琦作品/(237)

冬天的红棉袄/(238)

一个人吼着秦腔从山上下来/(239)

柠/(240)

屋顶上有一只布谷鸟在叫/(241)

开阔的冬天/(242)

慢/(243)

胡麻花/(244)

 高鹏程作品/(246)

爱上它……/(247)

海边/(248)

疲倦/(249)

家人/(250)

生活/(251)

河流(252)

 蓝野作品/(254)

春天,那么多……/(255)

大地回暖/(256)

沂水地下萤光湖纪游/(258)

七天/(259)

夜间的小丑/(260)

不安的春天/(261)

编后记/(262)

试读章节

黑枣作品(十六首)

黑枣,原名林铁鹏,1969年12月21日生。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等,并入选多种选本;曾参加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第19届“青春诗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诗集《亲爱的情诗》和《诗歌集》(合集)。

像诗歌一样生活……

黑枣

多年以前,我曾经开过一爿小店。闲来无事时,喜欢坐在店门口跟朋友泡茶、聊天。有一回,一个朋友骑着摩托车风风火火地疾驶而过。招呼他坐,他都不肯停下来。片刻,见他返回。摩托车的车头上颤巍巍地绑着一束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原来,那天是情人节。他急着要买花回去送给老婆。该同志小学文化程度,婚龄五年零七个月。于是乎,我被当时一块喝茶的几个朋友笑骂:亏你是个诗人,一点浪漫都不会。竟然不知道今天是情人节,竟然不懂得“宝剑赠英雄,玫瑰送佳人”……

我写过无数的情诗,就算不荡气回肠,至少也缠绵悱恻。我老婆每次跟我吵架就数落我:你只配生活在那些诗歌里,在(诗歌)里面风花雪月,可我生气了你都不会说说好话,哄我开心。结婚这么多年来,我除了怀着一颗“干净的心”傻傻地守候着她,真的从来不曾有过什么与浪漫有关的表示。

想想我确实是个挺乏味的人:不嫖不赌,不会打牌搓麻将,不会喝酒和跳舞。十多年来只抽一个牌子的香烟:十多年来只会在纸上分行,琴棋书画什么都不懂;十多年来只在东山村和角美街之间转来转去。以至于有一回参加一个诗会,我一说这是我婚后第一次在外过夜,竟被大伙惊为天方夜谭。

我的人生极其寡淡,小学、中学和谋生都发生在方圆几公里的地方。从东山村到角美街,三公里的路程被城镇规划一再地取直、拉短。早上,我和儿子跑步,穿过仁和西路时,我告诉儿子:咱们现在的家离东山村的家大概也就一千多米吧!

这么短的距离,再怎么也没办法跌宕起伏。犹如我简单的履历,我就是往里头倒进三两芥末五瓶老醋七斤红糖,也没办法捣腾出如何生猛的酸甜苦辣来。

我当过蘑菇收购站的临时工,扛着一杆秤走村串巷贩卖过荷莲豆,搬过石头,卖过虾料,干过所有的农活。但是,充其量我只是往生活的火炉里加进一根两根木柴罢了,我从没有真真正正把自己当做一颗炭融入到沸腾的生活里去。

直到今天,我在我的新书店里,起早摸黑地瞎忙。在貌似烦杂的日子里,其实又有着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安逸与恬淡。每天早上七点,我准时打开店门,烧水、煮茶。一个个朋友接踵而至,仿佛我打开店门不只是为了生意,也是为了等他们过来品茗笑谈。晚上九点准时打烊,我返回在六楼的蜗居,拧亮浴室的灯,仔细擦洗一天的尘沙。然后上床休息。身旁一成不变地睡着我那有着好心肠和坏脾气的爱人。

是因为诗歌,我才与我爱人走到一起的。她在念师范时是文学社社长,当然写过诗。当年我参加了一个朋友创办的诗社,为了发展会员,慕名找到她家。记得我非常喜欢她写的一首爱情诗,就跟朋友开玩笑道:这首诗如果写给我,我愿吊死在她家门前的大榕树上。一语成谶,一直到现在,我如愿以偿地仍然被绑吊在她这棵树上。

因为诗歌,我认识了无数的良师益友。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只要诗歌的号角一吹,我就能看见那一张张真情洋溢,虽有沧桑却断无污染的面孔。我们在博客上把手言欢,在短信里嘘寒问暖,相见恨晚,倾盖如故。

因为诗歌,我得以像一片洁净的树叶游离于这尘烟滚滚的俗世,得以怀着一颗赤子般的心独立在这喧嚣浮华的世界……

我为诗歌付出极少,诗歌回赠我却多。  什么是诗歌?什么是生活?一个人就有一个人的说法和活法。这么多年了,我深居简出,洁身自好。婉拒一切活动与应酬,同时也谢绝任何高蹈的理想与豪情壮志,默默地经营着一段缺油少腥的庸常时光。偶尔躲进那些云朵般的语词里,写下几首平铺直叙的诗歌。我的生活就是诗歌,诗歌就是我的生活。这是我的生活状态,也是我的诗歌观点。像诗歌一样生活,把生活分行成一首诗歌。不要那大世界,只要这小生活。简单,素朴,真实,干净……

有如神示,仿佛宿命

——上世纪80年代新诗潮的价值和对我的启示

黑枣

1987年,我在我居住的小镇中学上高三,面临着紧张的高考总复习,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焦虑和惘然。一方面渴望能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一方面却对除了语文之外的各门科目束手无策。那时候,我迷恋着一些天马行空的武侠传奇和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常常沉浸在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里而不能自拔。打那时起,我开始尝试着在复习提纲的背面写一些忧伤的、唯美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文字。说老实话,当时我对诗歌的认识仅限于课本里读过的,如《天上的街市》、《周总理,你在哪里?》等等。

我当然没能考上大学,回到村里学着做农活:割稻、插秧、砍甘蔗……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干过。我陷入了无边无际的痛苦与绝望之中。直到有一天,我在田头发誓:这辈子,我要再种田,我就在田埂上一头磕死。后来,我干起了铝合金门窗加工,结婚,生子,一直到今天,我有了一爿自己的书店。最重要的是,我认识了许多和我一样热爱诗歌的良师益友。

我之所以提及这些,只是想借此说明一下诗歌在我生活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诗歌兴起和繁荣的黄金时代,更是中国当代民间诗歌报刊兴起和繁荣的最佳时期。在那辉煌的十年里,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致力于民间诗歌报刊创办的诗歌爱好者。那可真是现代诗的黄金时代啊!当时有名的诗人是舒婷、北岛、海子、顾城、梁小斌、徐敬亚等。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诗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北岛的《回答》,顾城的《简历》、《一代人》,徐敬亚的《一代》、《既然》,还有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等。中国新时期文学现代诗的创作发展在他们的努力下,结成了丰硕的成果,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上世纪80年代那股轰轰烈烈的新诗潮,它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也有大批专业的理论文章阐释了它划时代的意义。我想说的是,上世纪80年代新诗潮于我起到了诗歌启蒙的作用,扶持着我一路蹒跚走来,并且奠定和巩固了我心中对诗歌的热爱与执著。

在这股诗歌热潮的鼓荡下,那时候,小镇上竟然也有了一个诗社和一份油印小报。经人介绍,我参加了。因为他们都写诗,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写作起那种分行的东西来了。以我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条件,连订一份报纸或者一本诗歌杂志几乎都是不可能的。那时阅读条件有限,又没有电脑什么的。偶尔能读到一首两首诗歌,我都是如饥似渴的。我天生对理论性文字过敏,我必须一直往前走。因此,长期以来我一直以心灵为标尺。只有能打动内心的,心灵看见能自己跳出来欢唱的,才是我真正想读想写的。

可以这么说,上世纪80年代新诗潮就像一道神的谕示,骤然展开在我面前,使我眼前一亮。或者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宿命,这一生,我必定要与诗歌相遇,结伴而行。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热潮已是滚滚长江东逝水。那纯真、激情、梦想的年代早已远去,被今日世故、烦琐、逐利的时代所替代。诗歌似乎只是遥远的绝想,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美好回忆。但那时现代诗尤其是朦胧诗的文学价值却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宝贵财富与精彩华章。

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在写着、写着。不为名利,并非梦想。只是一个有洁癖的动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替自己打扫一块干净的角落……

P3-8

序言

三位青年诗人分别以其独到的诗艺和鲜明的风格荣获本届奖项。福建青年诗人黑枣,用日常的事物说南方的故事,现实,坦诚,构成了生活的丰富和诗歌的朴素;上海青年诗人徐俊国的诗,大多取材于底层生活,乡土和故园,在他充满悲悯情怀的低语中,别具真诚和善良;江西青年女诗人林莉,用细腻入微的笔触,抒写江南小镇的平常风景,古典的情怀,温婉的语言,保持了动人的朴素和柔和。

本书由《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编选,收入三位获奖诗人的诗作62首,附获奖感言。

本书还选收入围青年诗人22人的120多首作品,附诗人介绍。

华文青年诗人奖是国内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代表性的诗歌奖项之一,一年一评,至今已评出八届。本届评委会由谢冕、罗继仁、吴思敬、林莽、刘福春、郁葱、潘洗尘等国内著名诗刊主编、大学教授、诗歌评论家和诗人组成。

后记

华文青年诗人奖已历时八年,有24位活跃在当今诗坛的优秀青年诗人荣获此奖。此奖项的评奖方式及后续工作是全国独特的,它一直坚持一个奖、一个会、一本书和一个驻校诗人的四个一的方式。

此奖前七届的各项工作,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诗刊社共同完成的,获奖诗集一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今年此奖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诗探索》编辑委员会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工作方式和评奖原则不变。为保障本奖项的品质和延续性,我们将此奖项在有关部门进行了相关的注册。

希望诗歌界同仁关注此奖,并欢迎大家的监督、建议与批评。

编者

2010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0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48869
开本 32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5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