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亚洲社会的融合是我们的未来愿景”为出发点,提出为了朝鲜半岛的未来,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要开展将朝鲜半岛和中国以及日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事业。即:建设在韩中日三国间开辟一条广泛交流的渠道、资金和物资能够自由流通、人员能够自由流动的共同体自由主义社会。
| 图书 | 走向大同(东北亚共同体建设新思维)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亚洲社会的融合是我们的未来愿景”为出发点,提出为了朝鲜半岛的未来,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要开展将朝鲜半岛和中国以及日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事业。即:建设在韩中日三国间开辟一条广泛交流的渠道、资金和物资能够自由流通、人员能够自由流动的共同体自由主义社会。 内容推荐 本书的著述目的,就在于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性共同体制即东北亚共同体社会的构想作为前提,在急速变化的国际社会中整理出新的国际秩序,探索出一条富有创造力的国际合作的新路。这个主旨是,以我很长的时间里得到的经验和知识以及感觉作基础,以东北亚地区为中心,满怀对世界历史奔腾发展加以阐释的冲动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挥笔写下本书的内容。当然,同时还有很多感悟和体验过的事例掺杂其中。 此书分别以“觉醒”、“对策”、“展望”三个部分构成,试图在三段论式的叙述中完成我所期盼的效果和目的。 第一部“觉醒”,主要讲述笔者通过偶然在中国遇见的一位韩裔美籍基督教的领导人,开始参与筹建延边科技大学校舍和后来的平壤科技大学的筹建工作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以有关东北亚共同体的理念为基础,论述韩、中、日三国间的时代性的变化,特别分析了韩国的潜力。 第二部“对策”,论证韩中日三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共同体社会的形成所必需的基础性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在韩中日三国间共同促成自由贸易协定,与此同时计划修建韩日间的海底隧道,策划韩中之间的海底隧道,并使之成为大众公共交通的工程;考察在这一过程中将要起到中介作用的韩国和韩国的文化的、社会的伦理意识,使之体系化,提出以此形成实现共同体社会的重要力量;鉴于G2(美国和中国)时代的到来,对在未来东亚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将起到决定作用的中国加以分析。 第三部“展望”,以中国为主要活动舞台的笔者的亲身经历做背景,特别介绍了少数民族学者的研究团体“民博会”,并以与他们的对话为中心,叙述了对中国与亚洲未来宏观展望的历史观。 此外,通过观察2008年以来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的“力量的大转移”现象,从世界新秩序的高度出发,笔者分析了对萌动的G2的概念,韩国的新亚洲政策,韩中日三国峰会特别蕴涵的时代意义,特别是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的有关东亚共同体的发言以及与此相关的国际社会的反应,等等。最后,作为统一朝鲜半岛的方案,笔者提出筹建韩中、韩日海底隧道,以加强联系,形成南北经济共同体的构想,由此结论性地得出“新合作之路”的答案。 总之,这是一个考察和研究东北亚时代历史潮流内在规律的调研报告,也是一个探索者洞察和分析之后得出的对于该如何进行新合作的提案。 目录 第一部 觉醒/1 第一节 在先驱者的大地上伫立/3 特别的相遇,改变了人生观/3 走向延边的人们/5 中国大地上的东北亚希望之花——延边科技大学/8 延边科技大学成功的秘诀/11 朝鲜的宁边和两种“核弹” /17 “爱的核弹”——平壤科技大学/20 平壤科技大学——韩国和朝鲜合作的产物 /23 第三条路——爱的联合/28 驻韩日本总督遗物文库与我的父亲/31 寻找丢失的历史/36 第二节 新时代的到来——巨大的变化与挑战的历史/42 亚洲时代正在到来/42 新风俗图/48 地球村的金融危机和东北亚形势的变化/52 第二次全球化的主题:亚洲化的进行及其意义/56 梦想成为亚洲“新盟主”的日本/60 腾飞的中国/63 尖端技术产业的中枢——IT强国韩国/67 韩国的新发现——伟大的半岛性/70 朝鲜半岛在亚洲时代的地位与作用/75 第二部 对策/83 第一节 构筑东北亚联盟/85 时代的关键词:FTA的扩散/85 韩中日FTA的议论和得失估算/88 东北亚三国和亚洲FTA进展的意义/93 KTX的登场和朝鲜半岛的未来/96 如何看待韩日海底隧道/98 韩日海底隧道的潜在经济带建设效果/104 从东京到伦敦——贯穿欧亚大陆的铁道之梦/108 环黄海经济圈的形成与东北亚新发展的动力/111 韩中海底隧道的可能性和预想路线/114 穿越黄海海底,走向隧道时代/117 世界海底隧道和亚洲统合物流网络/121 韩中日海底隧道和东北亚经济合作体构想/124 第二节 打造韩国人的游戏规则/132 兴夫的新解释,包容的成功战略/132 修路吧,未来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135 突破过去,考虑未来/139 要想得到,就先给予/143 要想赢得竞争,就要抛弃竞争/145 先共享梦幻,后统合差异/147 T淋巴球的生命伦理——共生共存/150 共赢精神和共同体自由主义/155 统合时代必要的七种领导组织能力/160 第三节 怀抱中国,跨越中华/169 中华经济圈在形成/169 中国——人类史上最强大的要塞/17l 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落实/174 朝鲜族社会待望论/176 抚育未来森林的人们/182 爱心运动家/188 多方合作的模式,寄希望于图们江区域合作/191 国际社会的企业新模式——沈阳世界贸易中心/198 跨越东北工程的界限/201 第三部 展望/207 第一节 超国家主义的道路/209 “民博会”的人们/209 庆熙宫之夜/211 长白山之旅 /215 东方的震撼,寄托于韩国和中国的未来/219 流动的美学 /223 草原之光/226 新丝绸之路的使命与游牧民运动/229 不断出现的千年之梦/234 圣地上开始希望的历史/237 第二节 力量的大移动——世界秩序的重建和联合之路/242 松动的世界中枢/242 多极体制时代的开始与东北亚/246 基轴货币方式的变化和世界新秩序/249 G20和G2/252 朝鲜半岛的领导地位——宏伟的新战略/255 福冈市的首创精神/262 挑战的世纪——实现东亚共同体的道路/268 朝鲜半岛统一之梦——对南北经济共同体的思考 /274 谁来引领这个时代/280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走向大同(东北亚共同体建设新思维)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韩)李承律 |
| 译者 | 金学泉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23857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8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0 |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8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6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0-4284号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