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戡戡乱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戡出版新书《李戡戡乱记》,内容痛骂台湾教育制度的黑暗面,辛辣程度颇有其父之风。自认受台湾教育荼毒的李戡,在该书中,展现企图平定目前教育乱象的决心,他为推翻教科书中的内容,多次进出编译馆希望能找出理想的诠释,例如“二二八事件”在他的笔下,即衍生出有别现有史家的观点。

内容推荐

作者李戡今年从高中毕业,是亲自经历教育失败的受害者。本书讨论的不是繁杂的升学体制,或是恼人的考试模式,而是学生究竟在学些什么。全书分为三个大方向探讨--教科书、联考与学校。教科书分为历史、国文、公民三科,探讨其内容的荒谬。联考的内容变化,也颇值得探究。最后在学校部分,则反映了学校为外界所不知的教学情况。

目录

陈文茜序

李敖导读

李戡自序

一、台湾史的虚伪扭曲

● 概述

● 教科书制度的演变与课程纲要

● “二二八事件”之解释

● “台湾割让”之解释

● “台湾光复”之解释

● “盟军空袭台湾”之解释

● “台湾独立”运动之解释

● 被忽略的历史——台湾人民自救宣言

● 勇敢台湾人的典范——谢聪敏

● 总结

二、公民与社会的荒谬

● 概述

● 第七课 两岸关系

1、两岸关系的演变

2、大陆的对台政策

3、台湾的大陆政策

4、两岸互动与未来展望

● 第八课 “我国”外交政策

1、国际政治的基本认识

2、“我国”参与国际社会的努力

3、“我国”的外交现况

4、如何突破外交困境

● 相关参考书

● 总结

1、编者神智错乱

2、煽动学生仇视中国

3、不切实际的妄想

三、国文科的去中国化

● 概述

● 高中国文科的争议

● 何谓台湾文学?

● 从地区推翻台湾文学

● 从文字推翻台湾文学

● 从语言推翻台湾文学

● 从主题推翻台湾文学

● 台湾文学的代表作为何?

● 教科书中的台湾文学

● 台湾俗谚的文化水平?

● 台湾文学与中国文学

● 没有台湾文学

四、这算什么大学联考题目!——比重失衡的命题

● 简介

● 近代中国

● 文化大革命

● 大跃进

● 藏在历史科的台湾文学

● 中国汉奸有多少?

● 攻讦张学良

● 台湾定位问题

● 总结

五、天下没有白念的中学——从师大附中看教育的荒腔走板

● 我的两位国文老师

● 制式作文

● 学校国文教师整体程度

● 学校指定的作业

● 荒腔走板的期中考题

● 我的两位历史老师

● 公民与社会

● 沿袭旧制的陋习—爱国歌曲比赛

● 学校教学的问题

● 总结

试读章节

许多人都曾经历十七岁,困惑的、叛逆的、彷徨的、热情的、空虚的。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读者你们,十七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书,《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的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戡乱记》成了他“与成长之地的诀别书”。

开宗明义李戡引用马克?吐温的话,“我从不因上学而妨碍我受教育”。这十三个字,道尽了一个从十五岁至十七岁的孩子,一千多个愤怒痛苦成长的日子。李戡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但台湾教育给他的十七岁人生不是展翅高飞,享受最无穷最美好的想象力阶段;相反的,他被迫念起政治指导的死板历史、公民、国文教科书。他若放弃了,考不上大学;他若屈从了,看不起自己。于是李敖形容他的儿子,高中三年,饱受窝囊腌臜之气,夜以继日苦撑岁月。李戡的愤怒是全台数万学测学生的共同愤怒,或至少是共同无奈。有些孩子选择逃学(像我),有些孩子选择屈就(像多数的孩子),有些孩子选择把教科书中的垃圾当知识,日后长大成为社会的佼佼者,再回过头来祸害台湾(像永远第一名的陈水扁)。

李戡令我最感动之处是他那么瘦、年龄那么小,却那么强壮专注;他要证明自己的愤怒是对的,于是端起家传李氏独门功夫,数十次进出编译馆,再把烂高中教科书不同版本,相同史实,却因政权更迭,历史也更迭改写的笑话,一一详实记录,集录成书。我和李戡开了一个玩笑,他这个动作,实践的是他父亲李敖仇敌蒋介石的路线,“化悲愤为力量”。

这一点,李戡比十七岁的我高明太多。十七岁的我已视学校教科书为无物,十七岁的我正好抚养我长大的外婆过世,“回”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妈妈的家”。十七岁的我常常早上假装上学,等妈妈一上班,就溜回家里听心爱的黑胶唱片。十七岁的我虽没赶上西方1968狂飙的年代,却赶上了蒋介石死去的年代。我听着John Lenon 的“Imagine”,Janet的“At Seventeen” “Do you know where you are going to?”阅读比教科书大上约三倍的美国历史演说文献英中对照本,并对着镜子想象我是林肯,我是妖骚的玛丽莲?梦露,我是《自由中国》撰写“反攻无望论”的殷海光,尤其我是那个提倡礼教改革全盘西化的怪咖李敖。李戡的爸爸李敖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启蒙者,他自己文言文一流,却提倡全盘西化;把孔子等说得一文不值,绝非圣人,灌输我这种一知半解的小读者孔子曾走政治后门,“遇南子”偷偷摸摸鬼混了一下午。于是十七岁的我真的全盘丢了中国,不管古典或现代,每日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或托尔斯泰的沉重小说。我全盘西化之彻底,不只阅读,还包括饮食,我不爱与我无缘的爸爸或管教我太严厉的妈妈,只爱可口可乐与巧克力。而我应付教科书的方法很简单,先界定它是骗人的垃圾,因为里头没有“二二八”,也没有我同学孙太平的父亲孙立人“二战”的丰功事迹。其次界定考题性质,是既无聊且无用,连“中研院”院士也答不出来;例如万历死于哪一年?生于什么地方?

我的文茜式十七岁,总在考前一至最多两天前,开始囫囵乱背,把自己当北京烤鸭,灌进一堆教科书;每节考试我总是第一个交卷,因为下一堂还没读完,当记忆最新鲜的时刻错误最少;应付完一门,再接下一门。熬夜两日,比世界杯足球赛还紧张。两天考后,我又回到横躺、横玩一个月的日子;下次月考再相等应付。让老师们为难的是我这种烂学生,功课有时意外极好,历史常得满分,地理、国文、物理、英文……有一次我七科考六百九十八分,只有数学错了一题。其实从学校里我什么也没学会,上课时做白日梦听鸟叫,想象老师变成一只大鸟却穿上裙子,突然忘形地大笑;同学瞪我,只当是个神经病。而接近满分的结果,是我三天后全忘了,因为那是瞎背出来的,就像灌腻食的北京烤鸭,烤完了除皮脆外,肉全干了。

我的十七岁比李戡滑头,也因此没有他的成就。他那么愤怒,因而产生了力量,宣告自己高中三年没白念,要以扎实的功夫找证据,并向世人证明“杜正胜”们太可恶。

历史教科书为何从蒋家时代至今,现象不同,可恶却相同呢?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教我们的孩子们学习历史;他们想进行的都是“国族主义”的洗脑控制。杜正胜与蒋介石,独统立场不同,残害历史的手法却相同。阅读历史,本来是一件对孩子们的成长极其重要的事;例如我曾在《乱世佳人》书中举的一个例子。1911年前中国正历经大革命的十字路口,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其实是汉族革命),康有为警告孙中山,革命路线“流血会没完没了”,“革了满人之命,留下的是没有一日稳定的政局”。事实上康有为的预测,后来全成真。所谓“辛亥革命”之后,“各省纷纷响应”,但事实上是多数地区由新军高级军官成为都督直接接管,中国从此进入“军阀时期”。这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诞生的另一面,“鞑虏驱逐了”,中国却从此“军阀割据”。1912年1月6日孙中山由临时国会(同盟会主导)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但这伟大的理想瞬间幻为泡影。我常问各方豪杰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孙中山任期干了多久吗?”至今没有人答得出来,答案是九十一天。可见教科书之失败!九十一天后孙中山被迫辞职,让位给掌握华北军权的袁世凯,换取“成就国家的统一”。康有为与孙中山在1911年前的路线辩论,如果能写进教科书多么精彩。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所谓英国式不流血民主革命,因为以“满洲皇帝”为前提,不能满足汉人的种族愤怒,没有革命卖点。而孙中山的伟大与天真,一方面使中国打破了帝制,一方面却也从此迈入长达三十八年的动乱,直至1949年中共建政,国民党流亡至台。国父的伟大与国父的天真,能同时并列于简单逻辑的政治历史教科书吗?

另一个例子是“二二八”,它的起因之一,主因战后台湾被卷入了1945年后的国共内战。1946年出版的台湾银行珍贵资料显示,战后不到一年,台湾已大部恢复了农作生产,没有理由陷入日后物资短缺、饥荒与通货膨胀。当时的台湾被迫将许多生产的物资,送到大陆支援国民党军队;而“二二八事件”中,从原本单纯的林江迈缉烟冲突,演变到初期本省人打外省人,到左派女人(谢雪红)取得台中“二七部队”指挥权,到右派本省士绅与左派台共“内讧”,到国民党二十一师军队后来驰援至台湾一上岸见人就杀……相同类似的场景,虽也曾同时自1946至1949出现于重庆、出现于湖南……出现于大陆国共战乱各地,但是台湾本地人从向往祖国,到失望,到绝望,到愤怒,到抗争起义,到缴械投降,到屠杀,终至演变成日后关起门来自我历史诠释中的族群政治符号。

这些都是教科书上,你我无法“认识的台湾”。

李敖1949年十四岁抵台,我1958年出生于台中,李戡1992年出生于台北。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各盘踞不同时代,甚至有不同的历史感情;但洪流把我们冲在一起,聚首于一本十七岁孩子写下的早熟之书,共同声讨六十年不变一路可恶的历代教科书。

李戡以此书,最完美地道别了他的高中生涯。而杜正胜“横躺台湾”、“填鸭宣扬台湾史”的最终结果,是使得李戡这类最聪明的孩子,决定告别台湾,奔向北大。这就是政治控制教育的下场,你可以控制笨蛋,但聪明的孩子不但控制不了,反而会因政治干预适得其反。当年杜正胜是年轻学者的时候,是个笨蛋,相信国民党,因此孩子取名为“明夷”(出自《易经》);中老年后他又跌入另一个笨蛋极端,成了“岛屿派”式国民党,自己成了“台夷”。他和他厌恶的敌人,其实是同一种品种,也因此都是同一个下场。   李戡与其父李敖,文末皆称自己写于“中国台北”;我只想写“台北中国大饭店”,因为这才是我家与李敖书房真正的地址。这一点我比李敖更李敖,更接近自由主义。我相信“少一点主义”,才会头脑清晰。打从二十岁起,我已宣告“我不是统派,不是独派,我是Apple Pie”;“我不是左派,不是右派,我是Lemon Pie”;够全盘西化吧!

李戡才十七岁,论断他的人生还太早;但他告别十七岁的仪式如此“场面浩大”,令我佩服。李敖曾派戡戡为我“干儿子”,李戡口头尚不承认,但也不否认;与我很像江陈会两岸关系,一切未定,但见面关系良好;至少我颇以此“准干儿子”为荣。而此书有李大师导读,我又写序,戡戡反像“三明治”,被他爸与我的长文挤至中央;但我想告诉读者,夹在中央这块“年轻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牛肉”。   在此祝福李戡,并祝福所有与他同龄十七岁的孩子。丢了你的教科书,愿你们都能勇敢决绝地从此发展自我,挥别“体制”,展翅高飞,寻找美丽新人生。

2010年7月13日,写于台北,中国大饭店旁

序言

我今年刚从师大附中毕业,4月考取了台湾大学,使我免受准备指考之苦,7月也考上了北京大学,种种喜讯接连而至,可谓苦尽甘来。为何谓之“苦尽甘来”?因为在此之前,我不幸的成了民进党操控教育的受害者,亲身领教了其政策方针“九五课纲”,幸好我并未被洗脑成功,保持头脑清醒,直到考完联考,终有机会一吐怨气,与这批祸害教育的无耻之徒算清旧帐。毫无疑问的,台湾多数家长、师生,都对现今的教育感到不满,不满的原因有许多种,如“九年一贯,教育大乱”、繁杂的升学制度、到底要不要花钱“买”学区,甚至是音乐班与美术班的学生,为了应付学科成绩,而影响术科表现。若要列出所有的教育乱象,恐怕永远也写不完,真可谓罄竹难书。

综观各种乱象,如让考生头疼的联考制度,咬紧牙关熬过去就算了,但教科书的内容可完全不同,因为它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判断、处事能力,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教科书内容的扭曲,是祸害最深的。

教科书的内容,历史科无疑的成为最大的争议,改来改去,受害的还是学生。因此,我以历史科作为本书开头,耗费的时间精力也不少。首先,我只有学校发的一种课本。但为了透彻研究各家教科书的内容,我去了数趟国立编译馆,在教科书档案室中,研究历年的教科书。其目的有二:了解“台湾史”在历年教科书的比重,与各历史议题在各时期教科书中的解释。其中的一大特色是,将一些议题在各时期的解释整理出来,让不同年级的读者了解,历史在教科书的变化有多大。 在“台湾史”的比重部分,显而易见的,近年来急速窜升。在议题方面,差别最大的莫过于“二二八事件”,从1990年首次出现于课本,只占了两行课文,接着持续增加,到了现今的教科书,最少两页以上。关于其它多数议题,比重几乎不变,可以看出民进党炒作“二二八”的用心。

同样引起不少争议的还有国文科,就是白话文与文言文比重的争辩。但我认为,这些比重问题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炒作台湾文学对学生的祸害。此外,多数人未曾注意,公民与社会的问题也不少,藉由对台湾的自我吹嘘,加上扭曲抹黑中国大陆,有变相的去中国化之效。

除了这三门学科外,联考题目也有许多问题,例如文革、大跃进的题目层出不穷,台湾近代议题却少得可怜。民进党不遗余力推动去中国化的同时,对近代中国的题目却不减反增,并且都是负面的历史。更荒唐的是,一道题目在十年前后的答案,竟可完全不同。这些题目,都完整收录在本书中。

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作者在求学中的种种见闻,反映了学校内部不为人知的情况,包括老师意识型态的干预、强迫学生读劣等教材、出低级考题恶整学生,这些故事有见微知着之效。7月7日卢沟桥事变纪念日那天,我在喜来登饭店大厅,接受各家新闻媒体采访,也是我头一回面对这么多记者。记者问我,民进党与过去国民党教科书最大的差别在那?我说:“过去国民党教出部分头脑不清的中国人,现在民进党培养出一群仇视中国的外国人。”看完这本书,可以发现所言不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戡戡乱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35370
开本 32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527.58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