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成编著的《透视股市投机(从心理博弈的角度解析市场运行规律)》吸收和借鉴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一些关于投机的传统经验和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从心理博弈的角度解析市场运行规律。本书适合经济学、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学生阅读,同时适合于证券投资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广大股民参阅。
图书 | 透视股市投机(从心理博弈的角度解析市场运行规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徐波成编著的《透视股市投机(从心理博弈的角度解析市场运行规律)》吸收和借鉴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一些关于投机的传统经验和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从心理博弈的角度解析市场运行规律。本书适合经济学、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学生阅读,同时适合于证券投资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广大股民参阅。 内容推荐 市场的波动产生于人类的不完全理性和认知偏差,投机实质上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一种心理博弈和思维较量,战胜市场就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来战胜公众的心理和思维。徐波成编著的《透视股市投机(从心理博弈的角度解析市场运行规律)》首先建立了一个心理模型以作为整个理论框架的基础,该模型解释了人类是如何进行思维和投机思维,以及人类在认知上为什么会犯错误。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类心理和思维的规律来解释市场中价格的形成与波动的机制、市场运行的影响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的规律。最后探讨了投机思维的方法问题,其核心是如何通过理性的投机思维来战胜市场。 《透视股市投机(从心理博弈的角度解析市场运行规律)》吸收和借鉴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一些关于投机的传统经验和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创新,令整个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新颖性、统一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适合经济学、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学生阅读,同时适合于证券投资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广大股民参阅。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人类如何思维 第一节 模式 第二节 定势 第三节 思维 第四节 社会关系中个体间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 第五节 人在认知上为什么会犯错误--人性的弱点 第六节 股市投机思维 第三章 股票市场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第一节 股票市场价格的形成与变动机制 第二节 股票市场中的公众心理与价格变动 第三节 个别心理差异对市场的影响 第四章 股市运行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市场的不完全理性与股市的波动 第二节 资金面对市场的影响 第三节 基本面对市场的影响 第四节 技术面对市场的影响 第五节 心理面对市场的影响 第六节 总结:噪声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第五章 股价运动趋势的产生与运行 第一节 主要趋势 第二节 次级趋势与短期趋势 第三节 趋势的扩散 第四节 反转与持续整理图形理论和波浪理论 第六章 投机思维的方法与投机策略 第一节 投机思维与策略的误区 第二节 技术分析方法评析 第三节 对市场有效性的评析 第四节 战胜市场的思路与途径 试读章节 虽然人们在交流中使用和理解“投资”和“投机”这两个概念似乎并不存在很大障碍,但是真要想明确界定这两个概念却并非易事。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看似有道理,却很难经得起仔细推敲,比如就股票市场中的投资和投机而言,以下几种定义是比较常见的: 1.投资指的是长期持有股票,投机则是对股票进行短期交易。 应该说大多数情况下该定义是成立的,但是个别情况下该定义并不准确,比如:某人认为某股票很值得投资,因而买人准备长期持有,不料买入后股价很快一飞冲天。此人认为在这个价位上已经不值得长期持有,于是卖掉该股,然后买入其他股票。从持有时间上来看,此人似在投机,而实际上其市场行为界定为投资更为合适。再比如:某人得知某公司有一市场尚不知晓的潜在利好,于是买入该公司股票等待利好披露后在高价位抛出。不料该利好消息一直压了五年后才披露,因此其持有该股达五年之久。从持有时间上来看,此人似在投资,而实际上其市场行为界定为投机更为合适。 2.投资是一种成功的投机,而投机是一次不成功的投资。 该定义多少有点调侃的意味,实际上投资和投机很难从成功与失败这个角度来区别的:投资未必成功,也可以失败;投机未必失败,也可以成功。 3.投资是为了实现安全性收益,投机则是为了实现风险性收益。 该定义看似有道理,实则有失偏颇。实际上投资并非排斥风险,投机也未必意味着高风险。从风险的大小来区别投资和投机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纠结于投资和投机的界定而难以理顺清楚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一直试图从交易的对象、过程和结果等这些客观的现象中找到二者的本质区别所在,而实际上,投资和投机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交易的客观过程中,而在于市场行为背后的主观思维过程中。这就好比如果我们要区别仇杀和情杀这两个概念必须从杀人者的心理活动和动机人手,而从杀人方式和过程中试图找到二者的本质区别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 投资和投机本质上都是一种市场行为,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在交易决策的思维过程中的差异:投资的目的是通过所投资企业未来的盈利来实现收益,因此投资者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企业未来的净现金流的折现值,由此他会关注企业的基本面(现在和未来的盈利能力、成长性、竞争优势、风险I生等因素)、宏观经济基本面以及行业基本面这些因素。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真正的投资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投资股票实际上就是投资公司”,投资者的思维中是不预测股价的中短期波动的,他只计算企业长期盈利和发展前景。投机则是通过投机对象市场价格的波动或者趋势运动获取差价来实现收益的,其要害在于“机”,即抓住市场机会。不管投资者是否真正能够预测和把握市场价格的波动和趋势,只要其交易行为是基于思维中对市场波动和趋势的预测,是为了抓住某波或者某段行情的机会,则应属于投机。 P1-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透视股市投机(从心理博弈的角度解析市场运行规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波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140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2-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3-01 |
印刷时间 | 201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830.91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