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作者耿云志、宋广波)收录了《胡适与西方近世思潮》、《论胡适的文化使命感》、《口述历史不可尽信——从胡适给许世英的信说起》、《“胡适档案”里新发现的杜威在华演讲残稿》、《青年胡适的“民主经验”》、《胡适“知行合一”的民主观浅论》、《胡适与蒋介石:盖棺难以定论》、《胡适归国最初四年读书交往补略》等文章。
图书 | 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胡适研究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作者耿云志、宋广波)收录了《胡适与西方近世思潮》、《论胡适的文化使命感》、《口述历史不可尽信——从胡适给许世英的信说起》、《“胡适档案”里新发现的杜威在华演讲残稿》、《青年胡适的“民主经验”》、《胡适“知行合一”的民主观浅论》、《胡适与蒋介石:盖棺难以定论》、《胡适归国最初四年读书交往补略》等文章。 内容推荐 《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作者耿云志、宋广波)是2011年4月中旬在南京大学召开的纪念胡适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专辑,作者为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胡适研究专家和学者。 《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所收论文内容涵盖对胡适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想、文化观念以及胡适的民主思想、自由主义等的研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胡适研究的现状与水平,有些则开启了胡适研究的新方向,对于全面、深入认识胡适及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胡适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具有一定价值。 目录 研讨会开幕词、来宾致辞及贺信 闭幕式发言 论文选 重读《新思潮的意义》 论胡适对科学的认识与态度 胡适、蒋介石与1950年代“反共抗俄论”的形成——1949年后蒋介石与胡适在思想上的一段交涉 胡适与西方近世思潮 道亦方法?——章太炎、胡适等近代学者关于“一以贯之”的新说及争议 论胡适的文化使命感 胡适研究的新史料 口述历史不可尽信——从胡适给许世英的信说起 “胡适档案”里新发现的杜威在华演讲残稿 青年胡适的“民主经验” 胡适“知行合一”的民主观浅论 胡适和约翰·密尔的《论自由》 胡适与蒋介石:盖棺难以定论 胡适与夏鼐 胡适归国最初四年读书交往补略 略论《胡适全集》失收的一封复日本学者的信 □胡逋 胡适:中国哲学里的实用主义的思想 关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研究中一个被忽略的视角——兼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一个比较 胡适与辜鸿铭:两代“海归”之间的语言文学之争 胡适对早期国立大学中文系课程的推动 美国币制借款与抗战:胡适和陈光甫“只许拚命向前” 全面介入五四爱国运动的胡适 新文化与新生活——以胡适及《新生活》杂志为讨论中心 胡适致王国维三通函札系年问题 胡适与徽州家乡上庄 自由主义的势力、路向和学理建构——殷海光的“胡适”话语解析 胡适与自由主义:一个概念史的分析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胡适研究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耿云志//宋广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316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7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7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