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泊桑社会小说(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
内容
试读章节

羊脂球

接连好几天,溃退下来的队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过,他们已经不能算作什么军队,简直是一帮一帮散乱的乌合之众。那些人脸上是又脏又长的胡子,身上是又破又烂的制服,他们既没有军旗,也不分什么团队,懒洋洋地往前走着。所有的人都像是十分颓丧,十分疲惫,再也不能想什么念头,再也不能拿什么主意,只是出于习惯不知不觉地往前走着;只要一站住,便会累得倒下来。人们看见的,最多的是被动员令征召入伍的人,都是些爱好和平的人,安静度日的领取年金者,现在被枪支压得直不起腰来;还有的是年轻灵活的国民别动队,他们很容易害怕,也能很快地慷慨激昂,他们随时都准备进攻,也随时准备逃跑;再就是夹在他们中间的几个穿红裤子的正规步兵,一场大战役里被粉碎的一个师团的残余;还有和这些各种步兵排在一起的、穿着深色军服的炮兵;有时也看得见一个戴着亮晶晶钢盔的龙骑兵,他拖着笨重的脚步,很吃力地随着步兵比较轻松的步伐走着。

游击队的队伍也过去了,每一队都各自起了英勇的称号,如“战败复仇队”,“墓中公民队”,“视死如归队”等等,他们的神气很像土匪。

他们的那些首领,有的从前是布商或粮商,有的以往是油脂商或肥皂商,现在暂时当了军人;他们所以被任命为军官,有的是因为金币多,有的是因为胡子长。他们上下穿的都是法兰绒衣服,全身佩挂着武器,镶着金线;说起话来声高震耳,经常讨论作战计划,自以为垂危的法国只是靠了他们这群大言不惭的人的肩膀才得以维持;不过他们有时候也惧怕自己的兵士,因为那原是一些亡命之徒,勇敢起来常常超出常规,但是惯于打家劫舍,荒淫纵欲。

据说普鲁士军队就要开进鲁昂①城。

两个月来,本地的国民自卫军一直在附近森林里小心谨慎地侦察敌人,有时开枪打死自己的哨兵;一只小兔子在荆棘丛中动一动,他们便立刻准备作战,现在却都逃回自己的家里。武器、军服以及他们当初在三法里方圆之内拿来吓唬大路上的里程碑的一切杀人凶器突然都不见了。

最末一批法国士兵总算渡过了塞纳河,预备从圣赛威尔和阿沙镇转奥特玛桥去;走在最后的是将军,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带着这些一盘散沙似的败兵残勇,实在也无能为力;一个惯于打胜仗的民族竟遭遇了这样的大崩溃,英勇昭著的民族竟败得不可收拾,将军身处其中也是张皇失措;他由两个副官左右陪伴徒步走着。

此后,城里便出现一种深沉的平静气氛和一种静悄悄的惊惶不安的等待状态。许多做生意做得毫无男子气概的、大腹便便的小市民,忧心忡忡地在等待着战胜者,他们战战兢兢,唯恐敌人把他们烤肉的铁钎或厨下的菜刀也当做武器来处分。

生活好像是停止了;店铺都关着门,街上鸦雀无声。偶尔有一个居民被这种沉寂吓倒,急急匆匆贴着墙边溜过。

等候期间的这种焦躁不安竟使人们希望敌人早来。

法国军队走后的第二天下午,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几个枪骑兵,很快地穿城而过。随后,过了不大工夫,从圣卡特琳的山坡上就下来了黑呼呼一大片人,同时在通往达纳塔尔和布瓦纪尧姆的两条公路上也潮水般涌来了两股侵略军。这三支队伍的先遣队正好同时到达市政府广场会师;于是从附近的各条街巷,德国军队都开了过来,一营跟着一营,沉重的、整齐的步伐踏得街石橐橐地响。  沿着那些好像无人居住、死气沉沉的房子,升起一片陌生的、喉音很重的喊口令声;同时在关着的百叶窗后面,有许多只眼睛在那里偷偷地瞧着这些战胜者,他们依据“战时法”,现在是本城的主人,财产和生命的主宰了。本城的住户,都留在他们遮得乌黑的屋子里,非常惊慌,就仿佛碰到了洪水泛滥和毁灭性的大地震;不管你是多么聪明,多么强壮,都毫无用处了。因为,每逢事物的旧秩序横遭摧毁,安全不再存在,人为的法律或自然法则所保护的一切东西都听凭一种凶残的无意识的暴力来摆布的时候,人们就不免要有这种同样的感觉。地震把整整一个民族压死在倒塌的房屋下;江河泛滥之后,淹死的乡民、牛尸和房上倒下来的梁柱就一起顺流而下;打胜仗的军队一到,便要屠杀自卫的人,带走被俘虏的人,以腰刀的名义大肆抢劫,以大炮的声音来向某一个神祗表示谢意;所有这一切都是极可怕的大灾害,使我们无法再相信上帝的公道正义,也不能如人们教导我们那样,再信赖上天的保佑和人类的理性。

各家门口都有零星队伍去敲门,跟着就钻进去住了下来。这就是侵略之后的占领行为。战败者的义务从此开始,此后对战胜者必须和蔼驯顺。

P1-5

目录

选本序

羊脂球

菲菲小姐

两个朋友

索瓦热老婆婆

我的叔叔于勒

项链

图瓦

港口

上校的意思

模特儿

序言

郭宏安

近年来,报刊上不大见到莫泊桑的名字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从中国读者的读书目录本消失。有人论法国的当代文学,说有两种文学并存,一种文学“读的人很少,但谈的人很多”,另一种文学“读的人很多,但谈的人很少”。其实,今人面对19世纪的文学,也有类似的情况。我想,莫泊桑的作品当是属于这“另一种文学”的。这对他来说,毋宁是一大幸事。世上有一种作家,名气很大,常被冠以“大”或“伟大”,然而其作品已很少从书架上走到主人的书桌上,只能睡在文学史家的卡片盒里;世上又有一种作家,难以从批评家那里讨得一个“大”字,然而其位置一经确立,便再难动摇,永远有读者赋予他的作品以新的生命。莫泊桑便是这后一种作家。因此,百余年来“短篇小说之王”这顶桂冠牢牢地戴在他的头上。

莫泊桑获得“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当然不仅仅在于那三百多篇的巨大数量,还在于“在同时代的作家中,他创造的典型比任何人都种类齐全,他描写的题材比任何人都丰富多彩”(法朗士语),更在于他使短篇小说的艺术达到了一个至今还不曾被超越的顶峰。所谓“顶峰”,不是说他的短篇小说已经“止于至善”,后来的小说家都要照他看齐,而是说所有自以为超越了他的小说家,最终将发现,这不是过于狂妄,就是过于鲁莽。然而,总有小说家跃跃欲试,也总有批评家给予鼓励,因为有不少人试图用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这样的预制标签范围他,总觉得他的小说没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思想,即便赞扬他的语言“清澈透明”,也暗含着“直自浅露”之类的保留。这也许是近年来少有人谈到他的原因吧。再说,在文学上,一座高峰是不能被超越的,后来的人只能在它的旁边另崛起一座或几座,例如“复杂”或“晦涩”的高峰。当然,复杂或晦涩都不必然地和丰富及深刻相联系。其实,批评家诟病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之“显露浅明”,往往是迷惑于他的语言之简洁明晰,以为“水至清则无鱼”,从而浅尝辄止,即便有隽永的哲理也被轻轻放过。试以脍炙人口的短篇《项链》为例。主人公为了偿还一条遗失的项链辛苦了十年,到头来却发现那条是假的,只换得她的朋友说了一句“我的可怜的玛蒂尔德……”批评家一般都认为这篇小说是对追求虚荣浮华的小职员者流的讽刺,仅此而已。其实,那是一个“假”字使批评家感到震惊,犹如晴天霹雳,刹那间在他们的脑海里轰出了一片空白,思索的链条于是乎断了。倘若批评家注意到作者谈到还清了债务之后的罗瓦赛尔太太时的用词,也许这篇小说的内涵在他们眼里就不那么简单了。例如,“她早已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必须清偿债务!”“她变成了穷苦家庭里的敢做敢当的妇人,又坚强,又粗暴”,她在邂逅女友时因还清了债务而觉得“当然要去”向她说明真相,说过之后又“感到一种足以自豪的、天真的快乐”,等等。这字里行间蕴涵的“思想”还不够丰富吗?未必有多么玄妙的哲理,但至少不止于对追求虚荣浮华者的讽刺。然而这“思想”并不是作者说出来的,也不是凝聚在令许多人觉得深刻的格言警句之中,他只是叙述、描写、呈现、刻画,寓褒贬喜怒于场景之中,更确切地说,于作者的眼睛注视之下的场景之中。左拉在莫泊桑的葬礼上说得好:“读他的作品,可以笑,可以哭,但永远发人深思。”莫泊桑让读者去思考,自己并不在作品中思考,他已经思考过了,一篇篇小说就是他思考的果实,所以他能够说:“那想把人生的真理给予我们的小说家,应当留心避去一切显得例外的事变的联系。他的目的绝不是向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使得我们高兴,或使得我们感动,而是强迫我们去思索,去理解事变的深刻而又隐蔽的意义。”那些在莫泊桑的小说中找不到思想和哲理的读者肯定是找错了地方,应当在文字的后面找的东西自然在文字的上面找不到。然而,就莫泊桑而言,思考的前面还有观察,长时间的准确而细密的观察,这是更为重要的。读莫泊桑的小说,是可以感到文字后面有一双专注的眼睛的。这双眼睛具有一种强迫的力量,它告诉读者,先要“看”,并要有所“见”,然后再去“思”,才能有所“得”。可以说,看,并且看见,乃是莫泊桑小说艺术的最高秘密。所以说“秘密”,乃是因为许多人看这个问题往往停留在技巧的层面上,于是,纵然“观察”两个字总是挂在嘴上,其结果却常常是“视而不见”。小说家视而不见,就会乞灵于议论而现身说法;批评家视而不见,就会执著于思想而强求深刻。莫泊桑小说的力量就在于,它告诉读者他看见了什么,并且也让读者看见,条件是读者不要自以为一瞥之下万物便纤毫毕露,尽收眼底。人们往往误以为莫泊桑的小说是一泓清水,其实那是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乌云密布的天空落下了火花”,莫泊桑喜欢背诵波德莱尔的这句诗)的一口深潭,天光云影,鱼龙变幻,一脚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几乎已被公认的四大现实主义小说家没有一个愿意认领这顶帽子,反而纷纷避之唯恐不及。虽然斯丹达尔强调主观感受的真实与真诚,巴尔扎克自认比职业的历史家更真实更全面,福楼拜只求小说结构的内在一致性和细节对于整体的服从,左拉则避免现实主义一词而代之以自然主义,然而这只是说明现实主义作为对小说的某些特征的一种概括,确有其确切的含义,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有限的外延。而任何诸如“广义的”、“无边的”、“开放的”说法都只能改变其质的规定性,使之成为一张无所不包却又网眼极大的网,看似包住了很大的一块,其实都从网眼里漏掉了。看来,现实主义这个概念不足以说明一个的确是艺术家的作家。按照一般的看法,如果说法国19世纪有五大现实主义小说家的话,那么第五个该是莫泊桑了。莫泊桑一如四位先行者,也不肯接受“现实主义”这顶帽子。这位后来者,不如斯丹达尔细腻,不如巴尔扎克强劲,不如福楼拜深刻,不如左拉广阔,然而他占了一个“清澈”。我们已经知道,莫泊桑的清澈并非一览无余,而是一口深潭,初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细察,则“倏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人相乐”。更何况还有树木掩映,光影嬉戏,亦幻亦真,饶多神秘。这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迷人处。所谓“迷人”,指的是阅读时的愉悦,思考时的痛苦,因为莫泊桑的小说世界是一个痛苦多,欢乐少,笼罩着一片悲观主义的凉雾的世界,“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久居则有“凄神寒骨”之虞。

莫泊桑尝戏言:“我进文坛如一颗流星,出文坛则要响起一记惊雷。”可叹天不假年,《羊脂球》这颗流星划过夜空才仅十余年;继起的惊雷也许还在酝酿中,莫泊桑却于1893年7月6日死于一座精神病院,带着他将专心创作长篇小说的决心和尽快出版一本文学评论集的计划。流星的轨迹已经在茫茫天空中消逝,盼望中的惊雷却再不会响起,然而这短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不就是一记至今尚有余响的惊雷吗?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一个剧本,一部诗集,还有二百五十余篇评论文章,其中绝大部分是十年间完成的,这大概足以震撼现代人那一颗挑剔的心了。

内容推荐

《莫泊桑社会小说》由郭宏安编著。

《莫泊桑社会小说》收入了世界经典作家莫泊桑最为脍炙人口的社会小说10篇,其中包括《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项链》、《图瓦》、《港口》、《上校的意思》、《模特儿》等。

编辑推荐

郭宏安编著的《莫泊桑社会小说》是莫泊桑的小说选集,列为“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之一。以莫泊桑的社会小说这一题材的作品为角度进行编选,选入莫泊桑最优秀的作品。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适当也选收一点中篇小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泊桑社会小说(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宏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3696
开本 32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9
13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9: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