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同舟共进精华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清流派大多是科举出身、长期担任京官,尤其是做了“言官”的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清朝政治结构的变化让这些人惶恐,也让他们从既得利益者变成“既失利益者”;他们对八股取士、儒家治国等也念念不忘,担心这些“国本”动摇,令他们的地位、荣誉和未来都变成问号。正因如此,清流派中的不少人,如徐桐、赵舒翘、倭仁等,成为与满清贵族集团结盟、与地方汉族实力派针锋相对的势力。

地方汉族实力派自然不甘失去既得利益,面对满清贵族一清流派的联盟,它们的对策是强化地方权力,积极影响中枢。在这种思路的左右下,地方割据的局面非但没有削弱,反倒逐步增强,最终到了庚子时代,出现了不听命于中央而单独与列强和平共处的“东南互保”,甚至差点弄出个“独立国”来。

公平地说,三股势力都是既得利益者,只是利益各不相同,它们彼此争斗,内部也经常互相拆台(如皇族中端王和醇王、恭王之争,地方实力派中湘淮之争、李鸿章和左宗棠之争等),最终让清廷形不成内政、外交的合力,在一次次内忧外患的打击下被逐渐掏空。

清代的军制,原本是地道的“皇军”制度,由八旗军(满蒙族和关外汉族组成,主力驻扎京城)和绿营(由汉族组成,人数众多而分散,控扼全国各地)组成。

然而,由于八旗、绿营兵腐朽不堪,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被大量歼灭、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由湘淮实力派组建的勇营——湘军、淮军、左系湘军等。打仗是最花钱的,太平天国之战刚开始的1851年,仅广西军事,咸丰皇帝就不得不额外拨出内库银100万两,而太平军占领南京的1853年,咸丰为筹措军费,不得不采取了三项饮鸩止渴的措施:卖官鬻爵、发行大钱及推广厘金制度。

卖官鬻爵破坏的是吏治,发行大钱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厘金制度的推广,却成为致使地方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固化的关键。

所谓厘金,指地方军政首长有权设立关卡,从各项交易中征收额外税款,以补充军事需要。厘金制度的推广造成中国大地上关卡林立,层层盘剥导致商业停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更严重的是,因为有了厘金这个法宝,地方实力派可以完全不依赖中央财政,自己养兵。自1863年起,湘淮军相继建立起近代军事工业,掀起洋务运动高潮,并一度建立起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和可观的军事工业。但这些国防项目却因为厘金制的普及和财政的地方化,几乎都被地方实力派等既得利益者把持。洋务运动搞了30年,清廷竟没有一个直属中央的军工厂。各地自行其是的结果,不但造成中国军队“勇怯不一,枪械异式”,无法发挥合力,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利,也让战后军力的恢复变得十分缓慢、困难。

据统计,1874年,厘金用作军费者占73.7%,1885年占77.6%,其中90%以上被各省用于“私兵”,即本省军费开支。这种省内军事开支主要起到对内镇压、控制作用,对国防意义很小。全盛时占全国财政收入总额14%的厘金收入,却被用于和国防无关的军事用度,清末军费捉襟见肘,国防废弛,又何足为奇。

对于地方军事势力的坐大,清廷始终是抵制的。太平天国战争还未完全结束,朝廷就压迫湘军裁撤解散,压缩淮军编制,在天津设立皇族管辖的军工厂和洋枪队,并一再下诏,要求各地恢复旧的八旗、绿营体制。但地方势力已成,中央财权已失,各地阳奉阴违,加上八旗、绿营腐朽至极,根本无法恢复成经制之师,此事不了了之。退而求其次的清廷转而企图按照湘淮军模式改造八旗为神机营,绿营为练军,但腐朽的八旗、绿营根本不堪寄任,清廷等于是花了额外的钱财,却多养了一支毫无用处的纸面军队,不但无助于抑制中央和地方的既得利益集团,反而加重了财政负担。

既得利益集团对晚清军事的控制,以及满汉既得利益集团的对抗,让清朝自白养了庞大的军队和军事机器,却始终难以建成强大的国防体系。不但满汉既得利益集团互相对抗、拆台,清廷既得利益集团内部也不能免俗。清朝一度建立过4个水师,却分属4个地方大臣指挥,不是互不相救,就是协调不力。中法战争激战方酣时,李鸿章唯恐新建成的北洋舰只被用于作战,造成损失,授意正从英国、德国赶回的军舰放慢行程;甲午海战时,南洋、广东水师态度消极,广东水师3艘军舰虽然最终参战,却一方面系李鸿章强压,另一方面拜3舰舰长程璧光等人积极请战所赐。

国防战略思想也同样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内争的牵制。“同治”、“光绪”之交,左宗棠和李鸿章著名的“塞防”、“海防”之争,就是这种牵制白热化的结果。尽管这一争议最终以“海塞并重”的妥协方式解决,但长期的争议不下和清朝中央财政的虚弱,最终埋下了“海塞都不重”的隐患,其消极影响甚至直到今天仍有余波。P9-11

目录

特权阶层是怎样搞垮汉朝的

清朝: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

十八世纪谁是“世界首富”

朱元璋的知识分子政策

朱元璋为什么删《孟子》

朱元璋如何“发动群众?反贪

功臣是用来杀的

看尽西风要槿花——刘伯温的生命际遇

嘉靖与杨慎

恩怨尽时封疆危日——张居正二三事

明英宗·于谦·小南城

崇祯的“扑满”人格

崇祯的“经济改革”

从福王之死看“明朝亡于万历”

宋王朝的极端政治

北宋的一副鸩药

北宋晚期的一次“大折腾”

严嵩的末日

外戚史话

康熙讲崇祯的笑话

宋代冗官成灾的史鉴

曾国藩:为政在养活细民

假如光绪帝能多活一天

从思想者到阴谋家——洪秀全的演变

公祭刘光第:哀荣背后的玄机

清末立宪运动的警示

民初外交部的“可儿”

“门子”的手段

出类拔萃三县令

“戏子帝王”

选贤任能乃千古难题——科举利弊的再思考

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中国人的性格历史

为什么说古人只是勉强活着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何大多失败——马立诚、雷颐对话录

中国近代之败,实为意识之败——两千年中日交往史的反思

从三位商人看两千年民间社会

知县权与责:皇权时代的政治难题

内容推荐

《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作者王家声)由《同舟共进》杂志社策划,主编:王家声、应春山、孙宏光、郭芙秀。

《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收录《看尽西风要槿花——刘伯温的生命际遇》、《嘉靖与杨慎》、《恩怨尽时封疆危日——张居正二三事》、《明英宗·于谦·小南城》、《崇祯的“扑满”人格》、《崇祯的“经济改革”》、《从福王之死看“明朝亡于万历”》等文章。

编辑推荐

《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作者王家声)从人物、事件、社会背景等多方面深刻剖析中国历代王朝从昌盛走向衰落的原因。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分析透彻。《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作者多为史学界名家,如:马立诚、雷颐、刘刚、李冬君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同舟共进精华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家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41057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