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蟋蟋和蟀蟀/中国最美童话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中国最美的童话,汇集了严文井、洪汛涛、葛翠琳、张之路、冰波、周锐、张秋生、孙幼军等童话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童话。

在孩子们看来,童话是一个神奇的巨人。他能一拳把天捅个窟窿,他能一脚踩出个湖泊,他可以把大山从东搬到西,把江河折成曲曲弯弯,他吹口气就刮大风,他眨眨眼就闪电,他拿月亮当镜子,他用云朵来擦汗……所以,孩子们喜欢读童话。

“生活”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童话也应该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这就是我们出版这套“中国最美童话”的初衷。

我们想把这套最美的中国童话,送给最爱美的中国孩子。

本书是由洪汛涛主编,木子等编著的《中国最美童话:蟋蟋和蟀蟀》,收录童话故事5篇,包括:《Q女王的魔法》、《顺风耳的新香炉》、《一个不愿当大王的傻瓜》、《白狼》等。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洪汛涛主编,木子等编著的《中国最美童话:蟋蟋和蟀蟀》。《中国最美童话:蟋蟋和蟀蟀》的内容提要如下:

油葫芦、土狗子、棺材板……自由的蟋蟀,会唱歌的蟋蟀,好斗的蟋蟀……要是你捉住这些小东西,准备派什么用场?小非人如其名,随处生是非,他怂恿朋友们取来自家的蟋蟀对打不说,还逼着它们和鸡公相斗。蟋蟀难道是没有灵性、不会反扑的吗?小非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呢?哪个好故事里的人物都不是可以轻易下定论的。《Q女王的魔法》里的Q女王,《顺风耳的新香炉》里的顺风耳,《一个不愿当大王的傻瓜》里的王夫春,《白狼》里的小水晶,他们都是什么样的角色?考考你,看完以后可要认真回答哦。

目录

Q女王的魔法

蟋蟋和蟀蟀

顺风耳的新香炉

一个不愿当大王的傻瓜

白狼

试读章节

真善美木偶剧团有啥不平常的地方呢?原来,他们为哪儿演出,哪儿就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他们为胡闹国演出了三天,胡闹的人们变得规规矩矩了。他们为忧愁国演了三天,忧愁的人们变得快乐开朗了。他们为无知国演了三天,无知的人们变得聪明伶俐了。凡是看了他们演出的观众,都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好像洗了一个神奇美妙的澡。身体上、心灵上的脏东西,都被洗得无影无踪了。身体变得那样清爽,头脑变得那样清醒,心灵变得那样纯洁,眼睛变得更加明亮清澈,美好的东西在眼睛里显得更加美好……

这不是瞎说。只要到木偶剧团演出过的地方问一下,就会证实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儿。

他们的演出,只要演员一出场,观众们就立刻会忘掉一切,紧紧地被吸引进去。一个个感觉不到自己是在看戏,而是正在亲身经历着戏里的事情。演员唱,观众的心就会跟着唱;演员哭,观众的眼里一齐掉眼泪;演员笑,观众一齐跟着笑;演员的心每分钟跳七十六次,观众从第一眼看到演员的时候起,也是每分钟跳七十六次,演员和观众的心一起跳,鼻子一起呼吸……

他们是不是会魔法呢?不,他们不会魔法,他们是很平常的木偶。只不过他们比平常的演员练会了不平常的表演本领罢了。所以,人们都非常喜爱他们,尊敬他们,称他们为“心灵大夫”,争着抢着请他们到自己那儿演出。

不过,请他们去演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从签订合同时起,要整整等一年才能轮到,而且在一个地方只能演三天。他们并不是故意为难大家,而是请他们的地方太多啦!

他们从来没休过假,一年到头,总是从东走到西,从南跑到北,演呀演,不停地演……

这一天,木偶剧团的老团长还没起床,就被性急的客人们叫醒了。他爬出被窝,立刻被挤进门来的客人们包围了。

这些人,有来献花的,有赠锦旗的,有捐献物品的,有签订合同的,有采访的,有取经的,有要求和演员座谈、交朋友的,有要求参加剧团的,有请演员签名的,有自愿来剧团帮忙的,有……有的什么也不为,就是专程来看看热闹的。

一个接一个,一批接一批。老团长忙得出了三百六十头汗,才把客人接待完。

他擦擦汗,觉得自己那挺大的肚子变得瘪瘪的了。

“对了,应该吃饭了。”他抓抓头皮。他的头顶上明光光的,一根头发也没有,而四周却长着密密的大半圈头发。他喜欢抓头皮,大概顶上的头发都被抓掉了。

“可是该吃什么饭了呢?中饭?晚饭?”他瞧瞧早就放在一边的油条、豆腐脑,“噢!原来是早点!”他坐下来,突然想起还没洗脸,又急忙跑到一边,刷牙、洗脸,这才回来。

他又坐下来,忽然觉得好像还有什么事没做,急忙站起来,用手指敲敲亮亮的脑门。“啷!啷!啷!”脑袋里发出空空的声音。要是还有事,脑袋里就会发出“嗒、嗒、嗒”的声音。

没事啦!吃饭。

他重新坐好,刚伸手拿起油条,突然“哐当”一声,门被撞开了。紧跟着走进来,不,是滚进来一团圆乎乎的东西,一直滚到老团长面前,停住了。

原来是个圆乎乎的、像块山药蛋样的家伙!老团长慌忙站起身,伸出手,咦!手里的油条哪儿去啦?刚才不就在手里拿着吗?还没来得及咬一口呢。

他瞧瞧桌子上,桌子上只有那一碗豆腐脑放在那儿。他弯腰瞧瞧桌子底下,下面只有一个纸篓。  P16-18

序言

巨人的脚步

在儿童的心目中,童话是一个神奇的巨人。

童话是属于儿童所有的。儿童们爱读童话,我们要把最好的童话给他们。我们还要提高儿童的童话欣赏力和鉴别力。儿童们爱写童话,我们要鼓励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一个好的童话作家往往是从小得到培养。在这些小童话作者群中,就有着未来的大童话家。于是,童话与教育相结合,童话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教学,又成了一项科研新项目,童话界和教育界有了认同的共识,合作一起去完成。我们的报刊,发表了大量孩子自己写的童话,举办大规模的少年儿童写作童话评奖大赛,出版社出版了孩子写的童话作品……这些年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童话作品。其中有短篇,有中篇,有长篇。绝大多数是短篇童话。近年,中长篇童话显得有些稀落,系列童话却渐渐趋于兴旺。系列童话质量有待提高,需要实地研究一下。中长篇童话非得要振作起来,做些促进工作了。

童话已初步形成一项崭新的系统的自己的“童话工程”构想,大家在作种种努力,去完成各个方面的工作。童话开始形成自己的明天的整体的发展蓝图和构想,大家的努力,有了方向和途径。

这就是童话巨人的脚步。

童话是“教育”的,这观念一直为童话作家所信奉。确实,童话离不开“教育”,如同儿童文学是“教育”的一样,中外皆如此。前苏联,教育部分管儿童文学;欧美,儿童文学是隶属于教育系的科目。我们童话,负有“教育”的使命,是天经地义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童话与“教育”的关系,渐渐被强调得过了头,夸大到很不恰当的地步。说成童话即“教育”,“教育”唯一,童话是“教育”的“工具”。在童话创作上,出现了那种图解式的乏味说教作品。

这样,备受儿童欢迎的童话,变得为儿童所生畏,儿童抵制这样的童话。

童话作家们自然都不满意这种状况,主张要寓教于乐,提倡童话要有趣味,增加童话的“娱乐”性。

也有一些童话作家认为寓教于乐的说法也不尽妥当,“教育”“娱乐”两功能要并重。

童话从“教育”的,走向了“娱乐”的,这是童话的必然发展,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确实,我们的童话,讲究“教育”,也讲究“娱乐”,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意义和趣味的好童话。儿童们欢迎这种思想上、艺术上相一致的作品。

可是,慢慢,我们有的人又把“娱乐”强调过了头。有的理论一直停留在“要娱乐不要说教”上,原地踏步,无休无止地提倡“娱乐”,“娱乐”至上。

矫枉一过正,童话创作就过多地出现了一些不讲“教育”、片面地单一地追求趣味、以“娱乐”为全部目的的作品。有的作者说自己就是为逗乐才写童话的,有的作者一味追求那种所谓热闹效应,让孩子乐一乐。几篇作品一带头,几篇理论一帮腔,一时间,一些故作憨态的,或插科打诨的,或乱放噱头的,或洋里洋气的,质量和格调都很低下的东西,都出来了。

这样,把童话降低为魔方、游戏机、扑克牌那样,使得童话又成为一种“娱乐”的工具。

作为一个童话作家,我们不可去一味迎合,而应该多作种种积极的有益的引导。正如一本童话的高销售量,有时会是童话质量的负值一样。

这种倾向,很快已为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童话作家所反对,也愈来愈为广大读者所不满,一些曾经写过这类作品的童话作者也不再去写这样的作品了。

随着时代、社会、生活的大变革,我们的童话也在作着显著的转折。  我们众多的童话作家,以生活作为第一性,和儿童同喜怒哀乐。真诚地参与生活、反映生活,成为今天童话作家们的执著追求。我们童话作家正在以冷静的、深沉的、犀利的、发展的目光,看待我们的世界和人生,看待我们的孩子,看待我们的未来,直面生活的昨天、今天、明天,写出反映现实的童话作品。也即是说,将我们的儿童和作家本身放在时代、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放在国家、民族、人民的大命运中,去进行思考,写出以激励儿童长足进步的,以培育国家、民族建设的未来新人为主旋律的童话作品来。今天的童话,是“生活”的,幻想和现实紧密结合,这是当前童话发展的新走向。提倡童话真诚地反映“生活”,决不是排斥“教育”,也不是排斥“娱乐”。因为“生活”中,它应该有“教育”,有“娱乐”。“生活”,是五光十色的,多姿多彩的;童话也应该是五光十色的,多姿多彩的。大家反对童话“娱乐”工具论,也决不是否定那种以高尚的健康的趣味为主旨的作品,更不是说童话不要快乐,让大家再回头去写大家所反对过的说教作品、图解作品。近年来,我们欣喜地读到许多真诚反映“生话”的,幻想和现实紧密结合的童话新作品。童话作家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着。“教育”的——“娱乐”的——“生活”的,童话正沿着这条“教育”、“娱乐”、“生活”相融合的道路前进着。童话,摆脱了“教育”工具论、“娱乐”工具论,踏上了这一条新道路。我们的童话巨人,像散花的天女那样,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孩子们中间,播撒着最美的优秀童话之花。他把童话送进了学校,送进了家庭,送到了城市,送到了乡村。

也曾迷失过路径,也曾被荆棘扯破了衣衫,也被石头绊倒过,也陷进过泥沼,甚至于被攻击,给冷箭所中伤……童话巨人,就是在这样一条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道路上,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昂首阔步,走过来了。

他走遍了全国,走向海外,走向亚洲,走向世界。

在孩子的心目中,童话巨人高大而伟岸,如同喜玛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

奇哉,伟哉,中国童话巨人!

洪汛涛

1990年尾·上海种德桥畔目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蟋蟋和蟀蟀/中国最美童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木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65523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