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经典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

《曾国藩家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示,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谨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亲戚朋友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书由李问渠编著。

内容推荐

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是晚清道光、成丰、同治年间政治、军事、文化方面极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

由李问渠编著的《曾国藩家书》从《曾国藩家书》中选取了对后世影响深远、能充分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分别从修身、劝学、治家、治国、为官、处世、养生七个方面进行解读,使读者轻松领略曾国藩的真知灼见。

目录

第一辑 修身篇——自修求强,自己做主

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致沅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致沅、季弟:满招损,谦受益

致沅弟: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致九弟:毋存郁损之怀

禀祖父母:大器晚成,不必忧虑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致诸弟: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致九弟:息怒忍耐很重要

致沅、季弟:天地之道刚柔互用

致九弟:树大招风,不图虚名

致九弟:积劳之人,非成名享福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致九弟:能立能达,不怨不尤

致九弟:人生要有“硬”字与“悔”字诀

致鸿儿:功名得失,命里皆有定数

致诸弟:苟能发奋自立,人人可做圣贤

致沅弟:存倔犟以励志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第二辑 劝学篇——修养品德,读书有法

致诸弟:学问总以有恒为主

致诸弟: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致诸弟:唯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致泽儿:读书要明事理

致两儿: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致泽儿:读书须能涵泳体察

致泽儿:好文章须熟读成诵

致泽儿:手抄与模仿宜并进

致泽儿:看书要有所择

致泽儿:文章以珠圆玉润为主

致泽儿:读书要从自己短处下工夫

致泽儿:读古文之要义

致诸弟:勉事事应勤思善问

致澄沅两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致泽儿:文章雄奇之道

致纪泽、纪鸿儿:文章要以气象峥嵘为贵

致泽儿: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致泽儿:诗文立意,须超凡脱俗

致泽儿:教导用笔、作文之法

致泽儿:论书法南北两派之长

致泽儿:读书要有“常

第三辑 治家篇——治家教子,长久之计

致纪泽、纪鸿儿:谨遵八本、三致祥

致澄弟: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致三弟:勉在孝悌上用功

禀父母:夫家和则福自生

禀祖父母:持盈保泰之道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致诸弟:自立门户,自立规矩

致诸弟: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

致泽儿: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致两儿: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

致泽儿:居家之道以戒奢侈为要义

致泽儿:望宽待袁婿,俟其改过

致鸿儿:勿沾富贵习气,才能成大器

致澄弟:盛时宜作衰时想

致泽儿:以耐劳忍气为要

致澄弟: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

致泽儿:新妇初来,宜教入厨作羹

致诸弟: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

致四弟:不可苈心费神,多管闲事

致两弟: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

致夫人: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致四弟:继承祖父“三不信”家风

致九弟:以诚待人,伪亦能诚

致沅、季弟:愿以劳谦廉三字自惕

致泽儿:初移富圫不可轻慢近邻

第四辑 治国篇——精忠报国,治军有方

致沅弟:死到沙场是善终

致九弟:带兵治军要得法

致九弟:心浮气躁,乃兵家大忌

致九弟:治军要注意平和二字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急

致九弟:军事无常愈当澄心定虑

致沅、季弟:随时推荐人才

致沅、季弟:多置好官、精选将才

致沅弟:可分可合,不伤和气

致沅弟:宜休养锐气不遽进兵

致泽儿:对士兵坦诚相待

致沅弟:为敌人小心防范

致泽儿:不急得失,寻转旋之机

致沅弟:极盛之后应加倍小心

致泽儿:责任重大,如履薄冰

致泽儿:查明战功,论功行赏

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

致九弟:治军总须脚踏实地

致沅、季弟: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

致九弟:仁礼并用是带兵之法

第五辑 为官篇——晓得下塘,量材录用

致诸弟:为政不可骄奢淫佚

致诸弟:但愿不张虚名,不进官阶

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

致沅弟:为政优于统兵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致纪泽儿:不得不勉强以大局为重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致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致泽儿:构怨太多将毁仕途

致沅弟:待降将的宽严之法

致九弟:用绅士不比用官

第六辑 处世篇——身立典范做人有道

致九弟:济人须济急时无

致诸弟:交友拜师以专一为要

致诸弟:良友须殷勤接近

致诸弟:常存谦虚敬畏之心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致沅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致泽儿:做人需忠恕

致泽儿:做人要有气量

致沅、季弟:人无完人,不可强求完美

致纪泽、纪鸿儿: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致沅弟:与他人交际,须省己之不是

第七辑 养生篇——保养身体,千金妙方

致澄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

致四弟、九弟:治身应以“不药”为药

致泽儿:饭后散步为养生秘诀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致潢、荃:早起乃健身的千金妙方

致四弟:身体必须加意保养

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致沅弟:以自养自医为主

禀父母:述治疗睡眠方法

致澄侯、沅甫:总以戒酒为第一义

致纪泽、纪鸿儿:饱看山水,以养身心

试读章节

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原文】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接二十一日来信,俱悉一切。

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二十二日代弟所作之折想必中意矣。

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兹将片稿抄寄弟阅。吾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

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犟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巢县既克,和、含必可得手,以后进攻二浦,望弟主持一切,函告鲍、萧、彭、刘四公。余相隔太远,不遥制也。

顺问近好。国藩手草。弟公文不宜用“咨呈”。用“咨”以符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廿七日

【译文】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接到贤弟二十一目的来信,所有情况都已知晓。

既然贤弟对于辞去巡抚之职的决心如此坚定迫切,那么我二十二日代你写的奏折也一定符合你的心意吧。

你来信中说“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这十个字实际上说出了我的心声。今天我有一片折子,也是请求把钦。篆、督篆这两官位分出一席,另外选一名大的官员来担任这一职位。现在将稿子抄给你看。我们两兄弟要常存一颗兢兢业业的心,将来如能遇到机会,就能抽身而退,这样才可以善始善终,这样应该能避免犯大的罪过了吧?

至于担当大事,全凭“明强”二字。《中庸》中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其要点就是要使愚蠢变为贤明,柔弱变得坚强。弟一向本性很倔犟,不可因为处在高位就立刻去改变。要知道凡事没有倔犟的志气是做不成的,没有刚毅的性格也不能成大事。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必须以“明强”二字作为修身的根本。

巢县既然已经攻破,那么和、含等地也一定能够到手。日后进攻二浦,希望你能够自己主持大局,并写信给鲍、萧、彭、刘四位将军。因为我离你太远,不能遥控指挥你。

顺便问候近况可好。国藩手草。贤弟的公文不应该用“咨呈”来写,用“咨”才符合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解读】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使自己做成大事,内心决不能缺少一股倔犟的精神,这一点很重要。在生活中,人人都想争强,因为都有血气。但遇到挫折,有人立即脆弱成一摊烂泥,望天长叹,退步不前。曾国藩终生的信条是:欲成大事,“明强”为本。

曾国藩在给沅弟的信中强调《中庸》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要点就是要使愚蠢的变得贤明,柔弱的变得坚强。其意是说,一个人要想在困难面前成为一个强者,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也就是说必须从“明智”的“智”字做出来。这个“智”可以是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可以是不畏困苦的毅力,或者是另辟出路的智谋。只要能够自始至终都不屈服顺从,而不是一味强硬地去做,那便是明智之举。

譬如:子路问:“什么叫强?”孔子从容不迫地回答:“有南方的强,也有北方的强。南方的强,意指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面对蛮横对待也不报复,这是君子的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退缩,这是北方的强。”所以说,和顺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政治清明时不改变志向,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正的强。

以勇士北宫黝为例,北宫黝肌肤被刺不退缩,眼睛被戳不逃避,不但如此,北宫黝既不受平凡小民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听到斥骂的声音一定反击。这种勇气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是外发的,这种人有某种体格或武功上的卓越之处。

再以孟施舍为代表,孟施舍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就像对待足以战胜的敌人一样,即使自己的兵力比别人少,但士气高于对方、内心坚定,就一定可以打败对方。孟施舍认为,必胜的秘诀就是无所畏惧,这种勇气是内敛的,很不容易做到。像北宫黝、孟施舍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强者了,但是曾子这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那就会“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也不畏惧。由此看来,北宫黝只是好勇斗狠之辈,而曾子则被后人奉为“宗圣”。空有血气之强的勇士。仍是远远不及拥有明智之强的儒者。

因此,曾国藩作为曾子的后人,以自身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点。在曾国藩的思想中,认为“思必明,柔必强”。从孔子对南方之强的见解来看,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以道德的实践者为真正的强者。

此外,曾国藩在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一日,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也写道:强字本是美德,我以前寄给你的信也讲明强二字断不可少。但是强字必须从明字做起,然后始终不屈不挠。如果对事情全不了解,一味蛮横,等到别人用正确的道理进行驳斥,并用事情的实际后果来验证,这时候再俯首服输,这就是京师讲的瞎闹。我也并不是不要强,只是因为见闻太少,看事不明不透,所以不敢轻易要强。再者,我们正处于鼎盛的时候,属员在外,气焰嚣张,言语放肆,往往令人难以接近。我们如果一味强劲,不稍稍收敛抑制,那么属员仆从就会闹出大祸。

由此可见,明强就是敢争,当一种判断确定后,曾国藩从不迁就他人的意见,有主见,敢斗争。P2-4

书评(媒体评论)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经典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曾国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05412
开本 16开
页数 4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3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30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60
18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