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子庄手札集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子庄,著名国画大师,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石壶、南原下里巴人,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自幼习书画,艺术上宗唐、宋、元、明、清诸家,兼吸民间技法,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亦工书法,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陈子庄手札集》(作者陈寿民)收录了由其创作的数十篇文章。

内容推荐

《陈子庄手札集》(作者陈寿民)收录了陈子庄先生创作的数十篇文章。

《陈子庄手札集》收录了《遗书》、《邦治书信》、《沧米书信》、《本初书信》、《成明书信》、《华生书信》、《滞冬书信》、《季忠书信》、《心正书信》、《启华书信》等文章。

目录

《陈子庄手札集》序

陈子庄手札摘录

遗书

石语书信

德普书信

邦治书信

沧米书信

本初书信

成明书信

华生书信

滞冬书信

季忠书信

心正书信

启华书信

陈子庄病重期间,学生代笔书信

后记

附录:

专家评论陈子庄艺术

王朝闻

王伯敏

邵洛羊

李少言

鲁慕迅

薛永年

冯其庸

吴凡

孙克

周沧米

丘峙

试读章节

石语:

来信于上月二十三日收到,读后甚快爽,好像我忽然获得了一件至宝的心情,病也觉得减轻了些。你一生穷苦出身,今天能得支左办公室的支持,这也是好事。感到万分的兴奋,白天夜晚不懈地干活钻研技术,为厂做好新任务,这是我完全同意的,也是万分支持你这种做法。另一点老赵向我说,要照顾到健康,近来你的眼睛日趋严重,不要形成眼目病的严重性,做事的努力是长期的,必须有身体的健康,才能长期为社会主义贡献你的特长,否则就谈不上了,我想你自己也能掌握这一点的,不用我们多谈。四妹身体也很坏,也应留意。至于家庭中要很好的用心改善一下,这也是对的。有了缝纫机不仅光学打一点手套,而且还得由四妹设法通过组织去学会全部缝纫技术,裁(中西服)打各式服装,并能设计式样,从中找出省布的设计方法,精心考虑布之宽(窄),衣之大中小号的适宜,况且还要牢固、适用、美观,达到这三个原则就是好技师了,这样准备将来和目前都有益处,也是对社会主义约作的贡献。再一点要四妹学技术,千万不要用公家伙食费补助,为社会主义节约一文钱开支都是好的,为群众的事,要用公家补助费是不大好,你们好好的研究一下,我的建议。如果四妹真学会全部缝纫技术的话,连小孩也教会,将来我把寿梅也送来学一下,以便准备作为职业,一切事情不可坐待,要自己动手,动脑子才行。我的病十分严重的心脏病(只)有余年了,目前我内人病已好些了,但未稳定。至于经济情况是很恶劣,我于家中养病,尚不能出街,寿鹏、寿民在乡下,每月要用一些零用钱,加之大儿自己由云南回来,以为可以找工作,至今尚未解决,有时做点临时工。每天他还得用烟茶费,恶习惯也深,教而不改,一说他便认为这是生活上需要的。他忘记了我们自己的家庭,更谈不上父母是个什么了。我到不想儿女照顾我,只想他们少累一些,在经济减轻一些困窘罢了。医生再三嘱咐,要注意病情的发展和严重性。就是随时可以死下去,本来我是十余年的老心脏病,全靠营养,近来儿子和内人的(拖)累我,当然就谈不上养病的有利条件。每月一领到钱当天就开支光(还账),一月都在紧张。我想改善一下家庭的经济情况,把(欠)账还清后,每月能够维持下去,不至于像这样,病也会治好些,多活几年。你们的经济条件也不好,千万不要为我打算什么,你们的盛意我是理解的。石头不可能寄十余斤,寄汇大多,我只设法带十余方成品可也。六妹生活很(困)窘,也应学缝纫来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以上建议望复。

此致

你们全家好、六妹全家好。

南原

十二月七日

石语:

来信收到,读数过心中甚喜,我今年六旬,准备谢绝一切客人,来年经济情况大家好些,再来可也。你的经济较前更恶劣,用车费太多,使自己有害于生活,在我内心方便言之,很想与(你)一晤,作十日之谈,方能毕其辞。如能有便车一趟到还可也。六妹经济情况较前更困难、处境亦恶化、自找些麻烦。

目前本来我可以卖画,虽每幅只得五元至十元,但可多画,北京荣宝斋之画,我都未画。想来得少数一点钱,贬低了艺术,心中不愿如此。经济上是可以节约过活,那就不必来自贬了,你想是这样。近两年来,在京方面吴作人、黄胄为我向各方面推荐,声名在内行中有高的信仰,在杭州有周沧米、王伯敏为我宣传,同吴等评价都有很高。将会成为海内之不可多得之艺术,内行中能得我一尺幅小品画,都尊为拱璧。因此京、沪、杭友人都望白重作品,不可乱卖与人,更不可轻为人画,这些都是关心我的真朋友。目前,我刻印作画,好者自留,劣者焚之大吉。我刻印越见高超与绘画共同提高。在诗书方面,我喜读先秦诸子及大易,对西洋美学共同参阅,感觉心中所得。门人劝我著述,我以为不可,但他们听我讲课时,东记一点、西记一点,凑成一部语要,共有三百余条,谈我的经验之言,与古人都有些出入,我的理境主要是从大易老庄而演变。

我想石语弟为人忠厚,应当努力治学,不要将精力浪费在无益上,要与名利逐日断绝。艺术才有进境,名不可好,亦不轻视,爱自己之名,不去污秽他,与好名不同,爱名是自尊,好名是贪心。

你能将书读好,字写好、印刻好,目前把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弄清白,篆写得很好,再将九千余字阅读下丢,这是起程第一步。交友好的要互助,吹牛没有用,听别人恭维话要分别对待,自己估价要客观,自己用了多少功,走过多少途径,自己会知道。真正讲起学问来,是要有体系,形成一套,不是片断,不是记问之学,是读书有体认,有继承、有发展,成为历史上很(重)要的一页,而不是几人私人评论,是拿出去见人,使别人都会感到真有补于人,或补助研究,是最低要这样才行。我们所学一定要准确,知识不准便诳子、白欺欺人,所谓言之有物,行之有方。最少对一种书是专长,其余涉猎也。吾弟当用全力治印学,不是治印,要把学理弄通,首先要读古篆通文字学,把印谱上(所)有见到的,都用心钩摹一些,写印非到万枚以上,不能言懂得治印,更不能言印学也。刻字匠不能与治印同日而语,你可用心想通这些浅浅之说。

赵子仁之流都属流氓,不可往来,有损无益,坏人说你好,你更糟。要轻小人,尊君子。现在一切展出,我都不愿参入,都是名利在作怪,根本不去考虑这些,精力用于精研学术方面。

此上。你全家好。

石壶

九月二十三日P39-46

序言

陈子庄是20世纪杰出的中国画大家。他的山水,花乌画以独特清新的风格、清简邃远的意境、生动别致的造型和典雅精深的笔墨卓立于20世纪后期中国画坛,在当代中国画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子庄自幼好学,随父习画打下基础,在浪迹江湖升沉漂泊的生活中努力读书作画,得到过陈步鸾、谢无量、肖仲伦等多位学者的指导,在哲学、佛学、文学、画论、书法等多方面积累甚丰。30年代有幸邂逅齐白石、黄宾虹先生,得到他们影响与教益,关键在他自己的极高悟性,故能在艺术上不断精进,1954年调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定居成都,得以潜心研究绘画。晚年生活虽然困顿艰厄,却令他超脱习俗,倾情书画,神驰八方,兴阑笔墨,精品迭出,遂臻大成。

陈子庄是一位山水诗人,他以蜀中山川为蓝本,创造了清新脱俗、平中寓奇,淡而愈厚的田园风光和巴蜀情韵。他的山水画虽多小幅,且所画多为丘陵地貌及田园小景,由于他多年生活之熟悉,情感深厚,又注重写生积累素材,笔墨功力极深,所以他的作品景观生动、意境幽远,韵味醇厚,格调清奇,令人百读不厌。在传统山水画范式和近代诸家面貌之外,又创造了一种富于个性、生动新颖的现代形态的一格。

陈子庄的花乌画,继承了祖国文人写意花乌画尤其是吴昌硕、齐白石以来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创造和发扬。陈子庄超凡之处在于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体验,和他过人的天份,由于他深谙世情、胸怀博大、个性突出、善于读书、修养深厚、加之精于书法,因之他的花鸟画较之他的山水画艺术,更多主观情感意趣的表述,在意境的追求上,更富个性色彩和更为精练简略,更具书写意趣的美感。他的花乌构思奇巧,变形别致,笔法精妙。所绘大幅牡丹图等,情景交融、笔墨酣畅、点划纷披、功力老到,堪称峰颠之作。全面深入地研究他的花鸟画艺术,人们会理解他在花鸟画上的独到成就当不让他的山水画艺术。

陈子庄是20世纪独特的时代环境下造就成长的伟大艺术家,由于他多年埋没,身后萧条,作品分散,所以对他的研究,宣传远远不够,我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尚属浅表。但他创造的艺术是不朽的,他的艺术遗产已是祖国文化瑰宝。他是属于“人亡业显”的大师级人物,他的名字已光荣地登上“百年中国画展”的排名榜。陈子庄的艺术在新世纪里还将放射更加灿烂光辉。

后记

此《陈子庄手札集》,早在十年前就有付梓出版的夙愿,特请著名美术家吴凡先生撰写序文,因诸多原由拖延至今。首先,要逐一去搜集先父陈子庄当年写给这些亲友和弟子的书信,也并非那么顺利。而有的书信持有人居省外,历经数十年的变迁,有的持信人通讯发生了变化,且不能互通信息。然而,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便过去。这些年来,我始终“耿耿于怀”常挂记在心中。而后,我仍不间断打探消息,最终搜集到五十封书信(当年写给王伯敏、吴凡、张正恒的书信已散失)。其中有三封书信,是当年先父病重期间,由他本人口述学生代笔而成,我也如实刊载出来,因为这是历史真实记录。《陈子庄手札集》的出版,恰逢“陈子庄先生即将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为了深切缅怀这位二十世纪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他为中国画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给后人遗留下许多不朽的作品,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一部份。他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品质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将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陈子庄先生着笔于“文革”中这些书信,正是他身处这段苦涩历史,艺术与生活的真实写照。他背负着痛苦,承受着政治、经济的巨大精神压力,仍潜心于艺术不求闻达,始终坚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治学精神。他安贫乐道并坚守自洁,不随时风上下,孜孜不倦的追求艺术与人生真谛。在“文革”里也是他生命最后的七八年间,创作出许多闪光的作品,就在这段最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文化精神产品,而他的这些作品是在悲苦与欢乐中交织完成的。他孤寂和困苦的人生与其光辉的艺术形成巨大反差,最终他以生命为代价,在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七十年代,他虔心地谱写了一部优美的华彩乐章——屹立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子庄艺术”。

美术家吴凡曾经这样说到:“蚌蛤久病成珠,也许这是一条规律。至少陈子庄走过的路能说明这一点,他的确太不平常了,是一个不拘一格的怪才。”

当我阅读这些已尘封了四十年上下的书信时,仿佛又回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先父的音容笑貌和往日情景宛然在目前,伤感之情油然而生。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在那难忘而漫长的“文革十年”里,我的先父一贫如洗常处于困窘的生活之中,而全家七口连基本生计都难以维系,时常处在“无米煮”的尴尬境地。作为一个画家就连作画必备的纸、笔、墨、颜料都尚缺的条件下,他仍热衷于绘画,创作欲依然浓厚。他作画没有纸,就用包装纸来画,没有颜料就自制赭石(中药)颜料来代用。偶有好事者送点宣纸和颜料来,他就按捺不住激情即展纸挥毫,似乎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的创作热情。他要用手中的笔抒发他的情感和修养,他要画心中的山水,通过画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在他衰病交侵的晚年仍坚持到蜀中山区去观景写生,去吸收大自然的营养和感受大自然的美。然而,就在这一时期对艺术创作极不利的环境中,勃发了他的创作活力,其艺术与人格得到了升华,开创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上世纪一九七五年,先父因心脏病加重入住医院,他躺在病榻上也笔不离手画一些山水草稿。在疾病的折磨中都在勤奋精思他的画艺。他在一封信中说道:“心中甚苦,也甚乐……卧床养病,画境为之一进,比以往的境界大不同了,别人感到奇怪,重病也能上进。”的确如此,他晚年的绘画作品越见深厚幽微、平淡天真。在他主体精神的高扬中登上了他艺术的高峰。先父是一个热爱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画家,又是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强者。他在逆境中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置一切而不顾去作画?而那时他的画又无人问津,不为时所重,知音者寥寥。唯有先父一人竟此乐天!只有他心中是通达的,他才是真正享受生活的智者。绘画是他人生唯一的精神寄托,画家之心和大自然之心紧紧地契合在一起。他诗云:“百年难得诗千首,画里青山便是家。明日莫愁无米煮,河东分我一杯霞。”从这首诗中我们可感受到画家的博大胸怀和超凡的勇气,也是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先父清楚自己绘画的艺术价值,由于特定历史原因,他的画不合时宜,没有迎合时政的需要,他知道只有高级的艺术才能长青而不衰。而他的绘画作品格调太高,没有较高修养不具慧目是不能体悟其作品的内涵,否则,你就会堕入云中不知所然。那时很多同道中人也不理解和认识他的作品,甚至说他“乱画”云云。先父对此不屑一顾,一笑了之。正如他所言: “我的画常人看不懂,因为它是哲学。”灿烂复归平淡,这是艺术与人生的体验,是一个具有睿智的画家彻悟后的必然归宿,这就是所谓“阳春自雪,和者盖寡”的艺术。

一九七六年,先父心脏病日益加剧且不断恶化,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知道自己生命快要终结,唯有绘画才是他生命的全部,也是他生命的质量。在他身后唯一能够留给后人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而是传诸于后世的精美作品,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画家超然拔俗的人生观和价值品位。他在信中写到:“自古文学艺术大师中,境遇都不好,而励力仍然不衰,成就很大。”先父生前对他的艺术自视甚高,他在临终前曾对弟子们满怀信心地说:“我死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就在先父陈子庄离开人世后的十余年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子庄艺术”就蜚声于海内外,他的艺术之光越来越亮,他的作品被人们所珍视。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观看“陈子庄遗作展”后,他十分感慨的说:“陈子庄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他的小品山水精彩极了,要用小品表现大自然很困难,但他做到了。”在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只有优秀精美的艺术作品,才具有永恒的魅力,真正的艺术要经过历史不断的积淀之后,才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辉。最终让历史验证了先父陈子庄超越时空的预见。著名红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先生为已故画家陈子庄题诗云:“潦倒穷途老画师,胸中丘壑几人知。可怜一管生花笔,待到花开已太迟。”

敬爱的父亲!在你百周年华诞之际,你的亲笔手札集出版问世。你辛劳一生潜心于绘事,你的笔墨已惊动画坛。你一生富传奇,艺术永相随。父亲安息吧!永远安息在你曾虔心礼赞的大自然怀抱中,千古长存!

在此集书信中,偶有脱字或别字,在先父衰病的晚年中常有之,我已在书信释文里修正。《陈子庄手札集》的出版,得到了四川美术出版社田曦副社长,张大川、王富弟编辑的热情支持,得到了著名画家戴卫、著名书法家何应辉、谢季筠诸先生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陈子庄再传弟子席大勇先生、表兄覃邦泽及所有持信人的鼎力相助,就此恕不一一表名,此集才得以顺利出版,在此,一并深表诚挚的谢意!

陈寿民

写于成都锦里醉壶堂

2010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子庄手札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寿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047350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9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58
20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