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伯苓画传/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梁吉生和张兰普编著的《张伯苓画传》内容介绍:离张伯苓越远,张伯苓的思想就越近。穿越时空,仿佛那位留短平头、戴墨镜的伟岸身躯就在我们眼前。

张伯苓(1876~1951)是中国近代极具代表性的教育家,是教育家办教育的典范。他从清末走来,以其北洋水师学堂的资历撬传统教育的磐石,担当开启新时代教育的崇高使命。张伯苓以其无可复制的定力和阅历,谱写了醉心教育五十年的人生;他所创办的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如鲁殿灵光岿然独存;他以育人为第一要旨,始终带着真爱办教育、教学生;他的伟大教育家情怀给予社会和世人以示范和动力。

内容推荐

梁吉生和张兰普编著的《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张伯苓画传》以时间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文释图,以图补义,分五章讲述张伯苓秉持教育救国的理想,五十年投身南开教育,一辈子辗转南北、苦心经营,取得辉煌教育成就的人生历程,《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张伯苓画传》内容客观,叙事条理清晰,选图具有代表性,真实再现教育家的成长历程,凸显教育家的教育精神与人格魅力。

目录

一 绪言

二 塾师的儿子

三 “教育是我青年时期的志愿”

 严复的学生

 贤夫人助力教育

 执教严氏家馆——南开学校的孕育

 不与“洋毛子”为伍

 两渡扶桑取经

 创办现代中学堂

 立业“南开洼”

四 “教育是我中年的生命”

 四十岁留学

 南开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香山会议,民主改组

 以慈母丧葬费办女中

 大学校长拿中学校长的工资

 “轮回教育”事件,张伯苓

 第一次辞职

 与陶行知切磋学、行

 “知中国,服务中国”

 “关注日本之野心”——东北研究会的成立

 成立经济研究所与应用化学研宄所

 创建南开小学与新教学实验

 “教育宗旨不能照搬外国”——再度西游取经

 调解胶东军阀内战

 在运动会上与日本人的较量

 南开建校三十周年,

 颁定“允公允能”校训

 庆祝结婚四十周年

 校友均系小羊,不宜下剪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逆流而上,创办重庆南开中学

五 “教育是我老年的安慰”

 日军炸毁南开

 从长沙临大到西南联大

 接办自贡蜀光中学

 向周恩来荐人才

 南开学校四十年大庆

 达一生教育之顶峰

 南开复校——张伯苓教育的最后篇章

 赴美治病,获母校名誉博士

 失去做了近三十年的大学校

 长职务

 最后的时光

结语

后记

把教育办得更好(代跋)

试读章节

张伯苓有着丰富的教育经历,长期活跃在文化教育的第一线,历任直隶高等学堂总教习、清华学校教务长、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西南联合大学校委会常委,以及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等学校理事,故宫博物院理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董事会董事,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会理事长等。他还长期担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历届全国运动会裁判长,并多次率领中国运动员出国参加远东运动会体育竞赛。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先后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教育是张伯苓终生热爱的事业。晚年他曾深情地说:“教育是我青年时期的志愿,是我中年的生命,是我老年的安慰。使我老而不颓唐,仍然贾勇前进的还是教育。”这是教育家办教育的情怀。为了教育救国的一念之诚,他完全放弃了做官升迁、坐拥富贵的机会。张伯苓曾说:“我既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生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张伯苓用“热爱”和“信仰”为教育写下了有力的注脚,用他75年平凡的脚步走出了一片教育辉煌。

近代中国新旧交替、积弱积贫的社会现实,赋予张伯苓这一代教育家更沉重的使命感和忧国情怀。他说:“我日夜所努力所希望者,欲二三十年内之世界史中有一章日‘新中国之觉悟与崛起’。”“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致受淘汰。”这就是张伯苓一生矢志不渝的心愿,也是他一生献身教育的根本动力。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课题需要解决,教育家总是在解决所处时代的教育问题中绽放思想的光辉。

封建传统教育的积弊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阻力。张伯苓在清除传统教育影响,倡导与探索新教育中表现出令人崇敬的先锋作用与开山精神。办学伊始,他就把“德智体三育并进”、“德育为万事之本”奉为南开教育的圭臬,独辟蹊径,把学生引出“死读书”的泥淖,张扬青少年的天性与潜在智慧,自由活泼蔚然成为校风。他让体育成为南开学生一项光彩、自信的生活内容;他把话剧变成南开特有的文化符号;他把性教育破天荒地引进课堂,为面带羞赧的中学生们开辟了修炼人性的新天地。

教育从来不是先知先觉者的领地,唯有亲历亲为地实践才能让教育家拥有自信和正确导向。张伯苓办教育有过曲折,付过“学费”。他曾经以日本为师,也照搬照抄过美国教育,尝过苦头的张伯苓终于觉悟到“概皆洋化”之路行不通,最后得出结论:教育落后固然是中国之病症,而教育不能联系中国国情尤为中国之大病,“教育宗旨不可仿造,当本其国情而定”。张伯苓教育思想的这一质的飞跃,直接导演出南开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南开大学明确宣布以“土货化”为学校根本方针,即“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这是张伯苓为近代中国化教育作出的重大贡献。张伯苓的教育实践证明,单纯趋同某种潮流,固守某些“固定观念”,必然会泯灭思想原创动力,教育就不能生气篷勃。P4-5

序言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这个问题的提出显示出中国急需教育家却又缺少教育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然而,现今即使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却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与时任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安庆国在编写一套《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的想法上不谋而合,这对传承、传播中国20世纪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弘扬其教育精神和优秀思想,促进教育家办学的早日全面实现十分有益,也十分必要。

这套丛书所选择的十位传主是经过教育史专业的学者海选而产生的,他们是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张伯苓、胡适、梅贻琦、黄炎培、徐特立、陈鹤琴、晏阳初,我认为他们确实代表了20世纪对中国教育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群体。

这套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避免主观,不做有意拔高,全书插入大量珍贵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历史画卷,使得丛书具有了较高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以及观赏性和可读性。同时,丛书主编精心挑选各位传主研究方面的专家担任各分册作者,较好地保证了整套丛书的编写深度和质量。其中黄延复研究梅贻琦、宋恩荣研究晏阳初、梁吉生研究张伯苓、戴永增研究徐特立、金林祥研究蔡元培、储朝晖研究陶行知都有二十多年了。我与储朝晖第一次见面是在1988年,他拿着一封方明的信来找我,正是为了查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的陶行知研究资料。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邹新明研究胡适、西南大学教授谢长法研究黄炎培、陈鹤琴外孙柯小卫研究陈鹤琴、华东师范大学徐旭晟博士研究王国维,他们也都是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堪称黄金组合。这套书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各位教育家的精神真谛。

希望这样一套难得的好书,能激励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后记

历史不是疗伤的情歌,历史足后来者的向导。在这人心浮躁、物欲冲动的时代,尤其需要读点历史,倡导一种敬畏历史、尊重先人的风气。这些年来,我更多的是从事有关张伯苓的研究,从中得到深深的教益。

去年夏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研究员与我联系,他打算与四川教育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要我编写《张伯苓画传》,并寄来了写作要求。我在2009年刚刚撰著《张伯苓年谱长编》三卷,并与张兰普研究员主编《张伯苓私档全宗》三卷,正想在这些资料基础上深入地写点有关张伯苓的东西。“画传”这种刚文并茂、书画互补的著述形式,便于尽呈著作内容的可读性、知识性、思辨性于一体,引起我的兴趣,于是便愉快地答应了下来。我即抓紧与我的合作者张兰普研究画传体例,编拟提纲,并着手将我多年来搜集收藏的有关张伯苓的历史照片汇集起来,按编写说明分别部居。张兰普对张伯苓文物资料多有研究,与我合作有年,默契而愉快,于是先由他撰写第一稿。今年3月1日张兰普发给我第一稿,这时,我已探亲来美国,好在这里气候温和,享用方便,我便起早贪黑修改书稿,每改一个部分,就电邮返回,由张兰普作进一步修改。在此基础上,由他再次删繁补简后,又传同给我,由我统筹润色,再传回由张兰普改订,如此循环往复,稿凡五易,始成此书。由于休斯敦与天津差不多是日夜相对,一方晚上发来,另一方恰是清晨收到,就这样夜以继日,两地虽万里之隔,但现代网络设备的便利和恰到好处的时差,反而加快了书稿改汀的速度。加上不时的远洋电话,更增进了联络、切磋、商讨的方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除参考了我过去有关张伯苓的研究成果外,南开校友及社会同人的著述也给予我们很大帮助,书中注释尽可能说明,未能照顾全面者,谨在此特别致以谢意。

感谢南开大学档案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天津市档案馆等单位多年来给予我们的支持。特别应感谢的是史小佳老师和陈育挺老师,他们与我的合作者张兰普同在一个科室,主动承担了很多的日常工作,使他能够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本书的写作上。

梁吉生

2011年4月17日于美国休斯敦

书评(媒体评论)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这本身即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顾明远

希望《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可以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储朝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伯苓画传/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吉生//张兰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856236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6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