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冬日暖阳
内容
编辑推荐

沈仁红编著的《冬日暖阳》以冬日暖阳般的温和灵魂写下中国人自己的《爱的教育》带你找回发现爱与美的纯净心灵,阳光照耀的地方,便是温暖所在的地方,作者将继续寻找,随时记录,用感恩之心沃灌爱,用大爱之心发现美。

内容推荐

沈仁红编著的《冬日暖阳》这是三尺讲台背后的心路经历,写满了一位师长的殷殷深情,这是一座用善意、爱心与良知建造的花园,需要你我他用新奇的验光打造的灿烂人生。

《冬日暖阳》是一本中国文学的散文小说。

目录

诗酒煮雨

 老街,待字闺中巧梳妆/003

 茶香间/007

 我的“童工”经历/013

 我握到了黑帽悬猴的手/018

 猫咪的牵挂/022

 羔羊泪/026

 那一鼎煮了两千四百年的汤/031

 换季时节忆晒霉/034

 菊香时节好心情/036

 麦冬/039

 喝药时光/043

 闺蜜/046

 天井/053

 洗澡堂和开水房/056

 菜场是个好地方/059

 丹青,初见印象/062

 随手记/064

 鼾声之累/067

 睡不着的时候/071

 雪的七年/073

 和大地一起苏醒/079

七零后的屋檐下

 鲜花与牛粪新解/083

 嘞笋烧肉/086

 婆婆的背/091

 车轱辘颠簸/093

 姐姐的短信/097

 亲情满廊话年味/102

 生命的萌动/105

 给未出世宝宝的一封信/108

 幸福的含义/11O

 守护童年,守望成长/111

 “成长路上无捷径”三题/120

桃李春秋

 生如夏花/129

 化在深秋的感动/132

 一个老师的考场情怀/135

 母亲眼中的那颗星/139

 春履秋痘/142

 惜别/147

 毕业前夕与毕业后琐记/150

 办公室搬迁记/152

 天津教育印象记/155

 发火/158

 窗前有一株腊梅,足矣/161

 想起我的老师们/164

 写下一位教师的感恩/171

 又是一年感恩节/177

 人生ABC:病床上的叮咛/179

 教育麦田的守望

 家校之间,相煎何急/187

 这些梦,滑稽得沉重/192

 说说下课“十分钟”的执行力/195

 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如一头奶牛/200

 “菩提花式”的教育专家/208

 回归本真的深沉求索/210

 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什么/212

 永远的家长会/214

书香灯影

 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221

 邂逅《爱与寂寞》的美丽/223

 山高水长长者林/227

 平中犹奇在浮生/230

 读书情怀/237

 书画之缘/239

 润物细无声/247

 幸福是一种人生态度/251

 给予生命的正音/253

 真实是它的灵魂/257

 童年拾趣与创作剪影/260

 后记凡世一机缘/266

试读章节

几次去中山路,竟都是在正午,农历七月半的南方气候,依旧烘热而滞湿,混杂着空气中施工的粉尘。

认识一条街,就像认识一个人。第一次来,懵懵懂懂,连东西南北也分不清,第二次,她犹抱琵琶半遮面;第三次,店铺门面的印象才渐渐清晰起来……

那条名为“保康”的巷子,是我第一次来时就很想进去的,侧身挤进窄窄的弄堂,头顶上挂满的晾晒衣物不禁让我和女儿进退两难。那么狭窄的小巷,却有一串红花恣意绽放的空间,还有趿拉着拖鞋蹿出来的小男孩,双脚抬起时,凉鞋绿得耀眼。

走出巷口,又见一双粉色的小拖鞋随意地丢在一边。原来是两个小孩在玩沙子,七八岁光景,一个是男孩,一个很难从外表上判断是男是女。一堆建筑用沙,在一大捆竹石与水泥袋之间挤挨着。而沙堆中的。山川沟渠”已基本成形,两小孩下巴抵着双膝,细小的五指用力并拢,然后揉搓揉搓,专注至极。偶尔直起身,短发眉间的沙石,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灼灼闪光。一边,随着工人们的铁锹,沙堆不停地露出新鲜的颜色。但是,每一铁锹都是小心翼翼的,怕沙子扬到了孩子们的眼睛,怕铁锹惊动了孩子们的快乐。

第三次去的时候,在俨然一片工地的老街上,居然不期遇见好几辆脚踩小三轮车,前面钢丝车篮内是绿萝和文竹,后面坐驾上搁个木箱,内装石竹和茉莉,多舒心的一辆小花车啊!刚为车上挤挤挨挨的四季竹惊叹过,带着一身茉莉的清香走了没几步,就冷不丁差点撞到一个卖老花镜的小推车。

旁边还有一车是涂抹着岁月痕迹的“古董”,泛黑的瓷器和玉石,虚实难辨!倒是小车的主人,五十多岁的汉子,戴铜盆凉帽,自嘲经营的只是“旧社会的提篮小卖”,顿能与你侃上一阵,他从城市上空准点响起的自鸣挂钟和你说起。常有小孩走近,忍不住对这些摆设拿拿捏捏,他温和地制止:“小朋友别动,别打破,只准看看哦!”

一辆辆脚踩小三轮车,闲散地歪着车头,在太阳底下慵懒着。是小本买卖,却有一种你爱买不买的傲气。分不清是中山路属于他们,还是他们属于中山路,只知道他们,都属于历史。

那是一个周末,周末怎能不给人惊喜?尚在施工的街口,竟然还有一个书报亭赫然出现。卖书的窗口外,地上,塑料桶内猩红的马蹄莲,格外引人注目。走近细看,才发现是几年前曾流行学做的丝袜花。 “就是我那个奶奶做的。”守亭的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手指向巷口的一位白发奶奶,奶奶轻摇小蒲扇,眯着眼安详地笑。

不远处,一群老伯围着一张小矮桌,摆开了棋脚阵势。花白头发,光着膀子,或搭一件背心。那份专注执著,却不亚干老教授们在研究一个生命课题。夏末的阳光毕竟是强弩之末,房子的屋檐,隐隐投射在房前草坪砖上,细碎而模糊。

房子,不管是粉墙黛瓦的,还是青砖水泥的,有人住过,就有温情,就有故事。瞧:

那书刻“万利”二字的西式洋房,如此纯粹地展示着主人内心的宏愿。

那据说以前就是银行,现在依旧做银行的意大利式建筑内,现代的电脑似乎被安错了地方,只能探头探脑地在古式的装修间遮遮掩掩。

那布满大大小小玻璃窗的几面白墙,为这条建设中的老街撕开了一个幽默的口子。

那写着“飞扬队(中山),绝对任务”的“军令状”,令本来面目冰冷的施工工程,也不由地跟着幽默起来。

那无法用任何一种几何形状来形容的观景台,让人不由心生无限好奇与童心。

不远处,一位施工的老伯,在用一个庞然大物磨平青色砖块,头罩一层灰,身披一身粉。粉尘扬起,他的眼睛眯起。  那时不时冒出的大红色招聘信息,略显俗气,但也透出无限的希望。芸芸众生,生活琐碎而又现实,一如那一整面墙的大大小小的各式“盐”字。

有卖唱片的自行车骑过,思乡的歌曲穿过街巷;有挑着蛐蛐担的外乡人走过,蛐蛐的弹唱吸引着路人的听觉……

时光点点滴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浸润了年轮,加深了印痕。坐在欧式的近代建筑群门楼前的大石墩上,同伴冲我按下快门,拿过相机来看看,天蓝色长裙摇曳下石墩,自嘲竟有婚纱艺术照的质感。和着正在梳妆的老街,笑如春风,面如红叶。P3-6

序言

我有一个情结:对仅仅是学生考试成绩突出的老师不甚感兴趣,但对能让孩子感念、被孩子深深爱戴的孩儿王总会忍不住去“追星”一番。因为,孩子的情感不会作假。

从论文、作品中认识沈仁红很早,但真正与她有近距离的交往,是怀着对首届“感动杭城十佳教师”的敬佩之情,为探索一个优秀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境界所做的多方采访。在与沈仁红有了多次交流后,我深深地感到:与她在一起能够让人灵魂净化。这是一个活得很纯粹的人,对生活之爱融于工作之内,对工作之爱漾于生活之中,在她的身上很难找到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有时,有点儿过于理想,但让人不忍心去打搅。

我非常赞成她的观点:我们不一定都能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但我们必须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一本散文集,记录的就是她的温暖之旅——爱孩子的甜味,尽管春夏秋冬的布景不同。一个有良知、富情怀的教师,把教育提升到无痕的境界,以漫步的心情,去关注身边的平凡小事,去品味生活之美、亲情之浓、生命之重。因为,育人这份职业,就是两个生命的邂逅,在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温暖中体会自身的存在。感恩孩子们,让我提升人生价值。这就是沈仁红的虔诚。

可以说,这是一本一线教师用心、用情撰写的中国人自己的《爱的教育》。虽然没有高深的学术理论,只有还原生活之本身的真实,但教育之“道”、教育之“理”,以如数家珍般的叙说和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娓娓托出。或许你就是她文中的一名学生一位同事一个邻居,但是,你却不经意中见证了一名老师一位母亲一个女人饱满而健康的生命之路,成为了分享的伙伴。缘分!

留住心灵深处那片美好的净土吧,让《冬日暖阳》陪伴我们一起去挖掘人性中最本真、温情、向善的一面,发现美好,把持美好,创造美好!

后记

有一本几乎家喻户晓的世界名著叫《爱的教育》,寒暑假总是要应家长们的要求,给学生们开一些推荐书目,在书目中,我觉得“爱的教育”方面的书是必不可少的,总觉得对“爱”的敏感和能力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父母、对师长、对朋友、对身边人,对学校、对学习、对世界的充满爱的姿态可以让我们人生的状态从容而亮丽许多。

但是,每次在书目中写下《爱的教育》,总让我深深遗憾——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没能有自己的《爱的教育》呢?

亚米契斯这本《爱的教育》,从空间而言,是立足干意大利南欧社会的文化风情下的;从时间而言,该书1886年出版,迄今百年有余了。因此从时间空间和风俗氛围上,均远离了新世纪中国孩子的生活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它作为一本日记式的孩童阅读书是非常不错的,但作为一部生命成长中的教育性“必读书”,那最好是来自我们身边的切身可触的人生土壤。

虽说人性的爱与美没有国界,但贴近可感的爱与美更具深思与感染的力量,不是吗?

所以,我们亟需拥有中国人自己的《爱的教育》!

身为杭城西湖名校的语文教师,一直有通过写作记录生活与教学的习惯,多年来,写作平台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超轻乎板机甚至手机随写,工具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是,沉醉其中敲打下字字句句的时候,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要将它付梓。在忙碌的教育工作间隙,在凌晨与深夜艰难地留下的,只是心底的灵动与真实。从自己写到教学生写又促进自己写,直到成为西湖作家群的活跃一员,回头发现自己的文章几乎都笼罩在爱与感恩的大主题之下。

如今,当我因为张罗学生阅读发现遗憾而想到将自己的文稿整出来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十多年来,我的所作所为、我的梦想就是在“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爱的教育》”。

世间万事的机缘是多么奇巧美妙呵!

我们不一定都能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但我们必须是个有温度的人。

真的,我只是要写下我的感动,哪怕是对动物——对这些生活在地球上,人类以外的生灵。不为巴结,更不为名利。因为我们是人类,是地球上最先进的生物。对于地球资源的利用,在权利上我坚信众生平等;在义务上,我坚信人类则比别的生灵还多一点,因为造物主赋予我们更多的智慧与能力,我们还有建设家园、抚育生灵、倡导爱和美、让地球越来越美好的义务。只有尽心履行我们的义务,造物主才会一直“聘用”我们在这块土地上。

“各式造假,恶性竞争,急功近利,炫富自大,冷酷事件,冷漠悲剧……”各种事件的报导和网络的率真流传,似乎我们这个社会浮躁混乱至极。究竟什么是永恒的呢?人性美是永恒的!我想,世界可以变,科技可以变,体制可以变,但是,人性当中的美与爱恒在,只是,很多没有被挖掘。我们不满腹牢骚,也不杞人忧天,我们能够做的唯有面对现实。我想努力让本段开头这一串串字眼渐渐淡出当下中国人的脑海,让“感动”、“大爱”、 “互助”、“感恩”、“善良”这些美好的字眼重新注入并更好地留存在咱们新一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就算“人心浮躁、道德滑坡”、自然规律被肆意破坏,我亦欲以一线教师的点点滴滴的爱与感恩情怀,昭示人性的返璞归真,呼唤人心的纯净复苏。

我未必有力挽乾坤的能耐,但我可以尽一位城市知识女性的绵薄之力!

感谢您的倾心阅读,阅读了,咱们也基本认识了——即便从未谋面,但心灵的交流无疑比面面之交深入很多,所以,想到另有闲话一番与您随意谈谈:

您手中的这本书,其实我考虑过另一个书名很久——《与大地一起苏醒》,但我的作家好友们都反对,大家觉得《与大地一起苏醒》这个题目过于诗意空灵,不适合一本厚实的生活散文。我非常认可朋友们的理由,却一直把持着未肯轻易放弃。  其实,您知道么?我有我自己的秘密情结——二十万左右的文字均是我利用十余年的凌晨时间写作、修改而成。如果当天从事文学创作的话,早上四点至六点是本书作者的固定写作时间。每每于晨光熹微中、天空由黑转亮中感受灵感成文的快乐!那一种感觉,在文集唯一的一首“诗”《夏日清晨,和大地一起醒来》当中,略有闪烁。

但后来又发现酷爱读写的女儿,她的作品于不经意间居然也可以结集奉献了。她为自己的书取名《夏日风车》,又热情地给我的书取名《冬日暖阳》。这次,倒是颇得了我那极细心敏慧的美女编辑龙恬儿的肯定。于是,我又顺便掠夺了女儿姜涵莼的文章《根的迁移》中的一句话:阳光照耀的地方,便是温暖所在的地方,我将继续找寻,随时记录……作为此书的一个注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冬日暖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仁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01073
开本 32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8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