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90's大合唱(90后作家群校园文学代表作)
内容
编辑推荐

“90后”这一从出生到成长一直备受关注的群体,如今终于开始登上各界的舞台,最先亮相的,应该就是校园文学舞台了。这八十余部“90后”校园文学作品,汇聚了大部分现在活跃的“90后”作家写手代表作,可谓是一次集体亮相。这本《90's大合唱》,也是一代人的成长全记录,用文字将青春定格,也许是最好的纪念。

本书由阿里歌歌担任主编。

内容推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彩,《90's大合唱》是出生于1990年~2000年这一代人的整体亮相之作,一次集体发声的大合唱!本书中的108位优秀90后作家,是中国校园文学第五代人,《90's大合唱》所收录的作者各有特点、个性鲜明,作品可读性强、题材新颖、贴近现实、尽情表达对青春成长校园情感等主题,他们依靠着对成长的关注、发现、发掘、创造,在读者中快速成长起来,并逐渐形成声势,本书堪称90后写作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专辑。

本书由阿里歌歌担任主编。

目录

代序 大合唱:九零后作家的集体亮相

大想象

 螺丝钉先生与影子殿下/雷蕾

 古塔里的秘密/张震扬

 完美的负心/樊朔

 定格1939/厉小邪

 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方炎

 花魏/迟雅

 猪猪的家/何欣航

 玉人花/丁鹏

 梦中人/李唐

 画地为牢/末炎

 盛夏已来不及/辛晓阳

 鎏金女人/陈乒乒

 旧娃娃/吴李毓

 任务/张恒嘉

那时年少

 我所看到的世界/岳冰

 那时年少/王江永

 十夜潘云贵

 清澈阳光韩雨

 在院落里寻梦白丁

 爸爸飘飘飞雪

 冬日光秦乔

 生日蛋糕刘琳

 童年的小学校刘景南

 回家过年钟一萌

 赌徒青葵

 一肩山海是归巢锦游

 不如去流浪/子川

 拾荒/夏期

 断一纸风残/秋红枫

 苹果树/李泽凯

 微凉季节/姚琛

 恰似飞鸿印雪泥/叶徵羽

 练辣/楼屹

爱是一场少年梦

 伦敦爱/王立衡

 爱是一场少年梦/城城成年了

 你听见了我吗/刘媛

 我和玛丽的爱情故事/顾文艳

 当“小鱼儿”爱上“花无缺”/李泓业

 我在流光里枕着你的声音/徐江宁

 鸦/于潇

 我可以喜欢你吗/辜妤洁

 错过/后博寒

 雪末/王知音

 透心的凉/陌小艾

 当烟花遍开天空/王天宁

 弄堂女孩/陈胜

 每段青春都有你不知道的事/孟祥宁

 蔷薇蔷薇处处开/陈诗羽

 开往春天的火车/李军洋

 那些丢失在时光里的年少情事/方慧

 曾被看做爱情的事/陈艺璇

 不言爱/王璐朋

 迷失/展凌风

 思念的季节/宫睿男

路上行人

 火星少年你好吗/另维

 苏米,苏米/章庄玥

 迷路/苏笑嫣

 岁月深处的江流/胡姚雨

 逆风/王璐琪

 万劫不复/王圣

 谁颠覆了我的青春/则然

 上海1937/苏沫颜

 鸢尾离夏/封尘

 晴晴/刘创

 依然很快乐/黄天问

 激扬青春/吴洲

 唯命是从/韦钦

 小女生阿菜/杨康明

诗人的花园

 那些逝去的阅读时光/张牧笛

 从来不懂时间多么短暂/周晓燕

 雪/王唯州

 油纸伞/桑青崖

 人生有味是清欢/陈曦

 未完成的两段式/原筱菲

 网络语言/皮芃

 转角,静赏青春/瑾瑜

 陌上花/肖千超

 废墟/魏叶

 为了成长/尚子熠

 诗人的花园/丁子钧

 朝圣者/火燃

 假如我们是两只飞鸟/毛志刚

 那一年,出门不远行/米对兄

 民工阿九/马列福

 少年/施瑞涛

试读章节

英超听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说要到一个名叫咒怨海滩的地方去游玩,一时兴起,便说和朋友一起去。他那朋友也明白英超好这口儿,他回到家拿起行李就跑了。

英超的这位朋友叫乔凯,同行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刘诗微、许华和贺宾。

他们乘上了前往咒怨海滩的大巴。但很奇怪的是,大巴上除了司机之外,就只有他们几个人。

英超很纳闷,便上前问司机:“师傅啊?怎么这车都没人坐啊?”

“你不是在坐吗?”

“我说除了我们几个之外,怎么连个乘客都没有啊?”

“全吓跑了。拉完你们这一趟我也不打算跑这条线路了。”

“为什么啊?吓跑了?难道就因为那里叫咒怨海滩?”

“其实那里本来不叫咒怨海滩的,只是因为前段时间那里废弃的灯塔里闹鬼,所以大家便这么称呼这海滩了。”

“没错,英超,我们就是要去造访造访那鬼!”贺宾说,脸上带着一种自信。

很快,一行人就到达了咒怨海滩。

放眼一望,这海滩似乎真的很适合这个名字。一片死寂,连个人影都没有,凛冽的海风吹过,让人不禁打起寒战。虽然这里的沙滩在阳光的照耀下很美,但是人们还是会多往恐怖那方面联想。

“这里连个人影都没有,我们在哪儿落脚啊?”刘诗微问。

“古塔里面啊,咱们这次不就是来这古堡探险的嘛。”贺宾依旧微笑着,不过他那件黑色T恤上的骷髅头在这种氛围之下让人觉得有些诡异。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场合要搭配相对应的服装是很重要的。

“哈,灯塔到了!”乔凯高兴地拍了拍手。

在前方的悬崖上,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灯塔。不过这灯塔已经荒废了很多年,墙面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藤蔓植物,顺着古塔从下至上蔓延开来。在古塔边还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那里有一道斜坡可以走下悬崖到达海岸。

“真恐怖啊。”刘诗微嘀咕了一句。

“没事儿,叫贺宾保护你,他准听话。”许华嬉皮笑脸地说。

“去你的吧。”刘诗微狠狠瞪了许华一眼。

灯塔的门没有锁,这也为来这里探险的人们提供了方便。灯塔里面的感觉和外面完全是两个概念,里面那种阴森的感觉足以让你心脏的跳动频率像汽车活塞一样。

灯塔分为五层,每一层都有一个房间。下面四层的房间只有一个采光用的小窗户,而且上面还有铁栏杆,而第五层则有一个没有栏杆的大窗户。

英超被分到了第一层,众人给他分配第一层的理由是“名侦探身手好”。二到五层依次是乔凯、许华、贺宾以及刘诗微。

灯塔里面很阴森,而且又没有电,所以晚上只有点蜡烛。乔凯说这个夜晚一定会很刺激,英超却说没什么意思,鬼来了他也不怕,因为他还了那么多被杀害的人的公道,鬼知道他是好人绝对不会来欺负他。

众人无语……

第二天一大早,英超、乔凯还有许华三个人便早早地起来了。三个人的共同感受是——在那里面待了一晚上闷死了,出来透透气。

当三人相互问对方是否看到鬼时,都说鬼连个影子都没看到。

“怎么他们两个还没下来?”许华说。

“我们上去看看吧。”乔凯提议。

而就在这时,从第五层的窗户里突然扔出来一只鞋,那是刘诗微的鞋,鞋子应声掉入海水中,瞬间消逝在了无尽的大海里。  三个人觉得有些不对劲,英超大叫:“喂!上面的没事吧?”

没有回答。

“不好,可能出什么事了,咱们先上去吧!”说完乔凯便第一个冲了上去,英超和许华紧随其后。

三个人顺着楼梯跑到第五层的房门前,英超上前拧了拧门的把手,发现是从里面锁上的,说道:“门从里面反锁了。”随后他便猛烈地敲打着门,大喊着:“刘诗微,你没事吧?”

房门里面没有传出任何动静。

“她不会是在搞恶作剧吧?”许华的警戒心态似乎有些放松了。

然而话音刚落,便听到“砰”的一声,那是重物从高空落水的声音。

“不好!她跳楼了!”

“管他呢!咱们先把门给弄开再说吧!”乔凯道。

三个人合力把门撞开,房间内空空如也,英超到窗边一望,发现海面上就是只剩下一圈一圈的波纹。没错,这证实了他们刚刚的想法,刘诗微跳楼坠海了!

三个人立刻冲下楼,跑到海边,可这个时候,压根儿就没看见刘诗微。

“沉下去了!她和我们几个一样,都是旱鸭子!因为以前和她去过海边,她都是跟着我们一起在海边看别人游。”许华在海岸边“望洋兴叹”。

“不过贺宾那小子好像会游泳呢!我去把他叫下来。”乔凯说。

“怎么了?怎么了?”正当乔凯准备转身去找贺宾的时候,便看见贺宾急急忙忙跑了过来。

“你怎么才来啊!刘诗微跳海了,从那五楼跳下来的!”许华冲着贺宾吼着。

贺宾一下就愣了神,缓缓地说:“怎么会这样啊!人都不见了,我咋下去救她啊?”

“只有打电话叫警察了,我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怎么又出这种事儿了。”英超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听到许华说他们都是旱鸭子时,英超又找到了些自信。他以为全世界像他这样的旱鸭子数都能数得清,没想到有这么一大堆。

半小时之后,警察赶到了现场,一位略瘦的警官走了过来,他清了清嗓子,说:“这里有人跳海了?”

“对。”英超上前说。

这时,一个警员跑了过来,说:“队长,尸体我们已经捞到了!就在那边的浅水区里!”

几个人对于刘诗微还活着的希望瞬间灰飞烟灭。

“那赶快叫法医验尸,快点儿把报告交给我。”警官不慌不忙地说。

没过多久,初步的验尸报告出来了。

“死者的死因是窒息,但不是溺水而引起的窒息,因为在死者的颈部发现了一条勒痕,这是在死者坠海之前就有的。还有,死者身上有一些擦伤。”英超一把抢过了那警官手中的验尸报告向大家宣读了起来。

“怎么会这样啊?”

“这样更容易判断了!这东西就说明,刘诗微死于他杀!而并非是自杀!”英超显得信心十足。

“你是干什么的啊?凶手就在你们几个之间哦!”那警官带着狐疑的眼光望着英超。

“我是侦探啊。我叫英超,你没听说过吗?”

“真巧,今天还遇上侦探了。英超这名字我总觉得挺熟。”

英超没有理会那警官,继续说道:“既然是死于谋杀,那我们就得攻克几个难点。第一,死者是在第五层的房间,凶手只可能从下面上到五层,进入房间杀害死者,然后再将其扔入海中,制造自杀的假象。但奇怪的是,我们撞开门之后,房间里根本就没有人影,莫非这灯塔真闹鬼?”

“那万一是凶手抱着死者跳了下去的呢?”乔凯问。

“不可能,今天运气超好,这里有路人经过,而且目睹了坠海的那一幕,目击者证实了当时看见一个长头发的人从灯塔上面跳了下去,还以为那灯塔真闹鬼,又是在白天,差点儿吓个半死。”这时警官插了句话。

“这就奇怪了,门是反锁上的,我们破门而入之后,房间里空空如也,嫌疑人也不可能和死者同时坠海,这可就奇怪了。”英超抠着脑袋。

正当几个人陷入沉思的时候,警员又来了“喜报”。

警员在海岸边发现了一个洗澡时用的头套以及一根长绳子。

“这俩东西有啥用啊?”英超看着这两个东西发出疑问。

“我也不明白这东西有什么用处。这根绳子也不是勒死死者用的那根,这可是根又长又结实的麻绳啊!”警官道。

“我能去看看死者的尸体吗?”英超这时问道。

“可以,只要对案情进展有帮助!”警官很爽快地答应了英超的请求。

尸体暂时还没有被拉走,因为还要对现场进行进一步勘察。英超可不能放过任何有可能找到线索的机会。

刘诗微静静地躺在那里,脸上还留着死亡时那惊恐的表情,看起来十分恐怖。过度的恐惧让她的脸完全扭曲了。

英超在刘诗微身上仔细地观察着,其细心程度就如同拿着显微镜一样。P8-10

序言

这本书的出版将是“中国校园新文学运动”在2011年最重要的一步。在这本书中,文学理论退回后台,“90后”作家群的校园文学作品直接挥起这面大旗,冲在最前面。

自2003年以来,不知不觉,这场最开始由阿里歌歌一个人在战斗的mini(迷你)版“新文学运动”持续了近十年。截止到今天,我想,我又找到了众多同行者,我依然不孤单,像以前那样:60、70年代是那帮意气风发的诗人,80年代是我所有的同龄人,然后便是“90后”的你们。这场邂逅,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与这场运动和校园文学有关的一切刚刚开始。它证明了中国校园文学领域的研究和写作一直在进行,一代又一代的校园文学作家涌现,故事多变,题材不同,但是不变的是校园文学自身所带的特点。

在20世纪90年代,我发表了第一篇校园文学作品,2003年,我以一名生于80年代的青年学生身份完成了中国校园文学史引论的第一版。说“史”,尤其是对于一个曾经的在校青年学生、一名作者,看上去有点大了,但是校园文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点:当这一代人从校园中走出的那一刻,他们在校园文学中的作品和成绩就已经进入了历史。所以,这就是校园文学史,短暂而灿烂,生涩却又美妙,一如我们的青春和成长。这是我在十年间继续这卷特殊文学史和这场校园新文学运动的缘由,同时,它也是我的信心来源,虽然跨越了时空、虽然隔代间距,它们仍能让我与新一代写作者保持亲近。你们不了解我,但是我了解他们,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感同身受。因为我就是曾经的他们。

当年和他们同龄的我,写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我在未来的街头等你》,“等”的既是己然“30岁的我”,也是现在的他们。

热爱校园文学、关注校园文学、研究校园文学,这是一件幸运的事,它始终提醒我,我的青春小鸟没有飞远,我的成长还没有完成,我也还有无限可能。

总有一个身份,让我们感觉到亲切,那就是“校园作家”,或者是“文学小青年”,当韩寒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已经开始堕落,或者他的读者们习惯了那样的情节;不管妆有多浓,不管Ps技术多么高超,郭敬明的华丽容颜也开始褪色;曾经的阿里歌歌现在周末最喜欢的事情是陪媳妇儿看《乡村爱情》,这并不说明这一代人怎么样,他们只是长大了。曾经的我们,渴望进入社会,渴望成功,渴望做出一番成绩,渴望得到认可,渴望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当这些愿望一件一件实现或者向它们靠近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其实享受简单和享受过程才是最有意义的,才是最快乐的。脚步慢下来,学会享受青春,享受成长,享受文学,不要去管它好不好。现在的很多作品虽然粗糙,但是它却是新鲜和光亮的,不要否定自己,不要怀疑未来,你急或是不急,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它都会如期而至。

我曾经预估,“90后”作家们要出场了!

为此,我制作了一个“中国十大九零后作家榜”,并出版了中国校园文学史第二版,和一本作品集,叫做《出名要趁早》。我愿意把它称为一次预热;去年,我还参加了“90后”作家的首届联谊会活动,当时参会的“90后”作家们在作品研讨会上抢着发言、在散会后的酒桌上大口喝酒,回到家后我看到他们勤奋创作。这本有着众多作家的大型作品集,正是证明了“90后”作家们的长成,到了要结果的时候了。长大了,也说明离开了,同时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关于“90后”作家的特点,我们回顾近几年校园文学的历史,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郁秀开了个头,“80后”作家群体发力,然后到了“90后”这里,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未完全成气候。为什么呢?  打个比方,一浪打一浪,后面的一浪必须要比前一浪大,才能把他们拍死在沙滩上。所以,“90后”只有掀起更大的浪,才能形成新高潮。我想,“90后”作家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突破,我分别从三个人说起:

我看好顾文艳。我跟顾文艳约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成人礼》,这种“成人”,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顾文艳自己的“成长”;还有一个方面是她,作为一名中国女孩,在全球化时代,间接地体现着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方方面面的“成长”。

并不是说一定要出国,才能写出这类作品,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处处都有奇迹,我们要做的只是更敏感一些,更敏锐一些,在这个方面,青少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且,这个角度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源自生活的作品永远有力量。

文学形式或者题材上的创新和性格,这一点非常地难,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但是这一点又很容易,因为每一个都可以去尝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好,“90后”了解“90后”自己,了解同龄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必须由是“90后”作家自己完成。不要过多地考虑其他人,因为即便你想得再周全,看不懂的仍然看不懂。在这个方面,我比较喜欢雷蕾的文字。

另外一点,可以借助载体或在传播阵地上的优势突破。我个人感觉是,“90后”整体在网络上的表现并不突出,网络虽然偏向于浮躁和快餐、娱乐化消费,但是它也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那就是樊朔同学,笔名聪明的小疯子。她今年高考结束,马上要去读大学,但是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位13岁的小孩儿。当时她在网络有几千万的人气,粉丝众多,同时挖坑三五部,速度惊人。她很熟悉、很精通网络的特点,例如把故事讲好,例如叙事的角度,所以抓得住人。

“90后”作家们需要一位代表人物。作为一代人的写作者代表,肩负两个使命,一个是让另外几代人了解他们,一是全社会需要了解这一代人,那么从文学作品人手是最好的办法。对于“90后”作家来说,这是被动的;对这一代人来说,他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主动的。

每一次看湖南卫视的快男超女节目,我就会有一种感慨,什么时候,年轻人的文学也能像音乐这样被万众瞩目?

在这其中,我能为大家做的是:一个运动的支援,一本文学史,一些理论上的支持,以及,这么一本作品集。

从1998年参加工作起,我有幸广泛接触到三类写作者,一类是学生作者,一类是网络作者,一类是传统文学作者。先说最后一种,在我的理解中,我们目前所谓的传统文学是偏离传统的,拿小说来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是“四大名著” “三侠五义”《聊斋志异》等等诸如此类,这比纯正的、被历史检验过的、有生命力、真正意义上中国小说拿到当代文学上只会被列为通俗小说,这使我对当下的文学传统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网络写作的特点决定了发表在网络上的作品如果想红,那一定要先从讲好故事开始,或者作品一定要有吸引力。在此前提下,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眼球文学,一种是好看耐看而且有品质的文学,怎么检验呢?不用担心,网络提供了一种大浪淘沙的环境,纯眼球文学只会昙花一现,而有品质的作品会流传下来,被无数人阅读、传播,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然后,再谈学生作者,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我对校园文学的定义。有人说,学生的作品还算不上是文学,那就又回到刚才我所提到的传统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话题上来,我想反问的是:文学的标准是谁定义的?有人能回答么?反正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说,不是我定义的。但是我从2003开始,就在尝试定义一种文学,那就是校园文学,与其说是定义,不如说是突围、解套,因为这种文学在此之前一直被忽略、无视、冷落,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它确确实实地存在,而且声势浩大、此起彼复、生生不息、无比繁荣。在那些带着商业或者官方背景的活动后面,我们应该看到小芽刚露尖尖角,在这个小芽下面,是校园文学的肥沃土壤,有广大的同龄人读者需求,有社会的养分、水分、阳光在支持。

我想真正的文学传统来自于创作现场,来自于读者选择,而不是理论专著,所以,我们所有用心写作的朋友们有理由自信。

我并不是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大家,只是希望学生作者们有一种宽阔的视野,不要受所谓专家误导,这是上一代非著名“80后”作家对新一代有机会出名的“90后”作家们的文学忠告。

“校园文学”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校园文学,指的是“校园里的文学”或者“以校园题材为主的文学”,但这是狭义上的校园文学。

广义上的校园文学,也是本书中所指的 “校园文学”,是指以学生作者为创作主体的文学,是一种建筑在校园生活或青少年成长心理基础上的文学。它的主要读者群体也是学生,它适应了学生们的成长需要,是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文字、是文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除学生写作以外,部分成人作家创作的以学生为本位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被称为校园文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成长被不经意地忽视,而随着社会发展,他们的成长开始被重视、被发现,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学生们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成长的需要和成长的需求,他们不再满足于教育提供给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需要一份能与这个时代接轨的精彩的成长,“校园文学”也正是肩负着这样一种使命发展起来而且日渐繁荣。

在笔者看来,校园文学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园文学”是发现成长,并建设成长的最好方式,它能有效地协助学生完成青春期的成长,提升成长质量;其次,校园文学让青少年作者关注成长和内心,更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我,认识自己;同时,校园文学与现代教育相辅相成,例如提高写作能力,配合教育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另外,校园文学作者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类文学活动,拓宽视野、接触社会。

校园文学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求,参与人数众多,市场也给予了最积极的响应,各类校园文学读物数不胜数。但是,与校园文学的繁荣极不匹配的是,查阅各类出版资料和论文数据库,对“校园文学”做出准确定义,给校园文学一个名正名顺的身份证明,以及对校园文学做出理论研究的人少之又少,这完全是一个空白的领域。拥有我国最广泛读者群体和人数最多的作者群体的特殊队伍,虽然被市场接受和认可,却一直被各界忽视和冷落,这是不正常的。这正是笔者从事本项研究的重要原因。

校园文学虽起源于作文,但大多数校园文学又明显区别于作文,它是以“文学”为主要出发点,它等同于儿童文学、网络文学等文学类别,是文学中的一个独立分类。

长期以来,评论界与文学界习惯将学生们创作的、超出传统“作文”概念的作品归类于“儿童文学”,例如那些在文学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或者正式出版的学生作品,最典型的像郁秀的《花季雨季》,被列为“儿童文学”作品并获得国家级的儿童文学奖项。但是实际上,这种划分、归类并不完全合理;随着近几年校园文学的兴旺发达,有一部作品又被称为“青春文学”或者近几年喊得很响亮的“‘80后’文学”,然而,这些概念和定义始终模糊、尴尬。

在“文学”的分支下,“校园文学”特有的作者、读者、作品题材和主题定位更加细化,这一点,可以从校园文学的发展历史中看出来,笔者曾将中国的校园文学作者分为五代人。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学”可以追至“五四”,北大钱理群教授对此有研究: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创始期的现代文学就是一种校园文学,它的早期主要作者与读者大都是大、中学的教师与学生。”这是中国校园文学的第一代人。

20世纪70年代,十来年文学的萎缩也让校园文学无所建树,此间的文学运动与大学互哺关系全面中断;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时期,校园文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中国校园文学的第二代人浮出水面。这个时期的校园文学以诗歌为主,作者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受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朦胧诗”的影响,释放着自己因历史原因失色的青春声音。

校园文学的再次兴起,是笔者经历过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校园文学的第三代人也在此期间形成:当时,一度被贬斥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学生作品已经在图书市场不时出现,但品种不多,印数也不大,有个人诗集、个人作品集等;真正占据校园文学市场的是正规的、主流的青少年报刊,例如《中国校园文学》《语文报》等,相比成人文学刊物发行量的逐年下滑,这一类报刊的发行量却在逐年上涨,众多文学少年们以在这些报刊上发表作品为荣。

20世纪90年代头几年出场的第一批校园文学作者,大多出生于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与校园文学作者的年龄结构相关,他们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4岁至20岁之间。但由于市场为他们提供的出口过于狭窄等原因,90年代初期的校园文学作品总地说来还形不成气候,其影响仅仅限于爱好文学写作的部分青少年,没有在社会上构成热点,但是它对后来的学生产生了一种文学启蒙作用。

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世纪交替时期,中国文坛出现了热闹异常的“少年作家当家”现象。学生写作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校园文学再一次成为社会、青少年们的宠儿,出现了许多有较好文字表达基础和自由鲜明思想的优秀作者,这是中国校园文学的第四代人。这个时期的校园文学主要以长篇小说为主,在以《花季雨季》为首的校园文学为图书市场提供了一个参照的前提下,这一次市场给予校园文学积极的配合,校园文学作者逐渐地呈现年龄越来越小、书越写越厚、发行量越来越大、深受广大学生读者喜爱等特点,校园文学图书品种逐年增长。这一场学生写书热、这种文坛“少年作家当家”现象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争议不断、褒贬不一……新世纪之初,尤其是2004年底到2007年,已经成长起来的一批少年作家再次掀起一个校园文学高潮,除了传统的杂志、图书出版舞台,网络在此过程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后,就是以“90后”作家开头的校园文学第五代人,和他们走得越近,我就越不自信,我曾经说过,我对新一代小朋友们心怀敬畏。现在对他们下定论还早,甚至连进行评论也为时过早,因为他们刚刚开始,不过,有一点非常肯定,他们必然会成为《中国校园文学史》里的主角之一,他们的故事和作品,是“现在进行时”、最鲜活生动的《中国校园文学史》精彩章节,他们必定载入“史”册,这一本专属于学生作者的“文学史”。

分析中国校园文学的繁荣,去除商业因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是校园文学作者们作为“个体”单位的觉醒。这种觉醒是伴随着蓬勃而强烈的成长感觉和一日千里的社会变化而产生的,是在转型期、在中国第三次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独特的生活、自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第二,文学成长环境的形成。例如出版界和报刊媒体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和一个不受成人控制的话语空间;第三,是教育环境也得到极好的改善。学生们的艺术个性也获得了相对宽容的空间,学生问题和成长问题受到关注,同样也极大鼓励了学生们文学写作的萌动和热情,这种萌动一发不可收拾,只能越来越兴旺,不可能消减,而且不仅仅限于文学,成长激情和青春色彩还将被化解于其他艺术形式。

一批批校园文学作者依靠着对成长的关注、发现、发掘、创造快速成长起来,并迅速地形成声势,却又快速地消退,成长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回首历来的校园文学发展高潮,会不可避免地发现曾经有那么多闪耀的名字消逝过去,他们逐渐分布到了社会中需要他们的位置,或者进入到了他们需要进入的角色。总结历年历次校园文学发表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出现的最闪耀的代表人物都需要两三年的酝酿,但这又同时使校园文学进入了下一个成长期、持续着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这才是一个正常发展的阶段,这时候的校园文学,孕育着一个大繁荣,这个阶段容易产生更多杰出的作者和更多的校园文学经典。“校园文学”以它轰动而又独特的出场,开始弥补文学家园和精神空间“成长”内容的空缺。校园在,青春不老,成长还在进行,那么校园文学的生命活力和激情就将一直存在!

阿里歌歌

2011.11.11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90's大合唱(90后作家群校园文学代表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里歌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18817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5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