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彼得·布鲁克访谈录(1970-2000)/剧场和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彼得·布鲁克的作品捕获了全世界观众的心,因而,他也被公认为是当今西方戏剧界最重要的导演。

在这本书里,这位不懈的探索者和作者毫无拘束地谈论着他的主要作品,比如《仲夏夜之梦》、巴黎中心的建立、他在伊朗和非洲旅行的经历、他里程碑式的戏剧《摩诃婆罗多》等。

内容推荐

彼得·布鲁克被誉为现代戏剧实验之父,后现代主义戏剧导演的先驱。在这本书里,这位不懈的探索者和作者毫无拘束地谈论着他的主要作品,比如,《仲夏夜之梦》、巴黎中心的建立、他在伊朗和非洲旅行的经历、他里程碑式的戏剧《摩诃婆罗多》,还有他的电影作品《与非凡男子的相遇》等,话题涉及性、政治、父亲和哲学等。

目录

《仲夏夜之梦》

创建国际戏剧研克中心

在伊朗的山巅:《奥格哈斯特》

在中心的实验

在非洲的实验

《与非凡君子的相思》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IK》《乌布》《飞鸟大会》

《卡门的悲剧》

《摩诃婆罗多》

《暴风雨》

《这个男人》

《哈姆雷特的悲剧》

回顾

致谢

彼得·布鲁克简要年表

试读章节

一直以来,《仲夏夜之梦》让人联想到的都是翩翩起舞的精灵,绿色的森林和薄薄的翅膀,奥布朗、提泰妮娅(和迫克空中飞来飞去,多愁善感地念着他们的魔咒。从戴维·加利克到马克斯·赖恩哈特,戏剧导演们已经习惯了依赖于这种令人生厌的浪漫主义传统,很少有人敢于打破常规。最终,彼得·布鲁克这样做了。他的《仲夏夜之梦》是一次深思熟虑的出发——当代的空间设计,弗洛伊德的效果,同时又忠实于莎士比亚的原文。这里没有长翅膀的精灵,虚假的月亮和银币,却给人一种质朴的视觉美感——是献给莎士比亚这位“诗人、疯子和爱人”的一份快乐的礼物。

布鲁克的《仲夏夜之梦》在一个非常明亮开放的白色舞台上演出,最上面是走道,让入想起莎士比亚的时代,但是精灵们的穿着打扮却没有任何时代特征,她们穿着灰色绸缎的休闲裤和衬衫,背景音乐播放的是理查德·皮斯利用非洲鼓、管钟、伊丽莎白时代的吉他弹奏出的无调性音乐,就像是敲击板和金属片合奏出的声音,和中国人在戏院里的动静有几分相似。在墙边,则是消防队员的梯子,在梯子上,演员们上上下下地奔跑、跳跃和表演。

这里的森林并不是一个“野生香草茂密生长”的地方;这里的森林有树,树上有金属线从上面的走道上垂落下来,就像一个任性、健壮的男精灵在两对雅典情人之间撒下的一张鱼网,这对雅典情人穿着红蓝相间的扎染衣服,显得很摩登。

全团的演员都没有化妆,他们穿着白色的缎子斗篷——时髦浮华,精力充沛,得意洋洋——在鼓声中开始他们的表演;每一个演员出场时,他们都会向观众鞠躬,以表示演出正式开始了。在白光下,魔幻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奥布朗和迫克不再站在地上,而是在空中飞来飞去——就像突然出现一道闪电,他们的衣服一瞬间变成了黄色和紫色——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水果汁放在一个银盘上,顶在一个魔术师的棍子上旋转。提泰妮娅,穿着引入注目的绿色绸缎,躺在一张猩红色的鸵鸟绒床上,在空中轻轻浮起,像是在打秋千。有一个身材健硕的傻瓜,像一个拳击手,长着一只小丑伯特·拉尔(似的鼻子,穿着条纹汗衫和工人的木底鞋,让迷人的皇后安心睡下。在这高潮段落中,性玩笑和反讽性动作被用来表现这对奇怪的夫妻。

最让人惊讶的一幕是:奥布朗和迫克在空中飞翔,在大约三十英尺的高度互相投掷西方的花朵——光盘。还有一个场景是:迫克踩着高跷,奥布朗则用一根长绳悬荡在天花板上,他紫色绸缎的长袍在空中被风鼓荡开来,以庆祝他的妻子和一个傻瓜的结合,其余的大部分演员在整个婚礼过程中都端着纸盘子,在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的伴奏下,向空中抛洒婚礼上的五彩纸屑,留下淘气的迫克用扫帚和铲子把舞台清理干净。

《仲夏夜之梦》表现的是暧昧的爱情、性欲的不确定性、怪异的下意识图景以及爱的疯狂和迷乱。当然,“这些凡人是多么愚蠢”这一段落在整部戏剧中是必要的部分,而名为“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这一段落则强调了这一惊人作品的本质。

1971年,我在巴黎他那间漂亮的寓所里见到了彼得·布鲁克。穿着长袜的他随意地躺在一张低矮的橙色睡椅上,睡椅两边靠着墙,一边墙上有极好的阿富汗挂毯,另一边则是他四岁大的孩子所做的绉纸拼贴画。在我们的交谈中,他回忆起他和萨莉·雅各布斯(sally Jacobs)——他的舞美和服装设计师——创作《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的过程。

怎么会开始着手《仲夏夜之梦》这个计划的?

我和萨莉·雅各布斯是在纽约开始创作这部作品的。我们当时说,我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剧场空间——在这里,剧场性得到赞美。但是又没有任何东西强加在一个事实上的故事框架之上,也没有任何服装上的设计强加在演员的艺术处理上。它是纯粹功能性的,以一种戏剧的方式来呈现。场所成了这样一个所在:它不会讲述任何故事,但是却能让一些非常难以表现的剧场行为展现出来。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健身房似的场所,它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东西——它必须是一个空无——在这里,人们可能在绳子上,在地上,在空中,他们可以跳跃,摇荡,悬挂,飞行,蹦哒和年跑。这就是空间。

我知道你总是喜欢在一个空荡荡的舞台上表演话剧,《仲夏夜之梦》是你的这一习惯的延续吗?

是的。我们确实是这样来考虑的。一个空荡荡的舞台有什么错吗?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在舞台上摆放上各种道具?我们为什么要穿上各种各样的衣服?虽然萨莉是位杰出的舞美和服装设计师,但她却是在戏剧舞台上使用“工作服”的第一人——如果她这样做是正确的话。在美国——在一部关于越南的实验性作品中——她抛弃了一整套戏服而转用牛仔裤。因此,在彩排的时候,我们看到,穿着工作服的演员们更接近于越南的真实状况,与这部分主题也更为切合。从这部剧开始,我们采用了空白舞台和穿着工作服的演员,我们开始这样做了。这有什么问题吗?穿牛仔裤和羊毛衫的演员。在《仲夏夜之梦》中我们没有这样做是出于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因为这部戏没什么别的问题,就是还不够好玩。斯特拉福大厅的空白舞台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否定性的艺术宣言。演员们穿着自己的服装——这并不是这次狂欢的出发点。我们正在为《仲夏夜之梦》创造一次狂欢的庆典。我们不要一个宽敞、刻板、简陋、空荡荡的荒凉之地。我们只想要一个小小的场所,我们要一个小小的疯狂的场所,所以我们做了一个运动室。

其余部分是如何与之相配的——秋千和其他道具?P10-13

序言

彼得·布鲁克,他的作品捕获了全世界观众的心,因而,他也被公认为是当今西方戏剧界最重要的导演。他具有革命性的作品《马拉/萨德》和《李尔王》,他在空中演出的《仲夏夜之梦》和反传统的《卡门的悲剧》,他的《这个男人》和《哈姆雷特的悲剧》,以及长达九小时的印度神话杰作《摩诃婆罗多》使他成为一位能吸引不同类型观众的艺术家。在一个对剧场艺术的兴趣转向银幕的时代,当代著名电影导演执导的最新作品似乎比戏剧更具活力,但是彼得·布鲁克的首选仍然是剧场——通过演员和观众的现场交流,来找寻表达的场所。为了将他的努力更进一步,1970年,他在巴黎成功地将国际戏剧研究中心发展成了一个灵活的非专门性的团体,它是文化、气质和风格的融合——一个标榜自由和多元化的剧团,同时也将传统和普通人的感受合二为一。他的剧团在巴黎演出期间——甚至在那之前——布鲁克早已成了剧场艺术保持持久生命力的一个象征,他向世人表明,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只要他有勇气,目的纯洁,坚信艺术的价值,他就能达到怎样的可能性。同时,这也是布鲁克的人生和作品的写照。

……

在每一次对话中,布鲁克对我讲述了他的艺术目标和理念,以及他对戏剧性的选择及其背后的理性缘由。在我们对话的过程中,我能够很容易地追寻他的艺术发展历程以及他对于不同作品所做的演绎从而达到的不同效果。他的一生都在探索,他向我解释这种探索意味着什么?以及对他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探求有着怎样的影响。他详细分析了自己的导演技巧,他期望从演员那里看到些什么,以及他在演员和观众之间锻造一种真正的联系所做的长期努力。这些故事和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他对此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也对我谈及伊朗、非洲和印度之行在这个意义上对他的重要性。但对莎士比亚的热爱总是居于他作品中的核心位置,他总是说,莎士比亚是他效仿的对象。他说过,他组建巴黎国际戏剧研究中心和剧团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让剧场成为表现喜剧和悲剧、严肃与轻佻、粗野和神圣的场所——类似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所追求的目标。

我和著名的彼得·布鲁克有过多次会面,我知道他这些年来一直过着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他是一位可敬的朋友、一位良师益友、一位导师——一个真正非比寻常的人,对我来说,他是一位完美的艺术家。

纽约

2002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一位是二十世纪少数几位真正的戏剧革命家之一,一位则是美国先锋戏剧方面最重要的作家。倾三十年之力,深入对谈,才有现在这本迷人、让人激动的访谈录存世。这真是本好书。太棒了。我喜欢它。

——《纽约时报》评论家克利夫·巴恩斯

我和布鲁克见了面,我看他的戏,和他交谈了一次。戏剧圈里的作家和导演,和彼得·布鲁克真正接触过的没多少人。他对中国的戏剧还挺感兴趣。他来看我的戏,看完之后提出和我交流交流。我感到兴奋的是什么呢?他在戏里的表现手段,吸收了很多东方的元素。包括当时我就对他说:“我在你的戏里看到很多东方的元素,我感到非常高兴。”他说:“我是很喜欢东方的。”

——中国戏剧导演林兆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彼得·布鲁克访谈录(1970-2000)/剧场和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玛格丽特·克劳登
译者 河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9881
开本 32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6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15.7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3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