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系博源基金会之“博源文库”的一个系列。本套丛书总序由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教授撰写。
高全喜、张伟、田飞龙编写的《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是该系列中的一册,收录“法治中国的现代性渊源: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百年法治的回顾与展望”等文章。
| 图书 | 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博源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系博源基金会之“博源文库”的一个系列。本套丛书总序由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教授撰写。 高全喜、张伟、田飞龙编写的《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是该系列中的一册,收录“法治中国的现代性渊源: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百年法治的回顾与展望”等文章。 目录 第一部分 主题 导论 第一章 法治中国的现代性渊源: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一 古今中西交会之际的时代背景 二 康梁戊戌变法 三 晚清立宪运动 四 辛亥革命 第二章 共和之初建:失败的遗产 一 《临时约法》及其宪制局限 二 袁世凯及其帝制企图 三 军阀政治、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三章 党治之兴衰:一党训政与现代法治的转型 一 党治之渊源 二 训政之蜕变与宪政之曲折 三 威权政治的转型 第四章 革命港治之浮沉:从“共同纲领”到“七五宪法” 一 “废旧法运动”与新中国开元 二 革命法治中的“形式法治”辩论 三 “五四宪法”:从未生效的“新衣” 四 “七五宪法”:继续革命的最后“辉煌” 第五章 面向常态的转型法治:改革与治理 一 转型法治的二元构成与运作机理 二 根本法治:从司法独立到宪法司法化 三 具体法治:从私法优先到公法崛起 第六章 百年法治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专题演讲 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在“燕山大讲堂”的演讲 第三部分 相关链接 中国的法治主义:背景分析 晚清新政如何催化辛亥革命 法的中国性——“五四宪法”制定的背景 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制度与文化的百年进化 重新认识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问题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博源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全喜//张伟//田飞龙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29199 |
| 开本 | 20开 |
| 页数 | 34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8 |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5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920.0 |
| 丛书名 | 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8 |
| 宽 | 151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