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于丹趣品人生
内容
试读章节

生活的艺术

看到这些数据,让人想起上个世纪初一位著名的大学者,一个以幽默享誉世界的中国人——林语堂先生,他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叫《生活的艺术》。

他在书中写道:“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以此来描述中国人和美国人巨大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古国。历史上,中国人是以悠闲的生活方式著称于世,我们不那么汲汲营营,忙于牟利赚钱;相较而言,美国人过分期望事业的成功,过分讲求效率,过分守时,这似乎是美国人的几大恶习。

话语中有一些调侃意味,但是,时隔不到一个世纪,中国人在世界上拥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了。

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先生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哲学的最高目标,也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个哲学目标,让我想起近两年来,中国政府在整体上追求发展的同时,也提出降低GDP的增长速度,提升幸福指数的社会目标。事实上,我们与这个目标正背道而驰,幸福在当今社会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人们追逐成功,而成功却无法带给个人生命价值的全部满足。我们缺少了一点意趣、一点闲情,缺乏与家人共处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成功者不免苍凉荒芜。

什么是中国人的理想呢?在林语堂看来,中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

话题开始之前,我想先说一说为什么自己如此喜欢林语堂先生。

上上个世纪末,也就是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漳州一个叫坂仔村的村落。他的父亲是牧师,所以林语堂从小就信奉基督教。他在厦门读完中学后,来到上海,进入圣约翰大学。

大学毕业后,这个掌握熟练英语的男孩向父亲宣告,自己不再信仰基督教了。他说:“如若一个人承认行善的本身即是一件好事,他即会自然而然将宗教的引人行善的饵诱视做赘物,并将之视为足以掩罩道德真理的彩色的东西。人类之间的互爱应该就是一件终结的和绝对的事实。我们应该不必藉着上天第三者的关系而即彼此相爱。”

他将宗教看作是阻挡给予世界爱的一层隔膜。

离开圣约翰大学后,林语堂受聘清华大学任教,随后又赴美国、德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他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是研究中国古代语法和音韵的。这样一位站在世界思想前沿的学者,却坚持在西洋教育体系下,研究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他一生用英文写出了《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苏东坡传》、《武则天传》等大量优秀作品。

林语堂先生了解西方思想,热爱中国文化,既是一个人文学者,又是一位科学爱好者,曾发明中英文打字机。这样一位伟人,他是如何自我评价的呢?

他自称是“西洋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意指在思维逻辑中,尊重西方的基本思想体系,在心灵的归属感中,他热爱中国——这个悠闲的、睿智的民族。今天,当我们重读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会发现他是多么强调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啊!

现代人的生活,有太多太多的选择;现代人的头脑,掌握了太多太多的知识;现代人的思维,充满了太多太多的逻辑……可是,却丧失了许多许多东西——我们充实了大脑,却丧失了心灵。

如果你翻开字典,找到心字底或竖心旁的字词看一看,就会发现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你会看到,中国汉字中有如此多的字与“心”有关。比如说思想的“思”,就是“心田”所在;比如说感恩,从心而发,因心而起,才叫恩情;比如说慈悲,也是源自内心。

汉语里还有一些与情绪有关的词汇,也与心有关。比如着急的“急”,是心里的;思恋的“恋”,也是心里的;焦虑、顾虑的“虑”,还是心里的;还有怀念的“念”、患得患失的“患”、厌恶的“恶”、容忍的“忍”……都是以心为底,在心之上,都与心有关。

再来看看竖心旁的字词。

憎恨、惭愧、忏悔、恼怒、惶恐、惬意、憧憬、懒惰、懈怠……“心”在旁边站着,说明一切正面和负面的情绪都是心理导致的。这些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

性情是从心的,“心”的外边加个“门”,就烦闷的“闷”。只要一颗“心”还在,我们就有“思”有“感”,就有“性情”,有自己的“憧憬”。这颗“心”要是“亡”了,那就是“忘”。真正的忘记,是指那件事在心里已经不存在了。

更有意思的是“亡”和“心”的另外一种组合,竖心旁加一个“亡”,是什么字呢?大家都知道,是“忙碌”的“忙”。许多人忙忙碌碌,忙得没有时间去体味心灵中那些细微的悸动,去体会生命的美妙。

这是汉字描述的心灵生活,是汉语的美妙之处,也是中国人生活的情趣所在。

虽然中国古代知识中没有西方现代科学对人体器官功能的精准定义,但是我们有属于中国人的感性描述。这看似天真的说法,却代表了中国人的情趣。

中国人恭维人时往往会说,“哎呀,你一肚子学问”,文雅一点的说法是“满腹经纶”。看一看,人的整个腹腔都可以用来装学问的,是不是很有趣?

中国人发愁时会说“愁肠百结”、“肝肠寸断”,老百姓将后悔形象说成是“悔青了肠子”。在中国人看来,肠子不仅仅是用来消化的,也参与到我们的心灵生活之中。

中国人讲真话称为“肺腑之言”,民间说法是“掏心窝子”,肺和心窝不仅仅是用来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也参与到待人的真诚上。

这就是中国人原本的心灵生活——用五脏六腑支撑着一颗心,如此天真,如此真诚,如此感性。

林语堂在其著作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现实加上梦想,再加上幽默,等于智慧。人们常说,一个人要脚踏大地,头顶天空,就可以去实现理想了。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元素——幽默。

如果我们顶天立地,生命将不失崇高,但是它轻盈灵巧吗?

如果我们忍辱负重,人生将有所沉淀,但是能举重若轻吗?

我们能否多一点幽默,以化解苦难?

我们能否多一些悲悯,融化僵硬的心灵?

缺少这些元素,无论如何都称不上是智慧。

回头仔细看一看,中国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直至上个世纪林语堂所处的年代,中国人依然生活在悠闲自得之中。21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建功立业的伟大时代,但这也给每个人带来成功奋斗的压力,带来了生活的焦虑和困扰。这似乎是社会发展的代价,个人成长的代价。但这能成为我们放弃悠闲情趣的理由吗?P4-9

目录

第壹讲 一山一水一世界

 生活的艺术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我”到哪儿去了

 且停亭中且停停

 山水入怀,生命浩荡

 亲山临水听鸟鸣

 山水四时,人生四境

 嚼一嚼菜根的香

 发现那些“不亦快哉”的瞬间

 你的现在在哪里

第贰讲 茶味(上)

 茶圣陆羽

 一碗清茶,十年尘梦

 一碗见人情

 喝出一盏茶的前世今生

 且尽卢仝七碗茶

第叁讲 茶味(下)

 清醒之茶:洗尽古今,常喝不倦

 欢愉之茶

 忧伤之茶

 气节之茶

 绿茶

 乌龙茶:半入松风,半入丁香味

 普洱:能喝的古董

 吃茶去

第肆讲 酒品(上)

 人生之酒

 清醒之酒

 人心之酒

 清醒之酒

 缓冲之酒

 智慧之酒

 豪情之酒

 勇武之酒

第伍讲 酒品(下)

 酒隐阮籍

 醉侯刘伶

 酒圣陶潜

 酒仙李白

 杜甫:且尽生前酒一杯

 “醉吟先生”白居易

 “把玩空盏”苏东坡

 《汉书》下酒苏舜钦

 酒中之禁

 酒中之雅

第陆讲 琴趣(上)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孔子学琴

 伯牙学琴,以无为师

 命若琴弦

 以琴正心

 蔡邕救琴、听琴、抚琴

 蔡文姬的胡笳悲歌

第柒讲 琴趣(下)

 魏晋风骨琴上听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抚琴七忌

 且陶陶,乐尽天真

 指端自有雄兵百万

序言

做一些无用的事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啦?

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

困惑时间长了,就要找一些答案。

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看,还真没用。

从这个时代的追求来看,升官、发财、出名,要做就要做与此有关的事儿,因为有用,而一个人喝喝茶、喝喝酒、听听琴,实在没用。因为,一个人在那儿,既不创造财富,又不营造关系,于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甚至被当做是可怜的。

太多有用的事把无用的事推到了边缘。人群中,人们只愿意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名片上的身份决定了哪一张因无用而该撕,哪一张又因有用而该留。有用的人被人人需要,人群中有趣的人也就越来越少,甚至时间长了,我们的人生都开始干涩无趣起来。无用的事或人,真的无用吗?

2011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

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阳。那里的人们,人人都在为出自此地的《富春山居图》而骄傲自豪。仔细一聊,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时间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小城里的人们也在为名忙为利忙,而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耐人寻味的是,当年这幅画,黄公望正是画给道友无用师的,因此也有人称这幅画卷为《无用师卷》。然而千百年过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却是当年那无用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秃的画笔,留下的画作显赫起来,终成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并越来越为这座小城带来资金、带来财富、带来关注。一个无用的人送给无用师的画作却真的有用起来。这该是怎样的一个轮回?无用的事,真的无用吗?

远方的事,只是一面镜子;当下的路,还得要我们自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

好像什么都有了,可怎么还不幸福?

有人说,想要幸福,三个词很关键——物质、情感与精神。物质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于是,人们都想夯实这个基础,慢慢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物质目标实现了,幸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是走着走着,物质基础不差了,国家的GDP成了世界第二,小汽车的销量也成了世界第一,但钱包鼓起来的人们却不幸地发现: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渐行渐远。问题出在了哪儿?仔细想想,除了物质,情感与精神这两个层面,您关照得够吗?情感可是幸福的依靠,精神更是幸福的支柱。如果物质是正分,还很高,可情感与精神都是负分,加起来,你的幸福总分,会不会是负数?

光做与钱与权与名有关的事,看似都有用,就真的够用吗?

我也是临近中年,才知茶的好处。

如果单为解渴,茶不是最好的选择。急不得恼不得,让情急口渴的人早已弃它而去,三大杯可乐下肚,马上去忙别的。  茶也解渴,甚至更解渴,可你要给自己时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酒,我既讨厌又喜欢。讨厌的是应酬的酒,却也是周围人群中最常见的。这样的酒,往往醉了都不知酒的滋味。端着为感情为态度为利益而要大口闷下去的好酒,都替那酒可惜,好酒被当成了钥匙。

真正好的酒却让我喜欢,那往往是闲来无事或毫无目的之时,亲朋好友间的小酌,没有名头大小排座次,没有利益在酒中,杯中物才润泽了人生。

琴音更是静下来面对自己的妙品。琴为古物,音乐却是到处都有,可太多都是喧闹的背景,有多少是为你的悲喜而响起?

新闻于我,是事业是功名,可从现实的角度看,常常是必须坚持的苦役。如若没有强迫自己闲下来的爱乐时光,没有同样看似无用的喝酒喝茶甚至发呆的时光,苦役早已不堪重负。于是我逐渐明白,正是这些无用的事平衡了生活中必有的苦,甚至有时觉得这些事才是人生中最有用的事。人生是条单行线,如若只为目的而忘了过程,人生,其实才真的是苦役。

到了该多做些无用的事,为无用的事正名也为人生正名的时候了。

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做起来太难,可还是要从道理一点点说起。于丹用她的话语文字,在做这件事。

倒退很多年,她做这件事也许会被人笑话,大教授竞说些无用的事,可今天,面对茶、酒、琴,说历史照当下,却真的该成为教授应做的大事。好的知识分子,应该永远在忧心忡忡中为更好的世态人心做推动。如同好的医生,诊出了病再开药方,虽不一定药到病除,却尽了心力。忙与盲是当下的一种病,做些无用的事,是其中有益的一点儿药方。于丹这件事,做得有用,既反省自己,也提醒众人。在这个时代的折返点上,我们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受益。当然不一定是所有的聆听者,但哪怕是其中的十分之一,这提醒,这反省,都是功德。

茶、酒、琴又或其他,也都只是手段,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一些时间给看似无用的事,这才是目标。心不静,幸福来不了;人没有更多与内心对话的机会,生命鲜活不起来。总要有个机会和忙乱告别,那就从看看于丹这些文字开始吧!再然后,把这本书放在一边,把更好的人生拿起来。我想,这也该是于丹做这件事的缘起与期待吧!

内容推荐

《于丹趣品人生》内容介绍: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于丹趣品人生》带你细品人生。

编辑推荐

《于丹趣品人生》内容介绍:2011年金秋十月,于丹教授重登电视荧屏: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镜。畅谈生活感悟,到底什么才是生活?财富并不是幸福的唯一途径。没有太多钱财,也可以拥有富足人生。清茶、淡酒,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每个人都可以有的闲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于丹趣品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0410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