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11月12日天刚破晓,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问低矮的屋子里传出了新生婴儿哇哇的啼哭声,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来到了人世间。
这一年是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侵入北京后的第6年,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第26年。26年前,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迫使战败的清王朝与它先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割让领土,开放口岸,出卖主权,给英国等西方列强以片面最惠国待遇。与此同时,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分别签订了包括扩大领事裁判权、片面协定关税等内容在内的《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从此,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的社会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孙中山出世之时,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尤其是清王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再次惨败,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更加深了。孙中山出生后,西方列强又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其中比较大的就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战争,每次战争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
中国之所以会从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逐渐沦为饱受西方列强凌辱的半殖民地,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政府的腐败、昏庸、妥协、卖国不无关系。清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建立的前期也曾有过辉煌的盛世,无论经济、军事和学术方面都取得过巨大成就。然而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它则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吏治日益腐败,大小官吏贪风炽盛,营私舞弊,贿赂盛行;军队也很腐化,武备早已废弛。上自皇帝宰辅,下至督抚县令,大多是昏庸虚骄之辈,他们热衷于闭关自守,乐道于天朝大国,却不愿放眼世界,虚心向外国学习,而当西方列强打上门来,他们先是狂妄自大,以为这些洋夷没有什么了不起,一旦前方军事受挫,则又大惊失色,进退失措,以至妥协投降,和列强签订一个又一个卖国条约。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已经成了西方列强掠夺中国人民的傀儡和工具。
当然,西方列强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也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传统的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势力及清王朝进行斗争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东南沿海人民就曾自发地组织起来,反抗过英国的侵略。1851年爆发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虽然在清王朝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但却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孙中山出生的那一年,是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被曾国藩指挥的湘军攻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第三年,太平天国余部与捻军联合,分成东西捻军,仍在与清军作战。孙中山两岁时,东西捻军先后被清军镇压下去。此后的二三十年间,虽然再没有爆发过大规模反抗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的起义,小规模的斗争仍是连绵不断,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
P3-4
整整一百年前,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统治的时代,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步的新纪元。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八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十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辛亥革命开启的革新开放之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开启思想闸门、传播先进思想、点燃革命火种、推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为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动势力宣战;他们不惜流血牺牲,站在斗争一线浴血奋战;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愈挫愈奋,在失败中不断汲取和凝聚新的力量;他们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和斗争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才有了以此为开端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最终胜利。当然,我们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到他们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性,又要看到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影响而具有的局限性与片面性,这是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应当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也就是既不文过饰非,也不苛求前人。
几十年来,关于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也陆续出版了大量的图书、画册等,但仍然不十分系统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时代因素和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难免有失偏颇和疏漏。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刻,团结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并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的重视。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既可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补空白和补充资料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立下丰功伟绩的仁人志士的纪念与缅怀。
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编辑质量,编辑委员会在民革中央的领导下,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组织工作,特别是邀请了著名专家金冲及先生、章开沅先生、李文海先生担任顾问,他们在百忙之中分别对本套丛书的编辑思想、人物范围、框架体例、写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成为本套丛书能够高质量出版的重要保证。此外,参与本套丛书写作的。都是在近代历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既有对辛亥革命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功底,又有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本套丛书的出版,会对推动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对弘扬爱国主义,提高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积极的影响。
郑大华编著的《孙中山》全面介绍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以及他在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捍卫革命成果和推进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孙中山先生具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其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对真理和光明的不懈追求,和他坚持为谋求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而斗争的方向毫不动摇;其次在于他永不被困难与挫折所屈服,反而是愈难愈勇、愈挫愈奋,正是这种坚忍不拔,感动和激励着革命志士与人民大众;其精神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无私奉献,不求私利,他把任职或辞职都看做是革命和斗争的需要,而与个人私利无关,因而他可以坦然面对,从容去留……
中山精神是孙中山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读者将会从《孙中山》中汲取到营养与力量。
郑大华编著的《孙中山》是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遴选出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命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人物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功绩,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局限性,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