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姮所著的《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952-2012)》从概念界定、合理性分析、基本原理原则定位、标准诊断、渠道重塑、立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从理论上为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打造环境法学的理论基础,实践上也为陷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两难境地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全书行文流畅,结构清晰,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图书 |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952-2012)/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蒋姮所著的《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952-2012)》从概念界定、合理性分析、基本原理原则定位、标准诊断、渠道重塑、立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从理论上为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打造环境法学的理论基础,实践上也为陷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两难境地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全书行文流畅,结构清晰,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目录 绪论/1 一、选题意义/1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7 第一章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界定/21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的涵义界定/21 一、关于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定义之争/22 二、本书的定义方法/24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的特点论证/36 一、社区资源管理(cBRM)方法应该与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相结合/36 二、社区资源管理(I.2BRM)方法可以与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相结合/37 第三节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分析/39 一、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39 二、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客体/41 三、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特点/42 四、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分类/43 第二章 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历史现状及问题分析/46 第一节 历史及特点/46 一、第一阶段:实践启动阶段(从自发到自觉:上世纪70年代—1992年)/46 二、第二阶段:立法反射阶段(自下往上立法反射:1992年—2003年)/48 三、第三阶段:全面实践阶段(2004年—现在)/49 第二节 现状及问题/50 一、现状/50 二、问题/51 三、原因/52 四、表现/53 第三章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的合理性分析/56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中采用参与式方法的必要性/56 一、我国自然保护地特点的要求/56 二、居民在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中地位的要求/59 三、国际经验的启示/60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中采用参与式方法的可行性/66 一、理论分析:参与式方法对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要件的影响/66 二、实证分析:参与式方法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想/67 第四章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的价值追求及基本原则/71 第一节 参与式补偿方法对公平价值的追求/72 一、参与式方法对公平价值的协调保障作用/72 二、公平价值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意义/74 三、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75 第二节 市场补偿机制对效率价值的追求/76 一、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本质特点对效率价值的追求/76 二、效率价值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意义/78 三、效率原则的基本要求/79 第三节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对公平与效率的价值追求/81 一、兼顾公平与效率/81 二、侧重公平/82 第四节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价值追求的基本要求/84 一、透明性要求/84 二、协商性要求/88 三、多元性要求/95 第五章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对补偿标准的诊断/99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生态移民中的补偿标准问题及其解决/102 一、自然保护地生态移民中的补偿问题/102 二、自然保护地生态移民中资源产权补偿的必要性/104 三、自然保护地资源产权补偿的障碍及其克服/105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资源征用中的补偿标准问题及解决/119 一、自然保护地资源征用中的补偿问题/119 二、自然保护地资源征用中市场价格补偿的必要性/120 三、自然保护地资源市场价格补偿的障碍及其克服/123 第六章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对补偿渠道的重塑/13l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重要渠道——生态旅游/131 一、生态旅游的界定/131 二、生态旅游作为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渠道的合理性/133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补偿渠道中存在的问题/136 一、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中居民利益保障问题/136 二、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中生态效益保障’问题/137 第三节 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补偿渠道的重塑/138 一、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中居民利益保障制度/138 二、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中生态效益保障制度/142 第七章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意义/144 第一节 国外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44 一、税收手段/145 二、公共财政手段/148 三、市场手段/150 第二节 国外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151 一、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下的补偿通道/151 二、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体制安排/152 三、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下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155 四、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下标准的确定方法/157 五、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下的救济途径/158 六、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的政治前提/160 第三节 国际经验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制度设计的总体启示和借鉴意义/161 一、总体启示/161 二、借鉴意义/164 第八章 立法建议/166 第一节 完善《自然保护区条例》的建议/167 一、有关自然保护区域建设和管理中采用参与式方法的建议/171 二、有关自然保护区域建设和管理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173 第二节 完善其他法律法规的建议/174 一、完善与自然保护地相关的既有制度/170 二、完善与生态补偿相关的既有制度/175 结论/179 参考文献/182 后记/21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自然保护地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952-2012)/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蒋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3443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8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2.684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