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心灵的故事/野骆驼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类通过天生的感官接收外界信息,并主要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储存,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选择和解释这些信息,其中有些信息会产生行动,有些信息由于过去经验或先天遗传的提示,则不会引起行动。这就是本书作者以开阔的手笔勾勒出的人类心灵的图景。

内容推荐

本书是汉弗莱早年所著的一本旨在帮助普通读者了解心理学的通俗读本。作者用讲故事的形式,以深入浅出的例子和比喻,向读者阐释了一系列心理学知识。作者在追求通俗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并没有降低本书所阐述的心理学知识的权威性和系统性,为读者揭开了人类心灵的斯芬克司之谜。

目录

第一章 本书的目的

第二章 人类之前

第三章 婴儿

第四章 人是环境的产物,心理是外界感觉的产物

第五章 影响选择事件的关键——注意

第六章 过去如何再现于当前

第七章 人是主人

第八章 自然的生辰赞礼

第九章 日常保护与应急

第十章 心理测量

第十一章 放松身心

第十二章 病态心理以及我们对它的认识

第十三章 结束语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当变形虫遇到食物时,最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变形虫没有嘴可用来吞咽食物。所以,许多人假设把自己变成了这些小动物的话,便会不知如何将食物弄进肚子。

事实上,变形虫是把食物包裹起来吞食的。它伸出触手环绕住食物,并慢慢靠近。变形虫的身体无论哪一部分碰巧先触到食物,那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它的前部还是后部碰到了食物,这个小不点儿的生物都会覆盖上去并将之消化掉。

因而,这些就是变形虫面对它的世界所能做的三件事:避开它不喜欢的东西,靠近它喜欢的东西,把食物包裹起来。但是它并不总是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为了特殊的目的而移动。有时它只是在它居住的固体表面上漫无目的地蠕动着。变形虫的动作是这样进行的:它先伸出一片胶状物质,固定在物体表面上,然后把身体的其他部分拖过去,就像水手一节一节地爬绳子一样,又像一个人在用手划水游泳。当然,变形虫的样子只不过是每动一下就要伸出一只新触手,然后在动作结束时再收缩进体内。如果水流把它从物体旁冲走,变形虫则会毫无目的地再伸出一只触手,直到触到某个物体,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自己拖上去。

比起人类的行为来,这种小动物的行为真是简单极了。一个儿童或一个成人可以做无数的事情,而变形虫却只能做很少的几个动作。相对而言,展现在这个小生物眼前的世界也就简单得多了。正因为其动作少得可怜,因而其世界也仅仅是一个大玩意儿,其中包含着那些可以让它爬来爬去或者可以吃掉的东西,还包括那些可以牢牢托住它的东西。

对变形虫来说,世上只有六种不同的东西。

有些人坚决不相信变形虫会和我们人类一样存在着思维和意识。他们说,变形虫的所有动作都具自发性,就像无意识地眨眼皮一样。但这一点是无法证明的,事实上,有人曾说过,和人类怀疑变形虫的意识一样,变形虫也同样有权利怀疑人类意识的存在。我们似乎有理由假设,正像这些简单的生命形式有简单的行为一样,它们也有简单的意识形式,或用惯常的说法,有着简单的思维。

但是,根据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这类小动物的思维与人类的思维相比,远非那么复杂,其差别远远大于人类制造的任何两件东西如玩具铲子与战舰之间的差异。人类根本无法与自然的多样性相匹敌。

要明了人的心智和变形虫可能具有的心智之间的差异,最好的办法是想一想他们躯体上的差异。一个是复杂无比,无数个部分为着整体而运作:有用来吸收食物并将其转化为合适的物质滋养身体的器官,有特别适于移动躯体的肌肉,有接收来自外界和身体内部信息的各种器官,还有在身体各个部分进行信息交流的精细的神经系统。而另一个则无定形,是一团变化无常的胶状物,小得用肉眼看不见,简单得没有部分之分,至多能做五六个动作。

以这样一种形体存在肯定是单调乏味的。它们也许存在着与外界极少几种可辨识的事物相联系着的意识的躁动,然而这种意识微弱且断断续续,因而它们可能只有一种指向愉快和不愉快的微弱的感觉,它只是在变形虫移向或离开一个东西时才会产生。至于由过去的记忆构成的思维,或来自经验的意识,变形虫一概不存在——它只是一个生活在温水中的混沌而惰性的生物,偶尔有迟钝的觅食活动,只在那时,朦胧的意识之光才会偶尔闪烁一下。至此,我们已经说完了有关变形虫生活的痴人梦语。P6-7

后记

《人类心灵的故事》的作者乔治·汉弗莱(George mlmphrey,1889-1966)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生于英格兰东南部的肯特郡,卒于英国剑桥市。汉弗莱于1920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1920-1924年任教于英国的美以美教会大学,1924-1947年转赴加拿大的女王大学任教,并于1942-1944年担任加拿大心理学会主席。1947年又回到自己的祖国,执教于著名的牛津大学。从1948年起,担任该校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直到1956年退休。

《人类心灵的故事》是汉弗莱早年所著的一部旨在帮助普通读者了解心理学的通俗读本。作者用类似讲故事的形式向读者阐释了一系列心理学知识,试图揭开人类心灵或意识的斯芬克司之谜。该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通俗性,二是趣味性,三是系统性。通俗易懂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并没有向读者陈述多少高深的心理学原理,而是讲述了一系列简明的心理学故事。对书中出现的一些专门的心理学概念和术语,作者也没有采用通常教科书下定义的方式加以解释,而是以深入浅出的例子或比喻来阐述。生动有趣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全书所采用的故事、例子和比喻,大多数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经过作者生动的语言加工,读起来饶有趣味,往往激起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愿望。不过,作者在追求通俗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并没有损害本书所阐述的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性。从全书的内容上看,本书涵盖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学科的系统性。

本书由我和我校心理学博士生王国芳主译。我校97级研究生吕航、郭晓薇、王靖、倪伟和俞蕾,在跟我学习“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课程期间,试译了其中的第三、四、五、六、八章初稿,这些初稿由我和王国芳分别统校两遍。剩下的八章由我和王国芳各译四章,并相互统校。我校外国语学院邵迎生先生在百忙中应邀对全书进行了统一审校和润色加工。

郭本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心灵的故事/野骆驼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治·汉弗莱
译者 郭本禹//王国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25043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