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卷所述的是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场景。20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在中国激烈碰撞时期,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中国历史这一特征,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呈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如民众所处的生活空间,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镇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面貌。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中洋并举,新旧杂存。“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的现象,即是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图书 |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卷1900-1949)(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社会生活卷所述的是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场景。20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在中国激烈碰撞时期,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中国历史这一特征,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呈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如民众所处的生活空间,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镇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面貌。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中洋并举,新旧杂存。“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的现象,即是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目录 总序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的中国 前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众生活的社会环境与基础 第一章2 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第二节 人口的分布及流动 第三节 入口问题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 劳动生活 第一节 社会新分工与20世纪上半叶社会阶层的流动 第二节 社会各阶层的劳动方式 第三节 社会各阶层的劳动收入 第三章 民国百姓的饮食 第一节 饮食的西风东渐 第二节 各地民众的日常饮食 第四章 民国百姓的服饰 第一节 西式服装的流行 第二节 各地民众的服饰 第五章 中西合璧的建筑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新建筑 第二节 各地百姓的民居 第六章 交通与邮电 第一节 清末的交通与邮电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交通的发展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邮电 第七章 精神生活 第一节 民众的宗教信仰 第二节 鬼神迷信和祭祀活动 第三节 闲暇娱乐生活 第八章 家庭生活 第一节 家庭婚姻观念的演变 第二节 城市新式婚姻的出现与家庭结构的变迁 第三节 乡村家庭生活的渐微变革 第九章 医疗保健和社会生活保障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众的医疗保健 第二节 社会生活保障 第十章生活病态 第一节 烟毒 第二节 盗匪 第三节 赌博 第四节 娼妓 第五节 乞丐 第十一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众生活水平评估 第一节 普通农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节 工人的生活状况 第三节 公教人员的生活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卷1900-1949)(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汉国//李少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764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5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95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57 |
丛书名 | |
印张 | 3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3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