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集团之争与民国政治走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编著者张皓。
国民党派系集团之争是导致国民党没有抓住多次历史机遇的重要原因,本书分别对辛亥革命、北伐后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部派系集团之间的复杂斗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具有启发性。
| 图书 | 派系集团之争与民国政治走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派系集团之争与民国政治走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编著者张皓。 国民党派系集团之争是导致国民党没有抓住多次历史机遇的重要原因,本书分别对辛亥革命、北伐后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部派系集团之间的复杂斗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具有启发性。 目录 序 历史研究的精神境界及问题意识 绪论从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次历史性机遇说起 第一章 革命阵营内的名位之争与辛亥革命的顿挫:传统政治向近代民主政治过渡 第一节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革命党人的内部矛盾与所谓湖北“二次革命” 第二节 浙江都督之遴选与更迭:东南数省辛亥革命领导权争夺的缩影 第三节 无法和谐的奏鸣曲:同盟会、湖北集团和江浙集团政治关系的演变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小结:历史巨变中的顿挫与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型 第二章 政治分会下的集权与均权之争:国民党政治走向独裁专制 第一节 政治分会设置和存废之争:是中央集权还是中央与地方均权 第二节 武汉分会的设置和取消:蒋介石、桂系对全局的角逐 第三节 广州分会的设置和演变:李济深、桂系、蒋介石复杂的政治关系 第四节 北平临时分会的设置与撤销:国民党各派对华北的角逐 小结:“北伐军起,革命党消”之下的民国政治双向演变 第三章 国民党的统治在激烈的派系集团权力角逐中崩溃:民国政治从旧民主走向新民主 第一节 《中华民国宪法》事例:蒋介石与CC系的角逐 第二节 辽沈战役事例:蒋介石与卫立煌的战略战术争执 第三节 从汉中行营到北平行营:蒋介石与李宗仁对战后全局的角逐 第四节 国共和谈下的争斗:从蒋介石、桂系、孙科相互较量到蒋桂角逐 小结:民国政治走向新民主主义 结语 派系集团之争下的民国政治走向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派系集团之争与民国政治走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皓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34117 |
| 开本 | 20开 |
| 页数 | 39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56 |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3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9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8 |
| 宽 | 151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