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情力学(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韩东所著的《爱情力学》是一本专门讨论爱情的书,分为“一见倾心”、“自我和爱”、“爱与恨”等篇章,各自详论。气息粗重,看似在进行抽象讨论,实际非常情绪化。“爱情力学”既非沦文,也非抒情性或叙事性随笔,也小像格占,文体独特。“它奋力潜入人的情感结构的深处,像心理分析,也如哲学思辨……将直抒胸臆的浓烈与理性思索的清澈奇妙地统一起来”,清晰可见那种热血奔流的状貌,由己及人,既坦诚又偏执,诗人气质洋溢全篇。

内容推荐

在《爱情力学》中,韩东穿透自我坚硬的外壳,冷静而执著地审视爱情,揭示其虚妄和荒诞,对一见倾心、本能的爱、偶像崇拜、爱情中的自我、爱与恨等等爱情活动中的心理定式或者成见,给予了颠覆式的分析。《爱情力学》是心理分析,更是哲学思辨。它是个人化的,带有几分偏执、极端,但更为直接和坦诚,并且由己及人,揭示爱情是人类普遍的难题和困境。

目录

一见倾心

本能的爱

自我和爱

爱与恨

偶像崇拜

投入感情

交谈

无是无非

对不顺手工具的恨

被伤害、爱与甜蜜感

注意和爱

读《性到超意识》

性是牺牲

我和你

再版说明

试读章节

本能的爱

没有本能的爱,或者,爱皆出自本能。本能的爱渴望一种区别,以明确自身的优越性。它不可能承认与性意识有关,因为那是向下的运动。在爱的范围内本能意味着什么?只能意味着爱自身,意味着爱。在爱之内没有质量区别,爱之所以是爱并永远是爱,仅在于它的这种纯粹性。

具体的爱并非是不可比较的——它们确有各种数量关系上的不同,但就爱这点而言它们是同质的,绝无优越或低劣的爱可言。我们或者承认有爱,或者承认爱并不存在,无法做到的是:肯定一种爱而诋毁另一种爱。

亲情、友爱、恋物和博爱即便不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不是一种爱,它们与爱情(男女私情、同性恋)有着质量上的区别。我们之所以使用相同的概念,只因为词语贫乏,但谁都知道某种根本的差异所在。在一个广大的范围内,所有这些情感的趋向都具有一致性。而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爱情的特质是排斥其他的。这里所指称的爱限定在恋人们之间,但并不是故意缩小范围,而是,不可替代和混淆的品质规定它必须如此。在这一规定下,本能的爱没有它可能的立足之处,既不可能向下陷入性本能的泥淖,也不可能向上超越爱情本身。

本能的爱是一个完全不必要的概念,它的发明者或为了感动自己,或有某种现实的企图(包括解释的企图),但它(本能的爱)无法从爱自身得到支持,其根须也不可能深入到爱的深奥莫测处——像它愿意宣称的那样。本能的爱只能从爱之外得到阐释,但这又是与它表现的内敛深入的状况自相矛盾的。

本能的爱借助于爱的自发性,启动之时的开端对它的确立如此重要。这里的强调类似于一见倾心,本能的爱可能是在同一对象之上发生的不断的一见倾心。如果它执意保持幻觉状态,一见倾心的次数一定是有限的,相隔的时间理应较长,与对象的接触也不便深入。表面和限制滋养了幻觉,使得每次的倾注都那样急不可待。与对象长期纠缠的结果必然是主动性的丧失或降低。

本能的爱寻求特殊的对象,被“天生的”、“唯一的”、“命定的”这一类煽情的词语所蛊惑。似乎对象的出现不是由某种机缘,而是由与我们内在本性相关的必然性决定的。在感情冲动下,我们大有舍此无他的感觉,就好像世界不仅刻意地产生了我们,并为了安抚我们的孤独还刻意产生了我们的另一个自我。他(她)的到来和存在是确定的,于是我们开始寻觅。这里的荒谬显而易见。变通的说法则是:有一类人是适合于我们的,而其他的人则绝无可能。他(她)变成了他们(她们),我们总算给自己的理智和现实留出一条退路。本能的爱可以针对一群人,针对人的类型,它所强调的深刻程度不禁大大降低了。

本能的爱从相处的经验中得出,相爱双方的和谐一致被认为是爱的非同一般。相似和适应性在这里被神话了。似乎差异、对立和冲突是被爱所排斥的,至少它们的加入使爱的品质降格了。本能的爱寻求的难道仅仅是一种安逸?某种由于冲突造成的紧张难道是不值一提的?被激情所启发的爱情最后被激情的平复所规定,这是何等悲哀的事!本能的爱如此,那它就是不值得炫耀的。当然,相反的激情的投入也不能作为本能之爱超越性的刻度。激情的投入是我们的应尽之责,在爱的状态中它是前提性的。

本能的爱作为一种区别,暗示了较为低劣的爱的存在。这些低劣的爱同样可以从爱的发生状态、爱的对象和相爱过程等方面加以规定。

本能的爱区别于被动的爱,它不是主动进取的结果,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动的、被诱导出来的,在最好的情况下开始于被感动。问题在于被感动之后是否有回应,如果有回应,有激情的投入,本能的爱与它所排斥的爱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我们不可能仅仅因为感动而去回应另一个人的爱,我们不可能用爱的方式去回应仅有的感动,同样,我们也不可能仅仅有爱的方式而没有爱的品质。如何开端绝不构成对过程的否定,倒是在终结之后我们意欲否定过程,于是我们借口开端的情形。如果开始之初我们就像结束之后那样清醒,知道自己仅仅被感动而委身于他人,那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罪恶。激情的本质就是迷醉,丧失清醒意识。当我们清醒之时知道迷醉而不是清醒,但并不能因此否认迷醉本身,不能因此否认爱。设想一种在清醒状态下的爱是不可能的。

本能的爱在强调对象纯粹性的同时阉割了对象,认为低劣的爱由对象以外的原因所启发。我们并不是爱上了对象本身,而是贪图某种好处,金钱、地位、名望以及被照顾的需要使我们移情于对方。对象是这一切好处与方便的拥有者,实际上我们并不爱我们所爱之人,我们不过是爱附着于他(她)的这些事物。由于受教育或文明的原因,我们忽略了对象本身的可爱,那附加的背景和虚浮的光华掩盖了本能的爱的冲动。这里需要反驳的有两点。一,对象的纯粹性是否存在?金钱、地位、名望以及某种能力属对象身外之物,那么,我们所钟情的眼神、嗓音和侧影呢?它们同样与对象具体的实在性毫不相干。所有的这一切不过是我们倾注爱情抵达对象的必要形式。如果说漂亮的羽毛之于对象更具真实性,不过说明所谓本能的爱是一种指向性欲的下降运动,因此在爱的天平上毫无优越地位可言。况且在当今世界里

漂亮的羽毛不仅是那些与身体靠得更近的东西(如气质、作风、相貌),同时也是金钱、地位、名望和能力,自我的扩张使这些成为可能。这些不同的事物激发了我们,其有效性至少是不相上下的。二,问题在于是否被激发?是否因此而投入了感情?问题和被动开始的爱一样,关键在于其后的过程。始终是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只是贪恋对方的好处而采用了爱的方式,那是不可原谅的罪恶,是欺骗和利用。当然如此一来爱是绝无可能的。

本能的爱否定过程之中的不和谐、冲突,认为以感情破裂而告终的爱是不真实的。本能的爱与一见倾心一样,趋向于一个延续的目的。一旦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受阻,激情的倾注中断,本能的爱便反过来驳斥自身,贬损和否定在所难免。它将置后的东西移前了,或移往开端,或移往过程。过程之中的种种不洁因素被无限制地放大,而爱的流动则被尽量缩减。这不过是自欺的一种伎俩,它要求证明的是:我们抛弃的东西是值得抛弃的,而我们尚未抛弃的东西是值得坚持的。

本能的爱只是在自我辩护这一点上才是真实的,才是本能的。

而在爱之中绝无那样的质量差别。爱有方式的不同,强弱之别,对象因人而异,结局大相径庭,表达上很可能还是曲折的、反向的,但爱就是爱,人同此心。

爱是对象化的激情启发和激情倾注,是虚构和创造的需要。在爱之中,能量和能量的方向是首要的,其他的则有可能出于我们的自我欺骗。本能的爱暗示它之外的爱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欺骗之上的自我欺骗是什么?是真实。唯有自认为真实的本能的爱是一种完全的自欺。

哪里有能量的方向性投入,哪里就有爱,尽管在爱之中混入了多种反对因素,试图将爱挤压回它的源泉,但爱并未受到污染。爱将他物裹挟而去,但并不溶于他物,正是爱的品质这种恒定性使我们有可能谈论它。本能的爱即是在爱之中制造分裂,因而也就取消了爱的确定性本身。

P21-2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情力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65935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1-49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191
13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