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镇物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中国镇物》由陶思炎著。这部小作,虽有二十余万言的篇幅,却未能穷尽中国镇物的属种与形态,仅扼要地作出了理论概括,并探讨了一些基本类型。好在,本书不是辞典,不求其全,因此,书中所研讨的具体镇物只是一个个权作解说的范例。读者朋友们若能从小作中多少获得对中国镇物文化和中国民俗传统的识解,则为著者所欣慰。

内容推荐

这本《中国镇物》由陶思炎著。镇物,又称“禳镇物”、“避邪物”、“厌胜物”,作为心化的器物或物化的精神,它帮助人们面对各种实际的灾害、危险、凶殃、祸患以及虚妄的鬼怪邪祟,成为一类特殊的工具和武器。

镇物以文化象征和风俗符号体现为人的心智与情感的凝聚、艺术与生活的创造。《中国镇物》对镇物的起源、性质、特征、体系、功能、演进、价值等加以系统的理论概括,并对岁时镇物、护身镇物、家室镇物、婚丧镇物、除灾镇物等类型进行了具体的研讨。书中引证了大量的有趣实例,并做出了严谨的阐释。

目录

自序

导论

第一节 神秘的镇物

第二节 镇物的体系

第三节 镇物的功能、演进与文化价值

一 岁时镇物

第一节 新年镇物

第二节 端午镇物

第三节 四时镇物

二 护身镇物

第一节 护儿镇物

第二节 男丁镇物

第三节 妇女镇物

三 家宅镇物

第一节 建房镇物

第二节 宅室镇物

四 路道镇物

第一节 清路镇物

第二节 行旅镇物

五 婚丧镇物

第一节 婚嫁镇物

第二节 丧葬镇物

六 御凶镇物

第一节 禳疫镇物

第二节 除灾镇物

结语

参考书目

图版索引

试读章节

第一节神秘的镇物

镇物,又有“禳镇物”、“辟邪物”、“厌胜物”等名称,作为传承性器物文化的一支,它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镇物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在心理上帮助人们面对各种实际的灾害、危险、凶殃、祸患,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以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因此,镇物不仅是一种物承文化,更有精神的或信仰的成分,作为非实用的物态工具,体现为自然物质与人类社会、精神意识的统合,或者说,它是凝聚着心智与情感的精神性物质,即心化的器物,同时也是象征的物化精神。镇物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以艺术的、宗教的、风俗的形式而体现为文化的创造。

可以说,镇物是文化象征的产物,是巫术神话的外化,是宗教的通灵法物,也是风俗传习的符号。镇物以一定的时空条件为存在前提,与社会的文化心理及风俗传统相依存,主要发挥观念的镇辟与护卫的功用。镇物所辟克的对象多为鬼祟、物魅、妖邪、阴气、敌害之类,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并不乏妄作因果的迷信色彩。由于这种功用的间接性与对象的虚无性、方式的象征性、效果的模糊性和形制的驳杂性等并存,因此,镇物历来显得奇奥而神秘。

镇物作为传承文化的一个独特类型尚未受到专门的研究,而这一工作又是文化人类学者、民俗学者和宗教学者所不能回避的。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 Malinowski)在《文化论》中曾指出:

真正的科学只有一件任务,就是在表明什么时候对于一物的知识是完全了:在给我们一种观察的设备,及种种方法、原则、概念和词汇,使我们能用以研究实在的事物——这样才能对于事实作精细的研究及正确的描写。现在已到了完成这一科学任务的阶段,利用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及艺术学、宗教学、心理学的钥匙,我们定能开启中国镇物的迷宫,并对这一“物类”作出较为“精细的研究”和“正确的描写”。

一、文化象征的产物

镇物总以一种非实验的方式,用加工过的自然物或人工物来建立自然世界与幻想世界的同一。原始人打制的粗糙的石器、收集的兽牙和贝壳、用单色涂绘的崖画、奇妙的陶器纹饰以及精美的玉雕等,不仅仅出于美感的冲动,也寄寓了生活的热望,潜含着镇凶纳吉的追求。直到今天,动植物、日月星辰、水火、石头、身之物与人工物等还在一些偏远的乡野被用于护身镇宅、守村护路和安魂镇墓等,镇物仍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表现着人体与精神、自然的不可分割。关于物人之间的这种关系,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过精辟的论断,他指出:

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或者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同样地,从实践方面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镇物是信仰的伴物,是人性向物质的投影,它的出现与应用归属于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

美国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Leslie White)对“人类行为”与“象征”的关系作过如下的论述:

所有人类行为起源于象征的使用。正是象征,它把我们类人猿的祖先转变为人类,并使他们具有人的特点。只是由于使用了象征,所有的文明才被创造出来并得以永存。正是象征,它把人类的一个婴儿变成一个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由象征的使用所组成,或有赖于象征的使用。人类行为是象征行为;象征行为是人类行为。象征是人类的宇宙。镇物正是“人类的宇宙”中的一个部分,不论它取自动物或非生物,取自人工物或自然物,都被添加了价值判断、审美情感、道德标准和功能意义,使之突破器物文化的静态常规,通达社群与精神的文化层次。

中国古代哲学将“象”、“形”或“象”、“器”相对,《易传》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载,并有“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之说,此外,《易传》还提出“立象以尽意”的命题。可见,“形”、“器”相连,“象”、“意”相承,“器”以“形”显,而“象”以“意”隐。故而,文化象征往往表现为物理、事理、心理与哲理的统成,不易直观地识解。《老子》第五十一章所谓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早已提出“物形”之外的链式结构,点画出“物”后之“理”的驱动作用。国外学者也注意到“象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出过探求解释的路径。俄国学者普列汉诺夫在研究原始艺术时曾喟叹道:

使用象征的确在若干意识形态的历史上起着不小的作用。因此,必须部分地在使用象征中去寻找意识形态的解释。

象征表现着一定的心境、一定的动作。其实,象征与“心境”、“动作”的联系,荀子早已察知并作出了论述,他说:

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礼”作为“俗”的制度化,其仪典、基调本身就是对象征文化的借取与夸饰,实际上,所谓的“礼”是一种打上官方印记的象征文化,它因受组织与倡导,具有人为传承的推力。P001-003

序言

我生于“六朝古都”南京,长于秦淮河畔,自幼受到南风北俗的熏陶,与中国民间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还在少年时代,我就爱同哥哥及邻童们参与各类民俗活动:春日到雨花台放风筝,夏日到城墙脚下捉蟋蟀,秋日掘地槽击棒壤,冬日在火炉旁听大伯父讲书说戏。至于逢年过节,更是沉浸在浓浓的民俗气息里。直到今天,每逢过年,夫子庙的纸扎花灯,以及马蹄糕、鸡骨断(寸金糖)、欢喜团、大元宵等民俗食品,总能唤起我亲切的回忆,成为我理不清、丢不掉的节日情结。

民俗曾令我神往,也令我困惑。过年为何要放爆竹?人家门头上为何要放虎头八卦牌?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小男孩为何要到老槐树前去拜干妈?巷道口为何立块“泰山石敢当”小碑?新娘子为何顶着红盖头?除夕年夜饭上的红烧整鱼为何不得下筷子?……这些问题从儿提时代就一直萦绕心头,成为我现在写作《中国镇物》的最初的、潜在的诱因。

镇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其来源幽秘奇奥,其体系庞杂纷繁,建构镇物文化的理论,并理清它的功用与类型,实非易事。1995年春天,我领学生们去皖南九华山和齐云山等胜地作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文化考察,释道胜迹和皖南风土给了我灵感和兴致,下山返宁后我便一头栽进书屋,开始了《中国镇物》的写作,历经暑寒,总算一气呵成,如期完篇。

今奉献于读者面前的这部小作,虽有二十余万言的篇幅,却未能穷尽中国镇物的属种与形态,仅扼要地作出了理论概括,并探讨了一些基本类型。好在,本书不是辞典,不求其全,因此,书中所研讨的具体镇物只是一个个权作解说的范例。读者朋友们若能从小作中多少获得对中国镇物文化和中国民俗传统的识解,则为著者所欣慰。

民间文化是一块奇葩璀璨的园田,在其中当一名挥汗的园丁则是我的志愿。我需要鼓励,也欢迎批评,读者们的中肯意见就是撒向这块园田的露滴,它将永远晶莹而甜润……

陶思炎

于金陵三通书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镇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思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4716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3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3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6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