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言论》是邹韬奋杂文代表作。编入韬奋先生1928年至1933年写的小言论,也就是杂文,文字少则几百字,多则不过千字,是名符其实的短杂文。但是,篇幅虽小,内容却极为丰富,小中见大,多数文章都从小处入手,归结到有重大意义的结论中,是文章大大升华。社会病态的点点滴滴,国民性的林林总总,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国民政府的腐败,汉奸汪精卫、溥仪的卖国求荣,台湾高山族同胞的悲壮抗日,东北义勇军的殊死抵抗等等,韬奋先生用他的铁笔,犀利剖析,掷地有声;而所讴歌的抗暴御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彪炳千秋。
图书 | 小言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小言论》是邹韬奋杂文代表作。编入韬奋先生1928年至1933年写的小言论,也就是杂文,文字少则几百字,多则不过千字,是名符其实的短杂文。但是,篇幅虽小,内容却极为丰富,小中见大,多数文章都从小处入手,归结到有重大意义的结论中,是文章大大升华。社会病态的点点滴滴,国民性的林林总总,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国民政府的腐败,汉奸汪精卫、溥仪的卖国求荣,台湾高山族同胞的悲壮抗日,东北义勇军的殊死抵抗等等,韬奋先生用他的铁笔,犀利剖析,掷地有声;而所讴歌的抗暴御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彪炳千秋。 内容推荐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着、报刊编辑、出版家,也是我国现代报刊史上杰出的新闻评论家,他曾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等,从他主编《生活周刊》起,发表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论五六十万字,在读者中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其中尤以《生活周刊》中的“小言论”最具代表。“小言论”每期皆出自邹韬奋之手,以百字篇幅关注与民众息息相关之事,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他说这是“每周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必尽我的心理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 《小言论》依托由头,相关民生;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口语化、大众化的话语;标题新颖,吸引力强。 邹韬奋的《小言论》,总是本着一切从读者出发而写就,都是读者第一的观念的体现。他总是以述见评,从不坐而论道,非常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及接受水准。 目录 第一集 一位不嫁的女书记官…003 醋味深重…004 以后谁娶黄女士谁便是hero…005 发了一夜的财…007 柏林大学找不出这位博士…008 同德国的跷脚老太婆赛走…009 门房代理校长…010 潘老太太与中医…012 这位“跑腿”同志说得伤心…013 死后如何?…015 猫欤?狗欤?…016 募捐提倡做死人…018 一位女同志的粽子…019 半个脑子…021 糊涂虫假认真…022 急来抱佛脚是要来不及的…024 令人敬仰崇拜的女接线生…025 积毒的心理…027 猫捉老鼠的新闻记者…028 阿猫阿狗的成绩…030 奴性十足的舞弊本领…031 我们只得佩服文明国的法律…032 最后的保障…034 无耻!…035 “人家要笑的”…036 傻子太少…038 白忙了一顿…039 也许是能力的表现…041 偷偷捏捏的大学教授…042 不过被疯狗咬了一口…043 一封万分迫切求救的信…045 虽死何憾?…046 几个特色…048 无可如何的抱歉…049 多么为国争光的教育局长…051 夜大学…052 不堪设想的官化…054 中外注目中之嫣然一笑…055 争气…056 倒也没有什么稀奇…057 老头儿说老话…058 校长供开刀…060 矮弟弟也有括目的时候…061 民穷财尽中的阔现象…062 五国海军会议与中国…063 烈士倒霉…064 大光明中大不光明…066 硬…067 勉强以笑颜表示欢迎…068 匪首的思想…069 热烈后的静思默念…070 穷光蛋的公道…072 姑作未来的乐观…073 好县长…074 压倒…075 莫德惠勉任巨艰…076 张我华之殊深愧对…078 张翠凤女士和她的母亲…079 始终抱乐观…080 吕焕炎被刺中的凶手…081 敬告工商部当局…083 几死毒手的白英女士…084 浙教厅的研究部…085 留学热中的冷静观…086 赵铁桥盖棺论定…088 租界电话出卖问题的测验…089 劳苦民众的一桩丧事…090 除去非党员案缓议…091 暴行军人的爱妾撒娇…093 勇敢的中国人…094 辞去遥摄的大学校长…095 半死活的中俄会议…096 李杏花女士胜利之由来…098 一千五百万元的诱惑力如何?…099 冒险…100 欲盖弥彰的兽行…101 敬慰萧女士…102 尊意云何?…103 自觉与自贱…104 文明国的文明行为…105 悲惨壮烈的台番…106 戒慎恐惧的局面…107 痛快…108 饭桶领事应即撤回…108 励志社的祝捷盛宴…109 人力车夫所受的剥削…110 厦门当局袒荷之荒谬…111 对蒋张避名致敬的问题…111 全国图书馆之激增…112 “真金不怕火”…114 民穷财尽中的阔人做寿…115 学潮之迷…116 日对我之惊慌…117 再论学潮之谜…118 浙省政府改组中的考察费…119 查验入上海的外国人…120 注重同等学力的考试规程…120 平民住宅与阔人洋房…121 教育部的军阀手段…122 孔部长与女同事…124 教部新颁的救济办法…125 考试以后如何?…126 扩充升学预试范围的建议…127 已升且学者奈何?…128 读全国教育最近统计…129 始识中国文明…130 壮哉移民西北的先锋队…131 实业部筹划创办五大工厂…132 英雄末路犹恋虚荣…133 胡氏辞职声中之另一观察…134 赤膊甘地与西装甘地…135 先锋如何?…136 真假电影…137 日新月异的奇妙世界…138 驻华日军又逞暴行…139 所望于西陲学术考察团者…140 交通部孝敬英国吗?…141 辞官救灾的朱庆澜氏…142 失业狂潮中的怪现象…143 蚊虫苍蝇后的老虎…144 料理后事…145 蒋作宾口中的苏俄现状…146 中国看报人民的数量…147 甘地拒绝建立铜像…148 主席老师与洋奴教育…149 考试声中的希望…151 人民不许…152 华北运动成绩进步之可喜…153 民意所在…154 荣誉中的自觉…155 学潮中的负责者…156 宗族主义和国族主义…157 第二集 哀监察院…161 国人应奋起一致对外…162 附议“反对今日之鸦片政策”…163 忸怩作态何为?…164 热血民众的唯一武器…166 全民族的生死关头…167 再论热血民众的唯一武器…168 女性从宽录取…169 南开培植寒士的新事业…170 什么“幸福之连索”!…171 人见绢枝逝世…172 天灾人祸…173 甘地又来了…174 浸在水中的数万民众…175 各尽心力…176 自动赈灾之踊跃…177 汉难中的日本军民…178 人类同情的流露…179 主 因…180 谈朱子桥先生…181 无国力为后盾之华侨…182 自认为正当之处置…183 呼吁和平的实效几何…184 应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185 唯一可能的民众实力…186 一致的严厉监督…187 对全国学生贡献的一点意见…188 除自救外无办法…189 自救之准备…190 当前的重要关头…191 国庆与国哀…191 历史的教训…193 努力的焦点…194 宁死不屈的保护国权…195 宁死不屈的抗日运动…196 宁死不屈的准备应战…197 决死之心和怯懦自杀之区别…198 姗姗其来迟的和平统一会议…199 战与不战的问题…200 应有牺牲的决心和奋斗的计划…202 日内瓦的巨剧…203 前途如何?…204 夜长梦多的三星期…205 人民已经团结一致的表现…207 谁的卖国主意?…208 为民族争光的马将军…209 一党专政与一党专利…211 敬告义勇军诸君…212 我们何以尊崇马将军…213 国际间的丑态毕露…214 政府广播革命种子!…215 国联无再研究之必要…216 辟邵力子氏的狡辩…217 谁都没有责备请愿学生的资格…218。 金钱和奴性…220 日军阀的匪字妙用…221 革命政府和军阀政府的分界…222 国难与学潮…223 动静两个方面…225 嘴里手里…226 教育家的重大责任…227 逃失锦州…228 生死存亡的最大关键…229 大演空城计…230 两件轰动一时的举动…232 奉送锦州的一段秘密…233 激昂悲壮的东北义勇军…234 本庄繁奏语中最可注意的几句话…235 甚嚣尘上的绝交问题…236 创巨痛深中的曙光…237 奋斗精神的表现…238 最要不得的两种心理…239 敌之所望与我之所忌…241 外报对我之新论调…242 准备长期的奋斗…243 对于国联调查团的感想…244 可得聊以解嘲吗?…245 谁荒谬…246 评中国银行二十年度营业报告…247 与努力成正比例的效果…248 候补傀儡的名望家…250 中国究竟想不想翻身?…251 与众共弃之汉奸…252 滕烈士之身后凄凉…253 招待孝脱上尉的母亲…254 一群可怜虫…254 马占山反正…256 滥用与搜括…257 国民党与中华民国…258 中国小猫冒险出关…259 丧权辱国中的喜气洋溢…260 溥仪失却好机会…261 逐个击灭战略…262 独裁与双裁…264 掌颊罚跪的市长…265 木头大起劲…265 “应不准行”中之邮政罢工…266 万家堕泪哭忠魂…267 加重惩治贪污刑罚…269 苏俄第二次五年计划…270 中大教潮中之一段纠纷…271 日趋严重的国难形势…273 劲儿多好!…275 死路一条!…277 二万人投考的风波…279 学潮中的小题大做…280 论功行赏…281 牛兰夫妇绝食事件…282 冯玉祥与缎鞋…283 誓死周旋…284 朱子老碰着一鼻子灰…285 敬悼殉难的邮局长…286 难为了这位女博士…287 中国给日本的哀的美敦书…288 日舰护送日货…289 公意的表现…290 名犬与名人…292 暗送秋波…293 老实博士大触霉头…294 感谢状…295 匪的公道…296 大呼不好的张宗昌…297 有吉所要带去的礼物…298 做阴寿式的国耻纪念…299 家仇与公仇…300 对照下的惨状…302 不胜钦佩之至…304 为贱民绝食的甘地…305 无庆可祝的国庆日…306 监察委员的公骚…308 国联给中国的特惠…309 鸦片公卖民意测验…310 忧虑国事自杀…311 为军阀诸公铸铁像的研究…312 玩什么把戏!…313 梁作友的下场…314 思想犯罪…315 中山先生诞辰的感想…316 李顿深虑中国青年…318 第三集 翁文灏坚辞教长…321 民心背离中的胡佛…322 招商局收归国营…323 趣 剧…324 卧着拿薪水…326 临死不忘义军的徐君…327 无名英雄墓的创建…328 国府迂回南京…329 追悼殉难四童军…330 人间地狱…331 一年一度的新年…332 民权保障同盟…333 木炭代汽油的发明…335 中国又多一处王道乐土…336 又一王道乐土的消息…337 不便发表下的管见…338 幸免心理所得的反应…339 为国捐躯的安营长及士兵…340 自援式的逃命…341 江声报经理刘煜生被枪决案…342 新闻记者…343 三层奴隶…344 萧伯纳妙人妙语…346 萧伯纳的幽默…347 丢脸的问题…348 誓死抗暴与民众…349 中美海军的相提并论…351 阅报被处重刑…352 滑稽剧中的惨痛教训…353 逃军和孤军…355 惩汤呼声中的推究…356 卖身契约的签字问题…357 照八个月镜子…359 大刀吓敌声中的空军幻影…360 盛极一时的妥协空气…362 廖案的印象…363 张学良如此这般的背后…364 我军安然退出…366 姐与非姐的问题…367 废话…369 麻木…370 苦命是注定了的吗?…371 大员与鼠偷…373 择吉安置遗教…374 争辩的焦点…375 高友唐拒绝行贿…376 由抵抗而失败了吗…377 幽默文字…379 惨痛之又一幕…381 荒谬绝伦的毕业会考…383 听到胡博士的高谈…385 青年体格的检查…387 华北的和平…388 二十五位监委的涕泣…388 限制文法科招生…390 又一次的庆祝成功…391 试读章节 醋味深重 有某君在上海开了一家关于艺术的公司,声誉鹊起,营业兴隆。他自己是一位呱呱叫的新人物,有了一位呱呱叫的新式夫人。不过他的那位夫人,人物虽新,“醋味深重”!他的公司里请了一位呱呱叫的女书记,很贤惠尽职,但是“芳龄”比那位夫人小些,“照会”也似乎比那位夫人好些,某君虽是一位英姿飘爽的男儿,但是做人很正派,对于那位女书记的态度也很正当,不过他的夫人仍放心不下,平日固然天天到公司里来“监视”,最近愈觉“惊心吊胆”,竟强迫她的丈夫把那位女书记无故解职。最初某君以此议毫无理由,不许,后来因为不胜其“絮聒”,只得忍痛执行“阃令”,于是那位贤惠尽职的女书记不得不无辜失业了!真可以叹一句“冤哉枉也”!寻常的讣闻,一开首常看见“罪孽深重,祸延一…”在此处也许可以说“醋味深重,祸延某女士无辜解职……” 有一夜,记者应友人之约,在上海银行俱乐部宴聚,无意中谈起这件不平的事情,座中有一位现任某银行储蓄部主任的袁君,他说他的办公室倒用得着,问我能否介绍上面所说的那位女书记,我说倒有点认得,倘真有意,愿为介绍。当时袁君的老弟也在座,他闻言之下,即悚然警告他的阿兄说道:“你不要心花怒放,恐怕给嫂嫂听见了不免有问题吧!”袁君虽嘴里尚在“栅场面”的强自辩护,但是记者仔细看去,他似乎“面有难色”!这种地方也很可以看出“醋味”作用的厉害! 我们在美国的电影里,常可看见经理的夫人严防她丈夫对于女书记的情形,形容妙到秋毫巅,使人捧腹不置。可见就在西洋女子职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做“夫人”的对此事也不免有“戒心”的,在我国更不消说了。 不过我却有一句“忠告”的话,以为男子如果是好的,品性靠得住的,做夫人的这种“戒心”似可不必有。若男子的品性确是靠不住的,就是他的办公室里没有他“瞎来”的机会,难道他不能到外面去“瞎来”吗?(十七,十二,二) 以后谁娶黄女士谁便是hero 在上两期的本刊里面有一篇文字,题目叫做《我们怜惜黄慧如女士》,举出种种事实证明两点:(一)陆根荣不懂恋爱不配恋爱(并不是因为他是茶房);(二)黄女士不过一时受他的欺骗诱惑,并非真正觉得他可爱。最近吴农花君亲往苏州吴塔乡间探访黄女士,见女士布衣布鞋,丰度娟秀端雅,拥小猫坐于门外矮凳上。据她告诉吴君说,她和陆根荣实无爱情可言,陆亦不是可与言爱的人,惟自引起法律问题后,陆因此吃官司,她良心上殊觉不安。于此更可见黄女士已觉悟受陆之骗,不过不愿陆之因她而入囹圄,所以愿以身护。吴君问她此后方针及分娩后的行止,她说绝不再与陆根荣相处,但亦不再嫁人,当独身以终,并说分娩后即将来沪,拟再入校求学。 我们认黄女士是好女子,她一时的不幸受欺是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以促成的。这层意思,我们在怜惜她的那篇文里讲得很清楚,此处不再多说,在下此时脑际所萦回的是此后安得一个多情多义配得上黄女士恋爱的男子,挺身出来爱她护她娶她救她,安慰她的一生!倘有这样的一个多情多义的男子,真是英文里所谓hero!(此词原可译为“英雄”,但是此二字传不出原字的妙处,英文爱情剧中所谓hero,有不顾一切而护卫其爱人的可歌可泣的精神。) 我们怜惜黄女士的不幸,常联想到电影名片《赖婚》中的安娜(Anna)。这个名片原名Way Down East,在下连看三次,还津津有余味,想诸君看过的人一定不少。我们试想其中那位可爱的安娜女士,受了一个淫棍的欺骗,失身于他,养了一个私生子,后来觉悟受欺,竟为房东老太婆及社会上人所不容,伶仃孤苦,悲不自胜,到一个乡村人家去帮佣,被那家主人的一个英俊可爱的儿子德维(David)所爱,虽有一位多嘴老太婆说破她的前史,德维竟始终真切地爱她,虽赶到垂岩危瀑去冒死救她,亦所不顾。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何等令人快心的事!昔人称赵子龙全身都是胆,这种事非全身都是侠情挚爱勇敢的人不敢做,不配做! 我们十分怜惜黄女士,希望有德维其人者出来做hero! 将来黄女士来沪入校就学的时候,我们尤希望明理的教育家能诚恳地容纳她,不要装出假道学的面孔来!(十七,十二,十六) 发了一夜的财 上海每年总有许多人购买香槟票(即跑马票),希望得头彩,发横财。今年上海有刘某和他的朋友合买一张,有一天夜里将睡的时候,跑马厅里有一个向来认识他的小马夫,异常高兴地奔到他的家里告诉他一个喜信,说是他中了头彩了!中头彩的本可得到二十二万四千元,他就和那位合买的朋友对分,也可分得十一万二千元。于是他那一夜竟弄得达旦不寐!为什么呢?他想忽然得了十一万二千元,怎么办好呢?存入银行里好呢?还是存入钱庄里好?分开来存好呢?还是一齐存在一处好?做什么生意好呢?还是先造一所洋房好?他这样瞎转了一夜的念头,虽然得了一个喜信,却先吃了一夜的苦头!还不止于此!第二天早晨,他心花怒放地便往跑马厅里跑,不料调查之后,才知道他所买的号码比所开的头彩号码相差了一个数目字,那个小马夫在前一晚一时未曾听得清楚,以为先报一个喜信,将来也许有什么特赏,匆匆忙忙地很鲁莽地报了一下,弄得这位刘家仁兄好像只发了一夜的财,一文钱没有到手,所赢得的却是一夜没有睡,翻来覆去地想个不休!结果想了一场空!真是上海人所谓“触眉头”! 其实人生数十年,也未尝不可作一夜观。发了一夜的财——而且还是有名无实的财!已经如许苦忙了一夜,即发了数十年的财,更要如何的苦忙! 或者有人说:“你是个穷措大,乐得作此解嘲语罢了!”但是我却不是因为自己做了穷措大,有意唱高调,却是有感于一班人死命地弄钱,其下焉者更昧着良心干!一旦瞑目,究能带去多少?徒给不肖的子孙去无恶不作,遗臭当世。替一个机关做“账房先生”还说是服务社会;这样地做了一世的“账房”,反替社会多种孽因,何苦来! 我们以为昧着良心干的钱当然要不得,就是用正当方法赚到的钱,除自给相当的生活及子女的教育费外,应多为社会设想,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有益于人群的事情,不要情愿加入“守财奴”的队里去!不然,发了一夜的财诚然没有什么意思,就是发了几十年的财,又有什么意思?(十七,十二,二十三) P4-8 序言 王春瑜 拜读邹韬奋先生(1895—1944)的《小言论》,使我想起儿时的一些往事。我1937年4月生于苏州,但接下来就是日寇对苏州的轰炸,对南京的进逼。母亲抱着我与长兄王荫一起,坐难民船,逃往盐城建湖县水乡,父亲则继续留在苏州打工,挣钱养家。我虚岁6岁时,进了新四军创办的小学读书。读到五年级时,我有次打开长兄从苏州带回的书籍,里面有很多杂志、书籍,如《小朋友》、《中学生》、《生活》、《大众生活》、《中国地理》、吴敬恒著《帝国主义侵华史》、颜某著长篇小说《她》、高尔基《夜店》等。而《生活》、《大众生活》正是邹韬奋先生创办的。这二份杂志文字通俗,我能看懂,特别是其中的读者来信,各种各样的问题,韬奋先生都一一作答,大大丰富了我的知识,并感受到社会的复杂。读初中时,我读了韬奋先生的《萍踪忆语》,打开了我认识西方国情、民情、文化的一扇窗。我负笈复旦大学历史系后,教世界近代史的老师王造时(1903—1971)教授,是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与韬奋先生是难友,这在我的心中,增加了不少对韬奋先生的亲切感。 韬奋先生是以新闻、出版界的前驱名世的。其实,他也是中国杂志界的老前辈,在中国杂文史上留下重要一页。这本《小言论》,就是其杂文代表作。本书编入韬奋先生1928年至1933年写的小言论,也就是杂文,文字少则几百字,多则不过千字,是名符其实的短杂文。但是,篇幅虽小,内容却极为丰富,小中见大,多数文章都从小处入手,归结到有重大意义的结论中,是文章大大升华。社会病态的点点滴滴,国民性的林林总总,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国民政府的腐败,汉奸汪精卫、溥仪的卖国求荣,台湾高山族同胞的悲壮抗日,东北义勇军的殊死抵抗等等,韬奋先生用他的铁笔,犀利剖析,掷地有声;而所讴歌的抗暴御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彪炳千秋。 忝为杂文家之列,我以为韬奋先生的杂文,给我们很多启示。环顾海内杂文作家,就论述范围之博而言,无人能望韬奋先生项背。杂文如沦为时事小评论,前途堪虞。他的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虽不是什么独创,但鞭辟入里,没有深厚的学养,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做不到的。 起笔至此,不禁想起一件与韬奋先生有关的趣事。亡友出版家、编辑家、文史学者戴文葆学长,“文革”中受迫害,被发配老家阜宁县,在阜宁中学打扫厕所,掏大粪。十年前,文葆先生获得出版界大奖韬奋奖。消息传到阜宁,老乡奔走相告,说“戴文葆‘文化大革命’时在阜宁中学掏大粪掏得好,最近在北京得了掏粪奖!”呜乎,这些老乡根本不知道韬奋先生是何许人也,因此才会闹出这样大的笑话。隔膜如此,令人嗟叹。后来我在《文汇读书周报》专栏“新世说”中披露此事,引起曾彦修(严修)老前辈的注意,致电文葆先生,他特地来我家拜访,我将这份报纸送他留念。 显然,让更多人——包括普通百姓铭记邹韬奋先生,应当是新闻出版界、学术界义不容辞的事。 2012年2月13日于老牛堂灯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小言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邹韬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857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9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