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哈代乡土小说(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
内容
试读章节

羊倌所见

四个月夜的故事

第一夜

那位和蔼可亲的治安法官①——可惜他眼下已经过世了——保证这个故事的种种事实都是确有其事,他在故事开头一向都是采用很好的老式办法,先讲在某个晴朗的月明之夜,有一个神秘的身影;甚至到现在,这都是故事开场的得意之笔,如果随后铺叙得当的话。

圣诞节的月亮(他会这样讲)正在高地上展现出它清冷的面庞,高地则把它的清辉那么精密细致地反射在霜花上,只有在近旁的眼睛才能辨认清楚。而这对眼睛,他说,就是一个羊倌小小子的眼睛,他干这种活儿还是刚开始不久,当时他站在一个可以移动的小棚子里(牧民在早期产羔季节一般都使用这种小棚子),通过小棚的瞭望孔呆呆地看着外面的景物。

这个地点叫做接羔角,在大家知道的马勒伯瑞丘陵草原那片崎岖不平、宽阔荒凉的牧场上,它是其中一个有遮阴的部分。你要是从伦敦沿着税卡大道路过中威塞克斯,朝着巴思和布里斯托的方向穿过奥德布里坎,就可以直接走过那片丘陵草原。小棚子所在的这个地方,地势很高,气候干燥,除了北面以外,视野辽阔,高地起伏,数英里之内一览无遗。北面长着高高的一片粗硬的常青棘,枝杆粗大繁茂,在这一大片常青棘前面,又单独长出了一丛,中间有个凹窝,前面提到的那间小棚子,就巧妙地利用了中间这块空地支立在那儿,这样就完全挡住了四面吹来的风,除了通过那个狭窄的进出口以外,几乎谁都看不见。但是小棚子的两扇小窗前的常青棘,小枝条都被砍掉了,好使棚子里边的人注意看管他的羊群。

这片被常青棘丛荫庇的地方,四周围起了一排直立的桩子,桩子上还盘着这种多刺的常青植物的枝条,在这道围栏中间就是有名的马勒伯瑞丘陵草原,放养着八百只母羊。

南面,就是小羊倌懒洋洋凝望的方向,一个引人注目的东西耸立在那月光照耀着的一成不变的高原上,而且只有一个。它就是祭司所用的三巨石结构,由三块长方形石条构成一个门形,两块直立着,一块横在顶上像是一条门楣。每块巨石都有破损、凿刻、冲刷、敲打的裂纹以及千变万化的岁月的侵蚀留下的痕迹,但在此刻,寒月的清辉给这组巨石裹上了银装,极其优美动人,安排有致,看不出有什么毁损的痕迹。这个历史遗迹当地称为魔鬼之门。

一个老羊倌从母羊那个方向走过来,进了小棚子,在昏暗中打量了一下,便用不大高兴的口气问那个男孩:“你在打瞌睡吗?”

小小子有点怯生生地回答说,没有。

“那么,”老羊倌说,“俺这就回家去歇上几个钟头。俺看,眼下这里没有啥事儿要干了。天亮以前,母羊不需要多照管啦——它们要是需要照管,那么就太出格了。可是上头的命令是要俺们俩有一个人得留下,那么俺就把你留下啦,你听见了吗?你白天可以睡觉,俺可不行。要是出了什么事儿,你跑下去,十分钟就可以到俺家。俺供不起你蜡烛,可这个礼拜是圣诞节,大家都放假,你也快活快活,坐在椅子上打个盹,不用老睁着眼睛守着,不过得注意,每次都别睡得太长,别等那魔鬼之门的影子挪过了几尺长都还不醒,你得注意一下那些母羊。”

小男孩儿并没有肯定地回答,老人用他那根弯把牧羊棍捅了捅炉子里边的火,给他那个小伙伴关上门就走了。

自从产羔季节开始以来,每天晚上的事情多多少少总是这么个样,所以小男孩对这一番叮嘱一点也不感到惊奇,拿起几根干草在炉子上点着,自己耍乐了一阵,然后出去,到母羊和新接产的羊羔那儿转了转,又回来坐下,最后睡着了。他一向都是这样执行他的看守任务,虽然这个星期才特许他打打瞌睡,可是事实上他以前每个星期都是这样办的,睡起觉来,常常是直到早晨三四点钟那个老人的弯把牧羊棍敲在他肩头的时候才醒。

那天他醒来的时候大概是十一点钟了。他很惊讶,显然没有人叫他或者敲他就醒了,他再想想,他就认为一定是有人叫过他,尽管这个人并没有进来。他透过窗子看看那边的羊群,它们都静静地卧在那儿,和他刚才看它们的时候一样,只听得见有一点点轻微的咩咩声,并没有谁来这里打扰。他然后又从对面的窗口望出来,这边情况却不同。霜花像以前一样,在月光下晶莹闪亮,偶尔有棵常青棘在上面显得像一个黑点,远处现出三巨石门那阴森可怖的形象。但是在三巨石前面却站着一个人。

目录

选本序

羊倌所见

一八○四年传奇

三位不速之客

萎缩的胳臂

悬石坛公爵夫人

在西部的巡回裁判

奈蒂的房产

魔琴师

序言

“停一下,听,听!”

向导一说,众人在坡地小树林的入口应声站定,倾耳静听。此地是英格兰西南部多塞特郡多切斯特市东郊的上博克安普顿村。这里的林间小道直通林后的一座草顶农舍——哈代草堂。每逢举办有关哈代的学术研究和旅游寻踪活动,这是经常出现的小小场景。

“是不是听到了树的声音?”向导又问。

众人点头称是。接着,向导打开手中的小书,开始念道:“在久居林地的人心目中,每一种树木几乎都有它们各自的声音和状貌

这是哈代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绿林荫下》开头的一段。熟读它的人群中顿时发出一片赞叹。

这里并非是要描述此类旅游寻踪和现场阅读,而是企图引发我们的读者产生一种直觉,那就是哈代小说中的地方色彩,或者说乡土气息所独有的魅力。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丰碑。他生前先为小说家,后为诗人,都曾独据英国文坛一时之雄,身后留下十四部长篇、近五十种中短篇、近千首短诗、一部巨型史诗剧、一部浪漫历史诗剧、一部近六百页的自传以及日记、书信、札记、调查报告等散文杂类。他的小说作品,以其内容和风格的丰富多彩、蕴含深厚而富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且在世界范围之内影响深广;在诗歌诗剧方面的成就,更在小说之上。

哈代曾将他的小说(包括中短篇)依本人创作意图分为三类,即“性格与环境的小说”、“浪漫和幻想故事”和“精于结构的小说”。综观这些作品,它们兼有写实、批判、讽喻、哲理、悲剧、浪漫、象征、心理、现代等诸多素质,我国读书评论界,通过其中已经翻译和介绍的重要作品,诸如《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卡斯特桥市长》、《远离尘嚣》、《林地居民》、《贝妲的婚事》、《意中人》及近二十种中短篇,已经多有领会和阐析,但是在英美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谈及哈代,往往不约而同地首先提到他的地方色彩,一些权威性的论著及数据,索性将他列为地域性的作家。

地方色彩或地域性,并不是复杂的概念,顾名思义,是指作家以某一地区和居于其间的人作为故事的基本,而这一地区通常多指乡镇和外省,涉及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土著居民、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历史传说、名胜古迹,颇类似我国兴起发展于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以来流派纷呈的乡土文学。在英文中,地方色彩和地域性分别为Local colour和Regionalism,移译成中文往往通称为地方色彩,但在具体用于归属分类时,又有程度轻重之别:前者多指某一作家或某一作品带有地方色彩;后者则专指某一作家和他的作品以表现地方色彩为主要或重要内容。哈代应该说是二者兼而属之的作家,而且像美国的威廉·福克纳、苏联的肖洛霍夫、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属于最优秀的地方色彩作家之列。

先以前述他那几部我们最熟悉的长篇小说为例,它们的地理背景,主要都在多塞特郡及其周围一带,其中那些著名的主人公,包括苔丝·德北、裘德·范立、游苔莎·斐伊和德格·文恩(《还乡》)、麦克尔·亨查德(《卡斯特桥市长》)、巴思示巴·艾沃迪恩和加布里埃尔·欧克(《远离尘嚣》)、贾尔斯·文特伯尔尼(《林地居民》)等,都是这一带土生土长的平凡小人物,包括挤奶姑娘、石匠、打草工、小农人、牧羊人、小商贩等等。他们腰系粗布围裙,口吐方言土语,满心深怀淳厚天然的喜怒哀乐,浑身散发干草牛奶的芳香。哈代向来熟悉和欣赏这片乡土和居于其上的乡民,在创作时自然而然地皴染了他们的色彩,无疑他是具有地方色彩(LocaJcolour)的作家。

再从哈代的创作历程来看,他的第一部(并未发表)的社会讽刺小说《穷汉与淑女》和第二部以爱情、阴谋、凶杀、侦破为内容的情节小说《计出无奈》以及第四部浪漫爱情性质的小说《一双湛蓝的秋波》,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而从他的第五部小说《远离尘嚣》开始,他采用了“威塞克斯”作为他的小说故事的地理名称。威塞克斯本是英国古代的七个王国之一,位于英国西南部一带地方。哈代借用了这个古老的名称,并且在1912年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他那威塞克斯版小说诗歌总序中,将这一地区界定为:“北起泰晤士河,南止英吉利海峡,东以海灵岛至温莎一线为界,西以科尼什海湾为边”;同时还详述了他在作品中所移植地名的原本。哈代的全部长、中、短篇小说故事的空间范围,除个别章节涉及到伦敦以及欧洲大陆上的城市,几乎全部限定在这一地区之内;它们的主人公和其他重要人物,也多是当地土著;外乡人不仅屈指可数,而且多是电光火石般的浪游者或回头浪子。根据这些特点,又可以说哈代确是不折不扣的地域性(reginalism)作家。

表现地方色彩的作家,对于他所再现的地区和人,往往是生于斯、长于斯,正如我国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乡土作家鲁迅、沈从文、刘绍棠等一样。哈代与他的威塞克斯,是生长、生活并终老于斯的绵长关系。他出生并成长于本文开头所提的那座哈代草堂;祖父和父亲两代人都做过石匠;他们祖孙三代又是远近闻名的业余提琴手;哈代少年时代还是为挤奶姑娘们代写情书的“枪手”。他在本地小学受教育,当学徒,青少年时代除五年时间在伦敦建筑行学艺,一切恋爱、谋生、进修、写作、成家、立业的活动,都未离开故乡和附近的地区。他晚年在多切斯特近东郊自己设计建造了寓所麦克斯门,并在此定居。逝世后,他身为伟大诗人和小说家享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寺诗人角安葬骨灰的殊荣,但是按他本人遗愿,他的心脏仍葬在故乡父母妻子骨殖的近旁。

并非一切具有哈代这种经历的人,包括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作家,都擅长表现本乡本土的特色。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作家,不仅需要一般观察——体验——记忆——再现生活的能力,而且需要生就画家那种观察自然和色彩的眼睛,隐者那种淡泊致远的性情以及术士那种破解大自然奥秘的本能,哈代正是这样的人。地方色彩对于他,不仅只是普通的地理背景和烘托气氛的装饰,而且是作品中独立存在,有声有息,必不可少的活体。《绿林荫下》当中声情并茂的梅鲁斯陶克乐队以及浓密的耶鲁伯里树林看守的林问空地和农舍,《德伯家的苔丝》中绿草如茵的布蕾谷五月妇女游行会以及塔布篱牛奶场里的男女老板和挤奶工,《还乡》中苍莽阴郁亘古不变的爱敦荒原以及居于其上的乐天土著、融融祝火、壮丽古冢,《司号长》和《意中人》中的雄奇险峻、涡流激荡的波特兰海岬,都是哈代自幼熟知并永感亲切的事物。在哈代笔下,它们各有自己的声息和灵性,能传递作品中人物的思绪情怀。

地方色彩又是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一种小说艺术素质,因为构成地方色彩重要部分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美,自古至今,它总是绘画、音乐、文学诸多艺术的物件。在更重表现人生和人性的小说当中,它虽远不及在诗歌、散文中的地位重要,但也确实仍有不少小说家对它以及与它最贴近的事物情有独钟,并将它们作为自己着重、甚至独立表现的对象。《还乡》中对爱敦荒原的处理,就是这方面一个突出的例子,其中四时更迭,风云变幻,日升月落与人物的哀思愁绪息息相关,达到了和谐的情景交融,只有沈从文的《边城》一类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堪与媲美。哈代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绿林荫下》,虽然是由梅鲁斯陶克乐队的兴衰和车老板之子狄克·杜威与守林人之女范西·戴的恋爱、婚配两条主线扭结成篇,但却是以表现地方色彩为主的作品,哈代给它的副题就是《荷兰画派的乡村画》。限于本选本的篇幅,我们没有掇取这些最富乡土特色和自然之美的长篇,而是择编了足可代表哈代乡土特色某些方面的中短篇。这些作品,依首次发表时间先后排列,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是哈代的威塞克斯,故事的源本,大多是当地民间及历史传说。《羊倌所见》属于哈代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因果报应的程序,正是民间传说的典型构架,马勒伯瑞丘陵地带著名的古迹魔鬼之门附近上演的夜间谋杀悲剧,老少羊倌以及他们搭在接羔角的小棚屋,也都有独特的色彩和构图。《一八O四年传奇》是拿破仑战争时期地近海战前沿阵地科夫海湾牧民杜撰的一个小小插曲,讲故事的老羊倌坐在客店厨房的大壁炉前,边抽烟斗边追述往事,就像我们儿时坐在乡间的炕头上,听年长的人活灵活现地讲老辈子的事一样感到亲切;其中提到的走私贩酒、守夜接羔、操演练兵以及小羊倌半夜醒来,蒙咙中看到了身边站着敌国首领拿破仑等情节,都极富有民间的幽默和机智,表现了草芥村夫的勇气和主体意识。《三位不速之客》最早是作为社会小说译介到我国来的名篇,我们的读书评论界,多将着眼点置于它对英国议会改革前严酷法律的暴露和批判,而故事上演其间那所孑然独立于丘陵牧场上的村舍及其周围的天气、环境、羊倌家洗礼命名庆会上热诚淳朴的待客之道,酒席宴前陌生来客意味深长的歌唱、眼神和合唱帮腔,无不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萎缩的胳臂》借用了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套式,涉及梦境、心灵感应等一些神秘的心理和病理现象。主人公富裕农夫洛奇和挤奶女工罗达,在英格兰西南部农牧混交地区都是有代表性的土著。格特鲁德为医治萎缩的胳臂而采用巫师提供的偏方——触摸余温尚存的绞刑犯人的尸体,其令人毛骨悚然的性质,极似鲁迅《药》中为华小栓治病的人血馒头。《悬石坛公爵夫人》源自有关当地古老世家的秘闻,着重于写人性及心理,反映了贵族的为富不仁和普通人的质朴、高尚,这也是民间故事常有的主题。《奈蒂的房产》和《在西部的巡回裁判》是写威塞克斯地区普通女子的性格心理。后一篇开头提到的“城中最具英格兰中古时代风格”的大教堂,无疑是指著名的索尔斯伯里大教堂,这座城镇中心广场上喧腾热闹的集市,是这座城市至今保留的古老传统之一。贯串这篇小说情节的主要线索是衣食足而渴望爱的哈尔罕姆太太为她所庇荫的乡下姑娘安娜代写情书,从而促成了这个目不识丁的漂亮女孩与伦敦城里“白领”青年的婚事。安娜与奈蒂这类普通乡下姑娘都是略施小技而赢得了丈夫(奈蒂是通过赢得房产而赢得丈夫)。哈代是以略带幽默嘲讽的态度表现了她们那种精明、机巧而又略带狡黠的特性,这与哈代泛着理想主义光晕的著名女主人公苔丝大有距离,但却别具一种动人的亲切与真实。《魔琴师》也是一篇涉及心理及心灵感应的传奇,表面看来是个始乱终弃的故事,但是哈代通过细腻的表述,写出乡间具有艺术气质和天赋的少女卡罗琳和流浪乐师出于对音乐天生特有的理解,而彼此感应和沟通的过程,至今在这一带地区仍可常常遇到这类男女民间艺术家。

求新与独创向来是艺术创造的血液。表现地方色彩的艺术无疑具有天生接近这一艺术创造目标的优势。因为将地方的风土、人物、文化、古迹、历史、传说加以审美的再现,令读者耳目一新,心神愉悦,这就像观一幅风景民俗画,听一首民歌民乐,看一场土风民族舞,自然具有很强烈的娱乐性,以至刺激性,但是像哈代这样的优秀地方色彩作家,并非艺术创造上的猎奇者。他们表现地方色彩的最终目的,还是推出地球上和生活中的一隅,展现其中蕴含的普遍意义。诚如哈代在他的威塞克斯版《小说和诗歌总序》中所说:“人们有时认为,某些小说在一个范围有限的地方展开故事情节……因此就不能像那些场面遍及很多地区,甚至遍及地球上四面八方的小说那样,在表现人性方面包罗万象。我认为……在威塞克斯的穷乡僻壤,一如在欧洲的皇宫王室,普通家庭感情的兴奋搏动,也可以达到同样紧张的程度,而且无论如何,在威塞克斯也有丰富的人性,足够一个人用于文学。”“虽然表面看来,这些人的思想感情都带有地方色彩,而实际上却四海皆然。”①哈代看来,他的威塞克斯通向世界之路,畅通无阻。

哈代在实现这种地方与世界的沟通上,确实卓有实效。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他的小说读者中就有人开始跋山涉水深入这一偏僻落后的农牧区追寻哈代的笔踪墨迹。一向乐于寻根究底的英国人并相继展开对于哈代作品本事、环境、历史、文化的探究,形成集地域、考据、绘画、摄影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赫尔曼·李、戴斯·凯——鲁宾逊、高登·毕明菲尔德、乔安娜·布朗都是这方面卓有成就的研究者和艺术家。

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将人类带进更高级的文明,同时也对人类与自然造出了负面影响,疲于尘嚣喧哗的人,厌恶和畏惧来自各方面的污染,向往返朴归真,亲近自然,这也是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哈代的作品恰恰成了高格调的文学向导,岁岁月月将成千上万的各地旅游寻访者带到了威塞克斯。伴随这种寻访的现场阅读又大大加深了读者对威塞克斯作品的接受。中国读者,不论目前有缘无缘加入这一寻踪行列,只要不嫌编选者愚陋,不妨暂且深入这本小书所提供的几处景点稍作浏览,聊解生活之旅的疲劳。

内容推荐

  “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今年适逢上海文艺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我们重新整理出版这套丛书,奉献给新一代的读者。

《哈代乡土小说》是其中一册,收录了《羊倌所见》、《一八○四年传奇》、《三位不速之客》、《萎缩的胳臂》、《悬石坛公爵夫人》、《在西部的巡回裁判》等小说。

《哈代乡土小说》 由张玲编著。

编辑推荐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张玲编著的《哈代乡土小说》收录了《羊倌所见》、《一八○四年传奇》、《三位不速之客》、《萎缩的胳臂》、《悬石坛公爵夫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哈代乡土小说(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3498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