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鸣主编的《新中国犯罪学研究》选取的是《犯罪研究》各期中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优秀论文,研究内容涉及刑事侦查、经济犯罪、恐怖犯罪、职务犯罪、毒品犯罪、犯罪预防、犯罪矫正等各领域,并按刊登年份逐一进行编排。
本次所选辑的论文都是引领各时期犯罪学理论前沿的优选之作,这些论文关注的时代焦点,注重治理对策研究,理论阐释精辟,路径选择实务。这些论文对不同时期的犯罪学理论研究、犯罪治理实践活动都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当下的犯罪理论和实践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图书 |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第3卷2001-2010上下)(精)/犯罪学大百科全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正鸣主编的《新中国犯罪学研究》选取的是《犯罪研究》各期中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优秀论文,研究内容涉及刑事侦查、经济犯罪、恐怖犯罪、职务犯罪、毒品犯罪、犯罪预防、犯罪矫正等各领域,并按刊登年份逐一进行编排。 本次所选辑的论文都是引领各时期犯罪学理论前沿的优选之作,这些论文关注的时代焦点,注重治理对策研究,理论阐释精辟,路径选择实务。这些论文对不同时期的犯罪学理论研究、犯罪治理实践活动都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当下的犯罪理论和实践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杨正鸣主编的《新中国犯罪学研究》是《犯罪研究》杂志(原《刑侦研究》)1981年至2010年三十年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十年为一卷,共三卷。《新中国犯罪学研究》所选文章涉及侦查学、犯罪学、物证技术学、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等多门刑事法学学科,是我国犯罪学理论研究三十年发展的一次全面回顾与总结,以期对犯罪学理论的研究、探索有所启发和帮助。 目录 上册 2001年 从生熟划分错误的原因谈侦查思维的模糊性韦立华朱德林/3 试论刑事司法与证据制度的价值取向何家弘/7 票据犯罪罪过研究(下)刘华/18 从互助走向犯罪——“二战”后新加坡华人秘密社会的不归路邱格屏/27 论犯罪学的生态学化——西方犯罪学危机与犯罪生态学构想 肖剑鸣/33 试论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之完善 刘 周/42 中国古代用刑的三大策略王立民/46 从源头上预防和铲除腐败的犯罪学思考——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杨鸿台/56 恐怖行为动因与处置邱格屏/61 新时期犯罪透视及对策思路——美国“9·11事件”的犯罪学思考 肖建国/66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编后记 下册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第3卷2001-2010上下)(精)/犯罪学大百科全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正鸣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2866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034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81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91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78 |
| 高 | 6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