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蔡和森
内容
编辑推荐

蔡和森,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法国勤工俭学组织者、实践者之一。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由林家品编著的《蔡和森》讲述了他的一生。

内容推荐

《蔡和森》由林家品编著。

《蔡和森》内容简介:他是曾国藩的老乡,他母亲家和曾家是亲戚。他是十六岁才进入小学的“大学生”,却在八年后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他是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和机会主义史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提出“谁能解决农民问题,谁即可以得天下”的人。

在大革命最危急的关头,他屡献上策,未被采纳;坚决主张把毛泽东选进中央政治局,自己却落选……他反“左”倾盲动,自己被打成“左”倾盲动;他反右倾,自己被打成右倾;他强调民主集中制,自己被打成“搞极端民主化”。他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却不分辩,且反对旁人代鸣不平……他的个性是否影响其被“奉为首领”的恋爱结合乃至仅仅三十六年的生命?

翻开中共党史,他的一家,同时出了四个中央委员。他的爱人,是创建中国共产党时唯一的女发起人。他的母亲虽然不是中共党员,却立传于《中共党史人物传》。是时代铸就,是时势使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后,天已降大任于他……是历史选择了他抑或是他选择了历史……是湖湘文化的一脉相承……

他的同乡同学,至交好友,一个个皆成为开天辟地的英雄,或独树一帜的风云人物……群英并起,龙蛇起陆。历史的舞台上,曾是这班少年的天地。

目录

引言/1

卷一 休言女子非英物

一 他携妾欲回自己的老家,却内心惶恐,如履薄冰/4

二 一被炒鱿鱼,小老婆就跑了;他猛地站起,把头上那根长辫子一甩,绕着脖子打了两个圈/9

三 将门之女碰上了剪径的;跛脚的“樵夫”突然快步如飞/14

四 又是一个将门之女。这个女人,能上马射箭,下马舞枪/24

五 一次“小小”的失意,也看出了人情世故。雇了轿夫不坐轿,算是负荆请罪/32

六 鉴湖女侠成了葛兰英、唐群英的头儿;她端起桌上的酒,一饮而尽,随手将酒杯往空中一扔,霍地拔出挂在墙上的宝剑/36

七 小小年纪的那双小小眼睛,对父亲射出的眼光,似乎总有几分忧郁、几分冷漠,乃至些许鄙夷/41

八 曾国藩云“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孩子竞说世上岂只有这两种人?田里若种的全是稗子,再发狠耕耘也变不了谷子/50

卷二 莫道少年不丈夫

一 亲戚不亲戚,萝卜三分钱一斤/62

二 “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好大喜功,误入歧途,皆不善读书之过”;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好!好!免得污坏我的赤血!”/70

三 被称作癫子的原来是奇男子;十六岁岂能不是大丈夫/83

卷三 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一 没有文凭,就不能参加考试么?不到五个月,民国内阁总理换了三个/100

二 大清朝廷都能被推翻,你这个封建专制的父亲就不能被撵出去?“唐朝凌烟阁,三国群英会”/105

三 为求学,母子、兄妹改名;老太太闯衙门/116

四 毛泽东要遍交天下奇友,蔡和森要读遍天下奇书,萧子升要游遍天下各国。“城南三奇”皆甘愿独身/128

五 杨昌济不当教育厅长当教员,“凡军人官僚政客,不当与之为缘”/138

卷四 立志在匡时,欲为国之英

一 手不释卷,经常旷课;经常旷课,成绩优秀;“违反儒家宣传本旨最甚者,即为儒家本身;孔子之删诗书乃中国文化第一最先之罪人”,蔡和森拒不参加祭孔险被开除/146

二 湖南都督换来换去,县长自然也换来换去,葛健豪创办的女校被迫停办,一家九口齐聚长沙/154

三 他们不屑谈钱,不屑谈女人,不屑谈俗事,他们只愿意谈论大事……不知蔡和森家已断炊/158

四 毛泽东的母亲要蔡母给儿子做个好媒。蔡麓仙并不服弟弟读书的本事,但服了他们无钱能走五个县/167

五 “沩痴寄庐”迎来它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令它载入史册。“庄严公约在,掷地作金声”/172

卷五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

一 风雨送征船,八百里洞庭陡然变脸/182

二 身藏短刀会见将军,“以身许国,终身不嫁”/188

三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多人打水,始有饱鱼吃”/212

四 布里村向蔡相会;“墨翟近代谁能效之,唯有俄国列宁”/217

卷六 “盎特莱蓬”号.爱情之舟

一 浪卷涛涌。都是兴奋惹的祸。常青藤和金菊花一"230

二 朝观日出,夜看星汉/241

三 一个曾说终身不娶,一个发誓终身不嫁。这个问题怎么办?/248

卷七 蒙达尼,群英会;法兰西,藏龙卧虎

一 就凭一本字典,卤猛看报,猛看猛译,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必须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254

二 蒙达尼会议,蔡和森的主张未获通过;个性评议, “坚强防僻”/261

三 毛泽东对蔡和森的主张无一字不赞成;萧子升质问毛泽东为什么说他是资产阶级分子?/270

四 蒙达尼派和勤工派舌战;蔡和森反思“坚强防僻”/'278

五 蔡和森、周恩来、陈毅、赵世炎发动拒款斗争;使馆秘书代公使挨打/284

六 进军中法里昂大学;芒特吕克炮台旧兵营;国庆日绝食;“关在货舱里的学生难道也有无线电?”/292

卷八 雷与电

一 陈独秀识蔡和森;蔡和森说陈独秀犯近视眼病。坐过几次牢的陈独秀说他以后只怕还有的是牢坐。“湖南人和安徽人硬是有缘”。首提五卅租界反帝大示威/314

二 从棒球棍到“科利特45号式快枪”再到铁甲车;从“三罢”到工商学联合会总指挥机构/323

三 破庙·筒子阁楼·“女佣人”;西山休养,后院“起火”/329

四 蔡麓仙改名蔡林蒸,血洒沙鱼涌/335

五 彭述之乘虚而人,“向蔡同盟”产生裂痕;“只有为革命死,决不为爱情死!”/346

六 婆媳变成母女;孩子终于认识了妈妈,却是最后一面/355

七 她的美丽震慑了时空,喧嚣忽然停止,一片宁静,如同窒息/361

卷九 落月平原纵马豪

一 谁能解决农民问题,谁即可以得天下。国际代表为二次北伐争论不休;蔡和森献“兜剿夏斗寅,直由粤汉路取湖南为根据地”之上策/378

二 谭平山、鲍罗廷“与虎谋皮”;蔡和森提“两湖决议案”。实行赤色恐怖/387

三 陈独秀、鲍罗廷欲“东征”蒋介石;鲁易、谭平山主张“南伐”广东;蔡和森说“伐来伐去,依然两袖清风”,要找自己的地盘和武力/399,

四 数计未成,又献一计。连续七次写信给中央常委,反而大起“误会”。“八七会议”,蔡和森力主毛泽东进政治局,他自己落选/407

五 反左倾盲动被打成左倾盲动,反右倾被打成右倾,强调民主集中制被打成“搞极端民主化”;他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却不分辩,且反对旁人代鸣不平,更不愿去整别人/419

六 临刑时唯一的遗憾。“润之兄.我来了!”/;430

七 白发人祭奠“黑发人”,老母亲为儿女“供饭”;葛健豪在孤独中等待……等待……等待着蔡和森回来/444

续记/450

试读章节

一 他携妾欲回自己的老家,却内心惶恐,如履薄冰

一个雷人的消息,有“奉政大夫,州同衔,补用从九”衔称,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被老乡称为蓉峰大爷的蔡蓉峰,要带着小老婆回老家了!

蓉峰大爷不但是个官儿,而且曾是个老板。

一个官儿、老板,从上海要带个小老婆回老家,有什么雷人的呢?须知,这尚是满清皇朝时期,别说是官员、老板,即算是个平民百姓,只要你养得起,有那个能耐,娶个小老婆算什么。换句斯文话则是,男人纳妾,理所当然。自古以来,上至圣贤,下至庶民,莫不如此。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舜帝就同时娶了尧的两个女儿,舜帝南巡崩于湖南九嶷山,娥皇女英二妃不但悲殉,而且留下了斑竹就是妃子泪水染就的美丽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在人家扫墓挂青时去讨肉吃的“齐人”,尚有一妻一妾呢!更何况,蓉峰大爷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又不是“老马吃嫩草”。

然而,这位既是宫儿,又曾是老板且正值壮年的蓉峰大爷,当他携妾欲回自己的老家故土时,却是内心惶恐,如履薄冰。

他的老家湖南湘乡中里,辖十六个都,地处湘中之腹,东依九峰山之险,西扼界岭之隘,北凭涌口之固,南临衡岳之雄,地势使其自成一体,俨然县中之县。故县丞署大堂挂着的对联云:二百年皇图永固,分守都称慈父母;十六里民物丰享,行权亦当小诸侯。

“行权亦当小诸侯”的县丞,其丞署就设在中里最繁华的集镇——永丰镇。这永丰镇,就是生他养他之地。

这位蓉峰大爷,难道是怕自己老家那位如同“小诸侯”的县丞吗?

非也,非也!不管怎么说,这位蓉峰大爷,也是有着“奉政大夫、州同衔”“职称”,且“补用从九”的。那“奉政大夫…‘职称”理应享受的待遇且不说,仅“卅I同衔”这一‘‘职称”,也应享受县处级待遇。而县丞,只不过是正科级,最大也就是副县处级而已。他会怕吗?尽管他的“职称”是父亲的关系,当然也少不了花银子得来的虚衔,但虚衔也好,实职也好,总之列入了官位。谁人的官位又不需要关系,不需要花银子呢!何况,官位虽然是靠关系,靠银子得来,那曾经的老板,却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非他个人奋斗当上老板,而是由祖上所传。

这位蓉峰大爷,曾是经营著名的永丰辣酱——永丰三大酱园之一的蔡广益酱园的老板。

永丰辣酱以色艳气香,辣中带甜,清新爽口而为湘人所喜,其真正出名则是于道光年间被列为贡品。之所以被列为贡品,乃是蓉峰大爷的老乡亲戚曾国藩之故。曾国藩喜食永丰辣酱,曾将永丰辣酱带到京城,进贡给皇上。皇上本不食辣,因是兵部右侍郎曾国藩所进,便尝了一尝。这一尝,吃腻了宫廷美食的嘴巴不由地说道,还好吃啊!皇上一说了还好吃,传到外面就成了忒好吃!大臣们就都要吃永丰辣酱,大臣们争着要吃永丰辣酱,且一见永丰辣酱就说忒好吃,永丰辣酱就名满京城了。

名满京城的永丰辣酱,在蔡蓉峰的父亲蔡寿崧手里经营得格外红火。格外红火的永丰辣酱则使蔡家成为永丰镇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蔡广亿、蔡广益、蔡广祥三大酱园,便是他留给儿子们的财产。

蔡蓉峰接管了蔡广益酱园,却不喜好酱园。

一天到晚围着个酱园子转,有啥意思,有啥出息呢?

这个“有啥意思,有啥出息”的“啥”,原本绝不是湖南人所能说出来的,湖南人只会说“有么子意思,有么子出息”;更不是蔡蓉峰这个地道的湘乡人所能说出来的。湖南人自已有句调侃的话“长沙里手湘潭‘票’,湘乡伢子做牛叫”。说的是长沙人无论干什么都是一副“里手”样,没有他不会的,可谓地上事全知,天上事也晓得一半。湘潭人则嘴巴子会说,那个“票”似乎有点“哄”的意思,就是不管怎样吧,反正能说服人家。“湘乡伢子做牛叫”指的可是湘乡人说话特难听、难懂,像牛叫一样。然而,就是说着一口像牛叫的土话的湘乡人,自从出了个曾国藩,自从有了成为太平军死敌的湘军(这湘军当时可是以湘乡人为主体的啊),那以打仗闻名的“牛”,甭管你是中原人也好,东北人也好,甭管你是地方大员或是京官,你听不懂也得听懂!譬如曾国藩那口湘乡荷叶话,命令一下,听不懂?敢违抗?到得砍你脑壳时你总能听得懂了。

蔡蓉峰是湘乡中里永丰,即今双峰县县城人氏,那永丰话,虽然可称为双峰的官话,依然是令人难懂、难听。永丰人不但不会说有啥意思,有啥出息,就连么子意思么子出息都不会说,应该说成有么个意思、么个出息。但蔡蓉峰会说那个“啥”字,因为他在大上海的官场待了那么久,在回想自己对当个酱园老板不感兴趣时,自然会用上个“啥”字。这会用“啥”字,又可见他蔡蓉峰不完全是个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之人。想他自小刚学会说话时,父亲便教他识字,要他背《三字经》、《千字文》。天性聪颖的他很快就将《三字经》、《干字文》背得烂熟。待到正式进入私塾时,先生教的又是那什么《三字经》、《干字文》,这些他已经背得烂熟的劳什子,还要再学什么呢,学起来还有“啥”意思呢?

他不能不逃学。

这一逃学,便不能不挨爷老子的揍,不能不被爷老子拧着耳朵往先生那儿送。

然而,爷老子打他也好,拧他也好,骂他也好,那逃学依然不能不成了他的一门“功课”。别看他长得白皙,一副标准的少爷相,骨子里,却和街上少年一样,充满着“逆反”。

父亲打他时,他对父亲说,爷(音ya)啊,你别硬往死里逼我好不好,你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你连个秀才都没捞上。把他父亲气得够戗。但他接着又说,爷你虽然没考上秀才,但你晓得去当兵打仗,你当兵打仗就捞了个诰封,这一点还做得不错。

父亲拿着他是没有办法了,认为他是无可救药了,“读书做官”之路是没有指望了,只能经营辣酱园了。

无奈的是,他又不是个善经营的人。

本来,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摆在那儿,不喜欢那件事的人,你硬要他去干那件事,他能干好吗?蔡蓉峰自小就对酱园没兴趣,他能经营好酱园?他只能当甩手掌柜。

分给他的蔡广益酱园,在他这个甩手掌柜手里,日渐衰落。

他的蔡广益酱园日渐衰落,他哥哥的蔡广祥酱园却日益兴盛,终成为永丰镇最大的酱园。P4-6

序言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1895年2月中旬,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牛庄、营口、田庄台等重镇接踵沦陷,辽东半岛陷落,清廷重新起用的湘军全线瓦解。日军扬言直取京畿……

4月17日,清政府钦差头等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及其子、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赔偿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相当于全国全年财政总收入的两倍多。之后,列强瓜分中国,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中国已渐成次殖民地。

《马关条约》,奇耻大辱!

4月22日,广东、湖南两省举人带头在都察院抗议,各省举人纷纷响应。5月2日,各省举人向都察院进发,呈递《上皇帝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以求“立国自强”。史称“公车上书”。

与此同时.台湾人民打响了反割台的武装抗日斗争。面对武器简陋,粮饷奇缺的抗日义军,侵台日军损失竞达半数以上,其最高指挥官北白川能久亲王和旅团长山根少将,均被击重伤而毙命。

“公车上书”,在清朝专制主义统治下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两个月后,宣传维新的《中外纪闻》创刊;又一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中国议论时政的风气就此开启。反割台斗争在清政府严令官民“不得丝毫接济台南”,封锁大陆和台湾的联系后,义军弹尽粮绝,最后虽然失败,却已显示了民众抵抗侵略的强大力量……

海东龙泣舰沉波,

上相輶轩出议和;

辽台膴臁割山河。

康有为的这几句诗,是对1985年的真实写照。

1985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没齿难忘的一年。国家虚弱不堪一击、罕见的奇耻大辱震动朝野,惊醒国人。不唯是维新运动就此拉开序幕,介绍和学习西学、新学的潮流亦滚滚而来,推动着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摸索救国的途径……由是,一个为期半个世纪,龙蛇起陆,天翻地覆的时代,也从此开始了。

就在这一年,本书的主人公——蔡和森,在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一个小官员的家庭出生了。另一位主人公向警予,则诞生在湘西溆浦县城一个商人的家庭里。

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必须建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男人,在创建中国共产党时唯一的女发起人、中共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就这样巧合地几乎同时降临……

湖南省双峰县,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原湘乡县中里新设立的县,因蔡和森的妹妹——共和国第一任妇联主席蔡畅建议得名。蔡畅之所以建议以双峰为县名,系因县城所在地永丰镇有双峰书院,书院前有双峰山。双峰不但出了拯救大清王朝的“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湘军名帅罗泽南,而且出了视“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为好大喜功之徒,不善读书”的民国陆军左将军禹之谟;协助黄兴策划武装起义、二次革命、湖南独立、讨袁护法、援粤、东征、北伐,无役不从的陈树人;民主革命家秋瑾、“一代女魂”唐群英……这些推翻满清王朝的烈士、功臣,与曾国藩及其家族又有密切的关系,或同乡,或亲戚,或姻亲……

双峰县有个荷叶镇,曾为“市”,为乡,为区,俗称荷叶塘。荷叶是曾国藩的故里,秋瑾、唐群英和向警予的婆家。蔡和森的母亲,被毛泽东、邓小平称为“大家长”的葛健豪,妹妹蔡畅均出生于荷叶。“中华百年八大女杰”①中,竟有四人出于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蔡和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家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87120
开本 16开
页数 4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2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