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江流过水悠悠
内容
编辑推荐

陆谷孙教授新译,电影《大河恋》原著,学者暮年讲述亲情,感人至深的美国文学新经典,《瓦尔登湖》之后回返自然,细腻真淳的哲思佳品,典雅文字咏叹似水哀愁,简素插图追摹林壑清美。

《一江流过水悠悠》讲述了,美国西部小城密苏拉,山林环抱,大河流淌,河中鳟鱼肥美。长老会牧师的儿子,诺曼和保罗,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长大,并习得了一门被他们奉若宗教的蝇钓技艺,弟弟保罗更是此中高手……

内容推荐

《一江流过水悠悠》是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麦克林恩七十多岁时写就的自传性小说,也是他的处女作与成名作。美国西部小城密苏拉,山林环抱,大河流淌,河中鳟鱼肥美。长老会牧师的儿子,诺曼和保罗,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长大,并习得了一门被他们奉若宗教的蝇钓技艺,弟弟保罗更是此中高手。兄弟情意甚笃,工作后分居两地,仍不时相约垂钓。但性情刚硬又嗜赌的保罗偏离了生活的安全轨迹,终致盛年早逝世,也令挚爱却无法理解和帮助他的亲人哀痛不已。

多年后,退休的诺曼再次来到古老的大泥腿河畔,回忆起兄弟二人和老父一起垂钓的情景,往事悠悠,哀思逐水流。诺曼似乎在岩石下喁喁细语的水声中听到了逝者的话语。

水,如今是他的魂梦所牵。

《一江流过水悠悠》由诺曼·麦克林恩编著,陆谷孙编译。

目录

一江流过水悠悠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在我们家,宗教和蝇饵投钓这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我们住在蒙大拿州西部几条盛产鲑鱼的河流的交汇处,父亲是长老会牧师,又善垂钓,会自制蝇饵,并以渔技传授他人。他告诉我们关于基督门徒都擅垂钓的故事,还让我们,譬如说我弟弟保罗和我,自己去推想,加利利海最出色的渔夫,都是使用蝇饵的,而最得欢心的使徒约翰,是使用浮饵[手工结扎的假蝇饵中一种浮于水面的蝇饵。——译者注,下同]的。

不错,每周一天全花在宗教方面。星期天早上,弟弟保罗和我要上主日学校,过后参加“早祷仪式”,听父亲传道;夜晚去做“教会勤工”,完事之后去“晚祷仪式”,再听父亲讲道。两次之间,星期日的下午,我们得花一个钟点学习《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琅琅背诵之后,才能跟着他去爬山,让他在两次布道仪式的间隙,稍事放松。可是他只考问我们对答辞中的第一问:“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么?”我们齐声回答,这样要是有一个忘了,另外一个仍可应付:“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他听了好像总是显出满意的样子,对如此美妙的答辞焉能有别的反应?再说,他急着去脚踏青山,在那儿重新充注灵魂,以便晚上讲道时思若泉涌。他重注灵魂的主要方法,就是对着我们大声诵出晚上就要宣讲的内容,晨课中的精华语句被不时充实其中,增色几分。

尽管如此,从保罗和我度过的童年中取一最具代表性的星期为例,在蝇饵投钓方面所接受的教育,以钟点而论,可能并不少于其他精神熏陶。

兄弟两人精于钓技之后,这才认识到父亲投竿抛饵其实并不高明,只不过瞄准技术尚可,动作也潇洒,投饵的那只手上还戴只手套。当他按下纽扣,戴好手套,准备给我们上一课时,他常说:“这是种艺术,讲究的是节奏,从钟面十点到两点的位置,你得从一默数到四。”

作为苏格兰人和长老会牧师,父亲相信,人就其本质而言是杂乱无章的,已从原先的受天恩眷顾状态堕落。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觉得父亲是从一棵树上堕落下来的。就父亲本人而言,我从来拿不准他是否认为上帝是位数学家,可他一定相信上帝是会数数的,而惟有按上帝的节奏行事,我们始能重获力量与美。跟很多长老会的人不同,父亲常用“美”这个词儿。

戴好手套,他会平直地持竿于身前,任那钓竿随着他的心跳而微微颤动。钓竿长8.5英寸,重量只有4.5盎司。用剖开的竹竿做成,而竹子取材于遥远的北部湾。钓竿外面缠绕着红蓝双色的丝线。丝线之间的分隔是很花了些心思的,使得难以吃力的竿子非常强固,可又并非僵直得不能抖动。

这物件只能叫做钓竿。要是有人把它叫做长杆子,父亲就会像海军陆战队的班长看新兵一样,投去不满的一瞥,因为新兵把来复枪叫做了枪。

弟弟和我宁可跑到河边抓几条鱼,从实践来学垂钓,宁可完全免去高难度或技术性强的准备工作,须知那只会减少捕鱼之乐。然而,跟着父亲学艺,可不是让你享受乐趣。要是一切都按父亲的心意办,不谙捕鱼的任何人都不得信手抓来一条就是,那可是对鱼的大不敬。也就是说,你也得以水生生物学和长老会的方式去逐步接近这门艺术。你要是从未碰过蝇饵钓竿,那么很快你就会发现,不论从事实上还是从神学角度说,人就其本质而言,确确实实就是该死的杂乱无章。那重4.5盎司、用丝线缠绕并会随着体内肌肉运动而抖动的东西,也就因此成了没有头脑的一根竿子,连最最简单的要求都不肯替你办到。钓竿要做的只不过是把钓线、钩头和蝇饵拽出水面,撩过头顶,接着,再往前一挥,让三者次第入水而点滴不溅:蝇饵、透明的钩头,然后是钓线——不然的话,鱼儿会看出是假饵而弃之遁去。自然,还有手法特别的抛掷,谁都知道那是很不容易的,需要高超的技艺。用这种抛掷法时,钓线往往因为投钓者身后就是峭壁或大树而无法越顶而过,而为了使钓饵从垂柳之下穿越,就得侧抛。如此等等。那么,拾起连着钓线的钓竿,直直地越过河面抛出去,又有什么特别的难处呢?

这么说吧,直到人类得救,钓翁总是只会把蝇饵钓竿远举头顶后方蓄势,就像一个不脱本性的人运斧或挥杆打高尔夫时,总会用力过度,以致气力会在空中耗尽。惟一不同在于抛掷钓竿时情形更糟,钓饵会纠缠在身后远处的矮树丛或岩石当中。父亲说到投钓是一门到得钟面两点的位置才结束的艺术时,常常补充一句:“更接近十二点而不是两点”。也就是说,钓竿只能举在头部稍稍靠后一点的位置(直对头顶就是钟面上的十二点)。

人一味追求力量,而不设法找回天赐优雅,这也符合人的本性。因此,他来回嗖嗖挥舞钓线,有时甚至让鱼饵从钩头脱落,而那原本只求将小小鱼饵送过水面的力量,也因此异化作将钓线、钩头和蝇饵纠结成鸟窝般杂乱一堆的蛮力,使三者越过空中,在垂钓人身前约十英尺处入水。不过,如果你把钓线、透明的钩头和蝇饵离水回归的轨迹设想在先,抛掷就变得容易一些。离水的时候,自然是最重的钓线打头,轻的透明钩头和蝇饵随后。只是三者经过头顶的时候,必有一拍子的小顿,后面二者才能赶上向前移动的最重的钓线,可立刻又得再次后随。若非如此,回收的钓线必与犹在腾空而起的钩头和蝇饵发生纠绕,这杂乱的一堆,也就是前面说的鸟窝,只能扑通一声掉进身前十英尺处的水里。

然而,就在放线时将三者前后次序重新排顺之际,马上就又得倒转,因为蝇饵和透明钩头必须先于最重的钓线着水。如果鱼儿看见的是那触目的钓线,那么钓鱼人将会看见的就是黑乎乎的东西飞快游走。于是乎,他最好还是换个地方去蹲守,再次核准头顶高处的位置(钟面十点左右处)去重新抛线。

从一到四计数以确定节奏,当然有其实用性。数一的时候,将钓线、钩头和蝇饵提拉出水;数二的时候,把三者看似笔直地抛向空中;数到三,按父亲的话说,就是达到最高位时,钩头和蝇饵必须有一小拍的略顿,以便跟上前行的钓线;数到四的时候,就得用力,将钓线收进钓竿,直到十点钟的位置。接着,就是对准了抛掷,让蝇饵和钩头先于钓线,以最理想的柔和方式着水。不是做什么事情都得瞎用力气,有时更讲究在哪个环节用力。“记住,”父亲老是这么说,“这是种艺术,讲究的是节奏,从钟面十点到两点的位置,你得从一默数到四。”

父亲对于有关宇宙的某些事情,都有确定的看法。对他来说,所有的好事——鲑鱼也好,永久得救也罢——都来自天赐优雅,而优雅来自艺术。艺术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习得的。

就这样,弟弟和我学会了用上节拍器,以长老会方式投竿钓鱼。那节拍器是母亲的,由父亲从城里的钢琴上面取来。母亲偶尔会从小屋门庭处,看一眼下方的埠头,心头忐忑,不知道节拍器如果掉进水里,能不能浮起。过分紧张时,她干脆踏着重步走下埠头,把东西要回去。父亲于是就双手合十,敲打出从一到四的节奏。

最后,他推荐我们阅读有关垂钓的文献。每当摁上手套纽扣,准备投竿时,他总要说上几句入时妙语。“艾萨克?沃尔顿,”弟弟十三或十四岁那年,他曾这样告诉我们,“可不是什么值得敬仰的作家。他是圣公会教士,钓鱼时用活饵。”保罗虽然幼我三岁,但事涉投钓,他样样都走在我前头。是他先弄到一册《垂钓大全》来说给我听的。“这家伙居然不知道怎么拼写‘complete’[艾萨克?沃尔顿在《垂钓大全》里用的是17世纪拼法“compleat”]。而且,他还给挤奶女献歌呢。”我把书借来读了,对他说起读后感:“有几支歌很不错哩。”他说:“这儿谁见过大泥腿河边有什么挤奶女?”

“我倒想,”他接着说,“请他到大泥腿来钓上一天鱼——此外还要赌一把。”

这孩子说时狠狠,我敢肯定,他准能赚到圣公会教士的钱。

在你十几岁那些年——整个一生也说不定——比弟弟年长三岁,就会让你感到,他只是个孩子。不过,我已经预感到,弟弟定能成为投钓高手。除了训练有素,他还有其他资质:天赋、运气以及满满的自信心。即便是小小年纪,他就喜欢跟包括我这个哥哥在内的任何一个一起钓鱼的伙伴一赌高下。看着这么个孩子把自己作赌注,而且几乎准保能赢,有时候我觉得好玩,有时候又不那么好玩。我虽然年长三岁,可觉得自己还不是大人,不该赌博。在我看来,下注这类事是后脑勺上覆一顶草帽的男子汉们干的。所以说,开头两次当他问我要不要“外加小赌一场增添点兴味”时,我有些不知所措;待到第三次他又提出同样要求时,我准是发怒了,就此他再也不跟我说起钱的事,即使真正缺钱的时候,也不会向我伸手借贷。  P3-9

后记

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诺曼·麦克林恩,半生时间都在研究与讲授莎士比亚和浪漫派诗歌,退休后,他回到西部群山中的家乡,黄昏时独自去林中大河垂钓,聆听水声如喁喁人语,写惯了论文的笔悄然梳理起了记忆。人至暮年回望时光无垠生而有涯,自然所思良多,感慨深长。1976年,年已七旬的他出版了小说处女作《一江流过水悠悠》,取得意料之外的成功。如今,他的作品也成为他当年的学术研究对象一样的经典;也因此,芝大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将一座校园建筑命名为麦克林恩楼。

这些散淡悠然的记忆片段和家庭故事之所以没有被当成回忆录,而是被归入小说一类,不在于细节的虚构或真实,而在于它的写法:叙事的风格、素材的拈撷、情感的汇融、意象缝合的完整。它完全不同于看似充实却松散无力的流水账或相册式回忆录,而是一件独立而自足的艺术品,一旦生成便声光流动,用安妮·普鲁的话说,它能将人带入深沉恍惚之境。

细想起来,整篇小说的情节主线不过四次垂钓而已,场景中汤汤流淌的大河每每是心念寄寓的具象,进而成为贯穿始终的主题意象。对于牧师家的父子三人,钓鱼决不是简单的钓鱼,大河也不仅仅是大河。蝇钓是一门哲思深蕴、必须经过严苛的训练才能洞悉其规则的幽玄技艺,如同宗教,需要宁静、虔诚与顿悟;如同宗教,可以在世俗之界外另辟一重天地。冰川凿就的古老大河奔腾不止,粼粼波光中大石盘踞,大石之下有鳟鱼栖息,也可听到逝去的人们的话语,只是,你须是能听懂河语的人。譬如,知晓彼此心中对大河的眷恋之情的父子三人。

小说的中心事件,是末尾处隐讳且约略提及的弟弟保罗的死,仿佛经过前面大量的情绪铺陈而稀释,变得不再那么苦涩的核,决定了整本书的伤逝主题,以及淡淡哀愁的氛围。人生之中的悲剧转折早有预告,再次隐含在对大河的想像中:

水上热气激起的蜃楼幻象在我面前分合荡漾不止。

我能感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与幻象交接。就是在这儿,等

候弟弟那工夫,我开始讲这个故事,自然,那时候我并

不知道生活故事时常更像一江流水,而不是一本书。在

那潺潺水声旁,我意识到故事已经开篇,或许早已开始。

我还感到,前方将会出现某种永难冲蚀的事物,因此那

里会有急剧的转弯、深沉回流、沉积和静水。

“永难冲蚀的事物”,是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失落、没有再见的告别,必死之生无法回避的苦痛。在电影《大河恋》的结尾,失去爱子的牧师带领教众齐颂:

感谢我们赖以依存的人类之心

感谢它的柔情、欢欣与畏惧,

于我,最卑微花朵的绽放也能触发

泪水也无法洇及的深埋思绪

浪漫派诗歌研究者麦克林恩也许亲自参与了罗伯特‘雷德福德对原著的改编,没有比华兹华斯的名篇《永生颂》更契合这本书的了。生命在于时间里,时间如同大河流淌,我们如何抵御?永生之彼岸在哪里?在于我们展现过的柔情、欢欣与畏惧,在于最卑微的记忆之花,它们永生于河水之中,河水喁喁似人语,那是逝者的言语。或许,我们可以说,某种意义上,《一江流过水悠悠》就是小说版的《永生颂》。

以流水为时间和生命中种种过往的譬喻,也令熟悉的古代诗行在我们心中浮现。与它经常被类比的《瓦尔登湖》一样,书中那种会意于景,融情自然的沉静与恬淡气质也不无东方色彩。除去大河,书中偶有对群山幽境的描绘颇显林泉之致。同时,将一门钓鱼闲技作为艺术不惜时间去修炼、悬想与参悟,也暗合东方审美态度。这样一来,《一江流过水悠悠》这个译名就显得不仅忠实,而且传情达韵。  叙述是一次梳理。写下这篇后记时,我才更加确定,所幸译者陆谷孙先生的坚持,这个译名被我们采用。回想一年多前,约请陆先生翻译此书,是带着一些侥幸和凑其巧的心理的。侥幸在于:翻译是日渐卑微的行当,一般大学教师或年轻学者都不愿意揽的辛苦差事。陆先生是众所尊崇的大学者,他有时间吗?会愿意吗?试试吧。想凑的巧在于:一位七十岁的文学教授翻译另一位文学教授七十岁时的成名作会怎样?(两人还都曾教莎士比亚课。)日常经验里,表面细节的巧合总是一些更深层的未显之事的暗示。这一次的巧合又会印证什么?

侥幸的目的达成,可一开始,凑巧的目的似乎遭遇了反讽。陆先生动手翻译后没两天,就来信请辞,理由是,他对钓鱼一窍木通也无兴趣(陆公嘛,不谙水边技艺可以理解),翻到前十五页,通篇都是在讲钓鱼,让他十分苦恼,建议我去找黄源深老师翻,说他喜欢钓鱼,连名字都是水汪汪的。接着,他又写了篇博客做民意调查,我记得当时劝他不要翻下去的回复居多。不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还是接着翻下去了,后来又看到他在博客里写:翻译的过程中开始喜欢这本书了。我很欣慰,继而惊奇:因为,他一个月就交稿了!电子稿字数统计七万多字啊!!怪不得人家叫他老神仙!凑巧的目的也成果斐然:陆先生典雅灵逸的译笔与古典文学教授麦克林恩细腻婉转的原著风格相得益彰,整篇译文既精准又优美耐读,许多段落诗意盎然,堪称经典。篇幅所限,好处也无需尽言,留待读者自己去品读吧。

最后,我要借机表达一下对于陆先生的敬意和感激之心。六七年前,轻易不问俗务的他接受素不相识的我的邀请,为《芒果街上的小屋》作序,只因为他认为我是个认真的、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其后几年间,作为编辑或译者,我又得到他很多帮助。这一次,他接下翻译,也是因为,翻译一门需要支持。在我眼里,陆先生博学睿智,却谦虚谨慎;世事洞明,却绝不势利;霸气外露,却童心灿烂:是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者,混蒙时代里的明灯,有涯之生里的欣慰相逢。但我还没见过他,甚至没有电话和短信过他。现在想的是,书要赶紧出来,好让我不至于空手去拜会他。

2011年8月4日

书评(媒体评论)

情感的力量如此美妙动人,笔毫所及,丝豪不逊于梭罗和海明威。

——《芝加哥论坛报书评》

麦克林恩的书——锐利、简明、不动场色——荡漾着一个包括马克·吐温等人在内的丰厚美国文学传统的回响。

——《纽约时报书评》

很少有书能把读者带入如此深沉的恍惚之境。麦克林恩的书具有这种力量。它是美国文学史上罕有的、真正伟大的作品之一。回忆和伤逝之外别有寓言色彩。只要书籍尚存,蝇钓技艺尚存,麦克林恩就会被人铭记。

——安妮·普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江流过水悠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诺曼·麦克林恩
译者 陆谷孙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99685
开本 32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3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7:14:17